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人生必看的正能量勵志文章
1、你就是你花出去的時間
“人只要能控制自己的生活,就總能找到時間!
這句話像一記響亮的耳光,羞辱著所有被時間追債的現(xiàn)代人。
“我太忙了……”“我沒有時間……”,每一個說出這些話的人,都是在宣布,自己喪失了對時間的控制權。
難道還有比這更可怕的事嗎?正如我們的肉體是由水、蛋白質、肌肉、骨骼等物質組成的,我們的生命則是由單向度的時間組成的。當一個人不能控制自己的胳膊和腿時,你會向他投去同情的目光,卻不會憐憫自己那因為失控而癱瘓壞死的時間。你有沒有想過,你可能是時間的奴隸,它用一根1米長的鐵鏈拴住你,而你想做的100件事情,就全部躲在10米以外的地方。你好像永遠也夠不著,你以為你再過5年、10年就能夠著了,但真相很可能是一直到老死,你都夠不著。因為你不是時間的主人。
在這個星球上,仿佛人人都有一份夢想清單。所謂夢想,就像那些10米之外的東西,人們覬覦著它,卻又不砸開那1米長的鐵鏈條。有人說:“我從下個禮拜起就要開始健身了。”有人說:“等我賺夠了錢,我就要多陪陪家人!焙W诱f:“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
可是,永遠不要聽人們口頭上的清單;不要以為他們一直念叨的,就是對他們最重要的。因為,構成一個人的實質絕對是他的時間,而不是他的語言。一個人選擇如何填充他的時間,就是選擇了如何充實他的生命。
比如,有人問心理醫(yī)生李子勛:“我女兒今年2歲,她爸爸經常出差,回來的時候想抱女兒,女兒會說:‘不要爸爸。’請問發(fā)生這種事情,我如何教育我的女兒?”李子勛回答:“為什么要教育孩子?這是父親應該承受的。”
這位父親把99%的時間給了工作,只留1%的時間給女兒,就必須承擔這種時間分配的結果。與此同時,他也是在為自己選擇一個身份:他更愿意成為一個事業(yè)有成的人,而不是一個父親。
許多人都對家人和子女說過這樣的話:“我辛辛苦苦賺錢,還不是為了你們嗎?”這句話就是一個十足的謊言。因為你一定會看到這樣的人寧可把時間花在打牌、喝酒、聚會、玩游戲這些事上,也不會去陪伴家人。
時間的重要屬性就是不可逆和排他性。當你選擇了做A,就勢必不能選擇做B。如果一件事情或一個身份對一個人特別重要,那么他一定會在時間的有限疆域里劃出一個不可侵犯的地盤,死死捍衛(wèi),不容松動,而在這個地盤之外,再規(guī)劃別的。
因此,所有對時間的失控,都只是一種表面的別扭和錯位,深層次的原因是,這個人內心認同他花掉的時間:他本人就是他的時間。
世間的角色并沒有高低好壞之分,你的時間就是你的角色。喬布斯和宮崎駿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放在了工作上,他們就是認同個人成就高于家庭價值的人。你把所有的空閑時間都花在了吃喝玩樂而不是學習上,那么你就是一個及時行樂或得過且過的人,就別指望自己突然發(fā)憤圖強,也別制訂那些自己根本不會去實施的計劃了。
我的幾個在國企工作的朋友,天天嚷著辭職創(chuàng)業(yè)卻沒有任何動靜,是因為他們就是最適合在國企工作的人。我從來抽不出時間運動,是因為我根本就是個好靜又短視的不在乎健康的人。我們花掉的每一分鐘,都是由我們的本質和信仰做基礎的。
愛麗絲·門羅帶大了4個孩子,也寫了很牛的小說;和她類似,村上春樹和斯蒂芬·金在出名之前,都是用下班后、睡覺前的那幾個小時來寫作。他們不用說,時間可為他們證明,他們是誰,什么對他們重要。
2、每個人都是宇宙間一粒小小的草芥,但都渴望一片柔軟的花瓣
人們對成功的定義是根據外在擁有的財富或地位決定的,這種價值觀認為,成功的人是受人崇敬的,失敗的人是被人看不起的,基于恐懼,于是“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什么結果不言自明。人們追求成功的背后是想要獲得快樂,人們以為擁有更多就會快樂,也許這是真確的,但有沒有其他更輕松的方法同樣獲得快樂呢?
一、不打擾平凡
臺里曾經想上一檔訪談節(jié)目,考慮邀請成功人士坐而論道,曬曬自己的成功經驗。在開神仙會時,提出疑問:怎么定義成功?怎樣才算成功?
