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語言教案(精)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jù),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班語言教案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大班語言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學習看圖,尋找發(fā)現(xiàn)畫面細節(jié),通過看、聽、說、演等多種通道了解故事內(nèi)容。
2、理解、感受烏龜堅持不懈朝目標前進的精神,能用語言表達對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3、體驗閱讀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PPT課件、故事錄音、呼啦圈活動過程:
一、觀察封面,引出故事主角。
小朋友,你們了解烏龜嗎?它是一種怎樣的動物?能感受到這只烏龜現(xiàn)在的心情嗎?
二、師生共讀,觸摸故事。
1、觀察畫面細節(jié),引出故事。
(1)聽故事錄音第一段。
(2)引導幼兒觀察三幅連續(xù)畫面,從圖中讀出陶陶思考了整整一天一夜做出參加獅王婚禮的慎重決定。
2、經(jīng)歷第一次被嘲笑的遭遇,初步呈現(xiàn)烏龜?shù)臎Q定。
(1)陶陶經(jīng)過一片荊棘叢,遇到了誰?蜘蛛發(fā)發(fā)為什么要大笑?
(2)陶陶會放棄嗎?它怎么說的?(我的決定是不會改變的!)3、經(jīng)歷雨天和烈日沙漠的考驗,鮮明烏龜堅持不懈的決心。
(1)一路上,陶陶經(jīng)歷了哪些困難,它是怎么做的?引導幼兒觀察并描述雨天、沙漠兩幅畫面。
(2)一起演一演這只勇敢、不怕困難、堅持不懈的烏龜。
4、經(jīng)歷走反方向的挫折,強化烏龜堅持不懈的決心。
繼續(xù)聽故事,提問:陶陶犯了一個什么錯誤?(方向走反了)還要不要去參加婚禮?
5、經(jīng)歷獅王去世,希望破滅的打擊,突顯烏龜堅持不懈的品質(zhì)。
陶陶經(jīng)過一片巖石荒漠時又遇到烏鴉阿嚏,烏鴉告訴陶陶什么?陶陶是怎么做的.?
三、故事結(jié)尾,感悟哲理。
1、故事轉(zhuǎn)折,體驗驚喜和愿望實現(xiàn)的快樂。
(1)觀察畫面,理解、體驗陶陶參加到年輕獅王婚禮的意外驚喜。
(2)引導幼兒觀察畫面中禮物的細節(jié),呈現(xiàn)故事結(jié)尾。
2、教師小結(jié)點題。
現(xiàn)在你們知道封面中的陶陶為什么微笑了嗎?對!堅持就是勝利!
大班語言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動畫理解故事內(nèi)容,了解漢字的由來以及漢字的演變過程。
2.通過觀察象形文字和現(xiàn)代文字,初步認讀幾個常見的漢字。
3.以幫象形文字找朋友的游戲,增加幼兒對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教具:象形字卡片、課件《倉頡造字》、實物、象形字和現(xiàn)代文字圖片:日、月。
學具:文字匹配操作紙人手一張、記號筆、實物彩圖水、火、山、目、人、口、羊。
活動過程:
。ㄒ唬┙處熣勗拰耄龉适隆秱}頡造字》。
教師:小朋友,你認識漢字嗎?請你說說你認識哪些漢字?
教師:那你知道漢字是怎么來的呢?下面請小朋友看一段故事叫《倉頡造字》。
師幼一同觀看課間前半段。
教師:故事里講了誰?他用什么方法來記事情的?這樣的方法好嗎?為什么?
教師小結(jié):打結(jié)的方法雖然好,但記得事越來越多,這種方法就不管用了。
教師:你有什么好辦法來幫助倉頡?
觀看課間后半部分。
教師:倉頡想到了什么方法?他是看到什么才想到用符號記錄呢?
教師小結(jié):原來倉頡看到了事物才想到用符號把它的樣子記錄下來的。
。ǘ├斫庀笮挝淖值暮x,重點認識"日""月"漢字的演變過程。
教師:看,這是什么?如果用符號記錄這個"太陽"應該怎么記呢?
請一位幼兒上黑板用符號記錄""太陽,再先后出示倉頡造的象形字"日"和現(xiàn)代漢字"日"并認讀。
教師:這兩個都叫日,那它們長的一樣嗎?哪里不同?
