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在线免费视频,亚洲精品免费一级视频,日韩亚洲欧美大陆,又黄又爽免费国产视频

<style id="t465f"></style>
<legend id="t465f"><u id="t465f"><thead id="t465f"></thead></u></legend>

<acronym id="t465f"></acronym>

<sub id="t465f"><ol id="t465f"><nobr id="t465f"></nobr></ol></sub>
<sub id="t465f"></sub>

大班教案

時間:2023-12-16 10:03:59 教案 投訴 投稿

大班教案【集合10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班教案【集合10篇】

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圖片,了解小熊過橋的情感變化,學習有表情地朗讀詩歌。

  2.知道遇到困難要勇敢地面對,并想辦法解決。

  活動準備:

  ppt課件:小熊過橋

  活動過程:

  一、導入交流:

  小朋友你們見過橋嗎?是一座什么樣的橋?

  (幼兒討論,發(fā)言)

  二、展開課件演示

  1.了解小竹橋的特點

 。1)小朋友看看這是一座什么樣的橋?

 。ㄐ≈駱颍

 。2)你們知道走在小竹橋上會有一種什么感覺嗎?

  (讓幼兒議一議)

  2.理解詩歌內容,并引導幼兒思考和回答

  (1)誰來過橋了?

 。ㄓ兄恍⌒軄磉^橋)

 。2)小熊為什么不敢過橋? (竹橋搖、熊的膽子小)

  立不穩(wěn)、站不牢,走到橋上心亂跳。

 。3)小熊不敢過橋時,誰在笑它?怎樣笑它?

  頭上烏鴉哇哇叫,橋下流水嘩嘩笑。)

  (4)小熊遇到困難是怎么想的?

  媽媽、媽媽快來呀,快把小熊抱過橋。

 。5)誰來鼓勵小熊走過橋的.?

  河里鯉魚跳出水,對著小熊大聲叫。

 。6)小魚是怎樣鼓勵小熊的?

  小熊小熊別害怕,眼睛向著前面瞧。

 。7)小熊是怎樣走過橋的?

  一二三、向前跑,小熊過橋回頭笑,鯉魚樂得尾巴搖。

  3.教師朗誦詩歌

  讓幼兒再完整地欣賞一遍詩歌,體會作品語言的優(yōu)美、明快,加深對情節(jié)的印象。

  4幼兒學習詩歌

  小朋友,你們和老師一起朗誦詩歌好嗎?

  讓幼兒有表情地跟讀詩歌。

  三、結束聯系生活實際,回憶生活中勇敢的事例。

  活動延伸

  組織幼兒到戶外走平衡木(獨木橋)。

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嘗試用象聲詞表達傾聽到的聲音,并用問答句的形式創(chuàng)編詩歌。

  2、初步體會作品所表達的情感,能隨著作品的展開表現出好奇、平和等相應的情緒。

  3、感受春的氣息,體會畫面之靜態(tài)美、聲效之動態(tài)美,激發(fā)熱愛大自然的情懷。

  活動準備:

  1、教學ppt;小草地。

  2、幼兒已學歌曲《春雨沙沙》。

  活動過程:

  一、遇見春天:導入故事,引發(fā)興趣。

  —— 現在是什么季節(jié)?

  —— 你從哪兒發(fā)現了春天?

  二、傾聽春雨:欣賞故事,感知春雨的靜態(tài)美和動態(tài)美。

  春天的夜晚,靜悄悄的,夜空里一顆星星都沒有,窗外,黑漆漆的。小鼴鼠早早地躺在了床上,這會兒,它正呼呼大睡呢。(依次出示幻燈片并提問)

  —— 這是什么聲音?

  —— 這會是誰發(fā)出的聲音?

