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大班語言教案范文錦集7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教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班語言教案7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班語言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我班的自然角里飼養(yǎng)著幾條蠶寶寶,孩子們每天采桑葉喂蠶寶寶,為蠶寶寶的家清掃糞便,忙得不亦樂乎。蠶寶寶在孩子們精心照料下天天發(fā)生變化,引起了他們的極大的興趣,“呀,蠶寶寶的桑葉吃得好快呀!薄靶Q寶寶又長大了,長胖了。”孩子們在自由地交流自己的發(fā)現。我知道孩子們對蠶寶寶發(fā)生了興趣,于是,自然生成了——“蠶寶寶”這一科學活動。
教學要求:
1、了解蠶由蠶卵——蠶——蠶蛹——蛾子的生長變化過程。
2、能細致,有序地進行觀察,并運用恰當的語言對蠶的生長變化及外形特征進行表述。
3、對養(yǎng)蠶感興趣。
教學準備:
1、幼兒在自然角中飼養(yǎng)過蠶,對蠶的生長變化有初步的了解。
2、有關蠶的生長變化的教學掛圖。蠶繭。
3、幼兒記錄過蠶的生長變化。
教學過程:
1.幼兒回憶并講述養(yǎng)蠶的過程。
提問:你們養(yǎng)過蠶嗎?蠶是么樣子的?蠶在長大的時候發(fā)生過么變化?
鼓勵幼兒用語言表述自己的養(yǎng)蠶經過。
小結:我們最初養(yǎng)的蠶是黑黑的`,那是蟻蠶,蠶有頭,胸,腹三部分,它喜歡吃桑葉。蠶會眠,眠過了就蛻皮,一生共眠四次蛻四次皮,最后吐絲結繭。
2.認識蠶繭
提問:蠶寶寶到哪里去了?
出示實物蠶繭,提問:這是么?蠶繭是么形狀,顏色的?
4、完整了解蠶的生長過程。
結合圖片了解蠶有蠶卵變?yōu)楹谏南佇Q,長大一點后變?yōu)榘咨Q,再結繭變蛹,然后變?yōu)樾Q蛾,最后蠶蛾又蠶卵的生長發(fā)育全過程。
將自己所作的記錄展示,互相交流和欣賞。排列蠶的生長程序圖,并依次說出蠶的生長變化過程。
嘗試抽繭絲
觀賞各種絲綢織品。了解古代人們都是用棉花紡紗織布做衣服:有一天,一個喜歡養(yǎng)蠶的中國皇后,一不小心把繭子掉進開水里,結果她發(fā)現這個繭子可以抽出很長的絲來,就請人將蠶絲織成布,結果,紡絲織成的布又輕又滑,就給它起個名字叫絲綢。
評析:
我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立足于蠶寶寶主要特征的觀察和感知,在活動一開始,就讓幼兒自由觀察蠶寶寶的外形特征,了解外形特征與其生活環(huán)境的密切關系。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讓幼兒帶著“蠶寶寶長得么樣?它有么有趣的地方?”等問題進行探究,活動中始終讓幼兒處于一個寬松,和諧,自由的氛圍,不要求幼兒獲得完整知識,只要是幼兒有自己的觀察與發(fā)現就行了。在觀察感知的基礎上,在讓幼兒將自己的發(fā)現與同伴,老師交流,讓幼兒在活動中主動地建構相關知識,而老師此時只是一位積極的引領者,支持者與合作者。
在認識蠶寶寶的過程中,幼兒有一個自制“蠶寶寶的記錄本”,當幼兒通過日常點點滴滴地觀察記錄,資料收集,不斷豐富有關蠶寶寶的信息。他們所知道的蠶不僅僅是它最直觀的外形,生長的變化,還知道了蠶為吃桑葉;蠶蛻皮的原因;怎樣測量蠶寶寶的身長——這些是幼兒自己真正有心趣的知識,幼兒不僅在教師的組織下學習,而且也是在自己的興趣下組織自己探索的學習。
