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樂于參加為藝人們立傳散文
樂于參加為藝人們“立傳”
——寫于《陜西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擷英》的面世之時
當接到陜西省文化廳要我參加《陜西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擷英》一書的編輯時,就表示了“樂于加盟”的態(tài)度。這是由于我這多半輩子一直干的就是這樁本就屬于我的“分內”之事。
按計劃,我承擔修訂的,是西安、渭南、商洛的稿件,后來把秦腔和西安鼓樂的也分給了我,約四十來篇。任務不輕,難度很大。難在所收到的文章,體例不一,寫法各異,相當多的是“藝人簡介”或者是按年代羅列藝人事跡的“流水賬”式的平鋪記錄。我覺得這種寫法需要推敲。我的想法是,一定要寫出活生生的藝人形象,以便讓讀者能窺見其在藝術創(chuàng)造中的精神風貌。只有如此,才能形象地凸顯藝人的內在思想和巨大功績,從而揭示其參加非遺保護的豐富內涵和本質。
一篇精到的文章使我贊嘆不已,這就是著名秦腔演員贠宗翰寫的那篇《我的秦腔藝術之路》。這種以“人”為本的寫法,重點突出,思路清晰,文筆精到,十分感人。我不禁驚呼:好,這才是我心目中的“擷英”之作!其優(yōu)點在于,他是寫人,寫如何走了一條艱辛、曲折、坎坷而又無比寬闊、光亮堂堂的“秦腔藝術之路”的人——秦腔非遺的傳承人!也許因了我看了他不少的戲。也許因了我曾經(jīng)與作者在創(chuàng)作、普及秦腔精品《紅燈記》的歲月里同甘共苦地滾爬過,我渴望探知這位藝人(我的藝友)、一位為秦腔立下汗馬功勞的他的過去,才有了這種共鳴、爆發(fā)式的讀后感,但我相信,熟悉他或青睞他的觀眾、讀者,都會有我同樣的感受的。
給我的啟迪是:①所有藝人的高超技藝,都是從藝師那里心傳口授地學來的,都是毫無例外的經(jīng)過精心繼承、大膽創(chuàng)造、自然發(fā)展的艱苦歷程而得來的;②所有知名藝人,都有癡愛本行、承上傳下、由自發(fā)到自覺的保護、提高、發(fā)展本藝術的高貴品質;③非遺保護的對象,是活態(tài)的非遺項目,而這種活態(tài)保護的根體,卻是具有此活態(tài)保護的動力源——藝人。
從這篇文章精雕細琢的字里行間,不難看出作者(非遺承傳人),對本行的愛心、誠心、癡心、堅心、苦心和對其保護的傾心來。我以上所談的“啟迪三點”全都活脫脫地展現(xiàn)其中了?吹贸,作者為了這篇談及非遺傳承人的文章是多么的重視,是多么的嚴肅認真!想來,他一定是耗費了許多心血、是幾經(jīng)多次精心修訂而交稿的。
類似的佳作,還有許多,這使我參與編書的信心大增。
為了編好這本書,我與省政協(xié)策劃該書編輯負責人之一的雷力,去渭南、合陽、蒲城、等地調研,發(fā)現(xiàn)對這本書的編輯出版,領導重視,熱情很高。針對寫作中存在的問題,我們提出了“應按照報告文學的特寫手法來寫”的要求,得到各方認同。經(jīng)發(fā)下修訂或重寫,質量有了明顯的提高。推而廣之,再經(jīng)多人之手修訂,成書出版,令人欣喜。
我參加該書的修訂,既是進一步采風、誠心向藝人們學習的過程,又是深化對非遺保護認識,并探尋保護科學方式的過程。
我覺得,要編好此書,首先對藝人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和敬重之情;其次,對其藝種、藝事、藝史及其從藝者艱苦學藝、忠實繼藝、悉心傳藝的總體歷程,要盡力做到心中有數(shù)。