  —— 讓我們來問問XX吧。ㄓ變焊惺躕XXXXX,是你嗎的句式)

  小鼴鼠忙了大半夜,也沒找到是誰在發(fā)出聲音。他走回了房間,躺到床上準備接著睡覺了。

  三、對話春雨:謎題揭曉,引出一問一答的句式。

  —— 難道會是春雨?讓我們來來問問春雨吧!

  叮咚叮咚,春雨,是你嗎?——是的,那是我落在門上的聲音!

  哐當哐當,春雨,是你嗎?——是的,那是我落在窗戶上的聲音!

  呼啦呼啦,春雨,是你嗎?——是的,那是我落在樹葉上的聲音!

  嘩啦嘩啦,春雨,那是你嗎?——是的,那是我落在溪水里的.聲音!

  沙沙沙、沙沙沙,春雨,是你嗎?——是的,那是我落在小草里的聲音!

  —— 原來小鼴鼠聽到的那么多聲音,都是春雨下在不同的地方發(fā)出的聲音呢!

  四、尋找春雨:找找、看看、運用一問一答的形式大膽表述。

  —— 春雨還會下在哪里呢?我們也來找一找、聽一聽、問一問。

  五、歌唱春雨:多角度感受春雨的美。

  —— 這會兒啊,我們的春雨想邀請你們和她一起來唱一首歌!(歌唱春雨沙沙)

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能正確表現仙人掌的形態(tài)結構及葉子之間的位置關系,學習仔細寫生仙人掌。

  2、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及繪畫表現力。

  3、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作畫習慣。

  4、體驗想象創(chuàng)造各種圖像的快樂。

  活動準備:

  記號筆、紙、仙人掌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

  1、這些植物你認識嗎?叫什么名字?長得怎么樣?你喜歡這些植物嗎?

  2、請幼兒仔細觀察仙人掌,并且用語言描述一下仙人掌的位置關系以及葉子的形態(tài)和位置。

  3、引導幼兒從仙人掌的枝干、葉子等來大膽描述

  二、大膽作畫、教師巡回指導

  1、引導幼兒根據仙人掌的`形態(tài)結構和葉子之間的位置關系進行作畫

  2、教師講解做畫方法和要點。

  3、要從仙人掌的整體輪廓開始畫哦:“整體(花盆)——局部(仙人掌)——細節(jié)(葉子)”。

  三、作品欣賞

  1、作品展示幼兒教育,師幼共同欣賞

  2、讓每個幼兒根據自己所畫的仙人掌大膽講訴自己的作畫感受,教師要及時肯定。

  教學反思:

  為了更好地提高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我讓幼兒看了很多變化后的仙人掌圖片,幼兒看到后非常激動,原來仙人掌可以變這么多東西呀,活動中幼兒的繪畫興趣也提高了不少。

大班教案 篇4

  一、活動目標

  1.欣賞故事,感知故事中富有童趣的故事情節(jié)以及野貓熱心、自以為是的性格特征。

  2.借助圖片理解故事內容,能夠正確認識野貓眼中的城市與現實中的城市的差異。

  二、活動準備

  教學掛圖:《野貓的城市》。

  三、指導要點

  1.活動重點:感知故事中富有童趣的故事情節(jié),把握野貓的形象特點。

  2.活動難點:認識潛置于故事情節(jié)與人物形象的構思傾向。

  3.指導要點:通過傾聽、討論、反駁的方式欣賞理解故事內容正確認識我們的城市。

  四、活動過程

  1.導入小朋友,你知道我們居住的城市叫什么嗎?我們的城市是什么樣的呢?有一只野貓來到了城市,你知道他是怎樣看城市的嗎?下面我給你們講一個故事,名叫《野貓的城市》。

  2.初步感知、理解故事

  (1)教師講述故事(講至"森林里的動物都不喜歡野貓的城市"),幫助幼兒感知、理解的主要內容。

 。2)提問:故事里有誰?野貓告訴小動物們的城市是什么樣的?

