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科學教案優(yōu)選[9篇]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科學教案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 通過實驗,讓幼兒初步了解凹面承受力大的經(jīng)驗,了解其在生活中的運用。
2、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
活動準備:
教具:投票表格,小雞圖示,針筒,橋的課件。
學具:削尖的鉛筆、半個蛋殼、吸管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 用小灰雞和小黃雞的對話引出內(nèi)容。
2、通過實驗初步了解拱形承受力大的現(xiàn)象。
3、了解拱形承受力大的.原理在生活中的運用。
(1) 小黃雞:是我在外面用嘴啄破殼幫助你出來的。
。2) 小灰雞:是我在里面自己用嘴啄破殼自己出來的。
4、幼兒將猜測的答案粘貼在相應(yīng)的表格上,教師加以引導(dǎo),并說說猜測的理由。
5、幼兒操作,對比實驗。
。1)認識實驗材料:凸面蛋殼和凹面蛋殼,鉛筆的尖尖頭代表小雞的嘴巴。
教師交代實驗操作時的注意事項:對準凸面蛋殼或凹面蛋殼自然放開。
幼兒實驗,得出結(jié)論。
6、幼兒將實驗結(jié)果粘貼在相應(yīng)的表格上,并說說實驗中的發(fā)現(xiàn)。
7、通過錄像了解凸面承受力大,比凹面的牢固原理。
師:為什么凸面不容易啄破,凹面容易啄破呢?我們一起來看段錄像。
師:凸面比凹面牢固,承受力比較大,人們利用這個原理造出了很多建筑物。(播放課件)
小結(jié):這些建筑物都很牢固,因為它們都是拱形的,拱形真是個大力士,它能承受很多很多的力,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的拱形建筑物,這些建筑物還有很多秘密,讓我們下次再來探究吧!
科學教案 篇2
目的:
1.啟發(fā)幼兒運用比較觀察的方法找出兩種物體的共同特征,獲得現(xiàn)實生活中仿生現(xiàn)象的有關(guān)經(jīng)驗。
2.激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造欲望,引起幼兒對周圍事物的關(guān)注。
準備:
1.每組一份操作材料:帶鋸齒的茅草,放大鏡,粉筆。
2.匹配圖片8幅:鳥、飛機;鴨、小船;魚、潛水艇;蝙蝠、 雷達。
3.鋸子一把,獎牌若干,故事掛圖兩幅。
過程:
一、引導(dǎo)幼兒感知茅草有鋸齒的特點。
1.出示茅草,要求幼兒輕輕地摸一摸,用放大鏡仔細地看一看,小心地在粉筆上劃一劃,找一找茅草的什么地方很特別。
2.引導(dǎo)幼兒進行第一次操作活動。討論:你發(fā)現(xiàn)茅草的什么地方很特別?茅草的邊緣有什么?像什么?
3.有的小朋友發(fā)現(xiàn)茅草的邊緣有一排小鋸齒,是不是這樣呢?我們來仔細觀察一下。
4.幼兒再次觀察、操作,教師巡回指導(dǎo),重點引導(dǎo)幼兒觀察茅草邊緣鋒利的.小鋸齒。
5.剛才你們都發(fā)現(xiàn)了茅草很特別的地方,真聰明。古時候也有一個聰明人,他的名字叫魯班。
二、 引導(dǎo)幼兒運用比較觀察的方法找出兩種物體的共同特征,獲得有關(guān)仿生現(xiàn)象的初步經(jīng)驗。
1.出示掛圖,有表情地講述故事《魯班造鋸》(附后)。
2.提問:魯班發(fā)明了什么?(出示鋸子。)鋸子有什么用?他是怎么發(fā)明的?(出示茅草。)鋸子和茅草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小結(jié):魯班受到茅草的啟發(fā),發(fā)明了比茅草更加鋒利的鋸子。事實上,我們今天見到的許多機器和工具也是受一些動物或植物的啟發(fā)才制造出來的。不信,我們來看一看。
3.出示匹配圖片,引導(dǎo)幼兒比較觀察,找出兩種物體的共同特征,并連線匹配。
小結(jié):大自然中的事物真奇妙,瞧,鳥會飛,鴨會游,蝙蝠會使用超聲波,魚兒能自由地生活在水中,人們仿照它們的特點,制造出了對我們?nèi)祟惙浅S杏玫娘w機、船、雷達和潛水艇。
三、通過競猜游戲,激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造欲望,引起幼兒關(guān)注周圍事物的興趣。
1.教師說出一種人造物,請幼兒猜一猜它是受哪種動物的啟發(fā)而發(fā)明的。說對的小朋友將戴上美麗的獎牌。
①漁網(wǎng)(蜘蛛網(wǎng))。
②母子雨衣(袋鼠)。
③電鼻子(獵狗)。
④腳蹼(蛙蹼)。
、菝圆史▌游锉Wo色)。
2.小結(jié):你們想做個“小小發(fā)明家”嗎?那好!請你們平時多去觀察周圍事物,想一想它們有什么特別的地方,模仿這種特點能發(fā)明什么有用的東西。如果有什么好主意,趕快來告訴老師,好嗎?
