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心得體會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樣可以記錄我們的思想活動。那么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課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課心得體會1
我,一個進士,應賈府之邀,算是專職家教吧,月薪500大洋,小康水平。
衣著長袍,腰間插把折扇,頭戴“翼冠”,這還是當初考中進士時圣上欽賜的。算了算了,好漢不提當年勇。我在鏡子前打量著自己,不錯,不失文人之俊色,亦不至于被認為是窮書生。
賈府的八抬大轎已在門口等候,我隨之同行至大觀園。學堂設在秋春齋探春的房中。從門口走到秋春齋足足用了一盞茶的時間,一路花紅柳綠,園藝師們把所能調配出來的顏色都點綴于此。我來至探春房中,只見她娘兒們正在說笑。當地放著一張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堆看各種名人法帖,并數十方寶硯,各色筆筒。不禁嘆選:我學涯十幾年,用過墨硯不出兩方,此數十方寶硯,絕非凡人祈能。
鈴打過,開始上課。
班長寶釵將班級日志送上,這孩子生性規(guī)矩,實到人數、作業(yè)情況交代得清清楚楚!百Z寶玉,昨日的抄詞為何沒交?”我問!拔摇易蛲碓诹置妹梅恐袑W……學作詩!睂氂裰е嵛幔粩嘞蝼煊袷寡凵。“是,是;”黛玉低著微紅的'臉小聲說。不巧被寶玉父親所聞,他沖入教室,伶起寶玉就要“開工”。我做不了主,忙叫寶釵把老太太叫來。老太太來了,賈政手就軟了,此事到此作罷。老太太怕再有不測,就在外屋休息守著。繼續(xù)上課。
“下面請大家把聽寫本拿出來,默寫《沈園》兩首并翻譯。”說著我就倒剪著手往下走,檢查他們詞語手冊完成情況。忽然傳來王熙鳳潑辣的聲音:“探春偷看寶釵,老師。”“沒,我沒有!碧酱喊杨^埋得很低,輕輕辯解。林黛玉也抬起頭來:“喲,身邊一個記憶庫,不占點便宜才怪呢,我們可沒有這么好的福氣峨!薄跋虏粸槔。”這種事情我只能這樣處理,這些都是金枝玉葉,免得惹是生非,節(jié)外生枝。
查到寶釵的本子,只見字跡娟秀,正確率高,禁不住夸獎兩句:“班長的本子,就是不一樣。看看墻上的‘星星榜’,她首當其沖巧顆,值得大家學習,而我們有些同學少得可憐只有2顆!薄斑@有什么了不起!摈煊褚荒槻灰詾槿。寶玉見黛玉臉上晴轉多云,忙插嘴:“老師,把我那2顆給林妹妹加上,她不就第一啦!”全班哄堂大笑。
“好,大家把聽寫本交上來,老規(guī)矩,不到60分的中午到薪蕪院寶釵處補考過關。下面講一下這周的周記!
“這次周記我打的是林黛玉最高分90分!薄熬褪锹,我的林妹妹每次都是第一名!睂氂褚策呎f邊覷著眼觀察黛玉的神色!按_實,”我贊同地點點頭,“每次我看林黛玉的作文,都是一種煥然一新的感覺。相反,寶釵這次的作文格式比較守舊,沒有新意。題目為‘懸念’很吊人胃口,但看罷作文,嘆一聲:‘不過爾爾’。這次寫得比較好的還有探春87,寶玉85。寶玉這篇隨筆寫得很搞笑,大家不妨去看一下!
“今天,我們學習陸游的《游山西村》。這首詩是詩人40歲時所寫。當時詩人因堅持杭金復國的主張被罷官回鄉(xiāng),但詩中毫無悲觀失意的情調。作品……”忽然,寶玉打斷我的話:“我真是佩服他,被罷官回鄉(xiāng),居然還不忘如此開朗灑脫!薄澳鞘窃娙司哂惺艽觳火H的精神,有不斷進取的意思。一句‘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是如此!睂氣O分析得頭頭是道,我對她投去贊美的目光。“古往今來,眾多詩人詞者,我最喜歡李清照,尤其是那句‘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罷官回鄉(xiāng),怎能無愁,有愁卻藏于心底,強顏歡笑心淚流,又是何苦,而你們卻是如此贊賞!币慌缘镊煊竦!澳睦锬睦铮置妹谜`會了,我何曾欣賞過他,那只是寶姐姐之意罷了!睂氂衩φf。
屋外堂鐘敲響,下課時間已到,各主丫鬢均在門口等候。
“下課,今天的作業(yè)是抄寫翻譯背誦《游山西村》尤其是寶玉,賈大人過問時不至于答不上來。今天的課就上到這里!蔽依砗媒贪福叱鲩T去。
語文課心得體會2
20xx年4月4日,我和王國瓊老師乘坐上了開往遵義的汽車,為期兩天的優(yōu)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學習。這兩天時間里我們總共聽了九節(jié)優(yōu)秀的語文課,包括“低、中、高”三個年級段。老師們繪聲繪色的精彩講說使我受益匪淺,從中反思了自己的教學歷程,以下是我的一些膚淺認識和看法。
一、刪繁就重,從容指導。
以前我存在這樣一些教學誤區(qū):總感覺一堂課給我的時間不夠,時間到了卻還有好多的內容沒有傳達給學生,其實這樣的認識是錯誤的,并不是給你的時間不夠,而是你沒有充分利用好和把握好時間。一堂成功的語文課,并不在于老師講了多少,而在于學生在你這堂課上他掌握了多少、吸收了多少?而我們很多老師常犯一些認識性錯誤。例如:那就是講的太多太分類化,本來是上語文課,可給人的感覺又像是在上一堂思品或歷史,結果導致課堂教學主次不清,或教學方式采取滿堂灌,這樣下來當然時間不夠,而學生也聽得很累。就新課程中三維目標中的確有情感價值觀的教育,但我認為,這個目的是貫穿于你的整個課堂內容教學,是讓其它知識完全的融合在所上科目中的,而不是老師到最后強加給學生:“通過這我們要怎樣做,做怎樣的人?”
所以我認為應刪去很多多余的知識,做到敢于有所放棄。格式塔心理學家認為: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種追求“簡潔”的心理,同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確定教學目標時,即應充分體現“簡潔”的原則,選取較小的切入點,使自己的講課有章有法,“以小見大”,突出重點。就好比漁夫撒網,收網的中心點只有一個,而他的涉及面去是寬泛的,網鋪開了,就要求老師做到收放自如,從容指導,要想做到這一點就需要老師有過硬的專業(yè)基礎知識。例如三年級課文《燕子專列》核心是人類的友誼,那么圍繞這個核心就可以展開教學,從而理解政府是呼吁,人們是紛紛,貝蒂是尋找。當老師把握這一核心點時,就可以根據自己教學的`需要展開教學。
二、以“趣”帶“動”
以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帶動學生“主動”學習。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惫湃嗽疲,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我個人認為我的教學總目標就是一個“趣”字,而不是灌輸式或填壓式的教學模式。一堂成功的語文課還在于學生是否有興趣學。“趣”貫穿于整個課堂,課文內容是否有趣,學的人是否樂“趣”,就要看你的教學策略問題,然而其終極目標就是達到讀、說、寫的能力。
學生容易審美疲勞,最初的幾堂語文課,可能會吸引所有學生的眼球,但時間長了,如果你的教學方法一成不變,千篇一律,那么這時學生對你,對這門課的興趣就會減弱感到語文學習的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就會反感。這時就需要老師不斷的轉變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A.M說:“高興學來的東西永不會忘記。”讓孩子們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下學習,真正的喜歡你,接受你,就起到來“愛屋及烏”讓我們攜手去尋找屬于孩子們的那片樂土吧!