  3.進一步理解故事教師邊出示教學掛圖邊再次講述故事至"森林里的動物都不喜歡野貓的城市"

  (1)野貓說的城市是什么樣子的?(城市里有斑馬線、城市地圖、抽水馬桶)

 。2)為什么斑馬說"看來城市是一個很疼的地方"?(野貓讓斑馬躺在草地上,帶領所有的動物從斑馬的身上走了過去,學著城市人走斑馬線。)

 。3)為什么花奶牛說"看來城市是一個很癢的地方"?(野貓在花牛的身上畫地圖)

 。4)為什么小鼯鼠說"看來城市是個沒羞的地方"?(野貓把河馬的嘴巴當成抽水馬桶。)

 。5)森林里的小動物喜歡野貓的城市嗎?為什么?

  小結:小動物都不喜歡野貓的城市,因為它們覺得城市是一個很疼、很癢、沒羞的地方。

  3.引導幼兒了解、分析野貓這個形象的性格特點。

 。1)野貓可得意了,你從哪里看出的?(野貓搖晃著腦袋,東瞧瞧、西看看,皺著眉頭,拍著腦袋說。最好要求幼兒用動作表現出來)

  (2)你是從哪里看出小貓的'熱心?(把自己認識的城市比劃著介紹給大家)

  (3)小朋友,你喜歡野貓嗎?為什么?并鼓勵幼兒大膽地講述自己的意見和看法。

  4.討論,啟發(fā)幼兒想像如何滿足森林里小動物的愿望。

 。1)教師講述故事的最后兩段。

 。2)討論:野貓說的城市對不對?對在哪里,錯在哪里?(引導幼兒用反駁的方法糾正野貓說的城市)你喜歡我們的城市嗎?(引導幼兒大膽地講述,介紹城市里的各種設施)

  5.配樂完整欣賞一遍故事。

  提問:為什么野貓把斑馬、奶牛、河馬來作示范介紹呢?如果你是野貓,你又會把什么動物來作示范介紹城市呢?

  五、評價要素是否理解故事主要情節(jié);是否積極參與討論,大膽講述自己的意見和想法。

  六、活動建議

  1.活動延伸:在日;顒又,引導幼兒圍繞《野貓的城市》進行談話活動,進一步認識我們生活的城市。

  2.舉辦"我們的城市"圖片展,讓幼兒觀察圖片,并了解自己和他人眼中的城市特征,加深對城市的全面認識。

  3.可由教師組織幼兒參觀我們的城市,也可由家長配合完成。要求引導幼兒注意觀察、歸納城市的特點,總結城市的優(yōu)越性。

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能用自己創(chuàng)編的動作大膽地重現AB兩段樂曲。

  2、嘗試在雙圓隊形中學跳集體舞,借助標記的提示掌握轉圈的方向。

  3、在固定的動作模式中學習交換舞伴,體驗與同伴合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1、ppt、音樂(太陽、月亮、星星)

  2、右手上貼有標記。

  活動過程

  一、傾聽音樂,用身體動作表現星星和螢火蟲。(出示PPT)

  師:又是一個晴朗的夜晚,星星和螢火蟲又出來跳舞啦,小星星快來準備好,聽好音樂,舞會開始啦!(播放星星和螢火蟲音樂)

  二、再次傾聽音樂,分析音樂特點。

  1、欣賞音樂。

  師:星星和螢火蟲跳的太美了,先回位置上休息一下。星星和螢火蟲找到好朋友,接下來會干什么?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放月亮的音樂)

  師:聽了這首樂曲,你覺得星星和螢火蟲可能在干什么?

  2、再次欣賞音樂,感受音樂節(jié)奏

  師:你們的想法很有趣,讓我們再來聽一聽,這是一首幾拍子的樂曲?(放月亮音樂)

  師:誰聽出來了,這是一首幾拍子的樂曲?

