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科學教案6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科學教案6篇,歡迎大家分享。
科學教案 篇1
一、 學習目標:
通過這一課的學習,使同學們對竹子有一定的了解。
二、 學習重點:
通過這一課的學習,使同學們對竹子的.生長特征有所了解。
三、 學習難點:
對一些生活中常見的竹子通過圖片和查找資料進行觀察和比較。
四、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這一課的學習,進一步培養(yǎng)同學們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五、學習準備:課件
六、學習過程:
(一)找一找:
師:同學們,中國古代人們所指的“梅蘭竹菊”,其中“竹”指的就是竹子。同學們,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竹子”這一課。
師:下面我們進入“找一找”環(huán)節(jié),同學們你們看到了什么?
生:進行觀察圖比較。
。ǘ┱f一說:
師:同學們,你們對竹子都有哪些了解?
生:小組討論進行回答。
師:通過觀察圖片和查找資料,竹子對我們生活有哪些用途?
生:小組交流進行回答。
。ㄈ┛家豢迹
師:下面到了考考你們的環(huán)節(jié)了,文竹和水竹是竹子嗎?
生:小組討論進行回答。
七:板書:
2.竹子
(1) 找一找
(2) 說一說
(3) 考一考
科學教案 篇2
教材簡析:
風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它既可以造福于我們,也可以毀壞我們的家園。一般來說人們總認為風既看不見也摸不著。通過一系列的聽風、體驗感覺風、畫風、說風的活動,讓學生比較全面地了解風。使孩子們更親近大自然,主動觀察、探索風起時自然現(xiàn)象的變化,初步了解風與人們生活的關系。什么是風?風從哪里來?空氣流動而成風。我們感覺到風,其實是我們感到附近的空氣在流動。我們用扇子使空氣流動,會感到陣陣涼風。刮風時,是什么使空氣流動而產(chǎn)生風呢?由于不同地方受熱情況不一樣使空氣溫度有分別,較熱的空氣膨脹,空氣密度及氣壓減低,周圍的較涼空氣就會流過去填補空缺,而形成風。
學習目標:
1. 通過學生學習活動,指導學生能從“這是什么”、“為什么會這樣”等角度對自然界中的風提出問題,并能選擇適合自己探究的問題;能對提出的有關風的問題進行比較和評價;
2. 指導學生能應用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對風的成因作假設性解釋;能提出探究活動的大致思路,并能用簡單的器材作簡單的風的成因模擬實驗,提高動手能力,通過探究實驗,理解自然界中風的成因;
3. 引導學生小組合作學習,使學生在參與學習中做到想知道愛提問,喜歡大膽想象;愿意合作交流,進而認識到科學是不斷發(fā)展的;
學習重點:
學生用簡單的器材作風的成因模擬實驗,從而風的成因;
學習難點:
學生應用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對風的成因作假設性解釋;用簡單器材設計操作風的成因模擬實驗學習活動。
學習準備:
學生準備:搜集關于風的文字及圖片資料,大可樂瓶、小刀、火柴、抹布、紙條、蚊香、蠟燭等物品。
教師準備:關于風的文字及圖片資料,大可樂瓶、小刀、火柴、抹布、紙條、蚊香、蠟燭等物品。
學習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二次修改
一、導入新課:
教師與學生談話,創(chuàng)設學習情景,交流風從哪兒來這一科學問題。教師引導學生加強交流,做一做、擺事實,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引入本課學習內(nèi)容。
二、學習新課:
指導學生交流對風的認識,引導學生小組內(nèi)交流探討,并將交流討論后自己的感受和認識填寫到科學記錄卡上,進而積極思考產(chǎn)生探究性問題。
教師指導學生思考認識風的形成原因。
教師指導學生小組學習,引導學生充分猜想、假設,通過交流初步達成共識,根據(jù)準備的實驗材料設計方案驗證猜想。
教師指導學生小組合作探究實驗學習活動,指導學生按照事先設計的實驗方案進行模擬實驗驗證。引導學生在活動中加強交流、相互合作,從模擬實驗結果推想到自然界里風是如何形成的。
教師指導學生匯報交流小組實驗結果,匯總學生的發(fā)言,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產(chǎn)生新的問題。
三、拓展延伸:
教師與學生一起討論交流在學習中產(chǎn)生新的.關于風的科學探究問題。以“地球高層大氣中有沒有風”為切入點,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學生學科學、用科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課后學習活動:進一步思考問題,搜集關于風的科學知識,延伸課后學習活動。
1、學生與教師談話,交流風從哪兒來這一科學問題。學生之間相互說一說、,做一做、擺事實,激發(fā)自身學習興趣,了解本課學習內(nèi)容。
2、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交流對風的認識,小組內(nèi)交流探討,并將交流討論后自己的感受和認識填寫到科學記錄卡上,積極思考產(chǎn)生探究性問題。
