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語文教學心得體會匯總六篇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怎樣寫好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語文教學心得體會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語文教學心得體會 篇1
新課標中提出:未來的學科教學逐漸轉變?yōu)閷W科教育,也就是在學科教學教學中重在讓學生受到教育,“立德樹人”成為人才培養(yǎng)的方式。其實我們在社會這個大環(huán)境中,不難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人的知識增長了,但是素質下降了,因此改革人才培養(yǎng)目標勢在必行。所以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們重在學生德育的提升,以至于在將來我們才能培養(yǎng)出德、智雙星的人。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們一定會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的教育不再追求花哨的東西,更多的是要實實在在的東西。我曾經(jīng)記得再幾年前,我們學校的教師在進行公開課的時候,都是在課下反復練習多少遍,然后在教師面前擺出花架子,而我們現(xiàn)在的語文課堂再也看不見這樣的教師,更看不見這樣的現(xiàn)象,老師更在乎課堂上生成的知識,這就是可喜的地方,課堂就是要扎扎實實地上,學生才能扎扎實實地學。在本次培訓會上,鄒主任就告誡我們要引導教師課堂要以落實為本,根據(jù)我的記錄與自己地理解,我想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 對于字詞的教學要做到會用。
學習字詞就是為了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因此在進行字詞的教學中,我們一定做到邊學習邊運用到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可以是說一句話,也可以說一段話,根據(jù)孩子能力的不同做出不同的要求,讓學生在不同層次上學習語文知識。,
同時對于字詞落實不到位還存在著另一種狀況,教師對于學生不理解的地方總是走過場。在平時的聽課中,我總是發(fā)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當一個同學對于一個字或者一個詞不理解的時候,教師會找其他的同學進行補充,當另一個同學補充完以后,就直接進行下一個環(huán)節(jié)的學習,我們是否先讓不理解字詞地學生再練習說一說呢?在這里教師沒有讓學生將所學知識落實,那么在課下他也不會正確運用。
二、對于句子的理解要深入、到位。
在培訓時,鄒主任為我們舉了這樣一個能深入理解句子的例子,讓我耳目一新,頗有想法。
這句話是文章《長城》中的一句話:長城像一條巨龍,蜿蜒盤旋在崇山峻嶺之間。
在我們平時的教學中,也許就會讓學生指出:這是一個比喻句,將長城比喻成龍,寫得更形象,然后讓學生帶著自己的感受讀一讀這句話,接著就進行下一個環(huán)節(jié)。而鄒主任是怎樣處理這句話呢?首先也是讓學生找出比喻的修辭方法,然后教師又追問一句:為什么把長城比喻成長龍呢?一、從形狀上看龍是彎的、曲的,也就是說長城也是彎曲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因為龍是中華人民的象征,而把長城比喻成龍,說明長城具有偉大的意義,他是中華民族的偉大之作。就是這樣的一個追問,卻直指文章的中心。因此我們在進行句子教學的時候,一定要引導學生挖掘句子的深刻含義,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地中心。
三、對于文章的理解要做到感悟與運用相結合。
在教學中,我們會經(jīng)常出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教師領著學生逐段理解完課文以后,會出現(xiàn)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你能不能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一談對這篇課文的'理解?這樣的問題的有效性是很低的,就像我們領著學生觀察一路的美景,觀察的時候什么也不說,當觀察完了再說你看到了什么,學生心中的美景已經(jīng)所剩無幾了。因此我們在進行文章的教學中要做到隨時理解,隨時交流,隨時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一談感受,這樣才能將所學知識落實得更到位。
四、對于寫文的訓練要做到與文章內容相聯(lián)系。
