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美書簡》讀書心得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談美書簡》讀書心得范文
有了一些收獲以后,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怎樣寫好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談美書簡》讀書心得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談美書簡》讀書心得范文1
什么是美,對大部分人來說,都是一個極為簡單的問題,無非就是“好看”與“不好看”罷了。但是,直到我利用假期讀了朱光潛先生的《談美》之后,才對美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
《談美》是著名美學家朱光潛先生繼《給青年的十二封信》之后的“第十三封信”,也是先生建立其早期美學理論體系的重要著作之一。在寫這封信時,先生就是“和平時一樣,面前一張紙,手里一管筆,想到什么便寫什么,什么書也不去翻看,我所說的話都是你所能了解的。”就是這樣一段話,拉近了我和先生的距離。
讀了這本書,我發(fā)現(xiàn)美不僅在物,亦不在習,它在人與物的關系上面。先生在第一章“我們對于一棵古松的三種態(tài)度”中就說明了這一問題。同樣面對公園里的一棵古松,不同的人所“知覺”到的是不同的東西。木商會盤算這木料值多少錢,而植物學家只會覺得它是一棵葉為針狀,果為球狀,四季常青的顯花植物。而畫家便會什么都不管,就靜靜地欣賞它蒼翠的顏色。這正如先生所言“古松的形象一半是人為的,一半是天生的。極平常的知覺帶有幾分創(chuàng)造性;極客觀的東西之間都有幾分主觀的成分!边@大概和人們常說的“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是一樣的道理,我們可以說美是事物的最有價值的一面,美感的經驗是人生中最有價值的一面。
接著在第二章“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中,先生闡述了藝術和實際人生的距離:“藝術與實際人生有距離,所以藝術與極端的寫實主義不相容!闭绫狈饺丝倳@嘆西湖的美景,平原人也會贊嘆峨眉的奇觀,東方人初到西方,或是西方人初到東方,也會覺得面前新奇的事物值得玩味。就如有人覺得樹的倒影才容易給人虛無縹緲的感覺,不受實際的切身的利害牽絆,是幻境,就好比看一幅畫,自然會覺得回味無窮,藝術總要與現(xiàn)實保持一種“適應”的距離,大概這就是“藝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吧。
談“宇宙的人情化”,先生從“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入手;談“美感與快感”則對比了希臘女神的雕像和血色鮮麗的英國姑娘之不同。同樣,談“美感與聯(lián)想”時,先生引用了“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這是多么優(yōu)美的意境。讀到這兩句詩,我們都會不自主地聯(lián)想到詩文中美麗的女子。聯(lián)想是偶然的、雜亂的、無序的,而美感的東西是一定的、有序的.、有結構的、抽離出來的、有形式相伴的和諧狀態(tài)的東西。亦如先生所言:“美感是一種直覺,是一瞬間的感受。而聯(lián)想漫無縹緲,浮想聯(lián)翩,帶給人無限的想象和美感體驗!
先生還從“情人眼里看西施”談“美與自然”,從“依樣畫葫蘆”談“寫實主義和理想主義的錯誤”,以及從“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談“天才與靈感”。
最后一個章節(jié),先生從“慢慢走,欣賞啊”談到了“人生的藝術化”就像這本書一樣,也應該是“慢慢讀,慢慢欣賞”的,先生說:“人生本來就是一種較廣義的藝術。每個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過一世生活好比做一篇文章。完美的生活都有上品文章應有的特點……”無疑,先生的一生是藝術的一生,更是美的一生。
我們常說,我們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據(jù)先生說,阿爾卑斯山谷中有一條大汽車路,兩旁景物極美,路上就插上了一個標語勸告游人說:“慢慢走,欣賞啊!”是啊,我們真的要善于發(fā)現(xiàn)美,欣賞美,塑造美,過一種藝術的生活,有情趣的生活,細細體味生活中的美。
所以,我要說,一部《談美》不僅讓我真正認識了美,還讓我明白,努力向前,但也不要忘了適時地駐足,欣賞眼前的風景,品味當下的生活。因為人生路上,真的是要“慢慢走,欣賞啊!”