三、表演課型
課堂表演是一種凸顯學生主體而又新穎活潑的教學方式。有人說:“教師就是一位舞者,穿上你的舞鞋,盡情的在屬于你的小天地中賣弄你的舞姿。”課堂表演只是換一種很直接的、易理解的方式將內在的思想感情等傳達給學生。通過表演,教師和學生共同把文字變成可見的情境,自然會加快對課文的理解,同時又鍛煉了學生的語言和表達能力。所以我認為小學語文可以常采取讓學生以表演的形式去理解課文內容,使他們在演中覓趣,在趣中顯智。如付源老師上的《趕海》,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表演理解“俘虜”的意思。她先請一位同學上臺表演大蝦,它搖擺著兩條長須,活像戲臺上的武將,這時老師表演“我”輕輕伸過手去一捏,這武將被“俘虜”了。通過表演的方式讓學生在表演中得到語文情境、語文內涵、語言情感的熏陶,得到語言感悟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表演讓學生直觀理解感悟詞語意思,促進學生朗讀能力、思維能力、口語交際能力的提高,體現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發(fā)展;表演給孩子營造一種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給孩子一個展示自我、表現自我的舞臺;表演調動了孩子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愿學樂學,以達到“心有靈犀一點通”的效果。
四、嘗試每一種課型去豐富語文。
教學資源是為教學內容服務的,教師只有充分利用好教學資源才能將課堂變得更加豐富,實現教學形式的“百花齊放”。小學語文課型有發(fā)現型、辯論型、欣賞型等,但現在有專家提出“生活實踐型”,意思就是老師把鮮活的人物請進教室,讓學生走進生活,感悟生活。比如這次去遵義學習,我聽了趙國華老師的一堂綜合課《走進英雄——感悟崇高》趙老師就是將鮮活的人物——消防隊員請進教室,讓學生走進英雄的生活、感悟他們崇高的品德。從而讓學生有興趣學,有興趣說,有興趣寫,并且有寫的內容。
以上是我的一些膚淺認識,兩天的學習是短暫的,但收獲卻是豐盛的,聽完資深名師的課堂演繹,我才深刻認識到百年教育,來不得半點浮躁,教師的教學研究,不能淺嘗輒止。而自己就像森林中的一株小草,比起教壇這蕓蕓般的原野是多么的渺小。通過這次學習,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努力改善教學上的不足,強化專業(yè)知識,希望能與各位老師共同學習,以求進步。
語文課心得體會3
語文課,我們每天都在上,但要挑幾堂有意義的語文課,那就是寥寥無幾了。所以我只好從課外的語文課中選一堂了。
記得那一次上課,郝老師剛說完上課就笑瞇瞇地在黑板上寫下兩個大字“練習”,全班同學都沸騰了,認為是大顯身手的好機會。我想:憑我平時讀過的書,拿個名次絕對是張飛吃豆芽小菜一碟!
老師剛抄下一道題,教室里立刻鴉雀無聲,只有沙沙的聲音,同學們用“武器”攻擊這些“堡壘”,有的不會只好“跳”過去。我很快做完了題,一數只有一道不會做,我興高采烈在交了上去,老師掃射了一遍,會做的全對。同學們沒有全會的,我與另一個同學并列第一。
下面是搶答題,同學們有的`張開了“血盆大口”;有的則胸有成竹端坐著;有的則手忙腳亂的補充“能源”?我屬于第二類人。老師剛報出題目,有的就“怒吼”出答案,唯恐老師“接收”不到;有的則在那兒苦思冥想,做一臉“苦瓜狀”;有的則在翻書?這次,我搶答了三道,排名第二。
然后是歇后語與成語的比賽,我均以絕對優(yōu)勢取得第一與第二。這次上課,我共上光榮榜六次,所以,這次擂主非我莫屬啦!
語文課心得體會4
本次培訓,通過聆聽專家精彩地講課,與同行進行廣泛地交流,使我對如何開展《大學語文》教學,在學科定位、教學理念、教學手段及教學方法等方面,均得到極大的啟示。以下就三天聽課內容談談個人的一些心得體會。
把好學科定位,定好培養(yǎng)目標。李瑞山教學授鮮明地提出了大學語文的本質是“高等母語教育”的論斷。一段時期以來,由于教學理念的偏差,人們給大學語文承擔了太多的重負,以為大學語文是個大全,除了要履行工具性的任務外,還必須具有人文素質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歷史教育、美育的功能。學科的定位太高,目標實現不了,功能要求面面俱到,結果不勘重負,大學語文淪為四不象的邊緣學科。因此,必須守正出新,創(chuàng)新大學語文教學理念。本次培訓中,李瑞山、陳洪教授提出大學語文是“高等母語教育”,“根系民族文化、根植中文學科”的觀點,給出了大學語文準確的學科定位。只有教育目標、培養(yǎng)方向明確,才能使大學語文在大學教育中真正占有一席之地。
選“好教材”,用“好文章”。本次培訓中,周志強教授給出大學語文教學內容的新理念:《大學語文》教材地編寫要遵循一個“好文章”的思路,著眼于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著眼于通過“好文章”的欣賞和體味來提高語文能力。“好文章”要講究經典,大學語文課本中的經典文本是幾千年先人智慧的結晶,思想的碩果,反映的是先賢哲人的生活與情感,雖然遠離現實,年代久遠,但這些文明的積淀并沒有消亡,仍然生生不息,給人以啟迪和感悟,依然能成為培養(yǎng)語文能力、提高語文素養(yǎng)的很好的范本。“好文章”的選擇也要與時俱進,在經濟全球化影響下,中國社會文化已發(fā)生了重大轉型,許多文學研究者,將自已的研究視點,聚焦到日益變化的社會大潮中去,用全新的方式去闡釋新產生的各種社會文化現象。通俗歌曲、影視文化、廣告文化、網絡文學等都進入了文學研究的視野。因此,大學語文課程也必須面對全球化的大眾文化語境,更新教學內容,構建與時俱進的教學文本體系。只有以“好教材”為依托,以“好文章”為核心,大學語文教學才能以豐富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熏陶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以科學合理的訓練體系,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用“好方法”講“好文章”。大學語文教學中,要盤活“教”與“學”的關系,要擺正“教師”與“學生”的地位。教師如果滿堂灌,以一家之言強加于學生,而學生囿于教師權威的說教,缺乏學習的自主權,那么,大學語文的教學就不能擺脫應試教育的桎梏,無以實現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目標。大學語文文本的“好教法”是引導法。教師是導游,引領學生在文本的山山水水一路游去,碰到風光無限處可以駐足,指指點點,略作介紹,自己真認為好時也可以大叫一聲“好”!但不要作定性地指導,把自己的理解強加于學生,尤其不要重復別人的陳詞濫調。而是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發(fā)現,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文本欣賞強調的.是整體感受,不能脫離整體感受來講具體的技巧。首先,把課文當成一個審美的對象,讓學生通過自己的體味感受文本是美文,是好文章,然后教師才能在技術層面上指導學生去把握為什么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既使學生從反面理解文本,教師也不能強求學生觀點的歸一。只有允許對文本理解的多樣化,只有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個體參與,才能把“好文章”講活。本次培訓中,周志強教授現身說教,用十篇文章詮釋了“好文章”的“好教法”。把教學方法用活了,用對了,教學相長,教師樂教,學生樂學。
用“新技術”“新手段”上好一堂課。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是“一本教材一張嘴,一塊黑板一粉筆”,其局限性是課堂容量小,教師所講受限,學生所學不多;教學形式單調,教師膩味,學生乏味,已不能適應新形勢下大學語文教學的需要。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包括多媒體技術在內的新技術成為除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外的主要教學手段,在大學語文課堂中占據重要地位。本次培訓中,馮大健博士給我們具體講授了新技術條件下的大學語文教學方法,包括多媒體課件的設計與制作、教學網絡與建設、網絡教學軟件使用等知識,充分詮釋了現代教學手段的優(yōu)勢:1.提供更豐富的教學資源。網絡為教師和學生提供無窮無盡的信息,供廣大師生根據自己的需要盡情地挑選,為大學語文教學內容的延伸提供了信息支持。2.新技術形式多樣化,如多媒體技術能綜合處理圖像、聲音、文本、視頻,使教學信息處理多維化、集成化,大大豐富表現力,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增強教學內容的直觀性、形象性、趣味性,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3.促進教學活動的交互性。在新技術的支持下,人與人的互動,人與機器的互動,超越了時間、空間的限制,教學更為靈活,大大提高教學效果和教學效率,激活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為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語文能力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
