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溝通心理學心得體會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心理溝通心得體會(精選7篇)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jīng)驗。很多人都十分頭疼怎么寫一篇精彩的心得體會,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心理溝通心得體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心理溝通心得體會 篇1
在縣府大會堂聆聽金華某校一副教授的《協(xié)調與溝通能力》講座已時隔數(shù)月,但印象頗深,仍歷歷在目。那精彩的講座,理論聯(lián)系實際,以獨到睿智的眼光,闡述了生活中一些熱點問題的根源、癥結。他那幽默詼諧的語言、抑揚頓挫的`語調,把在場的人吸引住了,兩三個小時的講座,很少有人離場。下面談談一些收獲和體會,不當之處,望予包涵。
1、情商高的管理智商高的。做事先做人,人際關系溝通的能力就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管理者的水平。有的人文化知識不怎么樣,但因協(xié)調與溝通能力很強,就很容易成為管理者。
2、高考制度為什么難以取消?高考制度到今天弊端重重,取消高考的聲音不絕于耳,但還是有它的相對公平性,即在分數(shù)面前基本平等。公平正義比太陽還要光輝,而素質評價的公平性難以保證,不公平就不利于整個社會的協(xié)調發(fā)展。
3、績效工資為什么擺不平?主要是中小學教育的行政化傾向,損害了廣大一線教師的切身利益,不利于學校的和諧發(fā)展。
提高自身、群體的溝通協(xié)調能力,有利于個人、社會的協(xié)調發(fā)展!
心理溝通心得體會 篇2
每天班里的每個孩子都在上演著形形色色的事情,而有些事情會涉及到各科老師,甚至涉及到一些家庭。班主任則是連接學校和家庭的重要紐帶,在學生,老師和家長中間起交流溝通的作用。我做班主任也快三年,但總感覺自己的一些溝通語言有時有些直接,但幸好自己的真誠總能打動了對方。
近來班上的`r同學和我說,他不喜歡某個老師,說那個老師的話讓他覺得不開心。當時,我并沒放心上,因為有時這個孩子的一些做法不合適,老師肯定免不了批評,而他的想法有時也確實有些偏激。但是后來他的媽媽找到我聊起來,當時當著孩子的面提到這件事,而且也能感覺出他在某個方面不贊成那個老師的說法。我立刻覺得孩子媽媽以前說孩子習慣不好,是爺爺奶奶慣的,但作為母親,她也有一定的責任。就這件事來說,我感覺總不能當著孩子的面說老師做的不對的地方吧,因為這樣會讓孩子覺得媽媽都說了老師不對,那我下次還違紀的時候老師再說我我就和他“講道理”。雖然很想反駁,但當時我想了想,沒多說什么,和她保證會和老師溝通。后來我和那個老師溝通了,而也又在一個合適的機會和她說了她做的不合適的地方。最后,事情很好的解決了,老師和家長都挺滿意,并向我表示感謝。
心理溝通心得體會 篇3
時間過得真快,前幾天還在擔心小孩生病一直不好怎么辦,會不會影響期末考試,索性一切都過去了。但過去的幾天確給我了太多的感悟。