每一篇課文都是寫文最好的范例,因此在學習課文的時候,一定要將好的寫作方法總結出來,在寫文的時候,將學到的寫作方法運用到作文中。例如我們六年級下冊最后一個單元的作文表達是《我心目中的老師》,那么我們在講《我的老師》這篇課文時,就要有意地將作者是如何寫自己老師的方法教給學生,那么在寫作文的時候,學生就可以將學習的寫作方法靈活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總會聽到有的老師抱怨小作文一周要上兩次,而學生根本就沒有內容可寫,基于這樣的情況我們的老師就會這樣讓學生完成寫小作文的任務,今天寫《我的媽媽》,明天寫《我的爸爸》,后天寫《我的爺爺》……就這樣一個題材的文章讓學生反復去寫,我們換位思考一下,如果是我們的話,我么能否去認真對待呢?老師的目的是為了完成學校的任務,那么學生也會自然而然地為完成老師地目的,因而也就帶著應付了事地目的寫作文,可想而知,作文的質量能高嗎?那么如何選擇小作文的內容呢?那當然是語文課文了。我們現(xiàn)在的語文教學都要讓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也就是針對文章好的寫作方法進行仿寫訓練,對于好的句式進行模仿,對于文章有深刻意義的寫讀后感……那么我們何不在上語文課的時候,將小作文發(fā)下去,當出現(xiàn)訓練的時候,何不讓學生直接就寫上去呢?小作文不在乎長短,只在乎學生是否將所學的表達方法正確運用了,當學生能靈活運用了,那么我們也不會愁學生再寫大作文時無方法可用,無思路可想,無內容可寫了。
語文教學心得體會 篇2
多媒體技術是指通過計算機技術把文字、圖形、圖像、活動影像和聲音等多媒體信息,進行綜合處理和管理,使計算機成為能以人類習慣的方式提供信息服務的一種新技術。利用多媒體技術能給學生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觀的交互式學習環(huán)境,能給學生提供圖文聲并茂的多重感官綜合刺激,還能讓學生按超文本方式組織與管理各種教學信息和學科知識,這將對學生認知結構的形成與發(fā)展起到積極的作用。
當前科技發(fā)展異常迅猛,每個人,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都必須不斷學習,F(xiàn)代化教學手段能利用多種媒體組合,優(yōu)化教學過程,突破教學重點、難點,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學生參與和學習積極主動性,也可以得到充分的發(fā)揮。教師首先通過自學及時掌握最新的科技成果,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改變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在給學生提供自學條件的基礎上,讓學生自主地學習。
當今社會要求教師本身徹底轉變自己的教育思想觀念:一方面改變過去的'應試教育'為現(xiàn)今的'>素質教育';另一方面,要徹底改變老一套的'填鴨式教學法',也就是說弄清'教'與'學'的辯證關系,變老師主動'教'為學生主動'學'.這就要求教師首先要提高自己的素質,然后對學生'授之以漁', 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呢?教師要利用現(xiàn)有的現(xiàn)代化教學條件去創(chuàng)設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情境。多媒體輔助教學是教師創(chuàng)設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情境的首選設備。多媒體教學軟件集聲、光、動畫為一體,為學生提供生動逼真的學習情境,促使學生眼、耳、手、腦等多種器官同時接受刺激,有利于學生思維的發(fā)展,更有利于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
一、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
恰當?shù)慕虒W情境能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們能保持持久的學習熱情,從而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創(chuàng)設一種使學生主體參與,興趣濃厚的課堂教學學習氛圍是喚起學生主體參與的前提和保證。學生在愉快而輕松的學習氛圍中容易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并且能激發(fā)內在的學習要求。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往往離不開生動形象的教育素材。多媒體正是具有形聲、動畫兼?zhèn)涞膬?yōu)點,在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氛圍方面比其他媒體來得更直接、更有效。例如:教學'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面積'這一章的第一節(jié)'面積和面積單位'時,首先要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物體的表面后,再歸納出面積的含義。于是我先讓學生觸摸桌面、書本面、文具盒的表面,而后用電腦出示一些物體,并讓學生用鼠標點擊這些物體的表面。點對的會得到電腦的夸獎:'真聰明,點對了!',同時觀察到物體的表面變成了另外一種顏色。而點錯的學生會聽到電腦的提示:'再看看,再來一次。'多媒體的這種設置不僅使做對的學生得到成功的喜悅也會使做錯的學生不氣餒從而產(chǎn)生積極尋求正確答案的意識。
二、利用多媒體的直觀演示,容易突破教學的重點難點。
在教學中,有些重點難點往往不易突破,主要原因是少年兒童的生活經(jīng)驗不豐富,觀察事物不容易全面具體。因此教師要采用比較容易使學生接受的教學過程,達到知識的遷移。例如:在教學'1平方厘米'這個面積單位時,利用多媒體演示:先出現(xiàn)一條線段,并閃爍兩次,線段下面出現(xiàn)'1厘米'幾個字。然后由四個同樣是1厘米的線段圍成一個正方形,正方形下面顯示一句話'邊長1厘米的正方形'.最后整個正方形的內部閃爍兩次,并涂滿顏色。在'邊長1厘米的正方形'這句話的后面顯示'它的面積是1平方厘米'.