教師小結(jié):一個日字的外形是圓圓的和圖形很像,這種像圖形一樣的文字叫象形文字。而出現(xiàn)在我們書上的這個日是方方正正的,看上去比較工整,這樣的文字叫漢字。漢字是從圖形慢慢變成象形字,然后在轉(zhuǎn)變成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漢字,現(xiàn)在你們知道漢字是怎么來的了吧?
教師繼續(xù)出示彩圖月亮,引導幼兒再次感受漢字的演變過程。
(三)幼兒根據(jù)圖形造象形字教師:倉頡他造了好多字,那小朋友想不想也來造造看呢?
教師出示實物彩圖水、火、山、目、人、口、羊。
教師:老師這有幾張圖片,等會請小朋友根據(jù)事物的外形也來造個象形字。
教師先示范,引導幼兒學會觀察圖片的外形特征,然后進行造字。
教師:這張圖片畫了什么呢?(出示羊圖片)它的形狀看上去是怎樣的?
教師邊講解邊示范畫出象形字羊,再請幼兒上黑板繼續(xù)造剩余的象形字。
教師小結(jié):幾位小朋友可真厲害,能根據(jù)圖片的.外形特征造字啦,真像個小倉頡。
。ㄋ模┫笮挝淖峙c漢字連線匹配教師:老師這有張操作紙,上面有兩排文字。前面一排像圖形一樣的文字是象形字,后面是漢字,可它們的順序打亂了,現(xiàn)在要請小朋友給象形字寶寶找找它的漢字好朋友,找到后并把它們用線連起來。
教師先示范如何操作,然后在讓每個幼兒進行操作,最后進行講評并認讀。(五)拓展中國文字,了解文字給人類帶來的好處。
教師:小朋友今天認識了一些簡單的漢字,但是中國的漢字還有很多。而且這些漢字只有中國才有,是我們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中國漢字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例如中國的書法博大精深,就連外國朋友都對它贊嘆不已。中國的漢字真是了不起。那學習漢字對我們小朋友有什么好處呢?
教師小結(jié):小朋友認識了字后,可以自己看書、讀報,從書中學到一些知識、道理,而且能夠使小朋友之間的交流變得很方便。
活動延伸:
1.區(qū)角活動:提供象形文字和現(xiàn)代文字圖片各1套,讓幼兒在語言區(qū)進行匹配閱讀活動。
2.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將師幼共同收集的象形文字和現(xiàn)代漢字展示在墻面上,讓幼兒感知、閱讀漢字,了解漢字的演變過程。
大班語言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閱讀作品,產(chǎn)生向往太空、向往月球的美好愿望。
2、能認真閱讀畫面,用較完整的語言講述作品內(nèi)容,并大膽發(fā)揮想象,仿照句式進行表達。
3、認讀漢字"月亮"、拜訪"。
活動準備:
1、知識經(jīng)驗準備:良好的閱讀習慣。
2、物質(zhì)材料準備:音樂《月亮歌》,課件《月亮》,自制大圖書,小卡片。
活動過程:
1、幼兒自主閱讀。
運用直觀法、猜測討論法及間插的啟發(fā)性提問,引導幼兒閱讀畫面,并根據(jù)畫面做一些猜測,進行表達。
2、師幼共同閱讀。
。1)利用自編故事"動物村的想象"比賽,充分調(diào)動幼兒的積極性,激發(fā)幼兒對故事內(nèi)容的`興趣。
。2)張貼相應字條,師幼共同閱讀,感受文字語言的豐富和優(yōu)美,完整閱讀。
。3)排圖閱讀。教師出示動物小卡片,引導幼兒回憶畫面內(nèi)容并大膽講述。
。4)感受表現(xiàn)。幼兒擔任小評委,參照小卡片,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檢驗幼兒的閱讀能力。
3、圍繞閱讀重點開展活動。
引導幼兒通過觀看幻燈片,充分調(diào)動視、聽等多種感官,將靜態(tài)畫面與動態(tài)畫面結(jié)合,給幼兒充分想象的機會,鼓勵幼兒大膽想象,表達自己的想法。
4、創(chuàng)造性閱讀。
。1)幼兒自由表達自己關于月亮的想象。
。2)鼓勵幼兒將自己的想法畫下來,請爸爸媽媽或老師幫忙,合作配上相應的漢字,裝訂成厚厚的圖書,自己閱讀。
大班語言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能仔細觀察故事畫面,大膽猜測故事情節(jié),理解故事內(nèi)容。
2、了解生活中離不開有益的洞洞,積極探討還可以在哪些地方打有用的洞。
3、引導幼兒去關心爺爺奶奶的退休生活。
活動準備
1、《愛打洞洞的老爺爺》PPT,故事錄音。
2、幼兒對火車檢票員的工作有所了解。
3、皮帶、穿起來的書。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師:小朋友你們喜歡聽故事嗎?今天老師帶來一個有趣的故事,和你們一起聽一聽、看一看。
2、出示圖一,“就是關于這位老爺爺?shù)墓适!?/p>
二、理解故事內(nèi)容。
1、理解故事上半部分。
圖一:
師:我先來介紹一下這位老爺爺,看到老爺爺手中的東西了嗎?這是檢票夾。“原先,老爺爺是火車站的檢票員……,現(xiàn)在老爺爺退休了,沒有車票讓他打洞洞了!