三天短暫的培訓,使我有機會學習、借鑒名師先進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受益匪淺,我將把本次學習的收獲用于今后的教學實踐中。
語文課心得體會5
我們的老師講課很有趣,大家都很愛聽,特別是綜合活動課最有趣。每當老師教我們學綜合性學習時,我們都聽得津津有味。
記得那天又上綜合活動課,內容有猜字謎,說歇后語等。老師一說猜字謎,同學們就興致勃勃,精神抖擻。我們先學習猜字謎。老師先說了第一個字謎,“畫時圓,寫時方,冬時短,夏時長!蔽覀冞吢犨叡葎潱蠹覡幭瓤趾蟮貓蟪龃鸢?啥急焕蠋熞灰环穸。我冥思苦想了幾個都覺得不對,這時,有個同學站起來說:“日”。
老師贊許地點點頭,并給我們分析了為什么是這個字,經老師一分析,我們才恍然大悟。接著,老師又出了下一題:“千字頭,木字腰,太陽出來往下照,人人都說好味道。”這謎面一出,我一下就想到了,是“香”字,我把手舉得高高的,大聲說出答案。老師夸我了不起,我開心極了。隨后,老師又連出了好幾個謎語讓我們猜,我覺得每個字謎都很難?纯赐瑢W,有的皺眉思索;有的抓耳撓腮;有的'交頭接耳。沒過一會兒,大家就七嘴八舌地嚷嚷開了。
頓時,教室里人聲鼎沸。老師邊聽邊提示,笑眼觀看同學興趣盎然地討論著。沒過三五分鐘,沉浸在謎語世界里的同學紛紛走出了迷宮。一連串的謎語全被解了。成功的喜悅洋溢在每個人的臉上。
下課鈴聲響了,我們還沉浸在有趣的字謎中不能自拔呢!
語文課心得體會6
我有幸跟隨江艷老師來到南師附小參加了“全國著名特級教師課堂教學觀摩”活動,親耳聆聽了多位來自全國各地知名特級教師的課堂教學,感觸很多。兩天里我的心一直激蕩著、澎湃著,甚至可以說是震撼,我的心感受到從沒有過的痛快淋漓,感受到上課原來可以有如此美妙的享受。一個教師原來可以如此傳神的傳道,同時也感受到了自己的淺薄。
薛法根老師的《和時間賽跑》這一課的教學看似樸實而平淡,但細細品味,不禁讓我為大師的文本解讀、駕馭能力而欽佩不已。我想:品味大師的教學就像品味那擁有淡淡清香的綠茶——幽香飄遠、余味繞舌……上課伊始,薛老師讓學生聽寫三組詞語,“憂傷哀痛;著急悲傷;高興快樂”,并引導他們結合親身體驗談感受。然后讓學生初讀課文,找出作者產生這三種心情的原因,薛老師在指導學生說話時,耐心地引導他們由最初只能說不流利的一句話再到能流利地說三句話,這不僅帶給了一個孩子的進步,而且更是教師對“循循善誘”這個真諦的詮釋。接著,薛老師花了將近半個小時的時間引領學生去感悟“文中爸爸說的那段話”,通過范讀的方式讓學生體會這段話的情感特點。然后讓學生感受“昨天”、“童年”、“一生”從短到長的三個時間,去體會“時間都永遠不會回來了!痹偾擅畹赝ㄟ^學生抓住這段話中的“了”字進行體會,由此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就水到渠成了。
薛法根老師的課堂樸實無華中綻放出了語文的色彩,使我深深地感到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們要引領學生真正回歸本色語文,注重學生“雙基”的夯實和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做一個有“根”的人。
諸向陽老師執(zhí)教的《晨誦與繪本》,先是帶領孩子們走進日本作家金子美玲的小詩《向著明亮那方》,了解作者,然后朗讀小詩,仿寫交流;再是帶領孩子們走進繪本《好餓好餓的毛毛蟲》,交流這個繪本帶給你什么想法……整個教學流程清晰明了,操作性強。聆聽諸老師的課,讓人如沐春風,如飲美酒,那充滿詩意與靈氣的課堂,如一首清新的詩,一幅淡雅的畫,一股潺潺流淌的清泉,我聆聽著,沉醉著,仿佛經歷了一種心靈的洗禮。接著,諸老師就《語文教師如何研發(fā)微課程》進行了精彩的講座,主要從“開學課程”、“中國傳統(tǒng)文化課程”、“梅花三弄課程”、“畢業(yè)課程”等方面進行講解,讓我們感受到了古典詩歌的文化魅力。是!我們語文教師是應該研發(fā)微課程,因為一個人的成長史就是他的閱讀史。教師理應成為孩子們無聲的點燈人。為著美好的語文,為著諸老師的真誠與執(zhí)著。我想,我們也應當引領孩子們“向著明亮那方”而努力!
古人說:“感人心者,莫先于情!笨梢姼挥屑で榈恼Z言才能感人,才能廣泛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才能在課堂內產生一種強烈的號召力和凝聚力。林莘老師執(zhí)教的《燕子》就給我們很好地詮釋了這一點,上課時,她通過自己語言的抑、揚、頓、挫和面部表情的變化及恰當的手式等等,體現出對春天的贊美,對燕子的喜愛。同時,根據課文語言文字的變化,時而低聲細語、時而大聲疾呼、忽而聲色俱厲、忽而婉轉動聽。這樣,以表情、語調作為課堂語言的輔助工具,把大家?guī)У搅艘粋春天的世界,我們的耳畔充盈的都是音樂的美、節(jié)奏的美、語言的美,儼然忘記了眼前林老師的年齡,宛如一位妙齡少女正帶著一群天真爛漫的孩童捕捉春天跳動的生機。
在語文教學中,“有感情地朗讀”不僅是需要達成的教學目標,也是學生親近文本、感受情感、獲得語感體驗的重要手段。教學記敘類的散文、小說,做到這一點并不是一件多么困難的事情,而面對文辭相對枯燥的說明文,也能領著學生讀得有聲有色、情趣盎然,這就不能不讓人佩服了。支玉恒老師《太陽》一課的教學,便指導學生讀出了說明文的情調?v觀支老師的整堂課,輕預設、重生成,教法簡單卻極其富有實效。尤其是他在整整近一個半小時的時間內,始終熱情洋溢,面帶可親的笑容,一直伴隨著孩子們的讀書聲,揮動右手,打著起伏有致的節(jié)奏,師生宛如共同演奏著一曲美妙的樂章。
短暫的兩天悄然而過,卻承載了太多的經典和收獲,給我未來的教育生涯鋪下了一條康莊大道;為我未來的職業(yè)天空插上了一雙飛翔的翅膀;更讓我對未來的課堂充滿了憧憬與希望。我會懷著朝圣之心走近名師,在仰視中學習,在平視中汲取,在審視中思考……
語文課心得體會7
教師更新教育觀念、改進教學方法、對課堂教學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今年4月,河北師范大學頂崗實習生開展的高中語文課例研修活動,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實踐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我作為整個活動的參與者受益頗多。
從4月7日第一次集體備課到4月14日第三輪備課、上課,我們研修小組的工作緊張而有序的進行著。為了更好地改進教學,提高業(yè)務水平,我們每位參與課例研修的老師在正式錄課之前都對上次課進行了評課和反思,集小組的共同智慧認真組織下一次課。小組的每一位成員都進行了觀察議課,所以“三課兩反思”的研究,我們實際進行了三備三評三反思。在觀課中我負責的是課堂教師教學的觀察,通過教師教學、學生學習活動真實、客觀地呈現,使我對新課堂的實踐層面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這次課例研修的主題是“通過問題探究引導學生掌握知人論世的詩詞鑒賞方法”。問題探究是指根據教學內容和要求,由教師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中,主動去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圍繞問題展開知識建構,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創(chuàng)造欲和主體意識,不斷的解決問題,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產生新的問題,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
河北師大實習教師王懷亮通過知人論世的方法鑒賞《李清照詞兩首》,交給了學生一種詩歌鑒賞的方法。在整理課堂實錄的過程中,我發(fā)現了一個重要問題,就是課堂中哪些提問是有效的,哪些是無效的,這個問題,自己從前從未留意過,也沒有引起自己足夠的重視,通過這次小組集體備課、聽課、評課和反思我對課堂提問有了新的認識:
1、提問要緊扣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提問要緊扣教材內容,圍繞課堂訓練目標,將問題集中在那些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關鍵點上,突出重點,攻克難點。在一堂課中,課文重點部分的教學處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直接影響教學要求的達成,教學目標的實現,教學質量的提高。所以,緊扣教學重點提問便成為提高教學效率的關鍵。王懷亮老師在指導學生賞析《李清照詞兩首》的時候,就緊緊扣住兩首詞所抒發(fā)的情感的異同,以及導致這種“愁”情不同的原因生發(fā)出了一系列問題,從而一步步引導學生掌握知人論世這種鑒賞詩詞的方法。最終在第三輪授課中,完美的實現了教學目標。
2、提問要以啟發(fā)學生思考探究為基礎。