 。耗銈冃《涮`了,這是一首三拍子的.樂曲,星星和螢火蟲還用這首三拍子的樂曲跳舞呢,我們來看看它們是怎么跳的呢?(出示PPT)

  三、熟悉音樂的基礎上,學會跳拉手圓圈舞。

  1、幼兒示范舞蹈動作。

  師:星星和螢火蟲是怎么跳舞的?誰來教教我們?(請兩幼兒上前示范動作)

  師:你們表演誰?(一個演星星,另一個螢火蟲)兩個人先要?(手拉手靠在一起)然后再?(分開)

  師:接下來要做什么動作了?(轉圈)是兩個人一起轉的嗎?誰先轉呢?(螢火蟲)朝哪邊轉呢?(有貼花紙的右手邊轉)轉完之后再拉手前~后,這時候是誰轉了?(星星),星星往哪邊轉呢?(同樣也是貼花紙的右手邊轉)

 。涸瓉,星星和螢火蟲在跳拉手舞呢,你們看明白了嗎?

  2、集體學跳拉手舞。

  師:讓我們一起來跳拉手舞吧,一個男孩和一個女孩手拉手找空地方站好,準備好!(播放音樂,教師對幼兒進行指導)

  師:星星和螢火蟲跳的真漂亮,請你們回到自己的(大考吧幼兒教育 )位置上去吧。星星和螢火蟲還跳起了圓圈舞呢!看,誰在里圈,誰在外圈?請星星們站在點上,螢火蟲們找到自己的好朋友跟他面對面。

  師:好朋友面對面跳舞是件很開心的事情,所以我們要面帶?(微笑)眼睛還要?(看著對方)準備開始啦!(放音樂)

  3、學習交換舞伴跳舞。(出示PPT)

  師:(幼兒回位置)你們跳得真美,螢火蟲和星星還要找更多的朋友跳舞呢,怎么辦呢?(交換舞伴)怎么換舞伴呢?

  師:我們來看看它們是怎么換朋友的(出示PPT)

  師:它們換了幾次?(兩個箭頭表示兩次)那是誰在換?(螢火蟲)往哪邊換的?(箭頭方向就是右邊)星星要不要動?(不要)

  師:范老師哼音樂,小朋友來換朋友試試看,準備好。(邊哼音樂邊指導)

  師:這次我們聽著音樂來交換舞伴吧。(放音樂)

  4、拉手舞和換舞伴結合跳。

  師:呀,又找到新朋友了,太開心了!讓我們和新朋友來跳拉手舞吧。(教師邊哼唱音樂邊指導)

  師:讓我們再來一次,聽好音樂。(放音樂)

  四、完整表演舞蹈,體驗合作的樂趣。

  1、完整欣賞樂曲ABC段,教師幫助幼兒梳理音樂結構。

  師:小朋友你們已經會跳了圓圈舞,星星和螢火蟲想邀請你們去參加他們的舞會呢,你們想不想去?去參加舞會可不能跳錯了,讓我們聽著音樂想一想做了哪些動作吧。

  師:(播放音樂)第一段,小星星眨著眼睛出來啦。第二段,螢火蟲出來找朋友啦。第三段,螢火蟲找到了好朋友,他們一起跳起了拉手舞,然后交換舞伴,玩得真開心啊!你們聽明白音樂了嗎?

  2、完整表演舞蹈。

  師:讓我們聽著音樂參加它們的舞會吧!(放音樂)

  3、發(fā)現問題,嘗試解決。

  4、交換角色表演舞蹈。

  師:你們的舞姿太美了,這次請男孩表演螢火蟲,女孩演星星,星星們準備好,舞會開始啦!(放音樂)

  五、結束活動。

  師:聽,這是誰的聲音?(小鳥)原來天亮了太陽出來了,星星和螢火蟲要回家休息了!

