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小學一年級的教案錦集5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一年級的教案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一年級的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在觀察人民幣以及換幣、取幣等活動中認識1元以內(nèi)的人民幣,知道元與角、角與分之間的進率。
2.初步認識商品的價格,學會簡單的購物,培養(yǎng)思維的靈活性、與他人合作的態(tài)度以及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3.對學生進行愛護人民幣和勤儉節(jié)約的教育。
教學重點
知道人民幣單位間的進率。
教學難點
各種面值人民幣之間的簡單換算。
教學準備
每個學習小組(2人一組)準備一個紙盒,紙盒里至少有l(wèi)角、2角的紙幣各5張,硬幣各5枚;5角的紙幣各2張,硬幣各2枚;1元的紙幣1張,硬幣1枚。最好能準備一些1分、2分、5分的紙幣或硬幣。
教學過程
一、情境激趣
1. 出示例題第一幅圖,讓學生仔細觀察。
2. 提問:你們從圖中看到些什么?你們買過東西嗎?買東西要用什么?各個國家的錢都有不同的名稱,誰知道我們國家的錢叫什么?
3. 揭示課題,齊讀課題。
[評析:從購物情景引入,使學生產(chǎn)生親切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
二、自主探究
1. 認識不同面值的人民幣。
。1)提問:你們認識人民幣嗎?請你從盒子里找出認識的人民幣,介紹給本組的小朋友聽。
。2)分組活動。
。3)小組匯報:讓學生在實物投影儀上逐一介紹面值不同的人民幣,教師隨機補充,并把不同面值的人民幣分別展示出來。
[評析: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都接觸過人民幣,對人民幣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認識,通過找出認識的人民幣,向其他同學介紹,讓學生在交流中互補,在討論中學習。這個教學過程,給學生創(chuàng)造了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礎上主動構(gòu)建知識體系。]
2. 認識人民幣單位間的進率。
。1)讓學生辨認不同面值的人民幣,對學生進行愛護人民幣和節(jié)約用錢的思想教育。
(2)提問:小朋友,你們能把這些人民幣分分類嗎?請學生拿出盒子里的人民幣,小組合作分類。
學生匯報分類情況,并說說分類的依據(jù)?偨Y(jié)學生的回答,引出人民幣的.種類有:硬幣、紙幣;人民幣的單位有:元、角、分。
[評析: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積極參與、主動學習的環(huán)境,引導學生多角度、多側(cè)面、多方位提出合理的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不知不覺地認識了人民幣的單位,實現(xiàn)了由不知到知,由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真正把學生推到了活動主體的地位。]
。3)出示例題第二幅圖,要求學生仔細觀察。
提問:圖中的小朋友想買什么?(手表)
買手表該付多少錢?(1元)
請學生從盒子里拿出1元錢,比一比誰的拿法多。
學生匯報拿1元錢的不同方法。當出現(xiàn)拿一個1元的和10個1角的時候,引導學生建立元與角之間的進率關(guān)系:1元=10角。
。4)提問:我們已經(jīng)知道1元=10角,那么1角等于幾分呢?(1角=10分)
完成填空:
1元=( )角 1角=( )分
[評析:學生在生活中經(jīng)常看到人民幣,也使用過人民幣,因此,要相信學生有能力應用已有的經(jīng)驗主動構(gòu)建新知。通過從盒子里取出1元錢,使學生看到取錢方案的多樣,并從中總結(jié)出1元=10角,再推想出l角=10分。學生自然地掌握了人民幣單位間的進率。]
(5)試一試:一張1元的人民幣可以換幾張5角的?幾張2角的可以換1張1元的?同桌互換。
請學生說說互換的結(jié)果,以及為什么要這樣換。
[評析:通過換幣,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1元=10角的認識。]
三、應用拓展
1. 連一連。(想想做做第1題)觀察并說說圖上畫了些什么?每種物品的價錢是多少?有幾種面值的人民幣?分別是多少?