居多的第一反應是指這個人有地位、有財富、有名望,或者再加上有知識、學問,功名利祿這些外化指標。隨著年齡日長,閱歷增加,越來越覺得這些指標不說錯吧,最起碼不全面。
說個故事。在美國華盛頓的法拉格特廣場,一位做卷餅的老人,做了一輩子卷餅。他的卷餅特別受歡迎,是當?shù)匦〕缘臉酥荆芏嗤獾厝藭匾馊ベI。這位老人,像中國處處可見的小販一樣,勤勞而快樂。
他看到老顧客,會做出相應口味的卷餅。和顧客之間不是簡單的一手交錢、一手交餅,還有情感交流。大家都很愉快,顧客夸他:“你的餅真好吃。”心情好靚,顧客喜歡我,喜歡我做的卷餅。享受、專注、投入。就這樣,一天天,有滋有味。
天有不測風云,老人不幸罹患心肌梗塞猝死。按說一個無名無地位的人去世,只會給家人和朋友帶來悲痛,社會上不會產生多大反響,但卡爾洛斯的去世,引發(fā)了許多人的哀思!度A盛頓郵報》這樣的大報在頭版刊登了他的訃聞和故事,人們自發(fā)前去寄托哀思。
一個沒有遠大理想和抱負的人,只愿意踏踏實實做自己的小事,目的甚至可能僅僅是為了生存,但社會給了他無尚榮譽,真實不造作。他不需要成為英雄或勞模,公眾也不需要他變成神而不再是普通的人,他只需要體現(xiàn)他的價值觀。這一點正是我們今天社會所欠缺的。
心理學說,樂感通常來源于兩方面:節(jié)制和專注。這位老人是成功又幸福的。每天專注于自己愛做的事情,得到人們的喜愛和肯定,沒有過多的欲望和掙扎,內心滿足而祥和。
我們需要的并不多,不一定要顯赫,不一定要富貴,不一定名聲大噪。要的太多,一顆心得不到寧靜和滿足。得到了,還會有更多的渴求,更高的攀比和唯恐失去的恐懼。得不到,會有更迫切的渴求和更深刻的失落。
社會應該營造的氛圍是:不去打擾平凡,對小事也充分尊重,讓每個人都有本身的樣子和自己的位置,不要都往一條路上去。
二、不必都成為參天大樹
聽到一個很有名的培訓機構負責人在廣播里說,參加他們的培訓就可以成長為參天大樹,立足于社會。所謂的教育越來越提前,“不要輸在起跑線上”叫得震天響。都是參天大樹,會是一番什么景象?人生輸贏依靠外界評價嗎?外界能夠評價嗎?
做小草有小草的幸福,做灌木有灌木的幸福,做大樹有大樹的幸福。是什么,想什么,就按照自己的本性去呈現(xiàn),去體驗,個人有這樣的心意,社會有這樣的環(huán)境,才是理想的世界。
認識一對夫妻,企業(yè)上市,事業(yè)成功,唯一心病就是兒子,高中畢業(yè)沒考上大學,托人送去英國,希望留學歸來,子承父業(yè)。半年下來,兒子幾乎自殺,他看到課本就頭疼,心心念念的只有跳舞、跳舞,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和他的小伙伴一起跳舞,開個舞蹈培訓班。他哭著對父母喊,“留學、做生意,是你們的夢想,不是我的!”