大班教案 篇6

  《小魚的夢》是大班主題《黑夜秘語》中一首很優(yōu)美的歌曲,詞曲內容富有意境,充滿著童真、童趣美,能夠引發(fā)幼兒大膽地想象,易于理解,旋律也非常優(yōu)美婉轉,十分適合大班幼兒學習。

  在歌曲的學習中,從欣賞感受、傾聽入手,通過講講、唱唱、演演、編編等多種方式循序漸進地讓幼兒從熟悉歌詞到初步學唱歌曲,再引導幼兒創(chuàng)編歌詞并表現歌詞,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下面就導入環(huán)節(jié)和欣賞歌曲環(huán)節(jié)做以下反思:

  活動片段一:魚兒游呀游。

  T:夜晚來臨,玩了一天的小魚睡了,今天我們聽著音樂去小魚的夢里看一看吧!

  師幼隨音樂自編動作進活動室。

  T:你覺得小魚的夢會是什么樣的'?為什么?

  S:小魚的夢是很美的。

  T:音樂聽起來是怎樣的?

  S:很輕的;慢慢的;很優(yōu)美。

  T:小魚的夢到底是怎樣的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反思:

  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帶領幼兒傾聽音樂進活動室,使幼兒能盡快地熟悉歌曲三拍子旋律,感受優(yōu)美、寧靜的性質,帶著猜測進入欣賞歌曲的環(huán)節(jié),引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為完整欣賞、學唱歌曲做鋪墊。

  活動片段二:小魚的夢(傾聽、欣賞歌曲。)

  1.傾聽第一遍。

  T:你聽到了什么?

  S:魚兒玩了一天;唔……;星星落下來;風兒在唱搖籃曲;媽媽在親它的嘴……

  2.傾聽第二遍。

  T:還有哪些沒有聽明白?再來仔細聽一聽。

  幼兒完整傾聽歌曲第二遍,根據幼兒回答出示圖譜幫助幼兒理解歌詞。

  T:小魚的珍珠被是用什么來做的?有多美?

  S:是天上的星星在水里的影子,一閃一閃的,象珍珠一樣,可美啦!

  T:我好象看見了這條閃閃發(fā)光的珍珠被。蓋上珍珠被,風兒唱支搖籃曲,小魚在池塘媽媽懷里的夢肯定又甜又美。我們用什么樣的聲音來說一說?

  S:溫柔的、美美的、輕輕的……

  反思:

  在歌詞的理解上,我關注孩子學習方法,引導他們在反復傾聽的基礎上講述和理解歌詞,通過幼兒對珍珠被及搖籃曲的描述中,不僅培養(yǎng)了幼兒自主學習的能力,加深了對歌曲旋律的記憶、歌詞的理解,也使幼兒進一步感受了歌曲寧靜、優(yōu)美的意境。

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初步感受京劇的韻味,嘗試用互動合作的方式進行節(jié)奏練習,提高節(jié)奏感和節(jié)奏表現力。

  2、在教師的引導下,學會用語言節(jié)奏記憶互動節(jié)奏的方法。

  3、在活動過程中提高同伴間互動合作的能力,體驗同伴間合作的默契與快樂。

  4、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5、能根據音樂的速度,變換動作速度。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已了解麻團的過程;學會單圈鏈條式交換舞伴的方法;教會一幼兒合作磨米漿。

  物質準備:制作麻團過程的MV;剪輯好的'小花旦"的音樂;幼兒圍成圈坐好;人手一手花。

  【活動過程】

  1、觀看"好吃的麻團"MV引入

  2、傾聽音樂,感受音樂的節(jié)奏和結構。

  (1)聽一聽:這首音樂聽起來怎么樣?

  (2)說一說:剛才聽的音樂有幾段?磨米漿要用哪段音樂比較適合?哪段適合把粉團揉好后拌均勻揉成團呢?哪段音樂聽起來有炸東西的樣子呢?

  (3)做一做:請小朋友跟著老師邊聽音樂邊用動作表現出磨米漿和炸麻團。

  3、"磨米漿"咯,嘗試合作磨米漿

  (l)學習"磨米漿"的節(jié)奏。

  師:你們仔細聽老師要往石磨里放什么呢?磨的時候發(fā)出什么聲音?