提問:原先老爺爺是干什么的?什么叫退休?
圖二:
提問:你覺得為什么花的葉子上有這么多洞洞?你怎么知道這些洞不是蟲子咬的?
圖三、四
提問:為什么這些菜只能賣給老爺爺?
為什么剛才老奶奶問老爺爺花的事和聽見重重的敲門聲,老爺爺都當沒聽見?
圖五、六:
提問:這次誰來找老爺爺,為什么?
圖七:
提問:為什么賣扇子的哥哥也來找老爺爺?扇子上打了洞會怎么樣?(用手做扇子嘗試)
圖八:教師講述
圖九:
提問:老爺爺怎么了?老爺爺為什么會生病?
2、理解故事下半部分
圖十:
提問:小兔妹妹為什么帶著禮物來看老爺爺?
師:原來不是所有的洞洞都是不好的,小兔裙子上的洞洞讓她的裙子變得更漂亮了。
圖十一:
提問:河馬叔叔為什么帶著禮物來感謝老爺爺?
為什么多虧老爺爺幫它的皮帶打洞,不然就會出洋相?(河馬叔叔太胖,皮帶洞不夠用,褲子會掉。)出示皮帶講解。
圖十二:
提問:看誰來看老爺爺了?為什么?
圖十三:
提問:你覺得小貓想請爺爺做什么?
圖十四:
提問:瞧,誰來了?她來干什么?
圖十五:
提問:呀,誰又來了?猜猜賣菜的伯伯這次來干什么?
圖十六:
提問:賣手絹的嬸嬸又來干什么?你覺得有洞洞的手絹可以裝飾在哪里?
圖十七:
提問:賣圖片的姐姐為什么也來了?(出示打好洞穿起來的書)這樣有什么好處呢?
師:原來洞洞打在合適的地方還是好的。
圖十八、十九:
提問:為什么老爺爺能打洞洞就每天樂呵呵的.?
三、為故事字
師:這個故事有趣嗎?請你完整聽一變這個故事,想想可以給這個故事取什么合適的名字。
出示故事封面。
四、了解生活中有益的洞洞
1、故事中老爺爺給許多東西打洞洞,哪些洞洞是受歡迎的,哪些洞洞是不受歡迎的?
。涸瓉聿皇撬械亩炊炊际怯懭藚挼模覀兊纳钸是離不開有趣、有用的洞洞的。
2、提問:如果是你,你會拿什么東西讓老爺爺打洞洞,為什么?
五、引導幼兒關心自己的爺爺奶奶
師:我真為老爺爺感到高興退休了還能做自己喜歡的事。你們的爺爺奶奶退休了嗎,如果他們也覺得無聊,你會建議他們做些什么有意義、有趣的事讓他們快樂起來?
“仔細想想,有許都事都可以讓自己快樂起來!
六、|延伸
洞洞還有許多作用,你可以回家找找家里還有哪些洞洞,它們在哪,有什么作用?
大班語言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 .認讀漢字“奧運”、“最”、“吶喊”、“彩”、“變”
注意念準字音。
2.培養(yǎng)兒童的識字興趣
活動準備
字卡:“奧運”、“最”、“吶喊”、“彩”、“變 ”
小椅子五把 常規(guī)字條(眼睛看著字寶寶 聲音洪亮有感情)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教師出示神秘箱向小朋友介紹神秘嘉賓(福娃)還有 一些奧運會相關的知識!