孩子得了流感一直反復發(fā)燒,把小孩折騰的沒一點精神,什么都不想吃,沒次吃飯都是哄了又哄也只是吃下一點。這種情況如果在平時我肯定會在勸說無效的情況下逼著他在吃一些的,可在此期間我不但沒逼著還在勸他多吃些時為他開脫。孩子生病了我很心疼,感覺他是那么的弱小,我也出奇的有耐心,不管孩子有什么要求我都盡量滿足,無法滿足的盡量解釋而且非常有耐心的解釋,沒有一點的強迫和不滿。這和我以前的對待方式是不一樣的,至少沒有現(xiàn)在的好脾氣。孩子好了,我也偶爾會反思自己,孩子還是孩子,我還是我,可換個場景我的態(tài)度怎么就變了哪?我想,場景并不是主要的.原因,主要的原因應該類似書中所說是我忽略了他人的感受個需要,無法為他人負責,更無法犧牲他人來滿足自己的需要。
一顆種子,最開始讓他發(fā)芽的,是陽光空氣和水,而不是狂風暴雨。其實,讓一個人變得更強大的,往往不是殘酷的真相,而是愛與呵護。
心理溝通心得體會 篇4
通過學習“溝通與協(xié)調能力“這一課程,我受益匪淺,我認為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提高溝通協(xié)調能力十分重要。
一、要不斷學習理論知識。
學習是教師提高素質的基礎,更是提高溝通協(xié)調能力的內在要求,只有不斷更新知識,才能與時俱進,跟上時代的.步伐。
二、要提高思想力。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思路決定出路,只有在學習中深入思考,在實踐中總結思考,在借鑒經(jīng)驗中比較思考,才能真正提高溝通協(xié)調的能力。
三、要提高業(yè)務能力。
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業(yè)務能力高低,直接關系到素質教育的實施。我們必須把素質教育的理念落實到教育教學中。
四、要提高創(chuàng)新力。
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手機版,只有不斷創(chuàng)新,才能與時俱進、提出新思路、推出新舉措,溝通協(xié)調才能開拓新局面。
五、要提高綜合思考的能力。
綜合思考力是溝通協(xié)調工作中一種非常重要的能力。我們在執(zhí)行教學任務工作,要胸懷大局,有合作意識,加強教研,增強綜合素質,形成團隊合作精神。
以上所述,我深知:重視溝通、學會溝通,是我們必須具備的應有能力,在教育教學中一定要認真學習,與時俱進,要形成一種和諧進取,團結奮進的氛圍,從而取得較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心理溝通心得體會 篇5
今天讀了《非暴力溝通》這本書的第五章,感受的根源。書中第一部分講到,別人的行為可能會刺激我們,但并不是我們的感受的根源,聽到不中聽的話有四種感受。想想自己在生活中,只是淺表的'意識到前兩種感受,不是內疚就是指責別人,從來沒有靜下心來去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書中第二部分講到有助于人們健康成長的七種需要,比較具體,我們認識到人們的需要是什么。書中第三部分講從“情感的奴隸”到“生活的主人”,告訴我們非暴力溝通既能滿足自己的需求,又能關心他人。在生活中,最近我們家的關系比較和諧,我娃她爸以前很不喜歡我說話語氣和方式,以前他做家務什么的,不是很愿意,但還是做了。最近通過學習,改善自己的說話方式和積極傾聽。周末本來我早上做早餐,誰知孩子她爸七點鐘自己起來做早餐,帶娃的的時間也比往常多了,晚上也給娃講一會繪本故事。
書中說的只用了一點,其它很多部分目前運用到生活中,一下子還有點距離,有時候不忙的時候,會想想剛才的表達是否滿足自己需要和體會到他人感受。通過每天的學習,自己的生活會改變越來越多,同時也謝謝各位同學的每天陪伴,相信我們都能遇見更好的自己!