大班語言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能在教師的引導下大膽猜想,預設故事的發(fā)展,并能用連貫清楚的語言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2、理解故事內容,感受角色鮮明的特征,能夠創(chuàng)造性的用語言、動作進行表演。
3、能對故事內容進行正確的判斷,明白烏鴉上當受騙的原因是因為愛聽好聽的話。
活動準備:
課件PPT、狐貍和烏鴉頭飾若干。
活動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
1、律動形式組織幼兒入場: "小朋友們,今天天氣真好,我們一起開著汽車去郊游,好嗎?(放音樂《郊游》)2、出示PPT場景圖,引入課題。
(1)"小朋友們,你們看我們來到了什么地方呀?(出示場景圖森林)森林美嗎?在這美麗的森林里發(fā)生了一個動聽的故事,你們想知道是什么故事嗎?(想)掌聲有請故事主角出場,當當、當當……(出示狐貍和烏鴉PPT)。
。2)關于狐貍你們知道些什么?關于烏鴉呢?你們覺得狐貍和烏鴉之間會發(fā)生什么樣的故事呢?現在請小朋友們趕快去找個位置安靜的坐下,然后一起來聽《狐貍和烏鴉》的故事。
二、欣賞故事,理解故事內容。引導幼兒大膽猜想,主動表達自己的意愿。
1、教師PPT課件講述故事開頭,"森林里有棵大樹,烏鴉在上面做了一個窩,……心里很高興。"師引導:小朋友們也來學一學烏鴉找到肉高興的樣子好嗎?(幼兒學)你遇到高興的事是什么樣子呢?烏鴉這么高興,他心里會想些什么呢?(幼兒說)2、教師講述故事的發(fā)展:"這時候……饞得直流口水。"師引導:"小朋友,你們猜一猜,狐貍看到烏鴉嘴里的肉,它在想什么呢?"(幼兒說)他會怎么做呢?(幼兒說)那狐貍真的那么做了嗎?我們繼續(xù)來聽故事吧!
3、老師講述故事高潮部分,引導幼兒理解、學習、模仿狐貍和烏鴉的不同表情、語言和動作。
(1)"狐貍眼珠一轉對烏鴉說:親愛的烏鴉,你好啊!烏鴉沒有回答。"師:咦!狐貍是怎么說的?大家一起來學一學狐貍吧。ㄓ變簩W)恩,不錯,那烏鴉是怎么做的,小朋友們一邊說一邊學一學吧。(幼兒學,可請個別學)(2)狐貍笑著對烏鴉說:"親愛的烏鴉,你的孩子好嗎?"烏鴉看了一眼,還是沒有回答。
師:這回狐貍又是怎么說的呢?(幼兒集體學,然后個別學)那烏鴉又是怎么做的呢?小朋友們也來學一學好嗎?(幼兒一邊做一邊學)(3)狐貍又說:"親愛的烏鴉,你的羽毛真漂亮,麻雀比起你來,可就差多了,你的嗓子真好,誰都愛聽你唱歌,你就唱幾句吧!"烏鴉聽了狐貍的話,得意極了,就唱了起來。哇……他剛一張嘴,肉就掉了下來……師:小朋友們,狐貍第三次是怎么說的。课覀儊肀缺瓤凑l說得最好?學得最像呢?(幼兒學)這回……烏鴉怎么做的?你們來學學看吧(幼兒邊說邊學)4、引導幼兒說出烏鴉上當的原因。
。1)小朋友們,狐貍為了得到肉,對烏鴉說了幾次話?都說了些什么?(帶領幼兒說)(2)狐貍為什么要對烏鴉說這些話呢?為什么狐貍說的話一次比一次動聽?(幼兒說)烏鴉的羽毛真的比麻雀漂亮嗎?烏鴉的歌聲真的很好聽嗎?(引導幼兒觀察烏鴉和麻雀的圖片和聽它們的聲音)大家都知道烏鴉的羽毛不是很漂亮,聲音也并不好聽,那為什么狐貍要說它的羽毛漂亮,聲音好聽,還想聽它唱歌呢?狐貍是真的喜歡聽烏鴉唱歌嗎?(幼兒討論說,重點引導說出只要烏鴉一張嘴,肉就會掉下來。)(3)聽了這個故事,你知道烏鴉是怎么上當的呢?幼兒說后老師小結。
5、引導幼兒暢想故事的結局。
(1)"烏鴉聽了狐貍的.奉誠話,心里一得意,剛一張嘴唱歌,嘴里的肉就掉下來了,結果怎么樣了呢?"(幼兒說)老師進一步提示:狐貍看到掉下來的肉他會怎么做、怎么說呢?(幼兒討論)當烏鴉一張嘴,肉掉下去的時候他會想什么呢?