活動延伸:
在科學角中提供各種動、植物卡片讓幼兒觀察,同時準備一些獎牌,以便隨時獎勵“小小發(fā)明家”。
附 魯班造鋸
古時候,有個聰明人叫魯班。不但會蓋房子,會造橋,還會制造工具。
有一次,魯班要建造一座大宮殿,他和徒弟們帶著斧頭去南山伐木。用斧頭砍樹,又累又慢,砍了十幾天,木料還是遠遠不夠,魯班心里十分著急。
這天,魯班去一個險峻的山上尋找木材,正艱難地走著,忽然手指被茅草劃了一下,鮮血直流。魯班想:小小的茅草為什么這么厲害?他忘記了疼痛,聚精會神地研究起茅草來。他發(fā)現(xiàn),茅草邊緣上長著又密又鋒利的細齒,他用小細齒在手背上劃了一下,果然又是一道口子。這使魯班高興得跳了起來,他想,要是在鐵條上打出細齒,不就可以鋸樹了嗎?他馬上去找鐵匠幫忙,打了許多帶細齒的鐵條,用這些鐵條去鋸樹,果然又快又省力。不久,木料就備齊了。
魯班也就這樣發(fā)明了鋸子。
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了解我們生存的世界有些東西是有生命的,有些東西是沒有生命的。
2、萌發(fā)探索生命現(xiàn)象的興趣,珍惜有生命的'東西。
活動準備 圖片:常見動物、植物、交通工具、日常用品等。
活動過程
一、幼兒觀察圖片
動物-植物-交通工具-日常用品
請幼兒相互說說這些東西的名稱。
二、圖片分類。
指導(dǎo)幼兒將這些東西按有生命和無生命進行分類。
三、交流分類的情況。
1、根據(jù)幼兒的分類,進行討論。
(1)會叫的東西都有生命嗎?
。2)會動的東西都有生命嗎?
。3)不會叫、不會動得東西都沒有生命嗎?
。4)什么東西是有生命的?
。5)你們還知道哪些東西是有生命的?那些東西是無生命的?
2、幼兒再次分類。
四、教師小結(jié)。
由小到大,逐漸成長,最后死亡的東西,它們是有生命的(動物、植物)。
而工具、用品,它們雖然能動、會叫、會壞,但它們是沒有生命的。
科學教案 篇4
設(shè)計思路:
蘋果和橘子,以其香甜的口味、誘人的外形,讓孩子們愛不釋手。小班幼兒年齡小,動手能力相對較弱,加上父母包辦的居多,所以很大一部分孩子對于水果怎么吃、吃哪里都不知道,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習慣較差,所以我安排了該活動。
活動一開始我用猜猜,摸摸的形式調(diào)動孩子們的興趣,激發(fā)孩子愛吃各種水果的習慣。然后以淺顯精短的小故事配以PPT引發(fā)幼兒看看、想想、說說,胖胖豬是怎么吃木瓜的?木瓜籽能吃嗎?吃下去會怎樣?
調(diào)動幼兒已有生活經(jīng)驗的再現(xiàn),再遷移到平時常見的水果吃法上,形象鮮明的水果橫切圖讓幼兒很容易就知道了哪些水果該吐籽,哪些不必吐籽?最后的“品嘗水果”環(huán)節(jié)更是起到了升華內(nèi)化的作用。
活動目標:
1、知道許多水果里都有籽,吃水果時要吐籽。
2、通過感官激發(fā)孩子愛吃各種水果的興趣。
活動準備:
ppt課件,幾種水果實物,幾個布袋
活動流程:
一、猜水果,引起幼兒興趣
1、介紹蘋果
——猜猜老師這個袋子里裝的是什么水果寶寶?請你們小眼睛閉起來,我們來摸摸看。讓幼兒摸摸說說蘋果是圓圓的,紅紅的。滑滑的,吃起來甜甜的。
2、介紹桂圓
——老師這里還有一個袋子,大家猜猜這個袋子里躲的'是什么水果寶寶,我們來看一看。(桂圓)
3、介紹木瓜
——還想不想再請水果寶寶呀,好的,顧老師這里還有個水果寶寶,你們認識它嗎?跟孩子一起說說木瓜。
——那木瓜寶寶的肚子有什么?好,顧老師把它切開來看一看,看看木瓜寶寶的肚子里有沒有小寶寶。請孩子們看看,木瓜寶寶的肚子里有許多的籽寶寶,給幼兒聞一聞木瓜的香味。想不想吃?
