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學活動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班科學活動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班科學活動教案1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認識各種各樣的糖果,積極參與討論糖果的名稱、外形、顏色、口味等特征。引導幼兒用語言表述探索結果。
2、鼓勵幼兒用多種感官探索糖果(用手摸、用眼看、用舌頭嘗、用鼻子聞等),發(fā)展幼兒的感知能力和語言表述能力。
3、通過故事教育幼兒不能貪吃糖果。
4、發(fā)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5、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活動準備
各種各樣的糖果;糖果PPT,糖果盒。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糖果主題。
T:昨天啊,我去了一個非常非常甜蜜的地方,這是哪里呢?(出示圖片)
引發(fā)討論:你們喜歡糖果嗎?為什么呢?
二、觀察圖片認識不同種類的糖果。
。ǔ鍪景舭籼枪麍D片)
T:這些是什么糖果呢?
T:他們都有一條長長的棒子,都叫棒棒糖。可是它們長得又都不一樣呢!瞧瞧,它們都是什么樣?(重點引導觀察形狀)
2、(出示水果糖果圖片)
T:這些糖果像什么?西瓜、香蕉、草莓都是水果啊,那這些糖果就叫水果糖吧。ㄖ攸c引導匹配水果的外形、顏色)
3、(出示彩虹糖圖片)
T:好漂亮的糖果啊,找找都有哪些你認識的顏色?它們就像彩虹一樣絢麗,真漂亮!(重點鞏固對顏色的認識)
4、依次出示奶糖、巧克力糖、棉花糖圖片,引導孩子們認一認、說一說。
5、(出示帶包裝的糖果)
T:這是什么糖果呢?你們幫老師看一看這些袋子里的糖果都是什么味道的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呀?小結:在超市里買糖果的時候不可以嘗,那我們可以通過看包裝來判斷它的味道呢。
6、(桌面糖果準備)
T:我給大家從超市帶回來了好多的糖果,待會呢請小朋友們到后面的`糖果盒里去認一認,看看都有什么糖果,相互說一說哦!
三、運用多種感官探索糖果。
1、用手捏一捏,感知軟和硬。
T:現(xiàn)在請你挑一塊自己喜歡的糖果帶著它回到自己的小椅子上。先不要打開糖果的包裝,我們先來捏捏看有沒有什么新發(fā)現(xiàn)?
小結:我的糖果軟軟的,被我用力一捏,它有一點變形了呢!軟軟的糖我們給它取一個新的名字吧——軟糖!
咦,還有的小朋友選的糖怎么捏都不變形,硬硬的,你們相互捏捏看呢!這種硬硬的糖我們要叫它硬糖!
2、用鼻子聞一聞、用小嘴嘗一嘗,感知糖果的香甜。
T:這些硬硬軟軟的糖果會是什么味道的呢?趕緊拆開來聞一聞、嘗一嘗吧!
你都嘗到了什么味道呢?
四、傾聽小故事《沒有牙齒的大老虎》,引導幼兒明白糖果好吃不能貪多。
T:大老虎的牙齒為什么都拔掉了呀?原來多吃糖會蛀牙、會牙齒疼,我們小朋友可不要像大老虎一樣!那我們要少吃糖,吃完糖果要記得刷牙哦!
活動反思:
糖果對小班幼兒的吸引力、誘惑力是無窮的,活動中,幼兒在認識各種各樣的糖果,品嘗糖果,制作糖果的過程中,好奇心、動手能力、語言表達力、想象能力得到了發(fā)展,也讓孩子們進行了大膽地探索、感知、想象。
小班科學活動教案2
活動目標:
1、運用多種感官感知不同糖果的特征(軟硬、形狀、顏色、味道),初步建立護牙意識,體驗認識糖的樂趣。
2、愿意大膽表述自己的發(fā)現(xiàn),并愿意與教師、同伴交流分享。
3、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5、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xiàn)。
活動準備:
各種糖果。糖果王國頭飾一個
活動過程:
一、進入糖果王國。
1、進入糖果王國。
T:“小朋友好,我是糖果王國的國王。糖果王國里有許多糖寶寶,你們想不想和他們做朋友呀?”
2、找糖果。
T:“那請每個小朋友在籮筐里找一個糖寶寶做朋友吧!”