多媒體的演示讓學生感受到'1厘米'是長度單位,是一條線而'1平方厘米'是一個面,是面積單位。這樣的對比演示,使學生把舊知識'長度'和新知識'面積'既區(qū)分開來又建立相互間的聯(lián)系,使之系統(tǒng)化。教學面積單位的重點與難點就在于面積單位是測量物體表面的大小的尺子。學生往往會把長度單位與面積單位混淆在一起。經(jīng)過多媒體的直觀演示,學生在頭腦里建立起自己的認知結構,更好地掌握所學的知識的特征,強化了對新知識的印象。同時,教師也突破了教學的重點、難點,完成了教學目標。
三、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容易拓寬學生的解題思路,適應學生的個性差異,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學生學習能力的形成與學習的方法有著密切的關系。能力的培養(yǎng)主要通過思維和操
作形成。多媒體輔助教學,能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多向思維的情境。因為它有聲形并茂,生動有趣的特點,提出與新知有關的問題后往往在新知與學生的.求知心理之間制造矛盾沖突,進而激發(fā)學生的強烈的求知欲望。學生在這種情境之中會積極思考,在活動中會主動參與操作。
四、利用多媒體提供多層次的練習,能有效利用有限的教學空間,并能加大練習密度。
課堂練習是學生鞏固所學新知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學生對所學新知的掌握情況也從課堂練習中體現(xiàn)出來。教師對課堂練習要精心設計,不但能減輕學生的作業(yè)負擔,而且能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在設計課堂練習時,要充分發(fā)揮多媒體圖文并茂的優(yōu)勢,設計多層次的習題,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輕松愉快的情境中練習。在設計習題時,要照顧全體學生,就要把習題分成多層。一般來說,第一層是與所講例題相仿的練習,目的照顧比較差一點的學生;第二層是基本知識的變式練習,目的解決重、難點知識問題,照顧中等學生;第三層是要稍微動腦筋的思考性練習,目的照顧優(yōu)秀學生。這種多層次的練習,讓差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好',優(yōu)等生'吃得飽吃得好'.學生在做題時不但不感到乏味反而會產(chǎn)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老師也達到了培養(yǎng)學生整體素質的目的。
總之,多媒體輔助教學有許多優(yōu)勢。同時它對教師的教學活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給孩子們一個享受快樂學習的機會,只有把多媒體輔助教學納入整體優(yōu)化素質教育中,合理安排教學過程,充分發(fā)揮多媒體的特殊功能和藝術魅力,才能達到提高學生素質,優(yōu)化課堂教學,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結語:隨著網(wǎng)絡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多媒體技術將在優(yōu)化語文教學中發(fā)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多媒體技術,能撥動學生的心弦,像磁石一樣緊緊吸引學生,它以興趣激發(fā)為先導,以視聽為手段,以提高課堂參與率為目的,追求事半功倍的效果,使之在教學中煥發(fā)出奪目的光輝。
語文教學心得體會 篇3
兩個月來,我們主要圍繞三節(jié)課進行了研討活動,在研討活動中我受益匪淺。
三月份我們組圍繞著錢曉燕老師的《天鵝》進行了研討。講課前,我們一起研討教案,然后試講,本節(jié)課先后試講了三次,每次試講后我們都坐在一起說優(yōu)點找不足,改教案。經(jīng)過了幾次的磨課,感覺自己對課的認識也越來越深刻了。
四月份我們年級組圍繞著孟麗老師的識字課《兩個又字做朋友》和錢曉燕老師的閱讀課《小山村》這兩節(jié)課進行了研討。在研討過程中我們也經(jīng)歷了從磨課到研討,再磨課再研討。每一次研討都有新的收獲,在研討中成長。
下面談談自己的一點聽課體會:
一、對新課程的思考:
在本次活動中,為了把握教材,我們不斷翻閱《語文課程標準》,從而對教材有了新的理解和把握。作為一名一線教師,我將根據(jù)新的語文能力實踐系統(tǒng),致力于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xiàn)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努力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有利于健康持久發(fā)展的空間。