其實,該為那男孩慶幸,他如此明確自己想什么,要什么。每個人生而為人,都帶著自己的使命,可是很多人從出生時的清明,漸漸渾濁,面目不清,直到離去,完全丟失、忘卻了自己的使命。
出版人郝明義從小患有小兒麻痹癥,別人都說他適合做安靜的工作,寫作、出版之類的。年輕氣盛,為了證明給別人看,他故意拒絕這樣的引導和安排,游走四方。人到中年,歷盡滄桑,偶然的機緣接觸出版,才終于發(fā)現(xiàn),那才是讓自己沉迷其中,樂意悠悠的工作。他不再與世界和自己作戰(zhàn),順應內心,完成注定的使命。
有人看陳丹青天天畫架前站著,同情地說,你太辛苦了。畫家答曰,“畫畫多快樂,不畫才辛苦。”是的,陳丹青注定該畫畫,姚明注定該打籃球,劉翔注定該跳欄,那對夫妻的孩子注定該跳舞。當人在完成使命時,心甘情愿,雖苦尤甜。你之砒霜,他之蜜糖。這是沒有辦法解釋的事情。
三、節(jié)制和專注中舒展
《返老還童》結尾,本杰明悠悠地說:“有的人,出生成長于河邊,有的人,被閃電擊中過七次,有的人,是媽媽,有的人,彈鋼琴,有的人,跳舞……”霎那,就被擊中,淚水盈滿了眼眶。
閱讀,打球,還有彈鋼琴,跳舞,做媽媽,或者被閃電擊中過七次,在河邊出生……都既是我們不同的人生,也是我們可能領悟人生智慧的一條條渠道,這些渠道是平等的,沒有哪一種比哪一種更高貴。
別人眼里的成功,未必是自己內心的呼喚。電影《美食、祈禱、愛》表現(xiàn)朱麗葉—羅伯茨主演的女人尋找自我的過程。巴厘島巫師對她說,“不要用頭腦去感受你的生活,要用心!笔堑,不能用頭腦,也不能用眼睛,外界給了它們太多干擾,必須安靜下來傾聽內心深處的聲音,才能找到真正的自己。
鍛煉專注力,專注在自己真正要專注的事情上,減少不必要的、虛妄的能量浪費。越節(jié)制往往越專注,越專注則樂感越強。無私的心態(tài),禪思的生活方式,能讓覺知力內斂,在五光十色的誘人環(huán)境中,平衡身心。
每個人,都只是宇宙里一粒小小的草芥,通過我們的機緣和方式,積聚能量。等待著,有那么一個時刻,讓我們舒緩地、漸次地、綻放我們柔軟的花瓣。
3、你愿苦其自身,必將掌聲雷動
前陣子有個很久沒有見面的前同事約我吃飯,叫小雯。家在北方,畢業(yè)后一個人南下廣州工作。
印象里她是個很瘦弱也很脆弱的人,經常因為生活和工作的種種而一臉愁容。面對過大的工作壓力會掩面哭泣,面對上司的嚴苛會默默流淚,閑下來的時候也會經常跟我們抱怨家人和朋友們對她的不滿。大家一開始會安慰她,后來發(fā)現(xiàn)安慰起不了多大作用后,都只是默默聽著;蛟S正是因為這些負能量,她在公司留下的朋友少之可憐。
我們電話約好在離我家很近的餐廳見面,當天她來得很準時,見到她的時候我很意外,她與印象里的小雯截然不同,嘴角總是飽含笑意,說起話來也是神采飛揚,連談話都變得輕松自在。交談中才知道,她現(xiàn)在和同事們相處變得很好,每天都很努力地工作和學習,并且得到了上司的賞識也升了職。一切似乎都美好起來。
分別的時候我忍不住問她是什么讓她改變了,她很不好意思地笑笑:經歷了才知道,以前的我太矯情,要想戰(zhàn)勝脆弱,還得苦其自身。
回家的路上,我陷入了沉思。其實這種情況我們都曾遇到過,像小雯同樣脆弱的人,生活里隨處可見。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過這樣的時刻,在輾轉難眠的深夜打開手機翻出一排排通訊錄,竟然找不著一個可以傾訴的人。又或者在情緒不好的時候打開了好朋友的對話框,敲下了很多很多話,在摁下Enter鍵時縮手猶豫,然后一個字又一個字的往回刪掉,也不知道這個往回刪的過程是不是就叫做成長。
但開始明白,每個人都會有趕不走的陰郁和這個年紀的煩惱,何苦為人徒增負能量。即便心中洶涌澎湃,也要開始學會獨自承擔和堅強。一時的安慰的確可給予人短暫的溫暖,但也能讓長久筑起來的堡壘瞬間崩塌,讓場面變得更加難以控制,甚至讓情況糟糕得一發(fā)不可收拾。
不是每一次跌倒都有人扶著你站起來,通往美好之路并不容易,一味地放任,只會令我們脆弱得不堪一擊。面對生活那份淡定需要慢慢積累,堅強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不是與生俱來,更是需要獨自承擔。
做人首先要看得起自己,但是不要太看得起。很多抱怨和牢騷看得過重不僅給自己徒增無趣,同時還牽連到別人。站在遠處看自己真沒那么凄涼沒那么多舛,與其夸大事實贏得同情,不如放寬心態(tài)讓其淡去,那么下次他人的理解和體諒你會懂得更感恩和淡然。
讓軟弱和自己獨處,時間和生活會教會我們自己彌合傷口。情緒糟糕的時候為自己買束鮮花;捧著爆米花看一場電影;又或者聽一首許久沒聽過的老歌;實在想哭就在家好好哭一場,總要去找到當下最合適的方式來化解情緒,心中才能慢慢回復柔軟,而那些陰郁和風雨,別怕,它們總會過去。
一味地用眼淚和脆弱來逃避問題并無多大作用,哪怕是硬著頭皮去接受和面對自己不愿面對的事情,過后才發(fā)現(xiàn)那是前進路上的一塊墊腳石。
生活是這樣一件甘苦自知,敝帚自珍的事情。你若愿苦其自身,才能掌聲雷動。
4、你給生活機會,它才會贈予你風景
你為什么來北京?