《談美書簡》讀書心得范文2
從柏拉圖開始許多的哲學家、美學家以及文藝理論家都進行了不懈的探討和研究。但最終的回答仍然莫衷一是;可見美的問題本身有著不可測度的奧秘。這同樣也告訴我們:美學是一種概念。美學之路,自然就艱難遠久。
朱光潛先生卻強調:“美的研究,一定要從現(xiàn)實生活出發(fā),從生活中捕捉美的本源!奔慈祟悓γ赖淖非笤从谌粘I詈徒涷。
學美學,首先應知道什么,了解什么;蛘弑貍涫裁凑J知呢?朱光潛先生回答的是“條條大路通羅馬!崩斫馄饋硭坪蹙褪牵焊魅速Y凜不同,環(huán)境不同。學美的'性質自然也不相同。美源于一點;自然最終也會歸就于一點。在探討和研究的道路上。盡管途徑各不相同。其結果卻都一樣。
談美與審美。最直觀的就是人。因為無論是對人的批評還是欣賞。都源于美的界定和價值。
對美的判斷力并非人類誕生時就存在。而是隨著我們人類的進化而逐步完善所成為的一種情感意識,
人是一個整體。一個多方面的內在聯(lián)系著各種能力的有機統(tǒng)一體。它會將自然中的一些單一性適當融合。正是由于這種融合,才促使美體現(xiàn)在人類的“認知、情感、意志”中。
馬克思主義是現(xiàn)代美學的基本;但也并非學懂了馬克思主義就能學通美學。如果一個人學懂了馬克思主義,但是他并不具備認真刻苦、勇猛前進的時代精神;那么,他也不會在坎坷的學美之路上創(chuàng)造出什么有價值的東西來。
個人精神的結合產生了情感。人與人的結合產生了社會。當人們心中具備某些東西后;他們就會開始宣釋自己內心的美的感受。這其中自然就會要勞動。用勞動將自己的內心展現(xiàn)在這個社會。
展現(xiàn)的內容,可能是單一的,也可能是繁復的。這其中不禁要包括許多的學術限界。即不要因為不超越學術界限而宣揚單一的美學。這樣不禁使美學空洞和抽象了。
藝術體現(xiàn)美,反映了現(xiàn)實中的自然。藝術是人對自然的加工創(chuàng)造,是一種勞動產物,所以藝術又被稱為“第二自然”。
藝術敘述了人們心中的情感,思維和夢想。通過藝術,也可以知道一個人的思維高度和精神生活。
藝術源于生活。生活通過修辭轉化成藝術。藝術也就無形式。盡管在過程中存在著多種“主義思想!钡囆g的終端。我想也會回歸于生活。
《談美書簡》讀書心得范文3
本書作者朱光潛,字孟實。他90歲生涯的大部分都貢獻給了中國的美學事業(yè),所以晚年的他被尊稱為“美學老人”。
朱光潛的《談美》寫于1932年,由著名的開明書店出版。在此之前,他寫過一本《給青年的十二封信》,用書信的形式,漫談文藝、美學、哲學、道德、政治等問題,發(fā)人思考,指點迷津,在青年中引起很大反響,成為重印了30多次的暢銷書。但這本書主要談的是人生修養(yǎng),還沒有充分展示朱光潛的美學思想。于是,作為《給青年的十二封信》的姊妹篇,朱光潛以“給青年的第十三封信”為副標題,寫作了這本《談美》。
作者是懷著一種崇高的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來寫這本不厚的小冊子的,他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和明白如話的語言把高深的美學問題講得深入淺出,引人入勝,從而起到了凈化讀者心靈、提升一代青年精神境界的作用。而我,讀了這本書后同樣受益匪淺。
美是聯(lián)想所產生的嗎?作者借用牛希濟的兩句詞“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指出“許多通常被認為美感的經驗其實并非美感”,而是“實際人的態(tài)度,在藝術本身以外求它的價值”。由萋萋芳草,聯(lián)想到綠羅裙,也可以由一件古董,聯(lián)想到金錢,并不是所有的聯(lián)想,都是美的。純粹的美,永遠是一種“專注”,離開了專注,就已經離開了美了。
講解了基本的美學觀念之后,作者又進一步跟我們談了藝術與游戲、藝術與想象、創(chuàng)造、情感等方面的問題。告訴我們藝術創(chuàng)造除了想象之外,還需要情感。
藝術創(chuàng)造除了想象之外,還需要情感。作者借司空圖《詩品》中的'一句話“超以象外,得其環(huán)中”指出:“詩人于想象之外又必有情感”,“情感是綜合的要素,許多本來不相關的意象如果在情感上能調協(xié),便可形成完整的有機體”!耙庀蟆笔侵旃鉂撁缹W理論的重要概念,這里情感的作用十分突出。沒有情感的統(tǒng)帥,想象也許會雜亂紛紜,有了情感的主導,則綱舉目張,“意”與“象”合了。
朱自清先生說:“孟實先生引讀者由藝術走入人生,又將人生納入藝術之中。這種‘宏觀的眼界和豁達的胸襟’,值得學者深思。文藝理論當有以觀其會通,局于一方一隅,是不會有真知灼見的。”我認為確實如此,通過他的講解,我真正認識了美,欣賞了美,發(fā)現(xiàn)了美。他的見解也的確“人性化”。
學術界有人指出:“朱光潛對美學的理解可以說是非常之深,他對西方美學的介紹,在《談美》中已經達到了一代大師的化境!