二、感知糖果的特征,體驗認識糖的樂趣。
1、幼兒自由地感知、初步探索糖果的特征,并與同伴交流。
T:“你們都找到了糖寶寶朋友,請你們看一看,再跟旁邊的小伙伴說一說自己的糖寶寶朋友是怎么樣的。”
2、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進一步感知糖果的特征,并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
。1)摸糖果、捏糖果、感知糖果的質(zhì)地。
T:“請你用手摸一摸、捏一捏,然后告訴老師或其它小朋友你的糖寶寶是怎么樣的?
。2)看糖果,了解糖果的包裝。
T:“你的糖寶寶穿了件什么樣的衣服?
。3)剝糖果,了解糖果的外形、顏色。
T:“現(xiàn)在請你把糖寶寶的衣服脫掉,衣服放在桌子上,糖寶寶放在手心里面,看看糖寶寶是什么顏色、什么形狀的?
。4)聞糖果,感知糖果的氣味。
T:“我聞到了好多糖寶寶的味道,你們聞聞看糖寶寶是什么味的?那用小舌頭輕輕地添一下,是什么味道。
。5)嘗糖果,了解糖果的味道。
T:“那把糖寶寶輕輕地送到你們的嘴巴里面,咦?這又是什么味道。
。6)嘗試動手做糖果
T:我們認識了這么多的糖果,小朋友,你們想不想來動手做一些糖果。孔屛覀円黄饋碜鲆恍┨枪脝?
3、小結。
T:“今天,我們在糖果王國認識了許多糖寶寶,每個糖寶寶都有自己的漂亮衣服。糖寶寶有的很軟,有的很硬。糖寶寶的顏色、形狀也不同,有的圓圓的,有的方方的,有的扁扁的,顏色有紅色、黃色、綠色等。聞一聞還有不同的氣味,吃到嘴里甜甜的,有許多種味道。
三、體驗吃糖的益處和害處,初步建立護牙意識
T:“糖好不好吃?張開嘴巴讓我聞聞,恩…好香啊,啊呀,糖都跑到你們的牙齒里面去了,牙齒里面藏著糖會怎么樣啊?那我們吃完糖以后應該怎么樣。克,我們吃完糖以后一定要刷牙漱口。
活動反思:
糖果對小班幼兒的吸引力、誘惑力是無窮的,活動中,幼兒在認識各種各樣的糖果,品嘗糖果,制作糖果的過程中,好奇心、動手能力、語言表達力、想象能力得到了發(fā)展,也讓孩子們進行了大膽地探索、感知、想象。
小班科學活動教案3
一、活動目的
1、讓幼兒認識日歷,知道一年有365天,一年共分12個月。12個月中分大月、小月和平月,大月有31天,小月30天,平月(二月)只有28天。知道怎么分大月和小月,二月又為什么只有28天(不講閏年和閏月)。
2、讓幼兒學會看日歷,如今年是哪一年?今天是幾月幾日,星期幾?明天是幾月幾日,星期幾?昨天又是幾月幾日,星期幾?一星期有多少天?并能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從而擴大幼兒的知識面,提高認識能力,并教育幼兒珍惜時間。
二、活動準備
1、教師自制20xx年全年日歷一大張作為教具(要求數(shù)字盡量寫大)。同時制作并復印供幼兒用的20xx年全年日歷表,每人一張。
2、抽答問題的卡片若干張。
3、發(fā)動全班幼兒收集各式各樣的掛歷、墻歷、臺歷若干。
三、活動過程
1、復習認讀數(shù)字1至12、1至31及序數(shù)第1至第12。
2、出示老師自制的20xx年的整張日歷,貼在黑板上,讓幼兒觀看,并向幼兒介紹這是日歷,教大家學說日歷。
3、根據(jù)大班幼兒的生活經(jīng)驗及在學習認數(shù)和數(shù)數(shù)的基礎上,讓幼兒辨認這是哪一年的日歷?并向幼兒介紹每一大格內(nèi)是一個月的日歷,數(shù)數(shù)一共有幾大格,就知道一年共有幾個月了。反復讓幼兒回答一年有12個月,并告訴幼兒一年中所有的天數(shù)加起來共有365天。