二、基本部分:
1、福娃今天不僅給我們帶來里禮物,還帶來了一首兒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2、出示兒歌,兒童認讀。
3、出示常規(guī)字條,按要求讀兒歌。
4、兒童玩“救字寶寶游戲”結(jié)合“問答歌”使兒童認識目的字。
剛才狐貍來了,有幾個字寶寶被狐貍抓走了,關在一個一個的小房子里,現(xiàn)在狐貍不在家,我們一起來救字寶寶出來好嗎?小朋友小聲一點,要是狐貍來了就麻煩了,我們先來看看第一個門里關的是誰?(兒童說出字寶寶念什么后,走到門前,說兒歌
。**字寶寶你聽著,我是你的好朋友,狐貍現(xiàn)在不在家,請你快快跟我走,打開門,取出字卡然后請兒童自己介紹自己救出來的是什么字寶寶。)
進行問答歌
教師指字卡問兒童:“他是誰?”兒童答:“*”。
教師復指字卡問:“念什么?”兒童 答:“*” 。
教師再指字卡“讀什么?” 兒童答:“*”。
再指其他位置說,“請你讀”兒童齊聲讀。
6、現(xiàn)在讓我們給他們排排隊(兒童進行搶椅子的'游戲)。
排第一的是“*”、排第二的是“*”、排第三的是“*”。。。。。。!
排好隊了我們就來玩一個“搶椅子”的游戲:教師將字卡貼在椅子背上,將椅子擺成圓圈,并請比椅子多一的兒童站在椅子前面聽音樂沿椅子作動作,音樂止,兒童搶椅子,沒搶到椅子的兒童失敗回到座位上,搶到椅子的兒童念己椅子上的字卡,念對的繼續(xù)做游戲,念錯的回到座位上,游戲繼續(xù)進行,最后一名兒童勝利。
7、將兒童分為三隊(福娃隊、吶喊隊、奧運隊)進行比賽,認對一個字或一句話貼一個圓形,哪一組的小朋友先將五環(huán)旗拼好,哪一組獲勝!
三:結(jié)束部分:
兒童進行“我跟老師走走”的游戲,結(jié)束活動!
大班語言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在老師啟發(fā)引導下,合理想象故事情節(jié),完整故事內(nèi)容,培養(yǎng)幼兒的擴散性、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
2、了解稻草的用途。
3、廢物利用,并對幼兒進行環(huán)保教育。
活動準備:
1、了解一些有關稻草的常識。
2、稻草制品。如:草帽、草席、稻草人、草鞋等。
3、立體活動教具、頭飾(小鳥、小兔、小姑娘)
設計意圖:
1、根據(jù)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喜歡通過角色互動,增強幼兒學習語言的興趣,激發(fā)幼兒思考的欲望,續(xù)編故事情節(jié),所以在設計過程,通過角色的演繹提問,完成整個過程。
2、通過教師的語言啟發(fā),引導幼兒進行廢物利用。幼兒對環(huán)境保護意識模糊,通過具體、形象的事物、情節(jié)、環(huán)境,達到環(huán)保教育的目的。
活動關鍵點:把沒用的稻草變成有用的東西,從而進行環(huán)保教育。
活動環(huán)節(jié)任務及操作要點:
角色互動,引出故事:
冬天的時候,小白楊穿了一條用稻草做的'圍裙,真漂亮,又暖和?墒,春天來了,唉,你們發(fā)現(xiàn)小白楊怎么了?(哭了)
1、我們一起問小白楊?(小白楊,小白楊,你為什么哭呀?)
2、請扮演小白楊的老師回答(春天來了,天氣漸漸熱了,可是我那件用稻草做的圍裙還穿著,太熱了)
3、誰來了?小白楊怎么問小鳥的?小鳥幫助它了嗎?小兔呢?
總結(jié):哎呀,小鳥、小兔都沒幫助小白楊,它們那么熱的天不需要圍裙,怎么辦呢?
二、設疑:教師引出討論點
1、天越來越熱了,小白楊的圍裙還是沒脫掉,它熱得透不過氣來,難受得腰也彎了,怎么辦呀?(幼兒討論)
2、老師有個辦法:我來幫小白楊脫圍裙,脫下的稻草扔在地上多臟,扔到小河里吧?(好嗎?)那么放把火把稻草燒了吧,好嗎?