。2)看,烏鴉好不容易找到一塊肉,可卻被狐貍騙走了,它心情會怎樣?你有辦法讓烏鴉不丟嘴里的肉嗎?
。3)你覺得狐貍是一只什么樣的動物?烏鴉呢?你想對狐貍或者烏鴉說點什么呢?
三、故事表演。
1、欣賞老師的表演。師:我們的表演怎么樣?你有什么建議或意見?
2、幼兒帶上頭飾集體表演,師巡視指導。
師:現在,小朋友們也來貼上狐貍和烏鴉的圖片,扮演狐貍和烏鴉,來演一演《狐貍和烏鴉》的故事好嗎?你喜歡表演誰就貼誰的圖片,然后找到搭檔。好,我們一起來演許多烏鴉和許多狐貍,好嗎?
四、結束部分。
1、剛才我們講演的這個故事名字叫什么?那你從這個故事里明白了什么道理呢?(幼兒說)
2、引導幼兒繼續(xù)猜想:烏鴉丟掉肉的第二天又找到了一塊更大更香的肉,狐貍聞到了,又來到了樹下,小朋友猜猜后面又會發(fā)生什么事呢?一起討論討論,然后把你們討論的結果寫下來或畫下來,下次講給老師和小伙伴聽,好嗎?
大班語言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引導兒童理解散文的優(yōu)美,學習使用比喻句。
2、啟發(fā)兒童用“一(棵、片)是……”的句式描述事物,練習使用比喻。
3、養(yǎng)成注意傾聽的習慣,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yōu)美。
活動準備:
1、配樂磁帶,錄音機。
2、可利用散步或外出參觀、春游的機會,引導兒童觀察春季的景色和特征。
活動建議:
1、讓兒童欣賞配樂散文一遍。
2、啟發(fā)兒童談談自己對比喻句的感覺。
3、教師帶上相應的頭飾,一邊表演一邊朗誦散文,引導兒童注意傾聽散文里是怎樣說綠色的書。
4、引導兒童用“一(棵、片)是……”的句式描述自己的想象。
5、讓每位兒童選擇相應的頭飾,跟著配樂散文,一邊自己表演,一邊自己輕輕地跟著朗誦散文,進一步感受散文的'特點。
6、玩“找朋友”游戲:用文字配上相應的彩圖找出相關的量詞:一()樹、一()葉等。
附散文:
一棵棵樹,是一本本書。
一片片葉,是書上的一頁頁紙。
小鳥讀書,嘰嘰喳喳,爭個不停;星星讀書,睜大眼睛,忽閃忽閃;露珠讀書,撲進書里,滾來滾去……
綠色的書,香香的,開滿了鮮花。綠色的書,甜甜的,結滿了果兒。
難怪大家這么喜歡讀綠色的書。
大班語言教案 篇4
一、活動目標:
1、通過文字想象葉子隨風飄蕩的畫面。并能用不同的方式進行表達。
2、學習運用各種感官進行有趣的描述。
3、在游戲中發(fā)揮想象,創(chuàng)編兒歌《落葉飄》。
二、活動準備:
1、環(huán)境布置:活動室內布置有小河、草地、馬路。
2、材料準備:人手一張不同形狀的樹葉。
3、事先教唱歌曲《小樹葉》。
三、活動過程:
1、游戲:“撿落葉”
。1)師:今天老師帶來了好多樹媽媽的小寶貝,你們猜猜是誰?
