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無畏與害怕失控
綠博園沙地新增設了攀巖項目,小朋友又多了一片天地。我和大藍也想找一找童年的感覺,便和小朋友們一起去滑滑梯。這個滑梯比普通的略陡略長,我倆站在上面都有同樣的失控感,滑的時候手一定扶著兩邊,或者腿腳鉤絆著減緩一下速度,確;降撞康臅r候穩(wěn)妥一點。我們明明看見衡衡和哆兒不觸碰扶手,伸直腿腳很放松地就滑下來了,我們不相信自己的膽怯,一次次嘗試,但沒有一次可以放手讓自己滑下去。那種失控的感覺是:不知道這個陡坡會把自己帶到哪里?
晚上回家,我問衡衡爸為什么會這樣。他說:“你們有太多的顧慮,會想太多的后果。”這和之前我與大藍的想法一致。我們覺得:像我們這樣的成年人已經習慣對任何事都去把握平衡,權衡利弊,關注后果,控制局面,結果呢,我們丟失了人之初最寶貴的東西——無畏無懼,不顧一切,隨物而動,享受當下。
為什么要讓孩子在童年盡情地玩?現在更明白了。小孩子在玩的時候,沒有那么多顧忌,敞開了心扉,充分與自然和外物融合,自我約束、自我控制的心力不強,而這種無畏與活在當下的心念恰恰支撐了一個人一生的成長。如果在童年階段就讓他正襟危坐的念書,像成年人一樣約束自己的活力,那么結果或許只有兩個:一是一生謹小慎微,活力不足;二是長大后內心拼了命想找回活力,稍有不慎,走到另一個極端。
同樣,在游泳池里。很多小孩子不管不顧,嘻嘻哈哈地就往水里跳,而很多成年人都只能循規(guī)蹈矩的入水,不只是遵守泳池的規(guī)定,還有一點原因,是無法讓自己身體處于那種失控狀態(tài)。
后來,兩個小朋友玩了很長時間沙子。成年人絕不會比孩子更愛玩沙。沙子無形,很難雕琢出什么像樣的作品來,有什么意思呢?這就是我們長大成人的思維了:一定要有個像樣的結果,這件事才有意義。兩個小朋友不過是挖個坑,填個土,亂堆一氣,但他們專心致志地干了兩個小時,感受沙子的無形,沙子的流動,沙子的粗糙或細膩。他們在享受整個過程,最后沒有看得見的結果,沙地又恢復了原狀,了無痕跡,然而真的沒有結果嗎?這種物我合一的感受會不會是最重要的東西?成年人在購物里、酒桌上、旅行中未必真的能夠達到物我合一的境界。而每個保有天性的孩子都有這種物我合一的本事。
我看見園里一個兩歲多的孩子在蹦床上蹦跶,站不穩(wěn)倒在蹦床上也毫不在意,不刻意去控制自己的身體,隨著蹦床的起伏而躍起,不經意站起來了,繼續(xù)按照自己的節(jié)奏蹦,倒下了,還是不急著站起來,享受躺在蹦床上被彈起的歡悅,從頭到尾咯咯大笑。如果是成年人,倒下后想必是會要想著趕緊站起來吧,反而多了一份緊張,少了一份愜意。
自由與規(guī)則是育兒永恒的話題,以個人的心念去控制,總會有不完美,這也是我們最大的無奈。
【無畏與害怕失控】相關文章:
無畏的作文05-13
無知無畏名言12-28
無畏選擇作文02-15
勇敢無畏的名言12-27
無畏犧牲的蠟燭作文10-08
無畏無懼的消防兵作文09-13
勇敢無畏的名言5篇02-04
害怕的作文03-31
害怕的句子02-20
無畏,自強,邁向光明_850字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