總結(jié):會環(huán)境污染的,扔到小河魚會死,燒稻草的濃煙嗆人。
三、擴疑(廢物利用進行環(huán)保教育)
1、哎呀,老師的辦法都不好,你們有什么好辦法呢?你們想想稻草有什么用?
2、討論稻草的各種用途,完整故事內(nèi)容。
總結(jié):你們想出辦法是不是和這位小姑娘想得一樣呢?完整故事內(nèi)容,體驗成功的喜悅。
3、現(xiàn)在小白楊怎么樣了?(笑了)
四、扮演角色,體驗成功
通過角色扮演,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
附: 故事:小白楊的圍裙
冬天的時候,小白楊穿了一件用稻草做的圍裙,又漂亮,又暖和。
春天來了,小白楊還是穿著那條用稻草做的圍裙,真熱呀。一只小鳥飛來了,小白楊忙問:"小鳥,小鳥,請你幫我把這條用稻草做的圍裙脫了,好嗎?"小鳥說:"不行,不行,這么熱的天,我才不要呢!"一只小兔蹦蹦跳跳過來了,小白楊又問:"小兔,小兔,請你幫我把這條圍裙脫了,好嗎?"小兔搖搖頭說:"不行,不行,這么熱的夭,我才不要呢!"哎,天越來越熱了,可是小白楊的圍裙還是沒脫,它熱得直冒汗,熱得喘不過氣來,腰也彎了,他傷心地哭了,這時,正好來了一位小姑娘,小姑娘說:"小白楊,別哭,別哭,我來幫你!"她用稻草做了一頂草帽戴在頭上遮太陽,用稻草編了一條草席,睡在白楊樹底下,真涼快。嗨,這下白楊樹再也不覺得熱了,它舒服極了,高興得笑彎了腰,連聲說:"謝謝你,小姑娘!"
大班語言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幼兒能夠正確地使用表示單個物體的量詞,初步練習當物體的狀態(tài)或數(shù)量發(fā)生改變時該使用什么量詞。
2、在感知了解“量詞歌”的基礎上,根據(jù)兒歌的句式仿編量詞兒歌,體驗編兒歌的樂趣。
活動準備:
1、 與《量詞歌》相匹配的圖。
2、 Flash制作的圖片(各種不同量詞的物體圖片)3、 幼兒人手一份有兩個對應物體的圖片。
活動過程:
1. 看圖片說量詞。
。1)師:“小朋友,我?guī)砹艘粋大家都認識的`漢字,請小朋友來看一看,你認識他嗎?”幼兒回答:“一”請小朋友來玩一個跟“一”字寶寶找朋友的游戲。請把你看見的東西用一個(或只……)* *說出來。
。2)幼兒看Flash圖片說量詞,如果說錯則請其他幼兒說。如果大家都不會,老師也參與說。
。3)突出當物體以單個及多個出現(xiàn)時所選用的量詞。如“一排”、“一群”、“一束”等。強調(diào)物體的數(shù)量不同所用的量詞也不同。
2.出示量詞歌的圖片讓幼兒編量詞歌。
(1)請幼兒說說圖片上有什么?他們有什么不同?(幼兒:一只西瓜一個桃,大小不同。)(2)請幼兒用一個大一個小,一 * * *一 * * *來編一編。
(3)(出示所有的圖片)讓幼兒選擇一組編一編。先看看圖上有什么,他們有什么不同?然后說一說。
。4)讓幼兒交流所編的量詞歌。教師幫助幼兒編完整。
(5)教師將幼兒編的量詞歌完整地念給幼兒聽。
。6)幼兒嘗試將自己編的量詞歌念一遍。
3.請幼兒任選兩個圖片先說說是一 * *,然后用量詞歌的句式來編一編。
。1)先自己說說,然后與同伴交流。
(2)請幼兒上前面交流。
。3)將編好的量詞歌說給后面的老師聽。
大班語言教案 篇8
活動設計:
在園圖書室中,看到《棒棒天使》這本書后,就被它清晰的畫面,和反義詞內(nèi)容的自然滲透所吸引。但由于并非主題活動中的教學內(nèi)容,所以思考,是否有進行集體教學的必要。
從幼兒年齡特點和發(fā)展的需求來思考,我認為展開教學還是有必要的。
1、對于大班的幼兒來說,他們喜歡看書,但有時過多的依賴成人,慢慢的能夠自己看書,對于這群即將入小學的孩子來說是眼前需要。
2、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對反義詞有經(jīng)驗,但十分零星,而且存在差異。
3、現(xiàn)在的孩子都會說,但很快的能夠圍繞重點說,卻不是每個孩子都能夠勝任的。
4、讀小學之后,孩子會一下子接觸大量的字,從現(xiàn)在開始,關注日常自然狀態(tài)下的積累,是好事。