二、對課堂教學的思考:
一切為了學生的成長,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是新課改的核心理念。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力爭一切活動都以富有情感的學生作為主體。在課堂教學中,重視學生情感的激發(fā),關注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在本次聽課活動中,我認真聆聽學校領導和教研員的說課。從全面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理念出發(fā),明確把“加強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培養(yǎng)”放在首位,把促進學生的發(fā)展作為一種義不容辭的責任。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了一種親切、和諧、活躍的氣氛,教師成了學生的親密朋友,學生再也不是呆板、默默無聞的模范聽眾,他們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展現(xiàn)與培養(yǎng):或質疑問難,或浮想聯(lián)翩,或互相交流……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有限的時間內,每一位學生都得到了充分的鍛煉和展現(xiàn)。另外課堂上充滿著流動的陽光,平等、和諧與交流共存,發(fā)現(xiàn)、挑戰(zhàn)與沉思同在,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真正的主人。
三、今后努力方向:
1、必須不斷地學習。
我們常說,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而現(xiàn)在僅有一桶水已經(jīng)不夠了,教師要有不斷流淌的源頭活水,這源頭活水來自哪里,這就需要我們老師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充電。新課程實施后,對老師的要求越來越高看, 教師要專業(yè)化發(fā)展,要學習新課程理論,轉變教學觀念,改革課堂結構,加強自己的教學基本功訓練,特別是語文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而所有這些,都離不開學習,我們要學習新課程理論,要走理論加實踐的`道路,要讓新課程理論來指導我們的教學實踐,要把新的理念滲透到所有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去,做一名新課程理念的忠實踐行者。要擴大自己的知識面,開闊自己的視野,就要不斷地閱讀,要博覽全書,要堅持閱讀名著、閱讀經(jīng)典,讓這些名著、經(jīng)典來啟迪我們的思想,陶冶我們的情操,提升我們的語文素養(yǎng)。
2、要轉變教學觀念,做新課程忠實的實踐者。
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一直是知識的權威,學生是被動地學習,學生是知識的容器,課堂是教師表演的舞臺,教師在講臺上講的滔滔不絕,而全然不顧學生的感受,現(xiàn)在,需要我們要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要轉變自己的角色,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我們要蹲下身子看學生,要平等地跟學生交流,要把課堂還給學生,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所以,我們不能急功近利,要為學生的終生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我們要樹立新的評價觀,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要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深鉆教材,精心設計
