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戲匣匣陪伴的歲月散文
上世紀80年代初,老家農村還沒有通電,家里就更別說有什么電器化的設備了,在那樣的年月里,唯一稱得上電器的洋玩意便是一臺半導體收音機。
白天都在農業(yè)社里上工,傍晚收工之后,偌大的一個院落里,大家紛紛拿出各自的小板凳,乘坐在院里的樹蔭下,嘮著家常,諞著閑傳。霎時間,勞累了一天的莊稼人在這一刻可是一天來最為消閑愜意的時刻。但最為開心也最具誘惑的還是家里的那臺半導體收音機,作為整天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莊稼人,了解外界消息的唯一途徑,都來自于這個其貌不揚的戲匣匣!
總感覺,對于發(fā)至于這個戲匣匣里的聲音,都是那么的新鮮和好奇。每次只要爺爺打開收音機來,大家就都互相朝著收音機聚攏,所有的閑傳笑話也都戛然而止了。大家正襟危坐,斂聲屏息,形成了一個眾星捧月之勢。只是這時候最為得意的還是收音機的主人,每次只要大家感覺不好聽的節(jié)目,就會建議爺爺換臺,凡是有要求的,爺爺也從不拒絕,都會盡量的滿足大家的要求。在爺爺看來,他雖然是機子的主人也是大家的“導聽”,可又不好私自調換頻道,其實他自己也很想換換節(jié)目,生怕那個頻道的節(jié)目沒有及時收聽而錯過了最佳時段。只要有人建議換臺,也就正中爺爺的下懷。
但蘿卜茄子各有所愛,除了幾個年輕人喜歡聽新聞外,大多老年人可是名副其實的秦腔迷。有時聽秦腔,正聽到盡情處,幾個老年人就也忍不住開始手舞足蹈,扯開嗓音高吼起來,全然陶醉于其中。連旁人的換臺要求都沒聽到,就剎那間被換了腔調。往往正唱的投入的人,也會隨著爺爺的一個機關而“半路剎車”。盡管面露不悅,但又很快的陶醉于下一個新鮮的節(jié)目里。
最具吸引力的還是每晚的音樂頻道,那時大家的大多歌曲信息都來自于收音機,每有時下流行的歌曲,喜歡音樂的戲迷就會借著月色,摸黑用事先準備好的本子記錄下歌詞。有事沒事的就信馬由韁地哼唱起來。那時最為流行的歌曲還是董文華的《十五的月亮》,一段時間里,同院里的家門,幾乎個個都陶醉于這優(yōu)美的歌詞里不能自拔:十五的月亮,照在家鄉(xiāng)照在邊關,寧靜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你守在嬰兒的搖籃邊,我巡邏在祖國的邊防線……
也許就是從那時起,這首歌曲就深深地定格在了我的記憶深處,每每聽到《十五的月亮》這首膾炙人口的曲子,過去的往事就會一幕幕的浮現于眼前。時至今日,我的爺爺早已經作古,他的那臺半導體收音機也不知什么時候成了家中的一個閑置品,但它承載的一段歷史歲月卻留給人一段深深的回憶!
【戲匣匣陪伴的歲月散文】相關文章:
歲月散文10-05
歲月流淌散文10-10
回眸歲月散文10-06
歲月無聲散文10-06
歲月似水散文10-06
歲月流年散文10-06
關于歲月的散文10-05
歲月·流年散文10-05
散文青蔥的歲月10-07
寫歲月的散文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