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案3篇【薦】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科學教案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樂意嘗試打開各種容器,感受不同容器的開啟方式。
2、讓幼兒通過操作擺弄,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1、葡萄干、牛肉干、瑞士糖、開心果等食物
2、拉鏈袋、盒子、塑料瓶等各種食物的容器。
3、托盤、濕巾紙若干。
4、小熊手偶
活動過程:
(一)感受游戲情景,學說禮貌用語。
1、出示小熊手偶:誰來啦?
2、這里是小熊的家,今天小熊請我們來做客,寶寶高興嗎?
3、幫助孩子學說禮貌用語:“你好”、“謝謝”等。
(二)嘗試打開各種容器,感受不同容器的開啟方式。
1、幼兒向小熊問好。小熊請小朋友坐。(老師套手偶)
2、幼兒圍坐在老師的周圍,老師展示托盤里的食品。
小熊:“小朋友,謝謝你們來我家做客。今天我為你們準備了許多好吃的東西,你們認識嗎?
3、幼兒看著包裝盒自由猜,說說是什么。
4、小熊:我把好吃的東西都藏在各種各樣的瓶子、罐子、盒子里,你有辦法吃到他們嗎?
。ㄒ龑袃侯A測有沒有辦法吃到這些東西。)
5、幼兒嘗試打開各種瓶子、罐子、盒子(幼兒在操作過程中老師關注以下內容:注意幼兒的習慣養(yǎng)成,如吃東西以前要擦手、剝下的果殼和包裝紙等要放在指定地方。巡回指導,鼓勵幼兒嘗試打開各種不同的.容器和包裝袋。邊操作邊說“打開來,嘗一嘗”。)
6、鼓勵孩子與同伴共同分享食物。
(三)共同回憶,說說自己開啟容器的方法。
1、幫助幼兒共同回憶自己的操作過程,即自己是如何打開盒子、瓶子的。(如:“轉一轉蓋子就打開了”,“是把蓋子掰開來的呀”等等)
2、誰愿意學學這樣打開蓋子?(鞏固練習開蓋子的方法)
3、小結:原來瓶子、盒子、袋子有不一樣的開法。
(四)整理場地,感受自己動手做事的樂趣。
小熊表揚你們真棒!會打開各種瓶子、盒子、袋子,吃到里面好吃的東西,你們愿意幫助小熊把桌子整理干凈嗎?(師幼共同整理場地)
科學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大班的孩子,隨著知識經驗的豐富,視野的開闊,思維及動手能力的逐步發(fā)展和提高,他們對科學探索的興趣更加濃厚,同時他們的思維特點正由原先的形象思維逐步向初步的邏輯思維轉變。該活動內容本身就具有趣味性和多變性,對孩子充滿了吸引力和挑戰(zhàn)性,因此,在活動中我們增加猜想、操作、觀察、驗證等環(huán)節(jié),讓幼兒在疑問中發(fā)現,在探索中創(chuàng)造,突出體現了從“趣”中引、在“玩”中學、在“說”中知,引導幼兒有序、合理地安排空間,發(fā)展科學的思維方式,為幼兒解決平時碰到物體整理擺放的難題提供幫助,更有利于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
活動目標:
1、在反復嘗試“裝罐子”的過程中感知物體間的空隙。
2、通過觀察與試誤體驗成功的快樂u。
3、能根據記錄表用語言大膽表達操作的過程和發(fā)現。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懂得分離物品
材料準備:幼兒人手一份材料(一個罐子、5個乒乓球、一杯玻璃球、一杯米和記錄表)
活動過程:
一、介紹過程,激發(fā)探索興趣
1、引導幼兒觀察操作材料
2、提出操作任務:請小朋友們想辦法把5個乒乓球、一杯玻璃球和一杯米都裝進罐子里去,并且能蓋上蓋子,你們能完成嗎?
二、引導幼兒嘗試裝罐,感知物體間的空隙
1、幼兒猜想裝罐的順序
2、提出操作要求
1)一種東西全部裝完才能裝另一種
2)三種東西全都裝進罐子,還能蓋上蓋子,才算完成任務
3)每嘗試一次就把你的操作順序記錄下來
3、幼兒嘗試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重點指導幼兒按要求裝罐,感知物體間的空隙
4、交流分享,鼓勵幼兒大膽表達操作的過程和結果
師:你是按什么順序裝的?完成任務了嗎?
小結:原來同樣5個乒乓球、一杯玻璃球和一杯米,裝的順序不同,結果就不同。
三、幼兒再次操作,驗證填補空隙的最佳方法
1、教師巡回指導,重點引導幼兒觀察大小不同的物體填補空隙的現象
師:仔細觀察,看看誰鉆到誰的空隙里去了?
2、交流操作結果,引導幼兒發(fā)現物體填補空隙的最佳方法
1)師:你們都完成任務了嗎?你發(fā)現誰鉆到誰的空隙里去了?
2)教師演示,師生共同小結裝罐的最佳方法。
小結:原來乒乓球大,球之間的.空隙也大;玻璃球比較小,會鉆到乒乓球之間的大空隙里;而小米粒最小,就把更小的空隙給填上了。
3)引導幼兒進一步思考:現在的罐子裝滿了嗎?還能往里放東西嗎?
教師小結:原來只有按照從大到小的順序才能裝下更多的東西。
活動延伸:遷移經驗,解決問題—————請小朋友用今天學到的本領解決圖片上的問題。
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了解生長需要營養(yǎng)。
2、激發(fā)幼兒尊重生命,并感受成長的喜悅。
3、主動參與實驗探索。
4、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活動重難點:
蘋果為蟲子提供了生長的營養(yǎng)是合理的現象。
活動準備:
flash課件、磁帶、圖片
活動過程:
1、導入新課,出示課件。
2、討論與分享提問:蘋果被蟲子吃了,它心里面怎么想呢?如果這個蟲子不吃蘋果那么它會怎樣呢?如果這個蘋果沒有被吃掉它會怎么樣?如果被蟲子吃了以后,種子落在地上后會發(fā)生什么事呢?(看課件)
3、游戲:我們要長大。
4、小結:各種各樣的`生物構成了我們美麗奇妙的大自然,這些生物每天吸收各種各樣的營養(yǎng),和我們一地長大。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經典]科學教案09-02
科學教案(精選)10-29
科學教案【經典】10-19
科學教案(經典)09-26
科學教案04-06
(經典)科學教案08-01
科學教案(精選)08-14
科學教案07-20
【精選】科學教案07-29
【經典】科學教案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