但在活動前,我對教材本身也作了一定的處理。
1、為了讓幼兒學會看畫面找重點,將圖書上的文字刪除了。
2、由于整本書的內(nèi)容較多,考慮到一個活動中的容量,將部分畫面舍去。
活動目標:
1、 仔細觀察畫面,嘗試用反義詞和較完整的語句表達自己的理解和想法。
2、 能輕松、愉快地進行探索活動,體驗自主發(fā)現(xiàn)的樂趣。
活動準備:
PPT、文字卡、圖片6—9放大
活動流程:
一、棒棒、胖胖比一比(在此環(huán)節(jié)區(qū)別兩位天使特征的不同,理解反義詞)
1、出示兩位天使,提問:仔細看看、比比,他們有什么不一樣?
2、出現(xiàn)胖瘦、高矮兩組字,并理解反義詞。
3、引導幼兒與教師一起用故事里的語句小結(jié)天使的不同特征。
二、 天使、幼兒共游戲(在此環(huán)節(jié)通過對畫面的觀察理解,了解更多的反義詞)
1、 看圖片,說相反
連續(xù)逐頁看故事畫面,教師用故事中的語句簡單介紹畫面主題。
提問:兩位天使在玩的時候發(fā)生了哪些相反的事?
幼兒自由選擇畫面,并說說畫面中的相反意思。
2、 認文字,找相反
認讀文字,對幼兒不認識的字借助動作、符號幫助幼兒理解。
玩法規(guī)則:每位幼兒選擇一個字,找手中拿有和自己手中字意相反卡的幼兒成為一對,并用“我說……”進行表述。
驗證方式:集體驗證,相互檢驗。
3、 圖和字,配配對
玩法規(guī)則:仔細看畫面,將意思一致的文字與畫面進行配對。
驗證方式:教師講述故事中的語句,幼兒聽辨后加以調(diào)整。
表述方式:師幼共同借助反義詞將畫面表述清楚。
三、教師、幼兒共閱讀(在此環(huán)節(jié)中能借助反義詞完整講述故事)
1、在音樂的伴隨下,師生共同借助反義詞完整講述故事。
2、教師蔣上句,幼兒接下句。
課后反思:
如果讓我用一句話來點評自己在骨干教師展示活動中所上的語言活動“棒棒和胖胖天使”,我覺得那便是“賦有挑戰(zhàn)性”。
挑戰(zhàn)一:對于教材和教法的挑戰(zhàn)
該內(nèi)容的選擇來自于繪本《棒棒天使》,書中集中體現(xiàn)了很多組反義詞。而教材中雖然有該內(nèi)容的涉及,但沒有一個故事能集中體現(xiàn)那么多的內(nèi)容。所以這本教材的選擇,對素材內(nèi)容的拓展,具有深刻的意義。
對于即將深入小學的幼兒來說,認字成了家長關注的內(nèi)容。而幼兒也隨著閱讀量的增加,識字量也在不斷提高。在幼兒園的《綱要》中,雖沒有認字的要求,但卻是幼兒、家長的.需要。因此,在教學活動中融入字是一種大膽地嘗試。
在一次活動中,要讓幼兒充分的表述、要將枯燥的反義詞內(nèi)容變得生動有趣,在活動的設計上,我運用了好朋友配對,和教師說相反等的游戲環(huán)節(jié)。這些環(huán)節(jié)的設計讓幼兒在不知覺中感受反義詞,理解反義詞,并學會用反義詞來表述畫面意思。
挑戰(zhàn)二:對于我(教師)自身的挑戰(zhàn) 在第一次觀察圖片時,播放PPT的速度并不慢,對于幼兒觀察圖片的敏感性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要幼兒之后能根據(jù)圖意表述清楚,甚至和教師一起互動講故事,教師對每一幅圖提問和追問的設計要求是很高的。
這本繪本原來在每一頁上都有文字,但為了更充分的讓幼兒觀察圖片,并突顯可表達頁面意思的反義詞,在PPT的制作過程中,我將每一頁的文字都刪除了。看似一個小小的地方,但從學著怎么做,到精美制作,花費了我不少的時間。
挑戰(zhàn)三:對于幼兒本身的挑戰(zhàn)
合作:對于大班幼兒,還處于合作的初級階段,要兩人相互配對,要和教師配合說畫面相反的語句,極富有挑戰(zhàn)性。
邏輯分析力:幼兒盡憑借對示意圖的理解,對反義詞進行挖掘,并能夠清晰的表達,極富有挑戰(zhàn)性。
大班語言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欣賞并理解古詩,能初步發(fā)現(xiàn)古詩的語言結(jié)構特點。
2.理解古詩中“異鄉(xiāng)”、“異客、“憶”、“遍插”、“遙知”、“茱萸”、等字詞的意思,初步掌握古詩的完整詩意。