請學生把要買的物品和對應的人民幣連起來。
2. 填一填。(想想做做第2題)
先讓學生說說每個題目的意思,再讓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說說是怎樣想的。
3. 拿一拿。
。1)想想做做第3題。
要求學生從1張5角、2張2角、5枚1角中拿出5角,鼓勵小朋友想出不同的拿法,對每種拿法都要組織學生評價。
。2)想想做做第4題
想一想:寄往外地的信要買8角錢的郵票。怎樣付8角錢?
先讓小朋友自己想辦法拿8角錢,并在小組內(nèi)交流。
思考:用一種人民幣怎么拿?兩種呢?三種呢?
4. 游戲:購物。(想想做做第5題)
出示貨架:橡皮(每塊4角),美工刀(每把9角5分),鉛筆(每枝4角),自動鉛筆(每枝7角),尺(每把3角)。
請小朋友用1元錢購物,想一想,說一說,可以買哪幾樣東西?應找回多少錢?
[評析:練習設計層次分明,形式多樣。既鞏固了基礎知識,又讓學生將所學的知識與生活實際緊密結(jié)合起來,體會到今天所學的知識能夠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是有用的數(shù)學,從而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了學生的求異思維和創(chuàng)新意識。]
四、總結(jié)延伸
請學生說說學到了哪些本領?有哪些收獲?放學以后,到商店去看一看,哪些東西的價錢大約是1元。
[評析:引導學生回顧已學的知識,鼓勵學生用所掌握的本領到周圍更廣闊的領域去探索,從課內(nèi)延伸到課外,讓學生體驗學習的價值。]
總評
本課尊重并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教學過程,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自主、自由的探索空間里,在各自原有經(jīng)驗的基礎上,主動建構(gòu)知識體系。整個學習過程,學生都是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進行認幣、換幣、取幣和付幣,在活動中理解和掌握知識,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應用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也得到發(fā)展。同時,教師還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愛護人民幣、節(jié)約用錢的教育,塑造了學生美好的心靈。
小學一年級的教案 篇2
學習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積累8個詞語和兩甸句子。
2.正確朗讀課文,了解伊琳娜從小愛動腦筋、大膽質(zhì)疑、善于思考、敢于實踐,成為有名的科學家。
3.用音序查字法查出“胖”、“溢”、’鼎’在字典中的頁碼。
4.按要求做實驗,用幾句話說說實驗過程和結(jié)果。
重點和難點:
1.朗讀課文,(繼續(xù)學習用音序查字法查漢字)。
2.按要求做實驗,用幾句話說一說實驗的過程和結(jié)果。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質(zhì)疑
1.出示課題:43一個奇怪的問題齊讀課題。
2.師: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感知課文,學習生字
1.帶著問題,聽聽課文錄音。
2.學生邊讀邊自學課文中的生字。
3.交流:這個奇怪的問題是什么?是誰提出來的`?事實究竟是怎樣的呢?
出示:在滿漓的一杯水里,放進一顆石于兒,水就會溢出來。如果把同樣大小的金魚放進去,水卻不會溢出來。(自由讀,個別生讀,齊讀。)
4.小組合作,讀句于,學習生字:滿、溢、卻
(1)同桌讀通句子。
(2)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記住這些字。
(3)伊琳娜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找出有關(guān)句子劃下來。
5.最后這個問題解決了嗎?是誰解決了這個問題?
6.交流,回答問題。出示最后一節(jié)。簡介居里夫人。學習生字:夫
7.讀讀課文,找出其余生字,同桌互相學。
三、朗讀課文,感受內(nèi)容
1.讀課文,想想:科學家向小朋友提出這個問題后,三個小朋友分別是怎樣表現(xiàn)的?
2.學習2~6節(jié)。
(1)自由朗讀,找有關(guān)內(nèi)容:小女孩、小男孩、伊琳娜分別是怎么說的?怎么做的?