  (2)學習"磨米漿"的動作。教師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并學習怎么合作磨米漿的。重點引導幼兒學習會在念"白糯米"時白拍,"石磨里面放糯米"互拍。"咻"字時右手握拳,在同伴身上相互"磨"米漿,第二個"磨"字時自拍。

  (3)配上音樂"磨米漿"。引導幼兒跟著音樂旋律,和同伴玩互動節(jié)奏游戲"磨米漿",要求幼兒要有節(jié)奏感。

  4、"換伙伴磨米漿",嘗試交換舞伴

  (1)引導幼兒說說換伙伴的方法。

  教師:誰能用一句話教大家換舞伴的方法?

  (2)幼兒嘗試換伙伴磨米漿。教師引導幼兒用單圈鏈條的方式交換舞伴。

  (3)幼兒配上音樂交換舞伴。引導幼兒能在鼓點處拉手,間奏結束部分找到新舞伴,做好繼續(xù)進行互動節(jié)奏游戲的`準備。

  (4)幼兒交換舞伴磨米漿2-3次。教師根據幼兒交換舞伴的情況,及換新舞伴后互動節(jié)奏游戲的情況進行指導和評價。

  5、"做麻團p各",引導幼兒完整表演。

  (1)教師引導幼兒用肢體動作,跟著音樂的節(jié)奏學麻團在油鍋里翻滾的樣子。

  (2)完整游戲,聽音樂完整表現磨米漿、炸麻團的情景。

  【活動反思】

  幼兒對本次活動感興趣,能夠積極參與活動,能用簡短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思,并愿意在集體面前說話。能做到別人發(fā)言時不插嘴。幼兒在談感受時詞匯豐富。

  活動內容接近幼兒的生活,經驗豐富,幼兒能積極參與。但材料的利用率還不太高。

大班教案 篇8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們對身邊的事物非常感興趣,經常問“為什么”。在種植區(qū)和自然角里,孩子們經常發(fā)現植物不澆水,葉子就會發(fā)蔫,而澆水后,植物的葉子就會慢慢地舒展、水靈。為什么往土里澆水,植物的葉子就能吸收水分呢?這就是生活中常見的毛細現象。教師設計了本活動,抓住了幼兒這一興趣點,意在通過游戲活動和觀察活動,激發(fā)他們的探索興趣,使幼兒感知到身邊隨處可見的毛細現象,由此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并在活動中發(fā)展幼兒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活動目標:

  1、通過游戲活動,使幼兒直觀地感知到生活中的毛細現象。

  2、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及動手操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毛巾、海綿、布等吸水材料及塑料盆(大小不同)若干。

  2、紅、黃、藍、綠顏色水及紅墨水、大白菜葉、細管(醫(yī)用采血管)若干。

  3、飲料瓶和白色皺紋紙做成的紙樹,塑料小碗若干。

  4、圖片(畫有植物靠根須吸水),吸了紅墨水的蘿卜、生菜、花菜、萵筍等蔬菜。

  活動過程:

  一、設置游戲環(huán)境,提供材料,讓幼兒在游戲中發(fā)現這些材料都能吸水。

  1、玩一玩:引導幼兒用教師提供的材料幫水搬家。

  教師提出問題:“怎樣讓小盆里的水住到寬敞的大盆里”,引出游戲,并交待規(guī)則:不用倒的辦法,用筐里的'東西來幫水搬家。

  2、說一說:“你是用什么辦法幫水搬家的?”

  鼓勵幼兒說出自己是怎么做的。

  小結:這些東西都能幫水搬家,它們都能吸水。

  3、想一想:“還有哪些東西能吸水?”