決定來北京的最初,很多人問過我類似的問題。那時我想了很多種答案來面對不同人的提問,也選擇了對某些人以沉默來回應。隨著時間的流逝,我逐漸熟悉在這個城市生活的節(jié)奏與步伐之后,偶爾也會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問自己:你為什么來北京?
昨天,當夕陽的余暉籠罩著整個城市時,我拖著疲憊的身子在廚房里忙碌,為自己準備晚餐,一個人的晚餐,標準的三菜一湯。合租的室友在旁邊洗衣服。各自忙著手里活兒的同時,我們間或的交談幾句。不痛不癢的聊談,有一搭沒一搭的你來我往。
她問了一句:“你為什么會來北京?”
我把很久以前準備的那套說詞翻出來:“北京機會多。選擇也多!
回答之后沒有得到回應,我轉身一看,室友早已離開。我微微一笑,專注手下的活兒。腦子里想著今天的紅辣椒炒肉拍成圖片發(fā)到朋友圈,應該不會再被認為是番茄炒雞蛋吧!
很多時候,人們提出一個問題,期待你的回應來答疑解惑指點迷津,但更多時候,他們提出一個問題,僅僅只是為了完成一個自我追問自我思慮的過程。比如那位室友。
在這個城市里,每天都有人帶著希望和憧憬興奮而來,也有人滿懷無奈和傷感黯然離去,更多的人依然在這個城市里奮斗與堅守,或是麻木不仁,或是按部就班,亦或是打了雞血一般的激情滿懷。無論在行為選擇的背后掩藏的是什么樣的心理狀態(tài),總歸他們在這個城市的角落里演繹著自己悲歡離合的人生故事。
我相信,只要還在這個城市生活,不管是你,是我,還是她,不時,總會被人突然問一句:“哎,你為什么來北京?”屆時,你會怎么回答?是如同那位合租的室友,在某一個波瀾不驚的傍晚,企圖對一個萍水相逢的人尋求答案,抑或是突然意興闌珊的自我詢問思量。也許,會如同曾經的我一般在午夜夢回之時迷茫前方路途。
不管處于哪一種狀態(tài),我堅定的相信,總有一天總會找到答案。就如同今天的我,獨自一個人在這個城市生活九個月之后,找到了屬于自己的答案:為了不失去對生活的熱情。
在過去的九個月里,也幻想過倘若不曾來到北京,我的生活將如何繼續(xù)?也許做著那份外表光鮮而實則無趣的國企工作,幾年后無疑就是嫁為人婦,相夫教子在那個我長大的小城里并了此殘生。最初,也覺得這樣的結局沒什么不好,至少很安全。安全的誘人,誘人的難以抗拒。就像是嚴冬寒雪里周末早上的熱被窩,真想一直在里面舒舒服服的沉淪下去。但是,被窩睡久了,就會覺得太無趣,時而想找本書來閱讀,時而又想聽首歌來欣賞,時而又覺得看部電影也不錯,總之最后,你一定會離開那被窩,最終你當然會回歸被窩的,但也許那是又一個夜晚的來臨。
做不喜歡的工作,嫁不喜歡的人,偏安一居甘做井底之蛙,我的一生難道就這樣下去?那時的境況,寥寥數(shù)語足以可以概括一生:“十年寒窗,學滿畢業(yè),偶有因緣,得入政企。工作勤懇,然天資平庸,不善長衣舞袖,終泯然于眾人。韶華之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為人婦,期年又迫于流言蜚語及雙親期盼身為人母,五十年鍋碗瓢盆家長里短紛爭不斷,六十載心系子女百般算計千番教導肝腸寸斷。年四十,喪考妣,再見無期;年五十,淪孤巢,多病纏身;年六十,兒女成家皆離左右;年七十,失侶無伴獨來獨往;后期年,此身亦歿,一生無功亦無過。 ”
生活固然是不完美甚至是平庸的。我也并非想要活得如何光鮮亮麗。當然,它也未必一世安穩(wěn)甚至風波不斷,但我想至少不能因為畏縮而抱憾終身。
追求安全及確定性是出自一種自身本能的反應。它對我們的吸引力如同地心吸引力一樣無處不在。而我們的精彩恰好也在于地心引力的充斥其間。建成摩天大樓對峙蒼穹,創(chuàng)造飛機與云比肩,發(fā)射脫離太陽系去更遠的世界探索的旅行者號空間探測器……我們所有的發(fā)展,都是在抗拒,抗拒那些難以抗拒的東西?咕馨踩恼T惑,抗拒舒適的墮落,抗拒自我的本能。如果說追求安全是我們的天性,那么抗拒本能也同樣是我們的天性。它們這對矛盾體無時無刻不在我們的內心里對抗,此消彼長。