(2)指導讀句:她挺生氣。第二天,她去問科學家:“叔叔,你為什么提了個錯誤的問題?”
(3)朗讀2——6節(jié)。
(4)請學生上臺做這個實驗。
3.讀讀第7節(jié)。得出結(jié)論:要勤于思考、大膽質(zhì)疑。
四、動手做實驗,說話練習:有人說;把生雞蛋捏在手心里,無論你怎樣用力,雞蛋都不會碎。請你動手試一試,把實驗過程和結(jié)果告訴大家。
五、復習生字,積累詞語,鞏固音序查字法
1.做“解開小問號”游戲鞏固生字。
2.“知識老爺爺送禮物”游戲,積累詞語。
3.比比誰的動作快:用音序查字法查出“胖、溢、鼎”三個字的頁碼。
小學一年級的教案 篇3
一、教學內(nèi)容分析
《元角分的換算》講的是人民幣的單位,分與角、角與元之間的進率,是北京市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教材一年級下冊《認識人民幣》這一單元的第二課時。用人民幣購買商品是人們?nèi)粘I钪薪?jīng)常遇到的事情。學生也常常會遇到買門票、食品、玩具、學習用具以及交費等實際問題,掌握元、角、分之間的進率能使學生清楚的知道“應該找回多少錢”。因此,學習這一部分內(nèi)容具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教材56頁的例題重點教學元、角、分之間的進率,對照著人民幣的實物圖,引導學生一分一分地數(shù),一角一角地數(shù),結(jié)合生活經(jīng)驗,認識“1角=10分”、“1元=10角”。因此教學重點是認識人民幣單位間的十進關(guān)系,領悟這種十進關(guān)系和計數(shù)單位間的十進關(guān)系相同.教學難點是說出幾元化成 幾角(幾角化成幾分),或幾角聚為幾元(幾分聚為幾角)的想法。
二、學生情況分析
在教學最初,我想現(xiàn)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平時獨立使用人民幣購物的機會應該很少,對人民幣的面值大小和人民幣單位之間的進率應該是比較陌生的,所以我做了一個前測,只出了3個小題。
。ㄒ唬、前測試題:
1、在○里填上“>”“<”“=”
1元○1角 1角○1分 1元○1分
2、老師要把1角錢換成幾分幾分的硬幣,
你應該給我( )分才和我的錢同樣多。
3、1個生字本5角錢,你有1元錢,售貨
員阿姨應該找給你多少錢?
(二)、測試結(jié)果:
第三題的正確率是100%,都知道要找回5角錢。第二題正確率是43.75%(
32人受測,14人正確),18個出錯的學生給我?guī)追值亩加小5谝活}是65.63%(
32人受測,21人正確),11個出錯的學生都填的“=”。
。ㄈ、測試結(jié)果分析:
通過測試我了解到學生很清楚1元=10角,證明平時有這個購物積累。有一些孩子不清楚1角=10分,我想是因為現(xiàn)實生活中“分”已經(jīng)使用得越來越少了,學生缺乏這方面的購物經(jīng)驗。對于學生不知道1元大于1角,1角大于1分,而填等于號原因有兩個,一是不知道人民幣三個單位的大小,還有就是受到了“數(shù)字1”的干擾,沒有考慮后面單位的大小。
三、教學目標的確定
。ㄒ唬、知識與技能 :
1、知道人民幣的單位是元、角、分,理解單位的大小。
2、掌握元、角、分之間的進率:1元=10角 1角=10分。
3、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ǘ、過程與方法: 借助實物引導學生在換錢的游戲中體會出元、角、分的進率。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靈活思考,從多角度、采取多種方法解決問題。
。ㄈ、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四、教學活動設計
(一)、在換錢的游戲中,體會元、角、分的進率。
、 認識1角=10分
①師:(舉起1角紙幣 )這是…,我想把它換成以分為單位的'零錢,你能換給我嗎?
、谏伎紦Q錢,老師找典型的收上來幾份,追問學生為什么給老師這么多?