心理溝通心得體會 篇6
參加了《高效溝通技巧》的培訓,讓我感觸頗深,現(xiàn)在與大家一同分享下。
首先,能否順利溝通的關鍵點在于溝通的態(tài)度,態(tài)度最主要就在于真誠。以真誠的態(tài)度開始溝通之后,那么就要注重談話的內容,有的人一上來就問東問西,而問的目的并是不關心對方,而是八卦,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這樣是不好的,要避免問對方覺得尷尬的問題或者對方覺得這是隱私的問題,在這過程中要有耐心,注意傾聽,不要隨意打斷別人的`說話,當對方說完之后再發(fā)表意見。否則對方會覺得這次溝通只是在滿足你的好奇心,和你在夸夸其談。還有一點就是要抱著愉快的心情和對方交談,把快樂的心情傳遞給對方,否則一張苦瓜臉別人是不喜歡和你溝通的,若是要好的朋友那另當別論。
其次,就是在溝通之前要有一個事件、異議或需明確的事項,然后通過語言交流或其他方式,獲得雙方一致認定的一個結果。在過程中,我們需了解了溝通對象的人際風格,并順應他的性格去溝通問題,創(chuàng)造良好的溝通氛圍,會加大雙方之間有好的合作關系,取得彼此認同的協(xié)定結果。
培訓后,我會從中吸取經(jīng)驗運用到工作中,更好的與員工溝通,與員工達成共同的目標,為公司的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心理溝通心得體會 篇7
溝通一直是我需要改善、需要突破的技能。聽完這個課程,我對溝通的“平等”和“有效”有了一些認識。
首先,我講一下我從課程中所認識到的平等。
聽這個課程的最初,我對這幾個方面有著非常強烈的認同感:
1、低位坐下或放低對方的重心
2、重復對方的話
3、轉換場地
我有一個正處于terrible 2時期的孩子,作為一個一向強勢溝通、偏單向溝通的媽媽,我在幼兒教育和日常生活溝通中飽受痛苦,我的小孩也備受折磨。因為愛,面對孩子的我,比面對同事的我,更容易自我反省、接受批評,并自我調整。
在一次又一次的調整和進步當中,我跟我孩子之間的溝通有了明顯的改善,我們彼此理解和接受對方,以前的種種困難開始得到緩解,逐漸好轉。上面鞠強教授所講的三個辦法完全映照在我們的溝通上:
低位坐下或放低對方的重心:“拍案而起”是因為情緒亢奮,或憤怒,或生氣。KK有時半夜夢醒會哭鬧,倘若沒有安撫到,他會站起來,這種情況下,只有先等他小鬧一會,再抱他入懷,他才會安靜下來。
重復對方的話:跟很多小孩一樣,KK每天早上都例行公事地反復表示:“我不要上幼兒園”。起初,我照著別人的經(jīng)驗、專家的指導,跟他描繪幼兒園的美好:有很多好玩的玩具,有小朋友一起玩,有老師教唱歌跳舞,總是在家很無聊……這些,統(tǒng)統(tǒng)都沒有用。
有一個辦法很管用,能很快的讓他舉一反三,回應我的說法,并默默接受要去幼兒園的現(xiàn)實:
爸爸媽媽要上班,因為呀,如果爸爸媽媽不上班,我們就沒有錢吃錢了,也沒有錢買水果,也不能去游樂園玩了……這個管用的辦法是很可怕的,它把KK要上幼兒園的事跟爸爸媽媽要上班的事劃了等號,讓KK擔負著一種“責任心”去幼兒園,而不是安心地、快樂地去幼兒園。很明顯的結果是,他在幼兒園很沉默,不愛說話,也不快樂,不愛跟老師溝通。我停用了這個說法。
后來,當他說:“我不要上幼兒園”時,我會很認真的回應他:
“嗯,你不想上幼兒園,對嗎?”
“嗯!
“嗯。我也不想去上班!
剩下的,我們很沉默,有時我會問他“要看你同學的照片嗎?”,有時他自己在沉默當中也會提出要求“要看我同學”,看同學照片時,他有時會笑,有時會告訴我這個是誰、那個是誰,誰是他的朋友,誰是壞蛋……在這當中,他的情緒就好轉起來,會主動跟我講:“我等下不哭的嗬。”“我肯定不哭的。”“我一定不哭的!
轉換場地:有時這個介乎于“terrible 2”和“horrible 3”之間的小孩會無理取鬧,經(jīng)過很多次的“磨合”之后,我學會了去理解他,尊重他的感覺和需求,在事情已經(jīng)不能回到他滿意和平靜的狀態(tài)的情況下,善意的“忽悠”和場地轉換是非常有效的辦法,因為其實在這種情況下,一個小孩也需要一個臺階,他要維護他的自尊。
一個工作學習的心得,我講了這么多我跟小孩的故事,是不是走題了?
