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一談臨夏回族諺語
臨夏作為僅有的全國兩個回族自治州之一,那里的民間諺語包羅萬象,極其豐富,它是回族人民運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語言特點來反映生活經驗、生產經驗、社會斗爭經驗以及歷史經驗而創(chuàng)作,它也是回族民間文學的藝術精華、知識寶庫和百科全書,更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和珍重的民族文化遺產。歷代的回族人民用它待人處事、教育后代、處理日常生活中所發(fā)生的一切事情,伴隨著回族發(fā)展的歷史像口頭禪一樣源遠流長,真實地記錄了這個民族特有的文化現象。
伊斯蘭教特有的文化形態(tài)在臨夏民族思想中占有支配地位,回族人民直理解伊斯蘭文化的熏陶和影響,因而,回族諺語所反映出來的民族宗教色彩也十分濃厚。例如:
回回不抓隔夜仇。
寧叫人頭高桿掛,不叫汗氣失給他。(“汗氣”即民族氣節(jié))
呼達的撥派應受哩,色拜布要個家做哩。(“色拜布”指人的`主觀能動性,“個家”即自己)
人的千算萬算,不如呼達一算。
吃利放賬是海拉目。(“海拉目”即非法的)
舍散乜貼是色瓦布。(“乜貼”即捐助,“色瓦布”即功德)
索得格擋白倆哩。(“索得格”即施舍,“白倆”即災禍)
從這些諺語中我們也了解到伊斯蘭文化對回族人民心理素質的影響、伊斯蘭教在回族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回族人民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除了民族宗教諺語之外,臨夏回族諺語還包括道德諺語、勞動諺語、地理諺語、經商諺語等,可謂資料豐富,應有盡有。
其中道德諺語表現了臨夏回族為人處世,待人接物中的高尚品質和道德情操。
比如“見面說個賽倆目,攬了一份色瓦布”,“賽倆目”和“色瓦布”都是阿語,“色倆目”是問候語,“色瓦布”是感謝詞,在那里還內含“無限好處”的意思。諺語內涵豐富,從中能夠領略到回族的道德修養(yǎng)和道德風貌。
回族還提倡孝敬父母,并且把它提到相當高的位置來教育兒女。同時,要求人們忠厚誠實,不好做賊編謊,不好背談別人,不好揭人之短,要寬厚待人,不好口是心非,不好貪圖財帛;崇尚廉潔,斥責沒有羞恥的人。同時,諷刺、訓誡與上述美德相違背的人。例如:
天堂就在父母腳下。
不孝順父母的人,永世不得脫離。
有錢使在父母上,有錢散在窮人上。
樹要小樵,人要小教。
除此之外,臨夏回族諺語還表此刻生活的各個細節(jié)各方面,比如,“地是刮金板,人懶地不懶““大匠手里無廢物”、“藝高人膽大”等贊美勞動,教育人要勤勞的勞動諺語;“螞蟻搬家蛇過道,大雨必來到”、“要得莊稼好收成,晚上下雨白日里晴”、“要的晴,四山里明,要得下,天中間劃”等是農民、漁民、牧民看天經驗的藝術概括的氣象諺語;東鄉(xiāng)三件寶:“洋芋炒面爛皮襖”,而此刻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提高,于是便出現了東鄉(xiāng)三件寶:“洋芋手抓白皮襖”的新諺語了,這些形象地概括了地方的山川物產特點,反映了地方的風俗習慣的諺語就是臨夏回族的地理諺語;還比如教育人們如何經商的諺語"大買賣要守,尕買賣要吼"、"滿天要價,滿地還”、“袖筒里的買賣,兩個人知道”“早知三日事,富貴一千年”等。
臨夏回族諺語就像一部無形的百科全書,具有口語性強,通俗易懂的特點,很多臨夏人可能沒有刻意去學習過這些諺語,但是在耳濡目染的過程中,也會在生活中得以運用,有時甚至會得以改變和發(fā)展。
臨夏人民一向都以臨夏的傳統(tǒng)回族文化為驕傲,可謂是日照龍鱗萬點金,
而諺語作為其中的精華,也在繼承的過程中發(fā)展,發(fā)展的過程中得以創(chuàng)新,最后得以在臨夏傳統(tǒng)文化中閃閃發(fā)光。
參考文獻:《臨夏諺語拾錦集》、《淺談臨夏回族諺語》
【談一談臨夏回族諺語】相關文章:
回族的風俗習慣05-16
搞笑諺語12-26
大雪諺語04-25
股市諺語04-23
勤學諺語04-19
英文諺語04-17
健康諺語04-08
處事諺語03-18
教育諺語03-17
積累諺語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