③當孩子已經(jīng)知道1角=10分之后,再把沒有反饋的換法也一一說出來,鞏固角與分之間的進率。
、普J識1元=10角
因為在前測中學生對1元=10角已經(jīng)很清楚了,所以我直接借助課件一角一角地數(shù),數(shù)到10角是1元,然后創(chuàng)設了一個讓學生用1元錢買一瓶8角錢的酸奶,問要找回多少錢的情境。從而引到換錢的游戲中,問學生把1元換成以角為單位的零錢有多少種換法。
、1元=100分
探究1元=100分的目的是為了引導學生領悟人民幣單位之間的十進關(guān)系和計數(shù)單位之間的十進關(guān)系是相同的。因為把1元換成100分太麻煩,所以我利用課件幫助學生理解了元與分之間的進率關(guān)系。
2、進行簡單的換算
第一層次的練習我設置的比較簡單,只是單名數(shù)之間的轉(zhuǎn)換,(如:7角=( )分等)我注意引導學生說出 “你是怎樣想的?”這也是本課的教學難點。為了突破這個難點,我設計了 “可以這樣想”的填空 ,(可以這樣想:1角=( )分 7角就是( )個10分 就是( )分)最開始扶著學生理解,慢慢過渡到獨立思考。
3、學數(shù)學用數(shù)學
第二層次的練習我結(jié)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用1元錢買學具,你打算怎么花掉這1元錢。在這個活動中,即鞏固了1元=10角的進率,又讓孩子體會出了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關(guān)系。我還適機地對學生進行了不亂花錢的教育。
我自己認為本課的設計做到了以學生為主體,做到了引導學生在觀察操作等活動中,體會知識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防止了學生死記硬背,課堂氣氛是輕松的、和諧的。
小學一年級的教案 篇4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學會本課生字和由這些生字組成的詞語,能按筆順描紅。
教學重點:能按筆順描紅。
教具:掛圖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
1.看圖提問,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呀?
2.你們覺得圖上的大海美不美呀?今天我們就一塊去大海邊領略一下大海的風光,好嗎?
二、指導看圖,練習說話
1.誰來說說海邊都有些什么?(相機出示字卡:沙灘、,貝殼、腳丫)
沙灘:
貝殼:
腳丫:
2.那么在海面上又有些什么呢?(相機出示字卡:海鷗、花)遠處滿載而歸的漁船乖海風正慢慢地駛?cè)牒8郏黄S收的景象。(出示字卡:海風)
3.你覺得大海美嗎?為什么?
三、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1.在小組里自己輕聲讀讀這些生字詞。
2.指名讀,正音。
3.齊讀,邊讀邊想像大海的美景。
四、學習生字,指導書寫
1.齊讀生字和新詞。
2.重點指導書寫“風”、“浪”。
3.學生按照筆順提示在課本上描紅。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能按筆順描紅生字。體驗在海邊沙灘玩耍的樂趣,感受大海的美麗富饒。
教學重點:能按筆順描紅生字。
教具:錄音機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檢查復習、鞏固舊知
1.聽寫生字:沙、風。
2.用“風、沙、貝、浪”口頭組詞。
二、繼續(xù)看圖學文
1.出示插圖:滿載而歸的漁船上裝滿了什么?(相機出示字卡:珍珠、海帶、魚蝦)
2.請你們想一想:這時漁民們的心情會是怎樣的呢?
3.大海是這么的富饒,漁民是那樣的高興,在小組里再說一說這些詞,體會一下漁民們的心情。
4.當太陽落山時,漁船停靠在港灣,天空出現(xiàn)了什么?(相機出示:港灣、漁船、晚霞)
5.紅色的晚霞、蔚藍的'海水、金色的沙灘,這樣的景色美嗎?該作怎么說?
6.自己讀讀生詞,體會大海和人類之間的關(guān)系。
三、誦讀韻文
1.指名讀韻文,體會大海的美麗和富饒。
2.自由練習背誦。
3.學到這兒,大海給你留下什么樣的印象呢?