學生思考認識風的形成原因,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充分猜想、假設,通過交流初步達成共識并根據(jù)準備的實驗材料設計方案驗證猜想。
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實驗學習活動,按照事先設計的實驗方案進行模擬實驗驗證。小組學習活動中交流、討論并從模擬實驗結果推想到自然界里風是如何形成的。
學生匯報交流小組實驗結果,進一步思考產(chǎn)生新的問題。
3、學生與教師一起討論交流在學習中產(chǎn)生新的關于風的科學探究問題。以“地球高層大氣中有沒有風”為切入點,積極進行課后延伸拓展學習活動。給學生營造一個寬松的、開放的活動空間,自由展開制造風、描述風的活動,使學生在說一說、做一做、擺事實、講道理、提問題的過程中體驗科學課的無限樂趣,激發(fā)學生進一步深入探究的動機和熱情。
在學習活動中培養(yǎng)養(yǎng)成想知道、愛提問、愿意合作交流的情感態(tài)度。
課標要求中“能應用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對所觀察的現(xiàn)象作假設性解釋”這一科學探究目標,通過學習活動,學生提出自己的猜想和假設,培養(yǎng)學生大膽想象、善于思考的科學品質。
學生在對風的成因有了初步認識的基礎上,提出新的問題并嘗試通過各種途徑解決問題,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保護兒童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本活動的設計充分強調每個學生都應是學習的主人、問題的主人,只要有充足的、開放的時間和空間,學生就能夠提出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真正實現(xiàn)生生互動的效果。
板書設計 風從哪里來
科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目標:
1.能夠通過分析發(fā)現(xiàn)多種動物運動的目的。
2.能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運動前后身體的變化。
3.能利用簡單工具(如秒表)進行測量,并對測量和分析的結果進行記錄。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1.能夠接受運動對人類健康有好處的觀點。
2.能逐漸養(yǎng)成堅持進行合理的體育鍛煉的習慣。
3.能與同學分工合作完成測量工作。
科學知識目標:
能夠舉例說出動物運動對其生存的意義。
STSE目標:
意識到使用一些簡單的工具可以幫助自己更準確地知道運動前后身體發(fā)生的變化。
教學重點:重點是比較運動前后的變化。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準備:秒表.體育器材.記錄表.鍛煉計劃等。
教學地點:校園或操場(考慮到讓學生進行運動,在寬闊的地方較好)
教學活動
引入
師:我們舉行過“動物運動會”,今天讓我們也來舉行一場運動會。
新課
1.生命在于運動
、 公布運動會的`項目(50米跑步.跳繩等簡單的運動)
學生分組選擇自己喜愛的運動項目
、 師:你知道我們的身體在運動后會有怎樣的變化嗎?
怎樣能證明有這樣的變化。
學生猜想.回答.交流
、 指導學生測量并記錄運動前的身體情況(如心跳.呼吸.出汗等)
⑷ 按自己小組選擇的項目進行運動,并在運動后及時測量和記錄身體情況
⑸ 指導學生比較運動前后身體狀況的變化.分析.交流
、 討論:這些由運動產(chǎn)生的身體的變化,對我們的身體健康有什么影響?
引導學生接受運動對人類健康有好處的觀點
、 討論:動物運動對其生存有什么意義?
、 歸納得出:生命在于運動
2.拓展活動: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一個合理的運動計劃
、 師:我們知道“生命在于運動”,我們就要定期進行運動來鍛煉身體。
讓我們一起來制定適合自己的運動計劃。
、 出示一份運動計劃的式樣,
指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一個合理的運動計劃
、 展示.交流
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 在看一看、摸一摸、猜一猜、剝一剝、嘗一嘗的過程中認識蠶豆顏色、外形、觸感和味道;
2. 在剝蠶豆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多種剝蠶豆的方法;
3. 體驗剝蠶豆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每組一個托盤;人手一只小碗;
2.煮好的蠶豆;
3.小毛巾一筐;
4. 餐盤每組一只;笑臉盤每組一個;
5.白色小桌子,其上放置寶寶的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1. 出示蠶豆,引發(fā)興趣;
師:你們看這是什么?
師:什么顏色?你看,像什么?(觀察顏色,形狀)師:請一位寶貝上來摸一摸,感覺怎么樣?(鼓鼓的,表皮毛毛的)
2. 引導猜測,想象里面藏著什么;
師:摸起來鼓鼓的,里面藏著什么呢?(神秘狀,激發(fā)猜測想象)
3.認識操作材料;
師:究竟里面藏著什么呢?等會兒,韓老師請你們來剝一剝。剝開來,就知道了。
師:現(xiàn)在看看,桌上放了些什么?(一托盤蠶豆、小碗人手一個)師:猜猜空空的小碗用來干什么?(放什么?)(放剝出來的蠶豆)師:現(xiàn)在請寶寶搬小椅子到桌子邊坐下。(按組先后)小腳藏在桌子下面,就開始剝。
4. 指導寶寶剝蠶豆;
師:剝出來,是什么?什么顏色?
