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之聲觀后感范文
看完某一作品后,相信你會有不少感想吧,為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觀后感。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觀后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音樂之聲觀后感范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音樂之聲》這部影片實在是太美了,觀后令我久久不能忘懷。劇中優(yōu)美而又熟悉的音樂旋律,令我陶醉!修女瑪利亞的教育理念,特別是她跟七個孩子和家長的故事,令我感動!瑪利亞沒有接受正規(guī)的專業(yè)理論的教育,但是她能夠通過自己的語言、行為讓孩子們信任自己,并且使孩子接受自己。從瑪利亞第一次和七個充滿個性的孩子見面開始,我們就看到了她那獨特的教育態(tài)度,面對孩子們的惡作劇,既沒有當面指責,也沒有當著家長揭穿,而是去了解孩子們惡作劇背后的原因,尤其是在受到孩子們的捉弄后,面帶微笑的說:“我要感謝各位今天放在我口袋里的禮物,你們使我感到快樂和溫暖。”通過這件事情的巧妙處理,讓孩子們自然地把她當做一位慈祥而又容易接近的朋友、長輩看待。七個孩子由于長期的軍事化管理,自由、童心、個性、甚至夢想都被壓抑和禁錮,瑪利亞根據孩子們的年齡和個性特點,帶領他們走向社會、走向大自然,開啟了他們的心靈,放飛了理想。
見習修女瑪利亞愛唱歌、愛跳舞,還十分喜愛大自然。修道院院長覺得瑪利亞不適合過與塵寰隔絕的生活,介紹她去薩爾茨堡當上了海軍退役軍官馮·特拉普上校家7個孩子的家庭教師。
馮·特拉普妻子早逝。上校管理孩子的方法簡單而粗暴。按水兵操練的要求管理孩子。瑪利亞同他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上校準備離家去維也納,在這期間,瑪利亞和孩子們排練歌曲、做游戲、去大自然中游玩,整個家庭充滿了音樂之聲。
當上校帶著準備與他結婚的男爵夫人回來時,發(fā)現(xiàn)他的“水兵們”已被訓練成一支很有素養(yǎng)的家庭合唱隊。
同時,瑪利亞激起了上校對生活的熱愛,喚起了他對瑪利亞的愛情。于是上校拒絕了男爵夫人,到修道院找瑪利亞,他們終于結成了美滿的伴侶。
這時正是30年代希特勒吞并奧地利的前夕。在薩爾茨堡舉行奧地利民謠音樂節(jié)的當天,上校被命令上校參加納粹的海軍,并嚴密監(jiān)視。借著參加民謠音樂節(jié)的機會,特拉普家庭合唱隊在奧地利同胞面前奉獻出他們心底里的歌,并在朋友和修女們的協(xié)助下,逃出了多難的祖國,來到了自由之地。
音樂與歌聲是情感的一種宣泄,人們歡樂的時候唱歌,痛苦的時候也唱歌!兑魳分暋肥遣恳魳穭,瑪利亞在不停的唱歌,那是她對自由的一鐘向往,對,是自由,雖然起初她自己并未意識到這一點。
自由,是這部影片所要表達的主題之一。
修道院是修身養(yǎng)性的地方,有點雷同于中國的道觀和寺廟,但它實質上是對人性的一種束縛,規(guī)矩甚多,斃麃嗭@然不屬于那種地方,她熱愛自由,喜歡奔跑于廣闊的草地上,喜歡象小鳥一樣地唱歌。她的這種行為是不被修道院里眾人理解的,所以她感到迷茫,覺得自己做錯了事,應該向上帝懺悔,幸好院長是個通情達理的人,是個值得尊敬的人,我們看到她也唱歌,很動聽。如果沒有這位開明的院長,瑪利亞很可能會象其他修女一樣在修道院里過著平淡乏味而單調的日子,然后隨著歲月的流逝,慢慢地忘記任何開口唱歌。
院長很可能在瑪利亞身上看到了自己年輕時的影子,所以希望她不重蹈覆轍。
從傳統(tǒng)的意義上說,一個幸福的人必須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對于女人來說更是如此,所以純真、熱情、美麗的瑪利亞后來成為了船長的妻子。影片為了表現(xiàn)瑪利亞和船長之間的愛情,安排了伯爵夫人這一角色。當然這位伯爵夫人也美麗,善解人意,而且還很富有,看起來是船長妻子的最佳人選,但船長最終還是選擇瑪利亞。
【音樂之聲觀后感】相關文章:
音樂之聲教案04-05
《音樂之聲》教學設計10-19
音樂之聲教學反思04-11
《音樂之聲》教學反思10-20
音樂之聲教案15篇01-04
音樂之聲教案(15篇)01-04
《音樂之聲》教學反思10篇02-28
《音樂之聲》的觀后感12-18
音樂之聲觀后感08-29
音樂之聲經典觀后感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