四、學習生字詞,指導書寫
1.齊讀生字詞。
2.學寫“漁”。
、耪J讀,按筆順提示說筆順。
、茖W生描紅,注意左右結(jié)構(gòu),左窄右寬。
3.學寫“晚”。
、耪J讀,記憶字形。
、平處煼秾懹疫叺摹懊狻。
⑶學生描紅。
板書:風、沙、貝、浪
教學后記:只有少數(shù)的學生還沒學會本課生字和由這些生字組成的詞語,不能按筆順描紅。
小學一年級的教案 篇5
教學內(nèi)容:音的高低
教學目的:學習音的高低,通過聽、唱、做感受音的高低變化,懂得音有高低。
教學重點:學習音的高低。
教學難點:辨別音的高低。
解決手段:
1、做小實驗。(實踐法)
2、模仿動物的叫聲。(對比法)
3、敲音條。(聽辨法)
教材分析:
音的高低是音樂八個要素之一,而這一認識是第一次出現(xiàn),所以,著重要求孩子們聽辨音的高低,認識音的高低的位置(主要是八度音高的辨別),初步了解大音條聲音低,小音條聲音高。
教具準備:
1、教學圖片
2、打擊樂器
3、錄音機及教學法磁帶
4、投影機
5、鋼琴
6、水杯二個
7、音條
8、國旗一面
教學過程:
1、音樂進教室并向師生問好。(用歌唱形式互相問候)
2、復習音的強弱f、p:
(1)用強(f)的聲音唱一遍地開花《鈴、板、鑼、鼓》。
。2)用弱(p)的聲音唱一遍《人人叫我好兒童》,并做動作。
3、用這兩個記號拍下面的節(jié)奏。
4、用編一句兒歌。
如:小白兔真可愛
方法:老師用響板打著節(jié)奏,讓學生用“開火車”的形式編兒歌做游戲。
5、做實驗:
實驗一:用《敲杯子》的實驗引入新的音樂知識《音的高底》。
方法:用二個杯子裝上一樣多的水,敲一敲,讓學生聽一聽有沒有沒變化,把一個杯子的水倒一部分水至另一個杯子中,出現(xiàn)一個杯子有大半杯水,另一個杯子有小半杯水,再敲一敲,讓學生辨別音是否變化?變成怎樣?得出什么結(jié)論?(水少音就高,水多音就低,再讓學生來敲一敲,感受音的高低。)
實驗二:辨別大鼓和小鼓的時高。(讓學生敲)
實驗三:辨別音條的`高低。(讓學生敲)
實驗四:辨別等級牛和小鳥的聲音誰高、誰低。(聽錄音)
6、模仿音高和音低的叫聲(用音條敲出旋律,學生模仿其音高)
7、找出歌曲《國旗國旗真美麗》的最高音和最低音。
。1)給歌曲中最高音插上國旗,給最低音插上少先隊員。
。2)進行愛國旗教育。
。3)聽到高音舉起雙手,聽到低時垂下雙手。
8、小結(jié):(由學生回答)
。1)這節(jié)課我們學會了一個什么新的音樂知識??D?D音的高低。
(2)大音條聲音低,小音條聲音高。
(3)小鳥唱歌聲音高,老牛唱歌聲音低。
。4)紅旗應插在最高音的位置上,少先隊員應該站在最低位置上。
9、布置作業(yè),下課,用唱歌的形式和學生道別,聽音樂離開音樂教室。
【小學一年級的教案】相關(guān)文章:
小學一年級教案02-23
小學一年級拼音教案01-13
小學一年級體育教案03-07
小學一年級的音樂教案03-03
小學一年級音樂教案02-13
小學一年級教案模板03-16
小學一年級美術(shù)教案11-12
小學一年級音樂教案12-05
小學一年級《比尾巴》教案03-23
小學一年級上冊的教案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