- 相關推薦
教書何如種田美文
當年,為了逃避種地,選擇了教書。最近,連續(xù)的親近土地,有感覺種地比教書似乎更有成就感。
前兩周,先是去外地買了幾十株優(yōu)質的核桃苗,栽在地里。然后又從網上弄了些秋葵、胡蘿卜、人參等種子,育上,從來不稼不穡的我,心里居然有了一絲談談的牽掛。昨天回老家,第一件事居然是去地里查看核桃苗活了沒有,蔬菜苗出了沒有,地干還是濕,這與我算是破天荒了。
在這個已經基本上打破了靠天吃飯的時代,肥水不愁,一般只要人下點氣力,用點心,基本上能達成種豆得豆、種瓜得瓜的目標?墒,教書呢,就不一定了!
初三一個孩子,已經連續(xù)兩次打督學的電話,投訴說班主任怎樣怎樣,督學找了我兩次。都知道,初三孩子的叛逆期,那種頑劣是很難以改變的。家長也是淚水連連,束手無策。這樣的問題孩子,老師百倍的用心和付出,并不一定換回一丁點兒改變。保證一遍又一遍的寫,承諾一遍又一遍的說,可我行我素依舊。
像這樣的例子,枚不勝舉,每個班主任都會有一本類似的血淚史。而每個任課老師都會有一本類似的“護師符”,班里誰要如何待,誰要如何管,誰你千萬別惹……中國的教育,已經病了。有人說,你這樣的說法,太過于絕對,還是好孩子多,那么咱再說說那些好孩子。
就在昨天,我遇見了曾經一個老學生。我擔任過他們的班主任,那時候他是班里的學霸,班級第一、年級前五,幾乎不用操心他的學習,每個老師都會拿他當手心的寶。他看見我停下電動車,跟我問好。我問他近況,他大學畢業(yè)后一直沒工作,在推銷保健品。有點落魄,也有點自慚。說起班里的某某考上了老師,我問他你怎么不考?他回答說從小學就是考試一直考到大學,考夠了。別后,我只剩下嘆息!一個只會考試的孩子,考到最后連最重要的入職考試都不愿意考了,不知道是誰的悲哀誰的錯誤?
就在和他說話的時候,我手里拎著三條鯽魚,準備給老婆煲湯的。賣魚的孩子也是我的學生,初二沒讀完,就去上武校,然后武校沒上幾天就回來了,回來又上了幾天,便輟學了。曾經很是調皮了幾年,現(xiàn)在收了心,專心致志的幫助父母倒騰些水產,生計自不成問題。見我賣魚,二話沒說抓了幾條,并且死活不肯收錢,說是自己抓的。我把兩個孩子做了比較,第二個孩子的社會生存能力、生活能力、幸福度比第一個孩子要強得多。
一下子記起,曾經和我的同事分享的一個故事:老教師的女兒到了談婚論嫁的時候了,有人給介紹了當年他的得意門生。叫到家里,吃了頓飯,看到學生厚厚的眼鏡片,人情世故一點不懂,老教師一聲長嘆!好女婿的標準和好學生的標準是不一樣的。
于是,我就反思,我們的教育怎么了?如果能讓學習好的孩子,多參加點活動,多一些社交、禮儀、特長、愛好,讓我們學習差的孩子,多一些品行、智識,是不是就好一些。但是,在這個以考定教、以考定學的“教育小時代”,可能嗎?
種地講究土壤酸堿度、肥力大小、喜陽喜陰、喜澇喜旱,于是千方百計的去侍弄,為的就是有個好收成,并且見效很快,有什么不合適,立馬就會顯現(xiàn)出來。教書呢?時間周期長,可能一年兩年可能十年八年。于是我就想到是不是我做教育久了,心越來越小了,就像老大夫看病越老越謹慎一樣,當老師久了越老就也不敢教了?于是想到有位不怎么上進的老師,很豁達的說“今天一百多又拿到手了,管他呢!”,是不是我“憂國憂民”之心太重了,亦或者干脆不教書了,回家去種紅薯?
【教書何如種田美文】相關文章:
曲終人散何如當初莫相識美文10-05
為何如此喜歡茶10-06
懷念教書的日子散文10-09
經典的美文06-14
精選的美文10-25
經典的美文08-27
不跪著教書心得體會05-03
教書育人工作總結01-24
不做教書匠讀書筆記11-24
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心得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