4、再請幼兒看黑板上的大日歷,提出問題:一個大格子里(即每一個月)有多少天呢?(讓幼兒自己看格子里的數(shù)字來回答)奇怪,為什么有的格內(nèi)是31天,有的是30天,有的又是28天呢?小朋友,想知道原因嗎?老師現(xiàn)在給大家講一個有趣的故事:在很早很早以前,羅馬帝國有一個叫凱撒的皇帝。他規(guī)定將一年365天分成12個月,由于他的生日是前半年的單月。所以就規(guī)定單月為大月(31天),雙月為小月(30天),這樣算下來一年是366天。多了一天,怎么辦呢?當時的羅馬帝國認為,一年中二月是不吉利的月份(因羅馬帝國處死犯人是在二月),所以凱撒皇帝就決定從二月里減少一天,即二月本應是30天,減少一天就是29天,這樣一年就是365天了。后來凱撒皇帝死了,由他的侄子奧古斯做皇帝。奧古斯的生日在八月,八月本應是小月,30天,但這個皇帝不愿自己的生日是小月,又將八月改成大月,變成31天,這樣又多了一天。于是奧古斯皇帝就決定再從不吉利的二月中減少一天,所以二月就變成了28天(平月),這樣全年又正好是365天了。此日歷使用至今,規(guī)定為一月大,二月平,三月大,四月小,五月大,六月小,七月大,八月也大,九月小,十月大,十一月小,十二月大(老師一邊說,一邊指著日歷中每一個月所示的天數(shù)給幼兒看)。
5、假如大家不看著日歷,能不能將一年中的大月、小月、平月說正確呢?現(xiàn)在,老師教小朋友一個幫助記憶的.好辦法。老師示范性地伸出左手,握成拳頭,手背朝向全體幼兒,用右手的食指沿左手食指關節(jié)凸出處數(shù)起,凡關節(jié)凸處為月大,凡關節(jié)與關節(jié)之間的陷處為月小,其中二月為月平。月大為31天,月小為30天,月平為28天(二月),于是有了一月大,二月平,三月大,四月小的口訣。要提醒幼兒,數(shù)到七月后要回到食指關節(jié)凸出處,重新開始數(shù)八月大、九月小。這樣七月、八月連續(xù)兩月是大月。
請小朋友模仿老師的樣子來學習這種方法,一月一月地練習,學完后試試小朋友學習的效果,先由老師提問,讓幼兒用左手食指指著左手背凸凹部分集體回答:一月是什么月?有多少天?二月是,特別要提問七月、八月各是什么月?有多少天?然后再提問九月、十月。第二遍可提問個別能力較強的幼兒,也可試問能力稍差的幼兒,如不行,老師再教。
5、繼續(xù)教幼兒看日歷,讓幼兒知道,每大格內(nèi),第一排字表明的是星期幾,從星期日開始,接下去是星期一至星期六(也叫周末)。要求幼兒想想今天是哪一年幾月幾日,星期幾?昨天是幾月幾日,星期幾?明天是幾月幾日,星期幾?先集體回答,請個別幼兒上來在日歷上找出這一天,然后再請個別幼兒回答,并自己上來在日歷上找出這一天。
6、給每個幼兒發(fā)一張94年全年日歷,讓幼兒自己練習看日歷,在上面找出自己的生日,說出是幾月幾日,星期幾。再請小朋友二人一組,一人報出時間,另一人在日歷表上找到相應的位置,報幾次后二人互換。
7、提問幼兒:每周有幾天要上幼兒園?(6天)包括星期天,一周共有幾天呢?再指導幼兒看看自己的日歷表,學會看一周,明確7天為一周,一周共有7天。
8、老師講解一年的意義,如過了一年,小朋友都長大了一歲。問到20xx年你們有多大?那時你們想干什么事?請幼兒自由發(fā)言。
9、老師小結,并鞏固提問(可集體或個別回答交替進行):
、僖荒暧卸嗌偬?
、谝荒暧袔讉月?
、鄞笤率嵌嗌偬?小月是多少天?平月是幾月,有多少天?
④一星期有幾天?