深鉆教材是上好課的基礎。鉆研教材是備課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是確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程序、選擇教學方法的重要前提,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基本保證。好的語文課離不開教師透徹地鉆研教材和研究學生,并尋準教學的突破口,注重教學的整體設計。作為語文教師,固然需要多方面的“基本功”,但最重要的基本功還是掌握、駕馭教材的能力。對于一篇教材,仔細地閱讀,從容地咀嚼,力求明其思路,探其精微,對作者通過一詞、一句、一字甚至一個標點來表達其深邃思想能夠抓準用活,對于一篇課文能夠全面權衡,充分發(fā)揮的它功能和作用,深挖內涵,語文課才能上得有一定深度。
總之,這次聽課學習,使我更深刻地體會到研討對我的幫助,在研討中學會了取長補短。在以后的教學中,本著吃透教材,吃透學生,提升自身素質方面去努力,不斷學習,博采眾長,充分利用學習機會積淀教學素養(yǎng)。
語文教學心得體會 篇4
現(xiàn)在是信息時代,教研活動可以通過錄像進行。前幾天,我觀看了青山鎮(zhèn)八河中心小學六年級語文《寫給家鄉(xiāng)孩子的一封信》的教學錄像,王蕾蕾老師這堂課讓我受益匪淺。
首先,導入自然流暢。王老師以談話的形式導入,讓學生很自然的進入課題。整個過程王老師是圍繞著巴金爺爺為什么給家鄉(xiāng)的孩子寫信來貫穿,從而引導學生要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祖國的思想品德。整堂課王老師的教態(tài)自然、語言流暢,肯定是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其次,課堂組織能力好。整堂課王老師都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的思路都能跟著老師走完整堂課,師生互動很好,課堂氣氛非常活躍,但紀律性強。
再次,中心思想突出。在教學的思路上,王老師讓學生通過巴金爺爺寫給家鄉(xiāng)孩子的一封信中體會到巴金爺爺對家鄉(xiāng)孩子的關心和熱愛,抒發(fā)了要讓自己的生命開花的情感,同時告訴我們:生命的意義在于奉獻而不在于享受的'深刻道理。
通過這次學習,讓我知道語文課程的魅力所在,特別對于我這個剛踏入語文門檻的曾經(jīng)的數(shù)學老師來說。剛接觸這門課程,腦子里還有太多未知數(shù),還有很多東西需要我慢慢去摸索,去實踐,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育教學中工作中能有新的突破。
語文教學心得體會 篇5
從事教師這一職業(yè)已有近三年的時間了,從最初的不知所措,向有經(jīng)驗的老師請教學習到自主探究,慢慢地走入高中語文教學的生活之中。
剛剛進入學校工作時,對于備課,講課都不是很了解,似乎大學中學習的知識此時無用武之地,每天專注于寫教案,講課也過于形式化,不會變通,一時間覺得當一名合格的教師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慢慢的試著自己尋找?guī)椭犝n,請教有經(jīng)驗的教師成了我成長的階梯。聽課是新時代的繼續(xù)教育,是一種非常直接的學習方式,一種提高自己能力的方式。
林z老師,是我的第一個師傅,也是我高中時期高三學年的語文老師,讓我倍感親切。林老師的課,第一個特色就是內容豐富。他講解每一篇課文時,并不局限于書本上的文章,而是由文章中的一個人物,一個事件,引出很多相關的知識內容,有著比課本更精彩的講解,讓你遨游在各個領域中。他教會你很多人生哲理,教會你做人的原則。那是一堂堂受益匪淺的課。
林老師的課,第二個特色就是對于課本的獨特處理。他在講授課本內容的時候,是一種演講模式,課本中的文章,他倒背如流,這一點讓我著實地佩服。所以在第一年教學中,我也鍛煉自己背著課本去講授課文,對于一些要求背誦的文章,這樣的授課方式,也為學生起到了引導的作用。這樣的講授,必然在備課時就要下很大的功夫,但當你站在講臺上,全身心投入時,內心會特別的自信,有一種自我肯定的成就感。時間久了,課堂成了自我成長,自我肯定的舞臺。跟隨林老師學習的一年,讓我成長了很多,也學會了很多教學之外的人生哲理。
很快進入了工作的第二個年頭,自己在原有的基礎上努力提高課堂教學能力,然而在不同的團體里,我發(fā)現(xiàn)了不同,原來的我重于課本講得是否生動,知識是否全面,在新的團隊里,培養(yǎng)學生的做題能力占據(jù)重要地位,大部分老師在課本的基礎上重于習題跟緊,課本與習題相結合的教學模式。
倪z校長,我的第二個引導者,讓我覺得我是一個幸運的學生,也是一名幸運的老師。因為倪校長是我高二時的語文教師,讓我內心充滿了學習的渴望。
倪校長的課,最大的`特點,就是實用性。她并不重于題海戰(zhàn)術,也并不是一味地講授答案,而是在講題的同時,根據(jù)相關題型的特點,總結答題技巧和答題步驟。她重于教會學生如何審題,分析,答題,在培養(yǎng)能力的同時去穩(wěn)步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倪校長曾說:“語文教學,不在于題做得多少,而在于學生是否掌握做題的方法!