采用問題探究的方式鑒賞這兩首詞,是這次課例研修的主要形式。課堂提問通常有三種形式:即師問生答,生問師答,生問生答。但是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往往多采用第一種形式,而忽略了后兩種。而在這次課例研修過程中我們特別重視和實踐了上述三種課堂提問的形式。首先以板書提問的形式導入新課,問題簡單明了,融入作者、作品、詩詞回顧等知識。在授課的過程中,不斷采用教師拋給學生問題,學生提問老師,小組內相互探討、提問等方式,目標明確,層次分明的一步步推進教學的有序、有效展開。例如,教師提問:同學們最喜愛的詩句是哪一句?這兩首詞的詞眼是哪一個字?等等都有效的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展開積極的思考和回答。學生則把理解中的難點反饋給老師,對教師提出了問題。各小組內部先合作探究,各自把鑒賞中遇到的問題提出來,小組內部先解答,解答不了的小組選出代表提出問題,由其他小組來解答。例如當小組討論到:“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一句時,對“涼”字的含義和包含的情感的'理解。分析鑒賞到“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一句時,對所抒發(fā)的感情的不同層次的理解,就是通過小組內部和小組之間互問互答的形式得以很好的解決的。
3、抓住課堂時機及時有效提問。
及時的提問往往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上課開始時的提問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上課過程中的提問可以疏通和理順學生的思路,引導學生的思維方向,開闊學生的思維視野;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課堂的實際情況適時以適當的方式提出適當的問題可以很好地活躍課堂氣氛,把握課堂節(jié)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尾提問可以消除學生的疲勞和麻痹心理。用與生活實際密切相關的問題不但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而且把一些抽象的問題放在現實生活中解決,就會使事情變得簡單得多,取得較好的效果。例如在賞析《醉花陰》下片時,教師就針對“人比黃花瘦”中“瘦”字的妙處讓學生聯(lián)系季節(jié),菊花的形態(tài)來賞析。并同時引入“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句同學們熟悉的詩句加以解釋,學生就很容易理解和把握了。
當然在前兩次授課中我們也發(fā)現了一些課堂提問是無效的,例如:提問指向不明,目標性不明顯;過于簡單,提問缺少深度;提問沒有考慮學生的知識準備程度;提問過多、過細抑制了學生的思路。
總之,通過課例研修這種新形式,給我們展示了一種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三課兩反思的教學模式,使我對課堂教學有了新的認識,對以后的課堂教學將大有裨益。而課堂提問是一種經常使用的教學手段和形式,加強課堂提問的科學性十分重要。一堂課中一個巧妙的提問,常常能收到"點擊關鍵,一問傳神"的效果。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科學地設計并進行課堂提問,優(yōu)化課堂結構,真正發(fā)揮教師的主動性。最后十分感謝河北師大第xx屆頂崗實習的語文團隊,是他們帶來了新的課堂形式和教研模式。在這里預祝他們工作愉快,語文教學走的更遠。
語文課心得體會8
最近又一次靜下心來讀了《20xx語文新課程標準》,感受頗深,特將自己的幾點體會提出來與大家分享。
一、課程性質與理念的更新。
1、20xx版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應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吸收古今中外優(yōu)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養(yǎng),促進自身精神成長!惫ぞ咝耘c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2、語文學習注重與聽說讀寫和生活相結合
語文學習應注重聽說讀寫的相互聯(lián)系,注重語文與生活的結合,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整體發(fā)展。還指出語文課程的建設應繼承我國語文教育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注重讀書、積累和感悟,注重整體把握和熏陶感染;同時應密切關注現代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教學應注重聽說讀寫之間的有機聯(lián)系,加強教學內容的整合,統(tǒng)籌安排教學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整體提高。重視學生讀書、寫作、口語交際、搜集處理信息等語文實踐,提倡多讀多寫,改變機械、粗糙、繁瑣的作業(yè)方式,讓學生在語文實踐中學習語文,學會學習。善于通過專題學習等方式,溝通課堂內外,溝通聽說讀寫,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
3、強調“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引導學生掌握語文學習的方法,為學生創(chuàng)設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環(huán)境。教師應確立適應社會發(fā)展和學生需求的語文教育觀念,注重吸收新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應認真鉆研教材,正確理解、把握教材內容,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積極開發(fā)、合理利用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和現代教育技術,努力探索網絡環(huán)境下新的教學方式;精心設計和組織教學活動,重視啟發(fā)式、討論式教學,啟迪學生智慧,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二、目標與內容及評價的'新強調
(一)學段目標與內容的要求變化最大的是識字與寫字
第一學段(1~2年級)把認識常用漢字( 1600-1800)減為1600個左右,其中(800-1000)減為800個左右會寫。增加了“努力養(yǎng)成良好的寫字習慣”的要求。關于學習獨立識字。原先只要求“能借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學會用音序檢字法”新標準增加了“部首檢字法查字典”的要求。第二學段(3~4年級)會寫字的數量由(1800)左右減為1600個左右。增加了“寫字姿勢正確,有良好的書寫習慣。”的要求。第三學段(5~6年級)也是增加了“寫字姿勢正確,有良好的書寫習慣!钡囊。
新標準雖然降低識字寫字量,并不是輕視識字寫字教學,相反,我們更應該重視寫字的學習過程,提高識字寫字的教學效率。
在教學過程中要“多認少寫”,要求學生會認的字不一定同時要求會寫。按照規(guī)范要求認真寫好漢字是教學的基本要求,每個學段都要指導學生寫好漢字。第一、第二、第三學段,要在每天的語文課中安排10分鐘,在教師指導下隨堂練習,做到天天練。要在日常書寫中增強練字意識,講究練字效果。
。ǘ╆P于閱讀教學
1、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位。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低學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5萬字,中學段不少于40萬字,高學段不少于100萬字,合計小學階段學生的課外閱讀應不少于145萬字。關注學生通過多種媒介的閱讀,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優(yōu)秀的閱讀材料。加強對課外閱讀的指導,開展各種課外閱讀活動,創(chuàng)造展示與交流的機會,營造人人愛讀書的良好氛圍。
2、閱讀的評價
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朗讀評價的總要求。評價“有感情地朗讀”,要以對內容的理解與把握為基礎,要防止矯情做作。
精讀的評價,第一學段可側重考察對文章內容的初步感知和文中重要詞句的理解、積累;第二學段側重考察通過重要詞句幫助理解文章,體會其表情達意的作用,以及對文章大意的把握;第三學段側重考察對文章表達順序和基本表達方法的了解領悟。
文學作品閱讀的評價,第一學段側重考察學生能通過朗讀和想象等手段,大體感受作品的情境、節(jié)奏和韻味;第二學段側重考察在閱讀全文基礎上對重要段落和語句的細致閱讀,具體感受作品的形象和語言;第三、第四學段,可通過考察學生對形象、情感、語言的領悟程度,以及自己的體驗,來評價學生初步鑒賞文學作品的水平 。
3、強調“引導學生鉆研文本”