分組指導剝蠶豆的方法。(鼓勵寶寶自己剝)
5. 引導寶寶觀察蠶豆寶寶,并與豆莢的'表皮進行比較
師:摸一摸蠶豆寶寶,感覺怎么樣?(滑滑的)師:蠶豆寶寶摸起來滑滑的,豆莢摸起來毛毛的。
6. 引導寶寶嘗一嘗煮好的蠶豆;
師:這滑滑的,綠綠的蠶豆,你們吃過嗎?吃起來是什么味道呢?
師:我?guī)砹酥蠛玫男Q豆,請你們嘗一嘗。
。贸鲋笫斓男Q豆)師:小毛巾擦擦手,小勺子手中握,輕輕放進小嘴巴,啊嗚啊嗚真好吃!
師:蠶豆的皮皮放到笑臉盤中。(不然笑臉盤要哭咯)教師分發(fā)蠶豆到每組的餐盤中。
科學教案 篇5
一、教學目標
1.科學知識
了解一些屬于大自然的事物,知道一些自然現(xiàn)象。
2.科學探究
初步經(jīng)歷明確問題,在教師指導下制定考察計劃,經(jīng)歷考察的過程,培養(yǎng)觀察能力。
3.科學態(tài)度、STSE
樂于參與考察活動觀察仔細認真。感受大自然的美麗在考察中知道要愛護大自然。
二、教學準備
分組材料:學生活動手冊中考察大自然的選項表,筆,小收納盒子。
教師準備:考察提示PPT
三、教學時間
1課時
四、教學過程
。ㄒ唬┙虒W導入
這節(jié)課,我們將模仿達爾文考察大自然的方法,在校園中考察身邊的大自然。
。ǘ┬抡n學習
1.明確考察對象
提問:1.我們的校園里有哪些屬于大自然的事物?
2.我們在校園里考察身邊的大自然,選取哪個區(qū)域進行呢?
2.交待考察提示
。1)選擇植物多的地方
(2)考察時,要記錄觀察到了什么和有什么發(fā)現(xiàn)。
。3)帶回2-3樣大自然的'物品。
(4)愛護校園環(huán)境
。5)注意安全
3.排隊,教師帶領下,在校園中的已選取區(qū)域進行考察。
4.完成考察任務之后,教師帶領下排隊返回教室。
。ㄈ┱,下課
(1)各自整理自己帶回的物品,并要求妥善保管好。
。2)小組內(nèi)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為下節(jié)課作好準備。
科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過高或過強的聲音會對我們的聽力產(chǎn)生傷害,保護聽力就是要避免我們的耳朵聽到過高或過強的聲音并控制噪聲。
過程與方法:
通過閱讀保護聽力的資料,了解我們的聽力經(jīng)常受到哪些傷害,知道保護聽力的做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認識到保護聽力的重要性,養(yǎng)成良好的用耳習慣和在公共場所保持肅靜的習慣。
【教學重點】
認識到保護聽力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
知道各種控制噪音的方法
【教學準備】
錄音準備(噪音和輕音樂)、發(fā)音罐、報紙、毛巾、棉花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
耳朵是我們的聽覺器官,需要精心呵護,那么我們該怎樣避免我們的聽力受到傷害呢?----出示課題:保護我們的聽力
二、遠離噪聲
1、聽兩段錄音:課間10分鐘吵雜的聲音和一段優(yōu)美的輕音樂,聽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2、小組討論:生活中有哪些聲音屬于噪音?噪音給你帶來怎樣的感受?
三、如何控制噪音呢?
1、過高過強的`聲音都會影響我們的聽力,那么如何控制噪音呢?----小組討論。
2、分組活動:做一個發(fā)聲罐,使發(fā)聲罐發(fā)出聲音。
能利用桌上的材料(報紙、毛巾、棉花等)能想辦法使發(fā)聲罐的聲音變輕呢?
3、我們的生活中有哪些減少噪音的方法?小組討論
4、我們的生活中,哪些場合需要我們控制音量?為什么?
四、課后延伸
1、經(jīng)常使用耳塞聽音樂好嗎?為什么?
2、閱讀P42“呵護自己的聽覺器官”,從哪些地方需要我們注意保護聽力,如何保護聽力?
3、介紹電子擴音器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9-02
科學教案07-20
【精選】科學教案07-29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8-01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8-31
科學教案(精選)08-14
科學教案04-06
有關科學教案02-06
科學教案模板03-27
冬天科學教案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