我們已然習慣于生活在安全地帶,被老師、父母、師長以及書本的湯勺喂大,習慣了去詢問他們:“請告訴我,那高原、深山及大地的背后是什么?”總是滿足于他人的描繪,活在別人的言論中,而不再享有抗拒本能的權利。長久以往,我們不再新鮮,心中沒有什么東西是原創(chuàng)的、清新的和明澈的。漸漸的,失去了對生活的熱情。
遵循自己的想法,抗拒本能的安全,在尷尬的年齡放棄一切來到北京從頭開始,給自己一個機會,給生活一個機會,是目前為止我做過的最勇敢的事情。
“如果最后我終將迫于生活的各種原因嫁于不愛的男子,那么可否讓我在可以選擇的時候一直安靜的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弊畛醯挠職庵皇莵碓从谶@樣的一種想法。覺得不做掙扎的人生太過于可怕,然由于對另一種人生的無法預見,讓我膽怯,不敢選擇。而當這條路終于被我走出來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很多事情根本沒有想象中的那么艱難。
蔡康永有段話可以很好的詮釋:“ 15歲覺得游泳難,放棄游泳,到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游泳,你只好說“我不會”。 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xiàn)了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人生的前期,如果越嫌麻煩,越懶得學,后來就越可能錯過讓你動心的人和事,錯過風景!
不給自己設限,試一試又何妨呢?高山,若總不去攀登,那就永遠只能是高山,終生仰望,若征服過,便成為你腳下的一方塵土。很多時候,生活就是這樣,你給它機會,它才會給你風景。
諸多的朋友之中,有一位A姑娘,雖說不上特別的漂亮,但五官非常和諧,丟在人群堆里也是搶眼的很。家里經濟條件也十分優(yōu)渥,稱為富二代也不嫌過分。周圍的很多人認為這樣的她,只要一直負責扮演公主的角色就足夠,可是,很多時候卻覺得她過的比任何人都更加的努力。憑借自己的能力考上國內一流的高校,在校期間參加了不少項目,都是些讓人覺得又苦又累也不討好的項目,她不僅做的很認真,還保持所有科目成績無人能敵的高度。
我曾問過她:“何必這么辛苦,你所擁有的,已經足以讓其他人奮斗一生也未必能趕超!碑敃r她回答我:“只是為了證明自己。即使不是某某的女兒,難道我就沒有可以立足這個社會生活的能力了嗎?
她經常只身一人出國旅游,有次回來后告訴我,她決定要考取英國一所全球著名的學府進修博士課程。我知道那份工作,她曾經非常看中,為了獲得領導和同事的認可,她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和艱辛。問她是否考慮清楚,她說:“世界太大了,我需要給自己機會,不斷的去攀越,去發(fā)現(xiàn),去嘗試。我愿意死在前行的路上,而不是死守著一成不變的現(xiàn)在!碑斔弥叩阶儜B(tài)的GRE和托福成績,附上錄取通知書放在我前面的時候,我的人生軌跡也因為她而悄然的發(fā)生了轉變。我們是同一天離開故鄉(xiāng)的城市,她出國,而我來北京。
時常,我們會遇到一種生活狀態(tài):對生活失去熱情,對什么都得過且過,沒有追求,覺得空虛無聊且膚淺。這一切可能只是由于我們習慣于安逸的生活,沉溺于周末早上的熱被窩,被我們本能力的地心引力所束縛。我們要做的就是去嘗試一些新的選擇,去走一條看不見結局的路,去不斷的學著給生活機會。
如果不曾在早晨毅然爬出溫暖的被窩出去散步,你就沒法體驗到清晨第一縷陽光投射到人間的美麗。如果不曾在閑暇時出去旅行,你就不會欣賞到小河里流淌的溪水,樹林間習習的薰風。
人生苦短,請去探索!一朵可愛的云彩、襯著藍天的高山、春日里的一片綠葉、壯麗婉轉的山谷、絢燦奪目的夕陽、或是一張動人的臉龐,一個溫馨的片斷。宮崎駿在他的電影里說:“我始終相信,在這個世界上,一定有另一個自己,在做著我不敢做的事,在過著我想過的生活!逼鋵崳覀兠總人就是另一個自己,只要我們愿意,就沒有我們不敢做的事,就能過我們想過的生活。
請給生活機會,這樣它才能贈予你風景!