結合林老師的課堂特色,倪校長的能力培養(yǎng)和自身的探究,在聽課、講課中,慢慢地成長,豐富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己的素質和教學能力。
聽課,是我前進的引導者,也是我成長的階梯。聽課學習,讓我對自己平時的教學有了更深刻的反省和更高的要求!奥仿湫捱h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痹谝院蟮慕虒W中,我將不斷地提升自身的素質,不斷地向有經(jīng)驗的老師學習,博采眾長,充分利用一切學習機會,多對比,多反思,提高自己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并真正地達到教育的理想境界——“寓教于樂”。
語文教學心得體會 篇6
課堂提問做為一種教學語言必然有自己的特點,好的提問能啟發(fā)學生邀游知識的海洋,感悟知識的真諦具有內容美。不同的提問無不流露出教師美好的情感,寓情于理,寄情于景,巧設懸念的形式美,飽滿、圓潤、悅耳動聽、善于激趣的音樂美。任何一堂成功的語文課總是少不了教師巧妙的提問,要使提問能引民導學生“善思、勤想”,積極探索,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課堂教學中提問要講究藝術性。
一、挖掘教材內容美,引趣性提問。
每篇文章只要教材認真挖掘總是可以揭示教材的內容美,目的在于引起學生對新知識的興趣,由趣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由此提問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發(fā)揮非動力因素對教學的促進作用。如課文《小貓種魚》,我發(fā)現(xiàn)這個課題十分新穎獨特,且是動物對白,而小 學生又特別愛貓和魚,于是在導課時,抓住這個小學生喜歡小動物的特點,引趣提問:“世界上哪些東西可以種植?魚可以種植嗎?小貓會種地嗎?”小學生經(jīng)我一問興趣大增,紛紛舉起小手列舉出許多可以種植的東西,又列舉出小貓沒見過種地,只會亂挖等習性,并一致認為魚不可以種,借此揭示課題,請同學認真翻開課本先自學,學生們看完課文一個個瞪大好奇的眼睛,望著我,我抓住機會繼續(xù)問道:“小貓為什么種魚?它是怎樣種的,結果又是怎樣?”至此學生學習新課的欲望被充分調動起來。
二、創(chuàng)設氛圍,誘發(fā)提問。
創(chuàng)設適合小學生思維的氛圍,誘發(fā)提問,可激發(fā)學生更深入的求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如《小貓種花》,借此誘發(fā)提問,我們學習《小貓種魚》,又看了《小貓種花》,哪位同學能說出還有哪些小動物種植的小故事,經(jīng)過這樣提問,學生思維的火花紛紛開放,列舉出許多小動物種植的故事,課后我問同學:“小動物會種東西嗎?為什么它們種東西不能成功,請你們仔細思考后悄悄告訴我。”
三、抓課文聚合點,鼓勵性提問。
聚合點是集中反映文章中心思想的詞句、段落,圍繞聚合點可以以一點突破,提挈全文,保證課文的整體性,抓住課文聚合點鼓勵性提問目的在于激發(fā)學生的求異思維,加強基礎,培養(yǎng)學生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造精神,例《小貓種魚》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學習能夠模仿出《小雞種瓜》、《小鴨種魚》等,我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小鳥能否種草、種樹,學生們通過不同角度的思考,得出不同答案,課后小練筆中反映出同學們許多奇思妙想。
四、抓住模糊點,突破性提問。
小學生認識事物的能力、觀察事物的角度都是十分有限的,他們對課文的理解帶有片面性,有時會出現(xiàn)偏差,例《小貓種魚》這篇課文教學,當大部分同學在我出示多媒體課件《小貓種花》時,都能模仿想像出許多故事,全班有一位同學站起來問我:“老師既然小貓不能種魚,哪你為什么還要說小貓種花呢?”面對學生的提問,我沒有立即回答,而是組織小同學共同討論,找出這位同學認識和觀察的誤區(qū),澄清模湖認識,提高學生思維能力。
俗話說:提出問題是解決問題的一半,教師要善于把握教材的內容,巧設情景,選準提問點,充分展示課堂提問的藝術美,精心設問,鼓勵學生善思、勤想,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因為我們所有的教學活動都是為了學生,學生把知識消化了,會用了,才是真正的成功,教學中只要我們善于運用課堂教學的提問藝術,課堂才會綻放出學生思維的火花。
【語文教學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語文單元教學的心得體會01-02
語文教學的心得體會02-08
語文教學的心得體會06-22
語文教學心得體會06-30
語文教學心得體會07-05
小學語文新課改教學模式教學心得體會10-06
語文教學培訓心得體會05-12
2021語文教學的心得體會06-22
關于語文教學心得體會11-14
語文教學心得體會范文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