幼:是小樹葉。
。2)師:一陣風吹過來,小樹葉吹走了,趕緊去撿起來吧。
幼兒每人撿一片自己喜歡的落葉。
。3)請幼兒描述一下自己的落葉長得什么樣?并用形體動作表現出葉子的造型。(長長的、寬寬的、尖尖的、圓圓的、破一個洞的------)
2、游戲:“風中之葉”
。1)幼兒圍坐在“草地”邊上,邊聽教師的提示,邊用形體進行表演。
師:葉子被微風吹得輕輕動了幾下(幼兒做相應的動作)。風越來越大,葉子也飄動得更厲害(幼兒改變動作)。終于葉子被風吹落下來,躺在地上,一動也不動(幼兒再次改變動作)。風輕輕吹過,葉子的腳被風輕輕吹起,稍稍一動,有不動了(幼兒進行表達)。然后,一陣大風,葉子被吹得滾來滾去,飛揚起來,最后,緩緩地落到地上(幼兒進行表演)。
(2)幼兒聽音樂,以樂曲代表風,請“葉子”(幼兒)隨著樂曲“飄離樹枝”,到處“飄蕩”,樂曲快就飄得快,樂曲慢就飄得慢,樂曲停葉子也挺下。
3、游戲:“樹葉找家”
。1)請幼兒描述自己飄到了哪里,變成了什么,并用形體語言進行表達。
。2)集體邊玩游戲邊進行兒歌創(chuàng)編,說出樹葉飄到了哪里,變成了什么,在干什么。
4、游戲:“葉子寶寶與樹媽媽”
師:這么多的葉子離開了樹媽媽,樹媽媽好擔心哦,讓我們用歌聲來安慰樹媽媽,好嗎。
幼:全體幼兒一起唱歌曲《小樹葉》。結束。
四.活動反思:
整堂課,都是在一個又一個的游戲中進行.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因此把枯燥的`教學過程穿插在游戲中,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使幼兒感到輕松而愉悅.讓他們玩的天性得到了盡情的發(fā)揮.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知識.而且充分發(fā)揮了他們的想象能力與表演能力.把在空中飛舞的葉子表現的淋漓盡致.
大班語言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理解詩歌內容,欣賞散文詩中對樹的贊美,了解重疊詞。
2.初步嘗試朗誦散文詩,并試著創(chuàng)編散文詩。
3.體驗感受生活中有大樹的美好,懂得愛護樹木和保護。
活動重點:理解詩歌內容,欣賞散文詩中對樹的贊美,了解重疊詞。
活動難點:嘗試朗誦散文詩,并試著創(chuàng)編散文詩。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散文詩課件、輕音樂鋼琴曲《清晨》、各種樹的圖片ppt、大樹道具
經驗準備:觀察生活中哪里有樹,了解各種各樣樹木的好處
活動過程:
1、談話交流,回憶樹的好處與作用,產生參與活動興趣
導語:孩子們,今天我給大家?guī)砹诵屡笥眩闱剖钦l?喜歡他嗎?說說喜歡它的理由。
通過談一談喜歡樹的理由,了解樹的好處與作用,從而引出主題。
2、觀看圖片,初次欣賞詩歌,感知理解大樹的美好。
教師出示課件圖片,引導幼兒依次觀看六幅圖片,嘗試感知圖片中大樹的好處。
提問:圖片里這些樹都有什么好處?小鳥在樹上干什么?風會怕樹嗎?小女孩趴在窗上看什么?這是誰在樹下,它們在干什么?樹除了帶來綠蔭還可以干什么?夜晚的樹是怎么樣的?
引導幼兒依次看圖片,并嘗試用完整的話說出樹的好處,教師用散文詩中的語言及時幫幼兒梳理歸納。
3、結合課件,完整欣賞詩朗誦,感受散文詩的結構,萌發(fā)對大樹的喜愛之情。
1.完整欣賞配樂詩朗誦,加深幼兒對散文詩的整體印象。
聽后提問:剛才,你聽到了什么?這首詩里反復出現最多的一句話是?
小結:這首詩里反復出現最多的一句話是樹真好,也是這首詩的題目。
2.通過提問,幼兒大膽嘗試朗聽到的詩句,并引導幼兒嘗試用詩歌中的語言表達,加深對散文詩的整體印象。
提問:這首詩里你聽到了樹的哪些好處?根據幼兒對詩歌的表達,及時出示道具大樹的情景,引導幼兒說一說散文詩的詩句,進一步感受散文詩的結構。
4、嘗試加入動作,有感情地完整朗誦散文詩,了解重疊詞,再次感受散文詩的結構。
1.請幼兒每人選擇一棵你最喜歡的大樹,隨著音樂,一起用響亮的聲音和優(yōu)美的動作來朗誦自己喜歡的那句詩。
2.填詞游戲,幫助幼兒了解AABB式重疊詞。
提問:詩歌中,小鳥怎樣叫?嘰嘰喳喳是一只小鳥的叫聲嗎?嘰喳也是小鳥的叫聲,那詩歌中為什么不用嘰喳,而是用嘰嘰喳喳呢?