我認為學習美學也好,學習藝術也好,關鍵不在能否掌握一兩種技能,而是要看我們能否達到一種境界。若能夠達到朱光潛先生所崇尚的“藝術化的人生”,恐怕可以說“今生無愧”了。
《談美書簡》讀書心得范文4
什么是美?這是一個很基本的問題,但毫無意外地,我們大多數(shù)人并不知道它的確切答案。
其實從另一個方面來說,美并沒有一個具體的標準,每個人對于美都有不同的定義。
在《談美書簡》中,朱光潛先生給了我們一個答案,雖然這個答案不一定正確,但至少比毫無頭緒要高明許多。
許多人都認為,看過去舒服的就是美的,也許更深一層,會說心靈美也是一種美。
但所有的這些都比較淺顯的,而深入研究,又是望塵莫及的事了。
通常我們對于美、美感、美的規(guī)律、美的范疇等等這些問題感到很深奧,也研究甚少,關于這些問題,朱光潛先生在此書中都一并回復了,而且回復的很詳盡,對于思想,文學,方法,理論等等也有詳細的陳述。
對于美,我們看到的都是片面的,也可以說成的表面的,而看完這本書,我對于美則有了全新的看法,這也是讀此書的收獲吧。
這本書是以信件的方式組成的,大多都是給讀者的回信。
(這一點,書中也有提到過)因此也就比較淺顯易懂。
在“知識鏈接”一欄中,編者提到了許多有關學術方面的美的知識。
這讓我們也提前了解了一些有關美的'知識。
雖然此書不是一本完整的美學著作,卻也從一些很重要很關鍵的角度對美學的入門者的問題進行了解答,而且在很多方面都很有幫助。
例如在《典型環(huán)境中的典型人物》一文中,作者比較具體、完整地講解了在文學與戲劇作品中人物與環(huán)境的關系。
他首先回顧了這一理論產生與發(fā)展的歷史,進而指出,典型人物是能夠體現(xiàn)社會歷史發(fā)展的某些規(guī)律并且具有鮮明個性特點的人物形象,而典型環(huán)境則是典型人物所處的能夠反映社會歷史發(fā)展現(xiàn)狀和趨勢的具體情景和背景。
典型人物應生活在典型環(huán)境中,而不能與環(huán)境相脫節(jié)。
在這里,共性是通過個性來表現(xiàn)的,是在特殊中顯示一般。
文學之所以能在偶然性中見出必然性,是與再現(xiàn)“典型環(huán)境中的典型人物”這一理論分不開的。
(此段有些摘錄于原文)
類似這樣的例子還有許多,在此也就不一一詳談了。
朱光潛先生信奉“三此主義”,即此身,此時,此地:“此身應該做而且能夠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擔當起,不推委給旁人。
”此時應該做而且能夠做的事,就該在此時做,不拖延到未來“。
”此地(我的地位、我的環(huán)境)應該做而且能夠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委到想象中另一地位去做“。
”這是朱光潛先生不尚空談,腳踏實地的治學精神的體現(xiàn)。
這很值得我們青少年去學習。
【《談美書簡》讀書心得】相關文章:
《談美書簡》讀書筆記(精選13篇)06-03
《談美書簡》讀書筆記(通用10篇)03-06
朱光潛《談美書簡》讀書筆記(通用10篇)06-03
《談美書簡》讀書心得800字01-23
讀《談美書簡》有感04-10
談美書簡讀書心得體會01-15
關于談美書簡的讀后感10-13
《談美書簡》讀書心得體會(精選18篇)08-29
有關《談美書簡》的讀后感范文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