回答完后,再讓部分幼兒上來抽老師手里的卡片,卡片上提什么問題,就回答什么問題,答對的獎一朵小紅花。
10、欣賞詩歌《時間伯伯》,教育幼兒珍惜時間。
時間伯伯時間伯伯,你是偉大的旅行家,你從不停止自己的腳步,從過去走到現(xiàn)在,從昨天走到今天,從現(xiàn)在走向將來。時間伯伯,叔叔阿姨告訴我們,一寸光陰一寸金,我們一定愛惜你,跟隨你的腳步,做時間的小主人。
11、老師擺出或掛出各種日歷,進行展覽,告訴幼兒,日歷可做成各種形狀,如掛在墻上的叫掛歷,貼在墻上的單張日歷叫墻歷,放在桌上的叫臺歷,還有小日歷卡,有的手表上也有日歷。
最后讓全體幼兒自由地參觀各種漂亮的日歷,評評哪一種最好看,設計得最美,自己最喜歡哪一種。全活動結束。
四、活動延伸
1、在家中,讓幼兒從日歷上找到爸爸、媽媽的生日,并自己練習每天看日歷。
2、教室里掛一個日歷,讓幼兒每天來幼兒園時,輪流撕下一張,知道今天是幾月幾日,星期幾。
3、要求每個幼兒在家長的指導和幫助下自制20xx年日歷一張。
小班科學活動教案4
活動目標:
1、體驗輕和響的聲音給人類帶來的不同感受。
2、知道自己發(fā)出的聲音有時需要輕,有時需要響。
3、嘗試在不同的情境中,發(fā)出輕、響不同的聲音。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準備:
1、經(jīng)驗準備:幼兒在園生活已有一段時間。
2、錄有幼兒雜吵聲的磁帶、相關圖標等。
活動過程:
1、以講故事的方式引出輕、響不同的聲音,幫助幼兒體驗什么時候該用響的聲音說話。
。1)、教師創(chuàng)設講故事的情境,聲音越說越輕,體驗輕的聲音有時會讓大家聽不清楚。
(2)、幼兒用響亮的聲音說出自己的名字,體驗一個人發(fā)言時聲音應該響亮。
2、聽錄有幼兒雜吵的磁帶,幫助幼兒體驗什么時候該用輕的聲音說話。
3、回憶幼兒園的生活,想一想什么時候需要輕什么時候需要響。(提問:我們在幼兒園里什么時候需要輕,什么時候需要響。)
4、情境練習,深入體驗不同的情境需要不同的聲音。
。1)、發(fā)出響響的聲音:向客人問好;學習解放軍有精神的走路。用響響的.聲音念兒歌。
。2)、發(fā)出輕輕的聲音:輕輕的搬椅子;大家一起輕輕的唱歌。
課后反思:
我班孩子剛入園不久、年齡偏小,對各項活動中的規(guī)則理解模模糊糊,有時還混淆不清。常常會出現(xiàn)該輕時不輕,該響時不響的情況。所以,僅從科學的領域體驗聲音的輕和響,對我班孩子來說沒有意義。我嘗試從社會領域切入,幼兒的發(fā)展需要和已有經(jīng)驗,為幼兒提供一個在最近發(fā)展區(qū)內(nèi)的支架,幫助幼兒體驗不同的情境需要不同的聲音,從而更加清晰地理解班內(nèi)的各項活動規(guī)則。對于小班初期的孩子而言,如何才能有效地幫助其體驗聲音的輕和響呢?我的策略是:
1、巧用故事,體驗什么什么時候響。輕的情境是很難為人營造的,我想到了孩子都喜歡聽故事,所以創(chuàng)設了講故事的情境,巧妙地抓住了孩子想聽清故事內(nèi)容的心理,聲音越說越輕,幫助孩子體驗輕的聲音有時會讓大家聽不清楚,從而理解一個人發(fā)言時聲音應該響亮。
2、聽真實的噪音,體驗什么時候該輕。傾聽一段真實情境中的雜吵聲,引導幼兒談感受:“你們能聽清楚他們在說什么嗎?為什么聽不清楚?”從而體驗在什么時候應該用輕輕的聲音。
3、在真實的的情境中發(fā)出輕響不同的聲音。教師創(chuàng)設不同的情境。使幼兒在實踐中體驗輕響不同的聲音給人帶來的不同感受。
小班科學活動教案5
活動的生成:
1、綱要的需要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為每個幼兒的探究活動創(chuàng)造寬松的環(huán)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支持、鼓勵他們大膽提出問題,發(fā)表不同意見,學會尊重別人的不同觀點和經(jīng)驗。
2、孩子的需要
秋天是水果豐收的季節(jié),各色各樣的水果是孩子們的最愛,追隨孩子們的興趣,我班開展了蔬果舞會的主題活動。隨著活動的展開,孩子們帶來了各種各樣的蔬菜和水果。一次陸洲小朋友把葡萄和西紅柿放進了金魚缸里,引來了許多孩子的圍觀與議論。經(jīng)了解得知,原來他們是想給金魚喂食,結果發(fā)現(xiàn)蔬菜和水果有的浮在水面上,有的沉在水下面。孩子們對此產(chǎn)生了極大的興趣,于是我們就生成了這一活動。
活動目標:
1、觀察蔬果在水中的沉浮現(xiàn)象,初步獲得有關物體沉浮的經(jīng)驗。
2、學習用簡單的方法記錄蔬果在水中的沉浮狀態(tài)。
活動準備:
每張桌上放有蘋果、葡萄、西紅柿、土豆、蘿卜等蔬果。一盆水,記錄卡(卡上畫有大水杯,水杯上有水位線)和各種蔬果小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想一想,猜一猜。
師:小朋友快來看呀!這里有許多水果、蔬菜。你們認識它們嗎?