3.感受古詩中詩人表達的思念家鄉(xiāng)親人之情。
4.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nèi)容。
5.萌發(fā)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讓幼兒熟讀、吟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活動準備
1.讓幼兒預先知道“九月九日”是重陽節(jié),了解一些節(jié)日民俗。
2.相關詩句字卡
3.自制課件
活動過程
一、聽老師故事、引出古詩,幫助幼兒初步理解古詩所表達的內(nèi)容。
提問:九月九日這一天,詩人在干什么呢?他想到了些什么?
二、完整欣賞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初步發(fā)現(xiàn)古詩的語言結(jié)構特點,理解古詩詩意。
1.師有感情地朗誦古詩,并出示相應的文字卡片。
提問:古詩里說了些什么?
2.古詩和剛才的故事講的是同樣的事,你覺得它們有什么不同?
三、欣賞古詩,理解故事中的字、詞及古詩所表達的含義。
提問:
1.在這首古詩里你有哪些地方還不明白?
2.這首古詩告訴我們一件什么事?
3.師生完整欣賞并有感情地朗誦古詩。
四、遷移情感,體驗詩人的思鄉(xiāng)之情。
1.提問:詩人在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這天特別的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寫下了這首有名的古詩,如果你一個人離開了家,到了陌生的地方,你會想些什么呢?
2.引導幼兒用喜歡的方式表達對老人的喜愛之情。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我用講故事的形式間接地了解古詩的內(nèi)容和意境,并利用多媒體課件來進行教學。我知道圖片是最為直接能吸引幼兒的視線的,故事也是幼兒最為喜歡、最容易理解的,把兩者有機結(jié)合能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讓孩子們學得特別的快,可以有效的幫助孩子理解古詩的.內(nèi)容,更加的直觀形象。孩子對于重陽節(jié)都十分的陌生,雖然能夠出示茱萸、重陽糕等相關圖片,但是這兩種物品對于幼兒來說是很少見到的,教師只是一筆帶過,老師應該適時的加以引導或者通過知識經(jīng)驗準備來引導幼兒認識。
小百科:《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唐代詩人王維的名篇之一。此詩寫出了游子的思鄉(xiāng)懷親之情。詩一開頭便緊切題目,寫異鄉(xiāng)異土生活的孤獨凄然,因而時時懷鄉(xiāng)思人,遇到佳節(jié)良辰,思念倍加。接著詩一躍而寫遠在家鄉(xiāng)的兄弟,按照重陽節(jié)的風俗而登高時,也在懷念自己。詩意反復跳躍,含蓄深沉,既樸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更是千古名句。
【大班語言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語言的教案01-17
大班語言教案:小兔逃跑_大班語言教案07-06
大班語言教案:我快樂_大班語言教案07-06
大班語言教案:神奇的旅行_大班語言教案07-06
大班語言教案:懶惰的蝸牛_大班語言教案07-06
大班語言教案:借傘_大班語言教案07-06
大班語言教案:會動的房子_大班語言教案07-01
大班語言教案:《顛倒歌》_大班語言教案07-13
大班語言教案:青蛙賣泥塘_大班語言教案07-05
大班語言教案:懶惰的小蝸牛_大班語言教案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