  (棉花、紙、植物等。)

  二、教師設疑,激發(fā)幼兒探究的欲望。

  1、“白菜能吸水嗎?”請幼兒試一試,將新鮮的大白菜葉放入紅色的墨水里,可看到白菜葉漸漸由下向上變紅。

  2、“細管能吸水嗎?”請幼兒試一試,用細管去吸顏色水,當細管一接觸到水時,就能吸上水。

  3、看一看白菜發(fā)生了什么變化,鼓勵幼兒找一找白菜里的“小細管”,掰開菜梆,能看到非常清楚的紅了的“小細管”。

  4、討論:毛巾、海綿、紗布、棉布里有“小細管”嗎?

  小結:這些放進水里以后,能吸上水的東西里都有“小細管”有的“小細管”很小很細,不容易看見。有了這些“小細管”,毛巾、海綿才能吸水。

  三、想一想、玩一玩。

  1、教師設疑:怎樣把紙樹變成彩色的樹?教師應肯定幼兒的想法,引導幼兒想一想:“能不能讓紙里的小細管來幫忙吸顏色水呢?”

  2、幼兒自己操作,將紙樹變成彩樹。

  四、看一看。

  請幼兒隨意觀察環(huán)境中的圖片,以及吸了紅墨水的蘿卜、生菜、花菜、萵筍等蔬菜上的,彎彎曲曲的像紅線似的“小細管”,了解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毛細現象。鼓勵幼兒回家后,和爸爸媽媽一起做蘿卜吸紅墨水的小實驗,一起觀察蘿卜上的“小細管”。

大班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通過整體欣賞音樂、圖片和動作,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內容。

  2、熟悉(熊和石頭人)歌曲的旋律,學唱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3、感受樂曲歡快富有律動感的情緒。

  4、喜歡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音樂《熊和石頭人》。

  2、樹林背景圖一張,小鳥、小兔、小朋友圖各一張。

  活動過程:

  一、聽音樂,幼兒自由想象模仿各種動物動作。

  1、師:今天天氣真好,樹林里面小動物們都出來玩了,你想學什么小動物呢?請你聽著音樂,有節(jié)奏地模仿這個小動物的樣子。

  2、教師彈奏“熊和石頭人”的音樂,幼兒按節(jié)奏模仿動物的動作,音樂停止回座位。

  3、請幼兒介紹剛才模仿了哪個小動物,并請他做做動作。

  二、通過整體欣賞音樂、圖片和動作,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內容,學唱新歌。

  1、師:樹林里面真熱鬧,到底有誰呢?我們仔細聽?

  2、教師清唱歌曲一遍。

  3、師:你們聽到歌里唱了什么?

  4、教師根據幼兒回答的將相應圖片貼在背景圖上。

  5、播放音樂,幼兒傾聽。

  師:我們來聽聽,是不是都說到了。

  6、聽音樂,模仿小動物的動作,學唱歌曲。

 。1)師:我們來玩?zhèn)游戲,我來唱,你來做。我唱到什么小動物,你就把這個小動物的動作做出來。

 。2)教師清唱,幼兒做動作。如,教師唱“小鳥喳喳叫”,小朋友可以做把小手放在嘴邊做小鳥叫的動作。

 。3)請動作做的好的`幼兒表演給大家看,教師哼唱。

  7、聽著音樂做動作。

  師:我們聽著音樂一起來表演。

  8、教師彈琴,幼兒唱。

 。1)師:小動物和小朋友都來樹林里玩,他們的心情怎么樣?