新課標指出“教師應加強對學生閱讀的指導、引領和點撥,但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不應以模式化的解讀來代替學生的體驗和思考;要善于通過合作學習解決閱讀中的問題,但也要防止用集體討論來代替?zhèn)人閱讀。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提倡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huán)節(jié),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但要防止逐字逐句的過深分析和遠離文本的過度發(fā)揮。”
新標準增加了“閱讀教學應引導學生鉆研文本”。提出了兩個防止:一是“防止用集體討論來代替?zhèn)人閱讀”,二是“防止逐字逐句的過深分析和遠離文本的過度發(fā)揮”。近幾年來的語文教學常常出現用集體討論來代替?zhèn)人閱讀的現象,學生極少閱讀課文,便熱熱鬧鬧地討論起來,或者對文本僅浮于淺表地蜻蜓點水,隨即天馬行空過度發(fā)揮。
以上兩種現象都不利于學生讀好文本。引導學生鉆研文本至少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①引導學生讀通文本。②引導學生讀懂文本,對重點詞句、重點段落。全文內容和文章主旨情感都應該理解到位。③引導學生讀好文本。
。ㄋ模⿵娬{習作的階段性特點
20xx版標準在習作要求方面,更突出了階段性特點
、購娬{了第一學段寫話,應著重指導學生清楚連貫地表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訓練:一是指導學生把話說清楚完整連貫。二是指導學生把詞擴展成句,三是通過問答聽寫培養(yǎng)學生清楚連貫的寫話能力。
②第二學段指導學生學會寫段、短文。通過以下幾個方面訓練:一是抓住重點詞句意思去仿寫,二是抓住順序去觀察,三是抓住記敘文要素去敘述,四是抓住事物特點寫具體。
、鄣谌龑W段指導學生學會寫篇。高年級要加強讀寫結合訓練,掌握讀與寫七條規(guī)律,學會“讀中學寫,寫中再讀,讀寫結合”的方法。語文課程標準解讀中給我們提供了七條讀寫結合規(guī)律:一是從讀中學解題,作文練審題和擬題;二是從讀中學歸納中心,作文練怎樣表達中心;三是從讀中學分段、概括段意,作文練擬寫作提綱;四是從讀中學區(qū)分文章主次,作文練怎樣安排詳略;五是從讀中學捕捉文章的重點段,作文練怎樣突出中心;六是從讀中學品評課文,作文練自己改作文;七是從讀中學作者怎樣觀察事物,作文練觀察方法。
。ㄎ澹┱Z法修辭知識要重視應用性
1、涉及到語音、文字、詞匯、語法、修辭、文體、文學等豐富的知識內容。在教學中應根據語文運用的實際需要,在所遇到的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進行指導和點撥。要避免脫離實際運用,圍繞概念、定義進行講授與操練。
2、強調語法、修辭知識教學的應用性。在語文教學中如何恰當地落實課標精神呢?①依據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理解語法和修辭知識。②緊扣文本,領悟語法、修辭之精妙。③情感朗讀,體會語法修辭的表達效果。④注重訓練、運用語法、修辭,規(guī)范美化語言。
最后談談“關于人文素養(yǎng)與培養(yǎng)語文能力的關系”。語文課程的人文性、工具性不能厚此薄彼,就像一張紙的兩面,互相依存、相輔相成。在教學中如何做到統(tǒng)一,有以下幾點建議:
1、在朗讀感悟中體現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tǒng)一。
2、在品詞析句中體現二者和諧相生的自然融合。
3、在“理解內容”與“領悟表達”中尋求二者和諧相生的路徑。
4、在聽說讀寫中追求二者和諧相生的境界。
總之,學習了《20xx語文課程標準》,我對語文教育教學的目標要求更明確了。決心努力以課程標準來指導自己鉆研教材,備教材、學生、教法學法,設計教學方案,將課程目標要求融入到自己的課改教學模式等實際教學活動中。
語文課心得體會9
小班化已成為鄉(xiāng)村教育的一種共同趨勢。7月12日上午,我有幸聆聽關心風主任的小班化精彩講座。雖然天氣很炎熱,但心里卻沐如春風。聽了這節(jié)課,就像是給我做了一次精神美容,吃了一次清心丸。使自己對小班化教育教學從點到面有了一個更深層的認識,廣開了眼界,更加心明眼亮。聽專家精彩報告,使我真實地感受到小班化教學彰顯的魅力,充分認識到小班化教學的優(yōu)勢。作為語文教師,在這里我就怎樣在語文教學中發(fā)揮小班化這種優(yōu)勢談一下自己的一點認識。
一、激發(fā)參與意識,引導積極參與
參與教學能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意識,積極參與教學的全過程,真正做學習的主人。這樣才能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不斷認識自我、發(fā)展自我。小班化教學為學生參與教學提供了有利的保證。
二、實施不同組合,引導合作學習
合作教學,不僅能快速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同時對學生的身心發(fā)展也起到促進作用。小組學習活動是合作教學的最基本形式,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之間的和諧互動,使學生由競爭對手變成合作伙伴,在合作學習中共同達到教學目標,培養(yǎng)合作能力。小班化教學為學生合作學習提供了方便。
三、創(chuàng)設多種情境,促進學生樂學
課堂中寓教于樂,既要注意“樂中學”,更要講究“學中樂”。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從樂學到愛學。由于小班人數少,教師可以全面地了解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個性特征,可以對每個孩子施之以愛,使學生對老師有親切感!坝H其師”就會“信其道”,從而樂于接受教誨,樂于投入學習活動,樂于與教師形成愉快的合作教學關系,開發(fā)出融洽的師生關系中所孕育著的巨大教育潛力。
在小班課堂中,改善教學的人際關系,開發(fā)課堂交往潛能,能夠形成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相互交往、相互影響、和諧互動的教學局面。
1、師生互動
在課堂教學中,把個體學習、小組學習、集體學習有機地結合起來。根據每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采取不同的桌椅擺放形式,變傳統(tǒng)的師生單向交流為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個體與群體、群體與群體的多向交流。形成全方位的和諧互動。如何老師進行朗讀指導采用圍坐式,便于師生情感交流;做游戲時采用競賽式,以組為單位競賽,調動練習的積極性。
2.學生互動
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小組學習的作用和優(yōu)勢,積極開展小組學習。組際交流、組際互查、組際辯論、組際競賽等活動,促進學生之間互相交流,發(fā)揮優(yōu)化組合的整體功能。充分體現出小班教學能夠實現生生互動這一優(yōu)勢。
四、多元評價,促進學生的提高和發(fā)展。
1、充分利用小班學生少的優(yōu)勢評價
(1)全面評價。不以孩子學習好壞的評價,而是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的全面檢測。
(2)隨時評價。評價隨時進行。教師不吝惜表揚和鼓勵,教師的一句鼓勵成為孩子們奮發(fā)的動力。
(3)分層評價。按不同學生水平進行評價。
2、發(fā)揮激勵導向功能評價
(1)無級評價。每個人都是“合格”,不合格者下次再考查,直到“合格”為止。教師認識到學生個體間存在的差異,對于學習上有困難的孩子除了幫助之外,還為他們創(chuàng)設更多的`鍛煉機會,這樣才不會打消孩子學習的積極性。
(2)激勵評價。起點是“好”,上一個檔次是“很好”,最高檔次是“非常好”。這樣,對每個孩子都給予充分的肯定,幫助孩子樹立自信,激發(fā)潛能。
(3)形象評價。用“小紅花”“小紅旗”對表現優(yōu)異的學生加以鼓勵。
總之,小班化教學保證了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使其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有利于學生合作學習,培養(yǎng)合作精神;促進學生樂學,提高學習興趣;保障互動教學的實施,發(fā)揮群體效應;同時對學生的學習情況給予適當及時的評價。這些優(yōu)勢在小班化語文教學中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并收到了顯著的教學效果。
語文課心得體會10
走進新世紀,我校就開始了新課程改革的嘗試,因為我們一線教師已經深切的感受到,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使語文的魅力消失殆盡,我們品嘗多是工作的辛苦和迷失方向的痛苦。所以我們就試探著改變傳統(tǒng)。我們從新世紀伊始派出許多語文骨干教師到周邊地區(qū)學習新教法,新經驗。我們聽了我國教育專家的講座與說課,如魏書生老師的講座,錢夢龍老師的說課等等。他們是我國語文教學潮流的引領者,我們是懷著一種激情,一種由衷的喜悅,去取“經”的。我們的收獲是巨大的!