實際上,跟一個小孩的相處、從我改變自己之后看到了事情的變化,我一再聯(lián)想到工作上的我和我跟同事之間的溝通關系。
當媽媽有什么了不起?那么,當經(jīng)理又有什么了不起?
我比孩子懂得多有什么了不起?那么,我比一些同事工作時間更長、或許經(jīng)驗更多又有什么了不起?
如果我對自己的小孩不能使用簡單粗暴的強勢溝通辦法,那么,我跟同事用這種溝通辦法會有用嗎?
溝通時平等關系不是權、位上的平等,而是心理上的平等、自尊心的平等,是同理心,更是彼此的理解和接納。在事情得不到很好的解決的情況,我們要給對方留一份自尊,搭一個臺階,讓人得到尊重地退讓。
現(xiàn)在,我要講講我從課程中認識到的.“有效”。
當我們講理解,講同理心,講尊重對方時,我們很容易就放棄了立場,忘記了初衷,做了一個工作上拿不出結果的老好人,或沒有辦法讓孩子得到正確引導的笨媽媽。
在現(xiàn)在的團隊中,在自由零單的項目管理中,我越來越認識到有效溝通的重要性。
關于項目,我有一些想法,常常我會認為要達成一些目標并不是那么難的事,如果那些協(xié)作團隊和協(xié)作崗位上的人員能夠認同我,事情就會進展得很順利。于是,我跟他們反反復復地溝通,我做PPT,我跟他們講解,每次會議的效果似乎都還不錯,大家都挺認可的,也把任務答應下來。然而,事情的結果卻總是那樣差強人意,我總是在想,除了事務多,人手緊張,難道我的溝通辦法沒有什么問題嗎?
最近有一次,我跟一個主管溝通產(chǎn)品開發(fā)、系列化的事情,我發(fā)了資料給他看,也做了PPT,我覺得我把概念講得很清楚了,這些都告訴他,他只需要照這個路子去開發(fā)供應商和產(chǎn)品資源就好了,后面的工作就可以做起來了,然后一切都會很順利了……只是,這都是想當然罷了。經(jīng)過溝通,我認識到:OEM組在開發(fā)供應商時有他們的一些特點和困難,更重要的是,大家對“產(chǎn)品系列”的認識是不一樣的,彼此之間并沒有建立共識。
于是,我過去跟這位主管當面溝通,我指著產(chǎn)品圖片跟他詳詳細細地解釋我們的想法和需求,希望達成共識……恰好領導經(jīng)過,他加入了溝通,幾句話言簡意賅地跟這位主管說明了我們對“產(chǎn)品系列化”的一個設想和期望,當他講到“通用性”的時候,我馬上醒悟,我啰啰嗦嗦,絮絮叨叨講了這么多,不就是想講明一個通用性嗎?
過度具體、細節(jié)化會使溝通失效。
大家鉆進細節(jié)之后,就很難自拔,也就容易走偏了路,事情就會不了了之,達不成目標想要的結果。SL公司在給企業(yè)做工廠設計的項目初期,是要求不要車間管理員參與項目的:首輪會議只要總經(jīng)理、決策者參加;初步方案出來后,要求廠長加入會議討論;直到第三次修改方案出來,才會接受車間管理員參與會議討論。這是因為,如果負責單個車間流程運作的車間管理員在一開始就參與設計討論的話,他們持續(xù)關注的細節(jié)會不斷地影響達成整體方案目標的設計。
不忘初衷,才能在細節(jié)之外始終奔向目標。
【心理溝通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溝通心理學心得體會01-26
溝通心理教案(精選10篇)05-18
學會溝通心理健康教案(精選20篇)03-01
溝通心得體會03-14
溝通心得體會12-09
高一心理健康課溝通教案03-24
與家長溝通的心得體會08-04
有效溝通心得體會11-08
溝通與演講心得體會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