  (2)師:我們應該用什么樣的聲音和表情來唱。

 。3)引導幼兒用愉快的聲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三、初步學玩游戲“熊和石頭人”。

  1、師:歌里唱到的熊什么時候會出來呢?我們來聽聽。

  2、播放音樂,幼兒邊唱邊表演。接著播放最后熊走出來的音樂。提醒幼兒是誰來了?應該怎么樣?(別亂跑)

  3、第二遍播放音樂,并告訴幼兒熊來的時候,不能亂跑,可以原地不動,當成是一塊石頭,這樣熊就不會發(fā)現了。

大班教案 篇10

  設計背景

  在每天午睡后發(fā)午點時,我都可以聽到我班小朋友的聲音“1、2、3、4、5…”是呀,這就是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他們對于身邊的許多事物都興趣濃厚,常用數數來表達他們探究的開始。我班小朋友最近在拿午點的時候,很喜歡一邊數數一邊取,而且其他小朋友也會跟著一起數,看著孩子們濃厚的興趣。于是利用這一點,我設計了大班數學活動《5以內數與物結合》。主要以感知5以內的數與物體的對應關系,并結合課題《幼兒探究式、教師的介入》的研究,采用教師提問、多媒體、游戲操作等方式介入,合理的開展活動,完成目標。

  活動目標

  1、能夠在多個物體中取出5以內的`相應數量的物品。

  2、樂于參加集體游戲,感受數學活動的樂趣。

  3、初步了解5以內數的實際意義。

  4、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能在多個物體中取出5以內相應的數量的物體。

  難點:了解5以內數的實際意義。

  活動準備

  1、數學操作卡《數、物拼版1、2》;

  2、數學轉盤1個、神秘袋2個、托盤若干;

  3、紙張作業(yè)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聽音樂走線;

  2、律動:5以內《變變變》

  3、(1)、創(chuàng)設環(huán)境:數字轉盤放手里,轉來轉去真有趣,輕輕用手動一動,看看指向數字幾?(教室出示數字轉盤,請一名幼兒轉一轉,其他幼兒觀察并大聲讀出數字)

 。2)、按數取物;

  a、請出一個小朋友,教師轉動幾就在魔術袋里取出幾個物品;

  b、游戲:《找朋友》

  請出幾個小朋友拿著托盤去在教室里找出與盤子里數卡數量對應的物品;(教師彈琴余下小朋友拍手唱歌)

  4、操作蒙氏卡片《數、物拼版1、2》;(孩子自己取出,教師可以結合數學轉盤做游戲)

  5、教師講解示范操作:紙張作業(yè);

  6、分組活動,完成紙張作業(yè);

  第一組:操作《按數涂色》;

  第二組:操作《點子與數》;

  第三組:操作《按數蓋印章》;

  7、交流小結,收拾學具。

  活動結束后,引導幼兒將學具及分組操作材料收拾整齊。

  8、活動延伸:

 。1)、完成《操作冊》第2冊第23———24頁得活動。

 。2)、請家長在家陪同孩子完成《作業(yè)紙》第2冊第45———48頁的活動。

  教學反思

  在活動開始時,為了讓幼兒注意力集中,我采用了走線和線上游戲(5———變變變)把孩子們帶入了課堂上來。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每個幼兒的興趣都很大,在老師的引導都能自主的學習起來,有序的參加活動中(找朋友)的游戲,而且能有條理的操作自己的學具,很好的完成了教學的三大目標1、能按要求取出相應數量的物品。2、能從多個物體中取出5以內的相應數量的物品。3、進一步了解5以內數的實際含義,理解數與量的關系。在活動的最后我安排了按數涂色和按數連線等操作題,受到家長的好評和孩子的喜愛。本節(jié)課總的來說課程內容安排的很合理,游戲和操作的材料、作業(yè)都很受孩子的歡迎,讓幼兒的學習興趣得到了極大的提高。但我發(fā)現因為課程的環(huán)節(jié)多,所以上課的時間有點長,到后來孩子出現要上廁所、有點坐不住等,所以在以后的活動中我一定要注意課程上時間的安排一定要合理。

【大班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的教案04-12

大班教案01-21

【精選】大班教案08-21

大班教案(經典)08-04

(精選)大班教案08-04

[經典]大班教案08-04

大班教案【精選】08-05

【經典】大班教案08-01

大班教案【經典】08-14

大班教案(精選)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