在20xx年,我們再一次邁出了大步伐,對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進行較大的改革。這一年我們主要是針對如何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而進行的一次改革。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嘗試讓學生在熟讀教材的基礎上,讓學生跳出教材,去博覽、去積累、去體驗。尤其在積累上,學生的古詩文、名言警句、優(yōu)美語段要比以往年有了質的提高。有部分學生這一年古詩文積累達100首,名言警句達200多條,由平時寫作干巴巴變得行文流暢,生動自然,感情真摯。這種現象更堅定了我們去進一步嘗試的決心。
緊接著,我們成立了教研組,每一學期各教研組確立一個教研課題,以不斷促進語文教學改革,提高語文教學質量。這些課題從學生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確定。
首先,我們從閱讀方面來進行改革嘗試。因為閱讀能力是一種非常復雜的綜合能力,它包括認讀、理解、篩選、歸納、概括和鑒賞等諸多的能力。閱讀綜合性強、覆蓋面廣,有較大的思維坡度,因此在課堂中注重教給或訓練學生一些閱讀技巧。
1、抓好基礎知識。因為扎實的基礎知識是閱讀的`根本,離開了扎實的基礎知識,閱讀能力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在課堂中,時刻注重培養(yǎng)學生字的音、形、意到語法、修辭等方面的知識,這些知識只有訓練得越多就掌握的越實、越靈活。
2、樹立整體意識。在課堂中,讓學生談初讀感受,培養(yǎng)學生整體閱讀能力。事物總是相互聯(lián)系,互為依存的。文章也是如此,一篇文章中段與段之間,句與句之間也有密切的聯(lián)系,因此在課堂中,讓學生在讀文章時經常訓練學生整體感知能力,把理解文章中的一個詞或一句話一定要緊扣文章,聯(lián)系時代背景,弄清作者寫作意圖,然后作出判斷。
3、訓練學生的閱讀技巧:重點是提高學生閱讀速度,讓學生學會速讀、跳讀、瀏覽、篩選等閱讀方法。
4、建立相關知識體系。讓學生廣讀博覽,積累一定的文學、美學、歷史、經濟、文化、自然科學的知識和社會生活方面的知識,以及學會運用這些知識作背景,對文章進行深層次分析,全面理解的能力。
其次,在課堂中,時刻從授課中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在過去傳統(tǒng)教學中,我們一直是寫作題目一布置學生就開始動筆寫,而現在主要是從以下方面入手訓練:
1、在課堂 滲透“大語文觀”。在課堂中改變學生的觀念,讓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因為語文存在于生活,生活中無時無刻不含語文。這種觀念的轉變,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關鍵所在。因為對生活感興了,學生就會細心觀察生活感悟生活。生活中的素材就會儲備在學生頭腦中為以后寫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2、多給學生讀或印發(fā)與生活聯(lián)系緊密的美文。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聽力,又陶冶了學生的情操,凈化了學生的心靈,寫出的文章也就有了一定的思想性。
3、把日記當作學生訓練寫作的大舞臺。每一周上交四篇日記,要求日記內容是觀察生活和感悟生活的所聞所感。這樣讓學在日常生活中培植敏銳的觸角,抒寫生活的幸福和悲傷。
4、學生在教師引導下自我修改作文。以前作文修改老師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卻收效甚微。我們現在卻把這個工作全放給了學生,在修改課上,把作文發(fā)給學生,學生進行自改和小組互改作文。學生把作文中的錯別字找出來,把錯別字和正確字同時都抄在黑板上;病句也在抄黑板上師生共同修改;然后小組協(xié)商給所修改的作文寫上評語;最后小組按次序寫出修改報告,向同學們匯報本小組的這次修改的得與失。第二課時是推薦本小組最好的作文交給學生宣讀,老師作評價,并布置新的作文題目并引導或打開生思路,最后讓學生在激情飽滿時動筆寫作。往往在學生自主的情況下,再不出現皺眉頭,敲額頭,咬筆頭,半天也開不了頭的現象了。
另外,我們學校還把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貫穿于整個課堂中。尤其是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注重放飛學生的思維與想像:
1、教師在課堂中精心設計問題,給學生提供想像的空間,如某故事的結尾,某情節(jié)的懸念處停頓讓學生想結果等等。這樣的想像既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的靈活和深刻性。
2、在閱讀課或社會實踐課中,讓學生積累故事情節(jié)和社會經驗。為學生放飛思維與想像奠定基礎。尤其讓學生多積累課本或其它名著中出人意料的結尾,在出人意料的結尾中激發(fā)學生的想像靈感和智慧火花。
3、教學中,教師要及時引導和發(fā)現學生超常的獨特的,新穎的思維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這就要老師在教學中思維也要敏銳、善于發(fā)現、善于引導。這樣在課堂中持之以恒的去發(fā)現,去引導、去鼓勵,同樣能使學生的思維積極飛揚!
總之,我們在教學改革中不斷去嘗試,去探索,我校的中考語文成績有了明顯的改觀。由以往年的倒數名次現變?yōu)槿械那笆。市里的高級中學很喜歡招收我校學生,因為好教。面對成績,我們沒有止步不前,我們還在探索一條適合我們農村語文教學的新路子,把小苗們送上人生理想的舞臺。
語文課心得體會11
作為一名長期處于傳統(tǒng)語言教學第一線的教師,最近幾年真的挺郁悶,F在臺灣那邊又吹來一陣風,文章要群讀了!哎~
其實,群文閱讀就是一種分類對比的閱讀方式。通過選擇性的劃分同類型卻不同風格水平的文章進行對比閱讀,使閱讀者形成一定的鑒賞和品評能力,逐步提高閱讀者自身的文學造詣。
這種閱讀方式在現今高效率、快節(jié)奏的社會,倒不失為一種快速提高閱讀能力的方法。
呵呵,不發(fā)牢騷了!還是將這段時間嘗試應用群文閱讀于教學工作中的心得和感悟寫下來與大家分享!當然也有一些困惑!反正大家一起思考討論!不吝賜教!