凡參加過采風、熟知民間文藝價值,并受其恩賜的收獲者,對藝人是莫不敬重的。我就是這中間的一個。因童年期受民間文藝的滋養(yǎng)和熏陶,對其熱愛有加,故半輩傾心于藝人,終生奔波于鄉(xiāng)間,總想多記,多學,探索個究竟。這種由自發(fā)到自覺的采風活動,使我大開眼界,學到很多在書本上學不到的、很有美學價值、又具深邃藝理的知識!八嚾耸抢蠋煟嚻肥菚。民間是個大課堂!”這是我的一點感悟。
我的采風生活,應該從1957年始,那時,我才22歲,正在陜西師大讀中文,利用當年寒假,專程回老家韓城在本村采訪韓城秧歌藝人“黑牡丹”雷彰才,“喇叭花”雷進錄,又到寺莊村采訪迷胡藝人劉清心,所記的原始資料,珍存至今,不曾丟棄。1958年畢業(yè)后留校搞教學,利用課余,整理編輯所收集的資料,并用于我的業(yè)余創(chuàng)作。1961年調入陜西音協(xié)后的次年,即參加為編輯《中國民歌集成》而組成的“采風組”,去陜北、陜南采風一年半,直至后來參與耗時30余年的極其浩繁的《中國民間文藝集成志書??陜西卷》十大卷的編輯、出版工作?梢赃@樣說,我這大半生,多是與藝人打交道的大半生。沒有這,就沒有我的藝術成長,沒有這,就沒有數(shù)十卷民間文藝集成、志書出版的巨大成果和隨之而來的民間藝術的輝煌。
如今,我還記得我曾經(jīng)采訪過的那些藝人的名字:張云庭、馮明山、六六旦、王印蘭、
黃金鏊,還有許許多多多唱“信天游”、“茅山歌”和關中秧歌的男女歌手和他們的后繼者,如劉燕萍、王向榮、楊巧、賀玉堂、劉光朗、全格智等?‥‥‥至少有數(shù)百人吧!
最大的收獲和感受是:他們既是滿腹經(jīng)綸、出口成章、身懷演唱絕技的很了不起的歌者,又是最忠誠、最地道、最有悟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中國古老民間歌曲的繼承者,傳遞者和創(chuàng)造者!不只歌手,就是戲曲、曲藝、器樂、民間工藝等藝人,都是如此。
西安鼓樂傳承人趙庚辰、田中禾、民間舞蹈傳承人李增恒、張有萬,秦腔傳承人李愛琴、馬友仙、全巧民、余巧云、肖玉玲、衛(wèi)贊成、李淑芳,韓城秧歌傳承人全格智,老腔傳承人王振中、張喜民,皮影雕刻傳承人汪天穩(wěn)、王天喜,商洛花鼓傳承人劉浩智、辛書善,鎮(zhèn)巴民歌傳承人劉光朗,鳳翔泥塑傳承人胡深,木板年畫傳承人邰立平,馬勺臉譜傳承人李繼友,剪紙藝術傳承人高鳳蓮,木雕藝術傳承人馬金財?shù)葦?shù)十位藝人,既是與我經(jīng)常往來的好朋友,又是給我以民間文藝教育的好老師。
他們的功績很大,與日月同輝。與天地共存,為其樹碑立傳,使其成果和精神,發(fā)揚光大,這是我應盡的義務和樂而為之的事,哪能不積極參與呢?
當我看到他們的傳承事跡和巨大功績生動地展現(xiàn)于這本書的時候,其敬重之情,便油然而生。這些在過去難登大雅之堂的燦爛的民間藝術,這些一直被鄙視、被歧視、被冷落的功績卓著的偉大的民間藝術家們,在今天,終于有了他們的一席之地和被載入中國文藝史冊的光榮和驕傲。
我極贊賞《陜西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擷英》一書策劃人的遠見卓識!
我為此書給藝人們秉直立傳而歡呼,并為他們祝福!
隨著國家《非遺保護法》的頒布、施行,隨著非遺保護工作的不斷深入,希望有更多的記述、彰顯、褒獎、頌揚廣大藝人功德的書籍,入卷,出版!
2013.3.20.于陜西秦域文化傳播
【樂于參加為藝人們立傳散文】相關文章:
樂于山散文10-09
快樂的女人們散文欣賞10-05
參者,透也的散文10-06
題目為諸學合參的散文10-09
人們要把握當下莫等待散文欣賞10-06
記大舅和那些與他同輩的親人們短文散文10-09
家鄉(xiāng)的人們作文05-20
大人們的家規(guī)作文10-08
軍訓參訓心得04-16
人們互相關愛的作文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