二、籽兒吐吐
——說說自己的想法,看圖聽故事《籽兒吐吐》
。1)圖一:胖胖豬已經(jīng)把木瓜都吃進肚子。
重點提問:胖胖豬是怎么吃木瓜的?木瓜的籽能吃嗎?吃下去會怎樣?
師結(jié):小胖豬吃的太快了,把木瓜籽吞進了肚子,水果籽太硬了,會讓我們的肚子受傷的。
。2)圖二:小豬頭上長出一棵樹來。
重點提問:猜猜,小豬把木瓜籽吃進肚子,可能會發(fā)生什么事情?看一看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呢?頭上長出一棵木瓜樹會怎樣?想想頭上真的會長木瓜樹嗎?為什么?
小結(jié):小豬猜想自己的頭上長出了一棵木瓜樹,到底是不是這樣呢?
。3)圖三:小豬大便里有許多木瓜籽。
重點提問:木瓜籽吃進肚子,最后會到哪里去?
小結(jié):最后小豬發(fā)現(xiàn)在自己的大便里發(fā)現(xiàn)了許多木瓜籽。
重點提問:小豬吃下去的籽最后從哪里出來啦?
小結(jié):原來小豬吃下去的籽會從大便里排出來,可不會從頭上鉆出來哦!
三、說說嘗嘗
——知道吃水果要吐籽。
重點提問:你們知道哪些水果里的籽是不能吃的嗎?那應(yīng)該怎么辦?
小結(jié):你們說的可真好,有籽要吐掉,不能吃,千萬不要吃進肚子里,如果不小心吃下去,也別擔心,它會從我們的便便里排出身體。
師:今天老師給你們準備了很多不同的水果,我們一起去嘗嘗吧,但是先要把我們的小手洗干凈哦。
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觀察、認識西瓜的外形特征。
2、知道西瓜是夏季水果,并喜歡吃西瓜。
【活動準備】
1、課件:圖片-習慣。
2、課件:圖片-西瓜切面。
3、西瓜(供幼兒品嘗)。
【活動過程】
1、談話引出西瓜。
。1)師:小朋友,在炎熱的夏天,我們可以吃些什么來防暑降溫呢?
(讓幼兒結(jié)合已有生活經(jīng)驗大膽講述。)
。2)師:西瓜就是一種很好的夏季水果,有哪些小朋友喜歡吃西瓜舉起小手讓老師看看。
2、觀察、認識西瓜。
(1)西瓜是什么樣的?
出示圖片:西瓜
(2)請幼兒觀察、講述西瓜的外形。
小結(jié):有的西瓜是圓圓的,有的西瓜是橢圓的,有的瓜皮是深綠色的,有的是淺綠色的`,還有的是帶花紋的。西瓜是滑滑的、涼涼的、硬硬的,敲一敲會“砰砰”地響,推一推還會滾動。
。3)西瓜里面是什么樣子的?
讓幼兒猜測后,出示圖片。
3、引導(dǎo)幼兒了解無籽西瓜
。1)出示圖片:有籽西瓜,無籽西瓜的切面。
請幼兒觀察后說出,兩個西瓜有什么不同。
。ㄓ凶,無籽)
。2)師:無籽西瓜又沙又甜,吃的時候不需要吐籽,很方便。
4、品嘗西瓜
。1)你喜歡吃西瓜嗎?為什么?
小結(jié):西瓜水分多,甜甜的,很好吃,能解渴,祛暑,還能防止生痱子呢!
。2)幼兒通過品嘗,感受西瓜的味道。
5、畫西瓜
。1)師:小朋友,今天我們認識了西瓜,知道西瓜有有籽西瓜,無籽西瓜,還品嘗了甜甜的大西瓜,現(xiàn)在,我們來畫一個大西瓜好不好?