與我預想的一樣,想在實際教學工作中順利實施群文閱讀,教師的鑒賞能力和文學底蘊必須達到一定的水準!文章的選擇和孩子們的閱讀感悟是衡量群文閱讀教學是否成功的唯一標準。幾篇文字一堂課,不但可以提高孩子們的文學修養(yǎng)和底蘊,甚至能夠陶冶和凈化孩子們的內心和靈魂。
當然,這是最理想化狀態(tài)!現實中的我們因為各種認知差異和條件局限,學生的感悟與收獲完全取決于我們教師的水平!這也是群文閱讀教學的'一個癥結!
其實一線教師們或許已經發(fā)現,新編語文教材已經嘗試以課文單元為基礎,開始對孩子們進行指向性的引導閱讀,這完全可以作為我們群文閱讀教學的分類設想和構思方向。因為孩子們對本單元課文已經有一定教學認知的基礎,再結合不同水平和風格的同類文章對比閱讀,能夠得到最鮮明最直觀的閱讀體驗!
所以實際教學工作中,在每單元教學內容結束之后,我會以單元課文為基礎,結合我在網絡上收集整理的相關文章,設計一堂群文閱讀教學,效果不錯!
但是,收集和整理相關文章的工作量確實超出我的預想,所以個人認為:群文閱讀教學模式不能作為一種常規(guī)教學模式實施,倉促構思的對比閱讀教學無法引起孩子們的體驗共鳴,甚至會給孩子們造成歧義和誤導。
個人認為,文章的選擇對于群文閱讀教學尤為重要。
說具體點,我們不但要鑒別選擇各種不同風格不同水平的文章,更要根據孩子們的年齡特征選擇他們能體會和理解的文字,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說長遠點,這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工作,而是需要教師自身長時間的閱讀積累和文學修養(yǎng),需要嚴謹的敬業(yè)精神和積極的工作熱情。這也絕對不是單獨某位教師能夠完成的工作,而是需要全體教師攜手合作,集思廣益才能盡善盡美。
但是每位教師都有自己工作和生活,都有自己的文學理念,所以真正想要做到群文教學的理想化狀態(tài),我們任重而道遠。
還有一點我相信實施群文閱讀教學的老師們都深有體會,那就是在實施群文閱讀教學時,我們會不自然的進入常規(guī)教學模式和節(jié)奏,直接導致演變成常規(guī)語文教學課。
所以我在設計群問閱讀教學的時候,重點強調一個“讀”字,不板書,不筆記,不歸納,不分析,一切的一切都通過閱讀去體會,去感悟,讓孩子們順著不同作者的文字,展開想象的翅膀,去發(fā)現,去尋找,什么是美,文字的美,語言的美,世界的美。
自我感覺,不論是文學素養(yǎng)還是教學經驗,都還處于一個不成熟的階段,所以各位盡可暢所欲言。
謹以此文,獻給奮戰(zhàn)在教育第一線的傳統(tǒng)語言教學工作者們,為了祖國的未來。
語文課心得體會12
我經常感嘆,一個人能簡明又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簡直是一種美德。說過之后仔細想想,如果非要把這個責任安排給某一科目的話,恐怕我大語文首當其沖。
語文注重情感體驗。我們讓學生加深理解和體驗情感活動,有所感悟和思考,享受審美樂趣。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我們很重視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領略其優(yōu)美的語言和豐富的情蘊,這當然是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不過,我們帶領學生領略語言和思維的邏輯力量,挖掘文章的理性因素,提醒學生留意文章的邏輯性。如果還能更進一步,那么學會清晰簡明地表述自己的獨立思想,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理性素養(yǎng)。
這種面對文章面對語言養(yǎng)成的理性思維的素養(yǎng),我想,甚至會影響到他們對生活的態(tài)度。
一、追求客觀真實的情感體驗過程。概括來說,就是要回歸到最簡單閱讀體驗,引導學生在閱讀中追求一種求真的態(tài)度。
理性的語文教學,首先要尊重最初的閱讀體驗,在閱讀的過程里找尋真實的感受。這不僅是對文章的尊重,也是對自己的尊重?赡馨颜Z文列進科學學科的人不多,但是語文學習一定是求真的認識過程,追求讀者和作者在第一時間心靈碰撞的真實感受。所以我們教師,也應當引導學生立足于自己的真情實感,立足于作者真實的生活背景去體驗去感悟。當學生真正體會到了閱讀時追求真情實感的感覺時,他也就認識到了自己的閱讀的能力,也就能夠在他日后觀察、認識文學和生活的時候,擁有求真的自信和能力,而不是永遠懷疑自己對文章或者生活的判斷能力。
所以,配合這一點,我們教師在課堂上需要做的,就是把文章的真實特點教出來,同時不斷接近真實的生活,接近學生的生活體驗,讓我們的學生用最真實的方式體驗作者的情感。
二、掌握準確表達意思的能力。就是指在真實感悟文章內容之后,還要學會簡潔明了地表述出自己的想法。
就像我在文章開頭所說的,一個合格的能與社會接洽的社會人應該有對包括文章在內的任何事物的獨立的見解,能自由準確簡介地,同時又是負責任地發(fā)表自己的思想。那么,我們的理性語文課堂就應該帶領學生去體驗優(yōu)秀文章的準確性,去挖掘文章中使用得特別精準特別傳神的那些詞句,我們可以帶領學生通過替換比較的辦法,領會這些詞句的妙處。這樣,學生慢慢就會感受到言從字順的奧妙,感悟到準確使用語言的精妙。在閱讀品味的同時,還應該聽說讀寫相互配合,在聽與讀的過程中積累,在說和寫的過程中實踐運用,從而學會妥帖地表達:能簡練而清晰地概括,生動而形象地描述。
三、用富有邏輯性的思維看待閱讀和寫作。在體會優(yōu)秀作品的力量的同時,發(fā)掘其中的邏輯思維力量。
語言的邏輯性是語言富于理性的一大要素。想讓語言有意義,就得讓語言存在于邏輯關系之中,也就要讓說出的話、寫出的文具有前后一致的`邏輯。而現在很多學生,不論是在閱讀后的品析表達中,還是在寫作中,其都體現出語言缺乏邏輯性的問題。而理性的語文課堂應當將這一問題作為教學的重點之一。
當然,我們的語文教育存在客觀的規(guī)律,語文課程自身有著科學的體系,其“字、詞、句、語、修、邏”等自成體系,那么我們就應當在這一過程中引導學生運用邏輯思維進行推理,形成嚴謹的思維能力。我覺得理性語文教學不僅僅應當關注作品的情感,更應當然學生知道這樣的情感是如何一層層推進表達的,比如在閱讀課上,我們要讓學生關注以謀篇布局為主體的語篇結構,在寫作課堂上引導學生由表及里以符合事件邏輯、人們的情感邏輯的方式去表達,在語言運用中不斷提高邏輯思維能力。而這種語言表達的邏輯性,也最終將會成為他認識他人、認識事件、認識世界的思維的根底。
四、以理性思辨的批判精神來升華語文的學習。
實現了前面三層,最后的這一層可能有一些理想化,但是我想,如果能夠做到前面幾點,那么,引導學生閱讀,就可以做到直面文本的多義,并且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
理性語文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把閱讀、寫作當做思維訓練陣地,在閱讀中學會理性分析,引導學生多角度地思考問題,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
總之,理性語文課堂是一個從真實閱讀到真實思考,并最終提升思維品質的過程。而在這樣的教學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出的下一代公民,必將成更理性社會關系的促進者。
語文課心得體會13
我有幸線上學習了xx師范大學文學院xx教授對《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xx年版)》的全新解讀,對于如何將“教育踐行在有效學習路上”我有了更新的體會。
十年一改的新課標,對于一線語文教師的我來說,不僅僅要求我要仔細研讀,更要求每一個一線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認真落實。20xx年版課標中我們詳細提煉了核心素養(yǎng)的內涵,明確了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培養(yǎng)的核心素養(yǎng)包含的內容。新增加了課程內容這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新增了學業(yè)質量,這也是多年來我國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當中首次出現學業(yè)質量。最后的一個變化是在課程實施部分增加了教學研究與教師培訓。新課標對課程育人的導向進行了強化,接下來我將就這一點的變化談談自己的理解和思考。