小結:嘰嘰喳喳比嘰喳聽起來更可愛、更形象,好像很多小鳥在一起叫!像這樣用相同的字組成的新詞就叫重疊詞!
3.引導嘗試變化重疊詞,感受重疊詞的形象、生動、強烈,并再次朗誦有重疊詞部分的散文詩句,體驗重疊詞的生動形象。
5、結合圖片,嘗試仿編詩歌,發(fā)散思維。
依次出示幾副圖片,引導幼兒結合圖片中大樹的好處大膽創(chuàng)編詩句,
教師及時給予梳理和肯定。
提問:除了散文詩中大樹的好處,你還知道大樹的哪些好處呢?
6、情感提升,懂得愛護樹木,保護環(huán)境
播放城市森林樹木變化的視頻,提問:通過城市中森林和樹木的變化,你有什么想說的?我們應該怎么樣做呢?
小結:我們要愛護樹木、保護環(huán)境,從我做起,做個環(huán)保小衛(wèi)士!
課后延伸
引導幼兒課后探索樹木更多的作用。請幼兒繼續(xù)觀察周圍生活中樹木的作用,和小伙伴們共同分享和交流,創(chuàng)編更多優(yōu)美的詩句來贊美大樹。
課后反思:
本次活動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我都緊緊地貼近了活動目標,通過談話、提問表演等方式最大限度的去碰撞幼兒的思維火花,達到最佳的學習境界。在活動開始部分,我通過大樹的道具創(chuàng)設情景,并在輕松的談話中巧妙的引入主題,同時為下面完成活動重點難點做好鋪墊,但所欠缺的是幼兒朗誦時缺乏感情,需要我進一步指導。
《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活動中,我始終遵照以教師為主導,以幼兒為主體,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使他們體驗自由表達和創(chuàng)造的快樂,善于發(fā)現幼兒在活動偶發(fā)事件中所瘟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例如,在學習的過程我就創(chuàng)設情景,引導幼兒像小詩人一樣創(chuàng)編“樹的其他好處”,在熟悉了詩歌的基礎上,根據圖片孩子們能與已有經驗大膽地用自己的語言進行交流。
在理解重疊詞這一小環(huán)節(jié),我通過提問,為什么不用嘰喳,而用嘰嘰喳喳這一個小的問題,讓幼兒了解重疊詞的特點,并設置了填詞游戲,加深自己對重疊詞的認識。在一起朗誦散有重疊詞的詩句時,孩子們都能找詩句的重疊詞,也進一步加深幼兒對詩歌的理解,只不過在后面創(chuàng)編詩句的時候,如果我再能再深入引導幼兒將重疊詞運用到詩句中那就更好了。
最后通過課件欣賞城市中森林樹木的變化,進一步激發(fā)了幼兒對樹的認識和增進幼兒保護環(huán)境的情感,從而提高了愛護樹木,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整個活動在美的意境中自然的達到了高潮,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效果。
本次活動中,我組織活動的語言還欠錘煉,不能達到精確、精簡的標準,以后我一定在此方面多下功夫,帶給孩子最有效、最科學的教育!在活動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處,請大家給予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大班語言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初步學會朗誦繞口令《南南和籃籃》,理解繞口令的主要內容。練習發(fā)準易混淆的字音:南(nán)、籃(lán)、盤(pán)、碗(wǎn)、飯(fàn)。
2、在游戲表演中體驗繞口令的趣味。
3、敢于在集體面前表達和表演。
活動準備:
教學掛圖。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教學掛圖,請幼兒自由觀看,理解畫圖。
1、引導幼兒觀察畫面上的小朋友。
小朋友的籃籃里裝著什么?
盤盤里放著什么?
碗碗里裝著什么?
之后發(fā)生了什么事情?
2、教師帶領幼兒發(fā)音"南(nán)、籃(lán)、盤(pán)、碗(wǎn)、飯(fàn)"。
二、欣賞學習繞口令,感受繞口令的特點。
1、教師朗誦繞口令。
教師:有一首兒歌說的就是這幅圖的意思,我們一起來聽聽。
2、感受繞口令的`特點,引導幼兒說說對繞口令的認識與感受。
教師:兒歌的名字叫什么?
