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路留一步,味讓三分哲理文章
徑路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時,減三分讓人嘗。此是涉世一極安樂法!恫烁T》
人們總以為,富足,源自于不斷消除自身的匱乏。所以,“路窄”時,巴不得把“整條路”占為己有;“味濃”時,恨不得全天下之“濃味”皆為我一人獨享。但殊不知,這往往是災(zāi)難的前奏。
一、路留一步,前途寬廣
漢朝的董賢深得當時皇帝漢哀帝的寵信。寵信到什么程度呢?
有一天,皇帝與董賢一起睡午覺,皇帝醒來時,發(fā)現(xiàn)董賢枕在他的衣袖上睡得正香。為了不影響他繼續(xù)美夢,皇帝毫不猶豫揮刀,一下把衣袖給割了下來。
后來,皇帝嫌董賢住得遠,就干脆在寢宮旁邊劃了個房間給他,叫他和老婆一同入宮侍奉皇帝。
如此待遇,夠風光了吧。
但是,他的風光卻是別人的失意。
皇帝因為他,冷落了其他的皇族權(quán)貴,甚至也冷落了后宮嬪妃。所以,弄到后來朝野上下對董賢怨聲一片。甚至有三位重臣,直接威脅皇帝說,你要是不遠離董賢,我們就辭官不干。
不過,這皇帝倒也干脆,你們不干就算了,直接把這三位重臣的官爵全部給了董賢。
最關(guān)鍵的是,董賢居然還接受了。
不過,好景不長,哀帝一向病弱,年紀輕輕就病死了。臨死前,皇帝還想把帝位讓給董賢。
但是,皇帝身邊的皇太后,皇后,權(quán)臣怎么可能同意呢?
董賢得知皇帝駕崩,自知結(jié)局,于是在家里上吊自盡。
但事情還沒完。他死后被鞭尸,草席一裹,扔在城郊。他的親屬,被抄家的抄家,流放的流放,下場悲慘。
可見,當時的皇權(quán)貴族對他恨到了什么地步。
要避免這種悲劇發(fā)生在自己身上,你就要懂得《菜根譚》說的:“ 徑路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時,減三分讓人嘗”的道理。
道路窄時,給別人留一步,就是給自己的未來留一步路,滋味濃時,跟別人分享三分,就是給自己的未來存三分口糧。
二、味讓三分,用享安樂
范蠡成功幫助勾踐報仇復國,立了大功,一躍至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
一般這種時候,其實就是人生的路窄處了。為什么?因為人人都惦記著你的這個位置,但是,這個位置卻只容得下你一個人。此時,你的有,便是大家的無。你說,他們不恨你恨誰?
所以,智慧之人在這個時候就會非常警惕,而后都懂得“留一步與人行”。
范蠡就是這樣。他到了這個位置之后,果斷放棄了高官厚祿,瀟灑辭官,將所得財寶分給朋友,自己帶了少量錢財一去,再不復返官場。
范蠡離開越國,去了齊國,更名改姓為“鴟夷子皮”。
文獻中記載說他“耕于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產(chǎn),居無幾何,致產(chǎn)數(shù)十萬。”即,很快,他帶著自己的兒子又發(fā)家致富,成了一方富豪。
以至于,齊王知道后,派人跑來請他任宰相?梢姡募墑e至少在馬云、馬化騰這種級別之上,要不然,怎么會驚動國家首腦呢。
不過,這在范蠡看來,可不是什么喜事,而是個危險信號。于是,他又將自己的財產(chǎn)分予鄉(xiāng)鄰,而后跑到陶隱居起來。
范蠡
最后,范蠡這個人的結(jié)局到底是怎樣,在歷史上一直都是個謎。
其實,何止范蠡,但凡中國古代的大智大賢者,都是如此:神龍見首不見尾。
其實見不到尾才叫正常。因為他們都深諳“滋味濃時,減三分讓人嘗”的道理。
你之所以見不到他們的尾,實際上就是他們在昭告世人:這份“滋味”現(xiàn)在轉(zhuǎn)讓給你們了,而且為了表示誠意,我從此從你們的眼皮底下消失,這樣你們總放心了吧!
心理學上有一個理論叫“共生效應(yīng)”,說的是自然界有這樣一種現(xiàn)象:當一株植物單獨生長時,顯得矮小、單調(diào),而與眾多同類植物一起生長時,則根深葉茂,生機盎然。于是,人們把植物界中這種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現(xiàn)象,稱之為“共生效應(yīng)”。
我們?nèi)祟愐肷畹酶蛔阈腋#瑯有枰@種“共生效應(yīng)”。
而“徑路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時,減三分讓人嘗”就是達成這種共生效應(yīng),最接地氣的操作指南。
【路留一步,味讓三分哲理文章】相關(guān)文章:
哲理文章的哲理故事10-07
生活哲理文章10-12
同學的哲理文章10-07
愛,留三分給自己的情感美文10-06
走你走過的路典雅情感經(jīng)典文章10-07
工作勵志哲理文章11-02
生活勵志的哲理文章11-02
關(guān)于富有哲理文章01-29
翻盤哲理文章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