新課標的修訂在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對學生健全的發(fā)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正是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要階段。新課標將關注點集中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以及中華民族自尊心、愛國情感、集體意識、文化自信等方面。在課程理念部分以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為目的.,以識字與寫字、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等語文實踐活動為主線,綜合構建素養(yǎng)型課程目標體系。應該說素養(yǎng)型的課程目標體系是這一次育人導向一個最典型的表現。所以,為了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也為了能夠真正發(fā)揮語文學科的育人功能,更為了促使學生獲得健康全面的發(fā)展,在素質教育下,我們要轉變教育教學觀念,要借助恰當的教學方法來充分的展現語文學科的價值,以確保學生在教師構建的高效課堂中獲得綜合而全面的發(fā)展。
新修訂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xx年版)有太多需要我們仔細研讀的部分,想要完全解讀和參透需經歷一段比較長的時間。我會繼續(xù)不斷學習,在今后的教學工作過程不斷踐行,結合“雙減”政策,讓新的教育教學惠及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學生在教育新時代的陽光下健康成長。
語文課心得體會14
語文是生活美的一種再現,一堂好的語文課就是一種藝術,自始至終充滿著藝術的魅力,給人以美的享受和啟迪,令人回味無窮。作為語文教師就應讓每一堂課煥發(fā)著光彩,充溢著美的魅力。
一、課堂語言洋溢著美
語文課是一門語言因素和美學因素都很強的課程。新入選的作品,大多是名篇名作,思想健康、語言典范,作品中那些美的情操、美的思想、美的意境,通過美的語言都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語言教師以“舌耕為業(yè)”,憑借著語言去傳道、授業(yè)、解惑,因此,教師必須講究課堂教學語言,在引導學生讀與聽的過程中讓學生感知語言的魅力,使自己的教學語言符合美學的要求。
1、教學語言應力求感念清楚、條理清晰、系統(tǒng)完整,具體講就是干脆利落、從容不迫、清清楚楚、實實在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這樣的語言對學生來講具有強烈的吸引力。語文教學還應講究節(jié)奏?炻诲e、急緩相間、快而不亂、慢而不散,充滿音樂美,渲染出與課文內容相吻合的富于變化的課堂氣氛。如《聽潮》一課的“漲潮”部分,表現出溫柔寧靜的美,宜用慢節(jié)奏的語言講述。
2、教學語言要充滿感情。教學中最忌感情淡漠以及枯燥乏味、單調、重復和支離破碎的講解。經驗證明凡是學生有興趣,學得實且學的活的課,無一不是教學傾注了強烈感情的.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師生的感情交流即使在平靜的語調里,在顧盼之間,也是一定程度上師生在分享共同的喜悅,這是一種美感的交流。
3、教學語言要含蓄和幽默。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適度運用各種巧妙的、出人意料的或引人發(fā)笑的語言、動作和表情,這樣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學生求知的快感,啟迪學生的智力,而且能使抽象的道理具體化、深奧的道理淺顯化、枯燥的內容情趣化。當然在含蓄與幽默中要注意將莊重與和諧,科學性與思想性、靈活性有機統(tǒng)一起來,做到教學語言有趣而委婉、含蓄而凝練、幽默而機智,這樣就能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去學習。
二、文章賞析充滿著美
在語文教學中,還應從分析作品中讓學生得到美的熏陶,教師可以邊閱讀邊分析邊講解邊品賞。如《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西》一文,“三拳”的精彩描寫,教師學生聽錄音、范讀、再分析,“魯提轄是如何拳打鎮(zhèn)關西的?”(劃動作、語言),接著賞“三拳”,設計:為什么這三拳最精彩?這三拳分別打在什么部分,怎么比擬的?從哪些角度寫的?最后再聽錄音。這樣在引導學生聽、讀、析中感知其語言的優(yōu)美、和諧,從中體會作品的藝術境界,學生品評后不僅為三拳喝彩,而且從中感受到中國文學的魅力,同時也為自己今后寫作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典范。
三、教學板書體現著美
語文教學板書是無數語文教育家、語文教育工作者用他們的心血培養(yǎng)和澆灌出來的一朵教學藝術之花。
美的教學板書,首先要求書寫的字體俊美。從審美教育的角度看,教師在黑板上演示一手好字,便是向學生提供了一個審美客體,使學生產生一種愉悅感,進而學生對教師增加了一份親近,教師的一手好粉筆字是溝通師生之間那條情感小河的閘門,其次,注重板書設計。讓板書不僅反映課文正確、完整、簡潔的內容,具體針對性、啟發(fā)性、計劃性、條理性的特質,還要使板書設計具有欣賞品味的價值。如一位教師教學《春》一課時,在上課過程中,抓重點、難點,并恰當地板書,產品那個“中間開花。”把課文里春的美景,濃縮于“花瓶之上”,課文分析完,黑板上的花瓶和花束也充盈著無比的光彩,呈現在同學們面前,頓時整個教室春意盎然,給人一種明媚之感,學生從中既感到春之美,也感受到境之淳。
語文課心得體會15
當聽到校領導下發(fā)傳達江西教師網遠程研修的消息時,大多數年老的同事都有種不太愉快,因為在有些老師心里,總認為網絡教育研修都只是個形式化模式,通過這些天的學習使我改變了這種想法,覺得網絡教育研修很有必要。
在這次研修學習過程中,我結合自己實際情況選擇工作室專題研修,這是一種全新的學習方法,我做到了積極參與認真學習工作室老師和其它優(yōu)秀老師的教學設計、案例分析、教學經驗和方法總結、讀書和教學及教研的心得體會、教學反思、經典文章和論文等。并認真做好讀書筆記,寫出自己的心得。不斷在理性認識中豐富自我,在學習中成長自我。
這次研修也解決了我在教學中的許多困惑,除了自學之外,我還與同學、教師自由溝通,探討與學習生活有關的各種問題,充分發(fā)表自已的見解和想法,通過與同行們的討論,交流,思維的碰撞,發(fā)現了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一些不足,也找到了許多解決問題的辦法,從而得到認識上的提高,思想上的升華。
通過這次遠程研修,我增長了見識。遠程研修平臺上的老師都在努力地學習,積極地發(fā)表文章和評論,在和這些老師交流的過程中,我深深感到自身的淺薄,感到加強學習的重要性。所以遠程研修的過程中,我一直抱著向其他老師學習的態(tài)度參與的,多學習他們的經驗,結合自己的教學來思考,反思自己的教學。同時更新了教育理論,豐富了教學經驗,為今后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這次的遠程研修,不論從教育教學的理論還是實踐上,都是一個鍛煉和進步的有效良機。在研修過程中使我重新認識了自已的責任,樹立科學的教育觀。
教師不僅是照亮別人的“蠟燭”,更是需要不斷充電的`“長明燈”。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我們利用現代教育資源,擺正了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師形象,教師不再只是課程的執(zhí)行者,而且還是課程的建設者,開發(fā)者,創(chuàng)造者,是課程實施中問題的協(xié)商者,解決者,改變了傳統(tǒng)的授業(yè),解惑的角色,以適應新時代的挑戰(zhàn)。
學無止境,教海無涯。研修時間雖說短暫,真是感受頗深,更顯終生學習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只有不斷的努力學習,不斷的更新我的知識和教學理念,我才能更好的勝任教師這一角色。
【語文課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語文課心得體會10-09
語文課的心得體會01-23
語文課聽課心得體會12-29
語文課程心得體會01-01
語文課培訓心得體會05-18
語文課堂的心得體會07-28
語文課改心得體會05-24
聽語文課心得體會05-21
語文課改心得體會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