。2)幼兒涂色:西瓜
要求:西瓜皮用深綠色或淺綠色,西瓜瓤用紅色,瓜子用黑色或棕色。
活動自然結(jié)束。
科學教案 篇6
一、活動目標:
1、了解玉米的外形特征及用途。
2、知道玉米營養(yǎng)價值高,愛吃玉米。
二、活動準備:玉米3條;玉米生長圖片;
三、活動過程:
1、認識新朋友――玉米。
T:小朋友,看看今天老師帶來了哪位好朋友?(幼:是玉米)你們吃過玉米嗎?喜歡吃玉米嗎?(幼:吃過、喜歡)那你們知道玉米它是怎樣生長出來的嗎?(幼:不知道)那我們一起來看看玉米是怎么生長的?
2、玉米的生長過程、玉米的結(jié)構(gòu)。
T:玉米又叫包谷,是旱地作物。莖高大粗壯,有明顯的節(jié),靠近
地面的莖節(jié)上能長出不定根,支持莖站立,以防倒伏。玉米的葉子寬而長,呈深綠色,莖頂開雄花,在莖和也的交際出長玉米棒。玉米棒外面有一層薄薄的`包葉,包葉頂端露出玉米須,剝?nèi)グ~,可見玉米粒像一粒粒珍珠緊密地排列在一起,有白色的、黃色的,也有紫紅色的。最里面的白色的玉米芯。
T:小朋友聽完后,覺得玉米怎么樣?(幼兒回答)你們記住玉米棒是由哪些結(jié)構(gòu)組成的嗎?提問:哪里是包葉?哪里是玉米芯?長長的、一條條的是什么?(幼兒回答、鞏固)
3、玉米的用途和營養(yǎng)價值。
T:你們知道玉米吃了對身體有什么好處嗎?(幼兒回答)玉米是糧食,營養(yǎng)好,可磨成粉,做成玉米餅、玉米糕等食品,嫩玉米棒煮熟了可當點心吃,味甜可口。玉米芯可窄油,莖葉可做飼料和燃料。
T:吃玉米可以長高、可以長大、可以增強體質(zhì)、可以把肚子添飽!
老師請大家猜個小謎語:(關(guān)于玉米的謎語)
四、活動反思:
大家對玉米都非常熟悉,當我出示一根“玉米棒”時,大家都不確定這是不是玉米。在我的引導(dǎo)下,讓幼兒了解了玉米的生長過程。最后,我把這根“玉米棒”的包葉一片一片的撕開,大家終于大聲地叫“玉米”?粗衩,大家講出了好多“玉米的用途”,能看出小朋友都很喜歡玉米,知道玉米的營養(yǎng)價值!
科學教案 篇7
設(shè)計意圖:
紙,雖然是幼兒平時常見的一種物品,但幼兒并不對各種紙的特性及用途進行探索,在認識紙的過程中,非常有必要給幼兒創(chuàng)設(shè)一個能充分探索、嘗試、感知的活動,以引起幼兒探索紙的秘密的興趣。
教學目標:
1激發(fā)幼兒探索紙的秘密的興趣,體驗發(fā)現(xiàn)的快樂。
2讓幼兒感知不同紙張在水里的變化,能用語言與同伴交流探索的過程與結(jié)果。
3讓幼兒嘗試通過探究、討論客觀的記錄事實。
4發(fā)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5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激發(fā)進一步探索事物變化的愿望。
教學準備:
、睅熒餐占凹垺⒖、牛皮紙、面巾紙、電光紙、手工紙、報紙、瓦楞紙等。
、菜5只,抹布5塊。
⒊記錄紙幼兒人手一份。
教學過程:
、币龑(dǎo)幼兒觀察紙的外形有哪些不同之處,讓幼兒初步感知紙的不同類型,并讓幼兒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猜測且指出不同紙張的不同用途。
引導(dǎo)詞:你們桌子上的紙看起來有哪些地方不一樣?摸一摸有什么地方不一樣?猜一下,它們都能做什么用?
、舱堄變合炔聹y紙遇到水會怎樣,然后用桌子上的操作材料一一實驗,說出不同的紙遇到水后的'不同反映。
猜猜——各種紙遇到水以后會變成怎樣。
找找——哪些紙可能會爛,哪些紙可能不爛,將手中的紙分一分。
試試——一張張將紙放入水里,驗證剛才猜想的結(jié)果。
議議——紙怕不怕水。
引導(dǎo)詞:如果紙到水里去了會怎樣?所有的紙到了水里以后都一樣嗎?
