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道理浮在水面,而我卻沉在水里哲理文章
《奇葩說》第五季有個辯題是“能者多勞”,被他們那揉在辯詞里的邏輯和才思所折服,而辯論結束就像看完一場好萊塢大片后從影院出來,陽光逼走房間里的幽黑靜謐,一時的暢快沖碎了散在那車水馬龍、人山人海里。
正反雙方講得都是那么有道理,就像兩塊石頭扔到水里,蕩起的漣漪彼此沖銷,不久那水面重歸平靜。這平靜下是說理的蒼白。
古有半部論語治天下的故事,你我所讀絕不只《論語》,你我所知亦絕不限于能者該不該多勞,我們學了那么多知識,懂了那么多道理,先不說治天下,就那日常生活為何不能在用這些道理把控呢?道理不管用了么?
從獲取方式上看,我們的道理是吞的。打小兒我們上學,學的“道理”可多了,大多數(shù)人要是勸別人都能說出一套一套的。可什么是道理?
字甲骨文里沒有,在金文里才出現(xiàn),它是個象形字,像人用衣服蒙著頭走路,人的眼睛在平衡身體上具有重要作用,蒙眼走路那可是要摸索。
造字者是智慧的,這個“道”就需自個兒摸索。我們距離金文的時代遠了,好些個“道”不需要自己摸索,是已經(jīng)“理”出來的“道”,而且這“道理”甚至可以批量學過來。
淡去摸索的學是要悟性的,金庸筆下的令狐沖只用一個晚上就記下了獨孤九劍的口訣,要知道風清揚足足用了三個月方才勉強記下,更難得的是令狐沖記下口訣后能馬上運用于實戰(zhàn),這就是悟性。
我們不知道吞了多少口訣,那一套一套的道理咽下去,缺的卻是悟性,是消化。
從得到的結果上看,我們的道理是碎的。趕上地鐵到單位,敲幾份稿子,跑幾張報單,回頭喝杯咖啡,歇一歇的時間里一上午就過去了。
時不時我們會感嘆生活太瑣碎,各種竄入和打擾,各種摻雜和耽擱,獨立的一段時間完成單獨的一件事情的那種成就感越發(fā)稀少。
生活真的很碎,而對“完整”的渴求是人心的本能,看著那碎花瓶一樣的日常,我們總想著找到東西把它黏合,我們要努力,要進步,要化零為整。
于是,在等車的時候我們看一篇微信文章《三十歲的單身女人都恨嫁!》下車的路上打開電子書又看了篇《誰說三十歲的單身女人都恨嫁?》。
我們努力地去黏合這被瑣事?lián)纹频娜粘,可誰知我們用來黏合的東西本身更擾亂了我們的價值觀。
瑣碎輕易地制造出寬泛,就像那破成幾塊的木板在水面各個方向蕩去,我們的道理是那樣分裂又漂浮,少的是一份完整和體系,是一條貫穿起來的主線。
從道理本身看,我們的道理是虛的。如果道理是實實在在的,那書生都應該是萬戶侯、大富翁?傻览聿皇,它是虛的,要有一個變現(xiàn)的過程。
讀書時,聽到不少對書呆子的揶揄,其實,沒有什么書呆子,只是肚子里虛的道理太多,這個道理往東走,那個道理往西奔,搞得人無所是從,呆呆地立在那里。
比如,談戀愛的時候,那種安安靜靜聽你講大道理,托腮作崇拜狀的女生不多吧,她們要的不是道理,是個趣兒,是一起出游、購物、觀影、游戲這樣的具體。
生活也是一樣,我們需要的往往不是道理是具體,是真真站在面前的高高的男生、瘦瘦的女生,而不是是抽象的“高”“矮”“胖”“瘦”這些概念。
道理往往是從具體身上剝離出來的,就好像送葬時扎的紙人紙馬,那是象征,是沒血沒肉沒溫度;钪娜丝刹皇悄芸恐埲思堮R過活,所以燒給了那邊的人。
這個世界上誰在兜售道理?成功者和成功學家,成功者的成功不是道理堆出來的,因為道理是他成功后的副產(chǎn)品,成功學家的成功不是在于使人成功了,而是在于借著普通大眾對成功的渴望把自己抬上來了。
人潮如水,那道理就像木板浮在水里面上,我累了時胳膊搭在那木板上歇會,可我身仍沉在水里。道理是我們的“撫慰”與“工具”,而不應是我們的“迷信”與“教條”,更不是販賣的商品,你說呢?
【道理浮在水面,而我卻沉在水里哲理文章】相關文章:
有道理的哲理說說10-07
哲理文章的哲理故事10-07
同學的哲理文章10-07
生活哲理文章10-12
人生哲理有道理的說說10-21
夢見掉到水里10-16
關于富有哲理文章01-29
翻盤哲理文章10-07
經(jīng)典人生哲理文章10-06
關于朋友的哲理文章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