孩子們饒有興趣地指點著,議論著。有的描述著它們的形狀,有的回味著他們的味道,有的掂量著它們的重量。
幼A:這是彎彎的香蕉,有點象小船;
幼B:這是紫色的葡萄,吃起來有點酸有點甜;
幼C:這是土豆,摸上去硬硬的,滑滑的;
幼D:我覺的這個土豆重,這個蘋果輕;
師:你們有沒有想過把它們放到水里會怎么樣?蘋果放到水里會怎么樣呢?葡萄、西紅柿、土豆、蘿卜呢?
孩子們爭論起來:
幼A:我猜土豆會沉到水底。
幼B:老師我猜葡萄會浮在水面上。
幼C:老師我猜蘿卜會在水的中間。
師:大家各有各的想法,請你們把自己的猜想記錄下來?梢允褂檬吖D片和記錄卡,按自己的猜想分別把小圖片擺放在水面、水底或水中間。
二、玩一玩,比一比。
師:那么這些蔬菜、水果放到水里到底會怎么樣呢?請你們把它們放到水里試一試。
孩子們把它們一一放進水里,仔細觀察它們在水里的情況,然后在另外一張記錄卡上驗正記錄。教師則巡回觀察,適時指導,引導幼兒將實驗結果與預想的結果進行比較,同時幫助他們在觀察沉浮現(xiàn)象時,正確運用沉和浮來表述。
三、講一講,議一議。
師:現(xiàn)在誰愿意把你的發(fā)現(xiàn)講給大家聽聽?
幼A:我發(fā)現(xiàn)蘋果是浮在水面上的,香蕉是沉在水底的。
幼B:我發(fā)現(xiàn)西紅柿是浮在水面上的,土豆是沉在水底的。
幼C:我發(fā)現(xiàn)葡萄是沉在水底的。
幼D:我發(fā)現(xiàn)蘿卜橫著放是沉下去的豎著放是在年水中間的。
師:對,它們有的沉下去,有的浮起來,真有趣。小朋友你們真能干發(fā)現(xiàn)了那么多的秘密,真棒!那你們還有沒有什么不明白的問題要問呢?
幼A:老師,為什么大的`西紅柿能浮起來,而小小的葡萄卻沉下去了呢?
幼B:為什么有的水果不沉下去也不浮在水上面而在水中間呢?
師:這些問題要留給小朋友們?nèi)觿幽X筋,找找答案了。另外,還有一個問題也要請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想想辦法,那就是怎樣才能讓西紅柿沉到水底去,讓葡萄浮到水面上來?幼兒探索中不斷生成的新問題進行延伸。]
活動后的反思:
在本次活動的設計和執(zhí)行過程中,我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相信幼兒是蘊藏著巨大潛力的獨立個體。在操作活動中我認為教師的責任在于引導幼兒運用已有的經(jīng)驗解決問題幼兒嘗試,讓活動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體現(xiàn)出幼兒在前,教師在后的教育思想,從而真正體現(xiàn)了幼兒的主體地位。在本次的探索活動中我班幼兒通過自己的努力找到結果,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變得更自信了。
一、感受樂趣,讓幼兒樂于探索;
二、科學引導,讓幼兒敢于探索;
三、激發(fā)自信,讓幼兒勇于探索。
聽會忘記,看會記住,做才能會。科學活動貴在于動手操作,自主探索,這就是我的體會。
不足之處:
1、本班幼兒的個體差異較大,對個別能力差的幼兒可降低要求;
2、準備的蔬果品種還可以豐富些,便以滿足不同幼兒的探索要求。
【小班科學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的小班教案03-30
小班科學活動教案15篇03-21
小班科學活動教案:輪子滾滾03-06
小班科學活動《了不起的輪子》教案12-12
小班科學活動《有趣的泡泡》教案07-02
小班科學活動教案:好吃的水果01-09
小班科學活動《親親小雨》教案12-30
小班科學活動教案《認識洋花蘿卜》10-10
科學活動教案小班《認識紅黃綠》附反思04-05
科學活動教案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