、痴堄變河懻摓槭裁从械募埮滤械募埐慌滤,教幼兒要愛惜紙張。
比比——哪些紙(不)爛,哪些紙爛的慢(快),哪些紙不怕水。
講講——將探索過程中的發(fā)現(xiàn)講給大家聽一聽。
小結(jié):我們用的紙有的很怕水,一沾水紙就壞了,我們在用的時候一定要小心,尤其是我們的書本。
、匆龑(dǎo)幼兒討論不同紙的不同用途。
想想——不同的紙有什么不一樣的用處。
、狄孕〗M為單位,請幼兒記錄自己觀察的結(jié)果。
記記——將自己的發(fā)現(xiàn)用記錄紙記錄下來。
⒍與幼兒一起處理泡壞的紙,收拾桌面結(jié)束活動。
教學反思:
幼兒對事物的認識具有形象性、具體性的特點,喜歡直接參與嘗試,對操作體驗型的活動尤為感興趣。本次科學活動正符合了孩子們好動手、喜探究的心理特點;顒拥哪康氖桥囵B(yǎng)幼兒動手操作、主動活動的興趣和創(chuàng)造意識。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層次性、開放性,幼兒可以嘗試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動探索,體驗成功的快樂。
科學教案 篇8
一、活動目標
1.知道地球是人類和動植物共同的家園,了解人與環(huán)境的依存關(guān)系。
2.初步了解地球目前所遭受的人為破壞及其嚴重后果。
3.了解垃圾分類的方法。
4.進行環(huán)保宣傳的行動。
二、材料準備
1.《愛護我們的地球》PPT、《水危機》視頻。
2.環(huán)保宣傳海報。彩筆若干。
3.供孩子分類的多種"垃圾"。
4."環(huán)保小衛(wèi)士"的愛心貼紙若干。
三、活動過程:
。ㄒ唬┬蕾p地球美麗的風景。
1、欣賞電動地球儀和地球上美麗風景的圖片。
2.看了這些圖片你感受到地球上那些地方是很美的?
3.觀看課件,了解地球是人類和動植物共同的家園.
。ǘ├^續(xù)觀看課件,了解地球正在遭受的'種種危害。
1.地球怎么了?(土地、森林、海洋的變化)
2.生病的地球遇到的災(zāi)難。
3.是什么讓地球變成這樣的?了解各種污染給地球帶來的變化。(光污染、空氣污染、土地污染、動物被濫殺、垃圾污染、水污染)
4.觀看關(guān)于水污染的視頻。
5.污染產(chǎn)生產(chǎn)生了地球的"溫室效應(yīng)"。
(三)介紹日常生活回收垃圾的方法;
1.可回收的。
2.廚余垃圾的。
3.有毒的。
4.其他垃圾。
(四)接龍游戲:為地球治病的方法。
四、:
小朋友已經(jīng)想出了許多治病的辦法,需要我們平時在生活中去注意做,才能讓地球的病好得快點。我們還要再去找更多的好辦法來幫住地球治病,讓大家把地球的病一起治好,好嗎?我提議我們的環(huán)保小衛(wèi)士在愛護地球的紙上簽上自己的名字,讓更多的小朋友和大朋友都知道,也讓他們一起來做環(huán)保的衛(wèi)士吧!
科學教案 篇9
[活動目的]
1、發(fā)現(xiàn)物體在空中會自由下落;不同物體、重量不同下落的路線不同;同一物體大小、形狀不同,下落的`路線也不同。
2、能用直線和曲線來記錄重的和輕的物體下落時的路線。
3、仔細觀察事物,主動參與活動。
[活動準備] 紙飛機、竹蜻蜓、積木、彩紙、手工紙、蠟筆、作業(yè)紙、沙包
[活動過程]
一、引導(dǎo)幼兒發(fā)現(xiàn)物體在空中會自由下落
1、幼兒自由玩竹蜻蜓和紙飛機,提出問題:竹蜻蜓和飛機開始在哪里飛行?最后又落在哪里?
2、討論:它們飛到天上,為什么會落下來?
3、知識點:地球有引力,所以物體會落下來。
4、所有的物體都會下落嗎?
二、幼兒實踐
1、問題:它們下落的速度一樣嗎?為什么?(重的快、輕的慢)
2、你可以用不同的線來畫出他們下落的路線嗎?
3、你還可以用什么方法來表示這些物體下落的路線?
三、探索發(fā)現(xiàn)
1、如何讓兩張一樣大的紙走不同的路線(直線、曲線)
2、知識點:同一物體形狀不同下落路線不同。
【科學教案】相關(guān)文章:
科學教案04-06
科學教案07-20
科學教案(精選)08-14
【精選】科學教案07-29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8-01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8-31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9-02
科學教案范文06-06
科學教案范文04-06
必備科學教案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