5、受得了多大的委屈,才做得了多大的事
受得了多大的委屈,做得了多大的事;受得了多大詆毀,就能承的住多大贊美;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華。
為什么一個老板再難,也不會輕言放棄,而一個員工做得不順就想逃走;為什么一對夫妻再大的矛盾,也不會輕易離婚,而一對情侶常為一些很小的事就分開了?說到底,你在一件事,一段關系上的投入多少,決定你能承受多大的壓力,能取得多大的成功,能堅守多長時間。
偉大都是熬出來的
馮侖說,偉大都是熬出來的。為什么用熬?因為普通人承受不了的委屈你得承受,普通人需要別人理解安慰鼓勵,但你沒有;普通人用對抗消極指責來發(fā)泄情緒,但你必須看到愛和光,在任何事情上學會轉化消化;普通人需要一個肩膀在脆弱的時候靠一靠,而你就是別人依靠的肩膀。
最大的危難,在你自己的內心
孝莊對康熙說:孫兒,大清國最大的危機不是外面的千軍萬馬,最大的危難,在你自己的內心。所有成功的人在遇到問題時不是想著退縮而是想著怎樣解決問題迎難而上;而失敗的人在遇到問題時不是想著怎么解決問題而是想著如何找借口退縮!
一個人要成功與否取決于他是要還是一定要!成功的人,一定有眼光,成功的人做的事,90%的人看不懂,不理解,等大家都明白了,他已經成功了,等大家都去做了,他已經退出了,他又去做90%的看不懂的事情了。
要想改變一切,首先要改變自己
一個不會游泳的人,老換游泳池是不能解決問題的;一個不會做事的人,老換工作是解決不了自己的能力的;一個不懂經營愛情的人,老換男女朋友是解決不了問題的;一個不懂經營家庭的人,怎么換愛人都解決不了問題的;一個不學習的老板,決對不會持續(xù)成功的;一個不懂正確養(yǎng)生的人,藥吃得再多,醫(yī)院設備再好,都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我是一切的根源,要想改變一切,首先要改變自己!學習是改變自己的根本!一碗驚喜送給親愛的朋友們一句話:你受得了何種委屈,決定你能成為何種人。
其實,你愛的是你自己
讓你煩惱的人,是來幫你的人;讓你痛苦的人,是來渡你的人;讓你怨恨的人,是你生命的貴人;讓你討厭的人,恰恰是你人生的大菩薩。
他們都是你自己的不同側面,都是另一個你自己。相反,你愛的人,常常是給你制造痛苦的人;你喜歡的人,也是常常給你帶來煩惱的人。因為他們也是你的影子,讓你老也抓不住。
其實,你愛的是你自己;你喜歡的亦是你自己。你愛的、你恨的,都是你自己。你還想改變別人嗎?你還想逃離別人嗎?你還想控制別人嗎?
親愛的,外面真的什么也沒有。別再做徒勞無功、勞神傷力、氣壞自己的傻事了。你變了,一切就都變了。你的世界是由你創(chuàng)造出來的。你的一切都是你創(chuàng)造出來的。你是陽光,你的世界充滿陽光;你是愛,你就生活在愛的氛圍里;你是快樂,你就是在笑聲里。同樣的,你每天抱怨、挑剔、指責、怨恨,你就生活在地獄里;一念到天堂,一念下地獄。你在哪里呢?你的心在哪里?
【人生必看的正能量勵志文章】相關文章:
人生正能量勵志的文章02-22
人生正能量的勵志文章05-16
正能量勵志文章02-24
正能量勵志文章06-21
勵志的正能量文章05-17
(精選)正能量勵志文章07-02
勵志文章正能量10-21
經典正能量勵志文章10-20
關于正能量勵志文章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