你覺得這是一首什么樣的兒歌?為什么?
3、再次欣賞兒歌,進一步理解與學習。
教師:這是一首繞口令,它說了一些什么呢?我們再仔細聽聽吧。
4、教師放慢速度,有節(jié)奏地朗誦兒歌。
教師鼓勵幼兒用繞口令中的語言回答,逐句進行學習。
教師:你們聽到什么?
三、集體朗誦繞口令,教師注意傾聽、發(fā)現幼兒發(fā)音中的問題,并且及予糾正,幫助幼兒在朗誦時發(fā)準音。
四、以游戲的方式激發(fā)幼兒念繞口令的興趣。
1、分組比賽的形式。教師分別請兩組幼兒先后念繞口令,其余幼兒當裁判。
2、個別幼兒比賽形式。教師打節(jié)奏,幼兒先后念繞口令。
五、幼兒欣賞教師快速念繞口令。
1、教師:我來念繞口令,我會念得很快,你們仔細聽聽我的發(fā)音準確嗎,節(jié)奏穩(wěn)定嗎?
2、幼兒自由練習快速念繞口令。
3、請個別幼兒在集體面前表演。
大班語言教案 篇7
【活動目的】
1.嘗試結合已有經驗,運用四等分的方法對實物進行四等分,了解物體等分方法的多樣性。
2.在幫助小動物分食物的過程中,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1.Ppt課件
2.每組兩個小筐(一個筐內裝長方體、正方形,彩紙若干,另一個筐內裝小刀,尺,紙條等工具),圓形紙若干置于桌上。
3.另準備每組立體的圓柱體,長方體,正方體,橢圓形食物。一杯飲料
4.磁性黑板一塊。
【活動流程】引出故事--圓形四等分--其他圖形四等分--實物四等分--延伸
【活動過程】
一、引出故事,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四只小熊不會把餅分成一樣大的四份,你們愿不愿意來幫助小熊解決難題哪?
二、第一次嘗試:四等分圓形
1.教師提出嘗試要求,將正方形分成一樣大的四份。
2.幼兒嘗試操作,將圓形四等分,教師巡回觀察幼兒的操作。
3.嘗試操作后提問。
師:(1)你是怎么分的?怎么知道分出來的四份是否一樣大?(用重疊的方法比較)
。2)老師圓形的分法在磁性板上擺給幼兒看,然后請用重疊的方法進行比較
5.小結。
師:像這樣把一個東西分成一樣大的四份叫四等分,四等分后的每一份都是一樣大的,我們可以用重疊的方法來比較。
三、第二次嘗試:四等分其他圖形(長方形、正方形)
1.教師提出第二次嘗試要求:四等分其他圖形。
2.幼兒第二次嘗試操作,即把長方形、正方形、等四等分,教師觀察幼兒的`操作,了解幼兒不同的四等分方法。(兩組投放長方形,兩組投放正方形)3.教師請選擇不同圖形進行四等分的幼兒講講,自己分的是什么圖形、是怎樣分的,然后教師將各種圖形的四等分方法在磁性黑板上擺出來。
小結:圓形四等分的方法比較簡單,但是有的圖形像長方形,正方形有多種四等分的方法。
四、第三次嘗試:不同食物四等分
1.請幼兒再來幫助小動物解決難題,即四等分不同食物。
2.幼兒嘗試把特殊材料進行四等分,教師巡視。
3.你們分了什么,怎么分的?
五、延伸液體的四等分
【大班語言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語言的教案01-17
大班語言教案:會動的房子_大班語言教案07-01
大班語言教案:小兔逃跑_大班語言教案07-06
大班語言教案:我快樂_大班語言教案07-06
大班語言教案:神奇的旅行_大班語言教案07-06
大班語言教案:懶惰的蝸牛_大班語言教案07-06
大班語言教案:借傘_大班語言教案07-06
大班語言教案:《顛倒歌》_大班語言教案07-13
大班語言教案:青蛙賣泥塘_大班語言教案07-05
大班語言教案:懶惰的小蝸牛_大班語言教案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