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教案模板集錦九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大班科學教案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玩水,激發(fā)幼兒對科技的興趣;
2.通過實際操作,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易拉罐(靠近其底部的壁上用釘子鉆2-5個大小一樣的孔,小孔間距為0.5公分)、空眼藥水瓶、底部用蠟筆涂染的小紙盒(底部應涂滿、涂均勻)、大小一樣的玻璃板(玻璃板周圍用膠面貼好)、迷迷轉(把乒乓球剪成半圓形或月牙形,可裝飾上可愛的小人或圖案)、鏡子。(不要太小) 活動過程
1、 似謎語引出主題——水
“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謎語,請你們猜猜看,這個謎語說的是誰:
——小溪里散步、池塘里睡覺、江河里奔跑、大海里舞蹈?”(水)
2、結合從前學習的經驗,說說水是什么樣的。
“你們喜歡水嗎?喜歡和水做好朋友一起玩嗎?以前我們玩過水,水是什么樣的呢?”
(幼兒自由回答:透明的、沒有顏色、沒有味道、會流動的)
“今天,咱們再來玩一玩、看一看水還有什么秘密!
進行部分:
1、 會握手(抱在一起)的水。
把幼兒帶到大水盆旁讓幼兒自由玩水,老師可跟蹤指導和幼兒一起玩。
(甩手后擦手回座位坐好) 第一次小結:剛才你是怎么玩的,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幼兒回答:……
老師:“真好玩,水會像握手一樣粘在一起、抱在一起、水抱在一起后還能不能分開呢?怎樣讓他們分開呢?在水流的什么部位一握,水更容易粘在一起呢?請你們再去玩一玩水,等一會把你的發(fā)現(xiàn)告訴我”
(老師和幼兒一起玩,重點指導幼兒發(fā)現(xiàn)水怎樣粘在一起又分開,怎樣捏水水易粘在一起,甩手回座位坐好。)
第二次小結:你是怎么玩的?水粘在一起后還能分開嗎?在什么部位捏水水容易粘在一起呢?
幼兒自由發(fā)表自己的發(fā)現(xiàn),通過第二次玩,能發(fā)現(xiàn)上述問題。
師:水怎么會粘在一起呢?還是請小水滴告訴我們吧!
2、調皮的小水滴。
(1)請幼兒在小油盒上用裝滿水的眼藥瓶輕輕擠出一滴小水滴,先看看小水滴是什么樣的',像什么(幼兒自由說),再把油盒輕輕地晃動看小水滴會怎樣(會滾動、會跑),再多在油盒里滴小水滴,看這么多小水滴在一起會怎樣(變成大水滴、流動起來),如果我們滴上好多好多的小水滴,它們會怎樣? (會變成水流動起來)
(2)再讓幼兒在小鏡子上滴一滴小水滴,看看小鏡子上的小水滴是什么樣的(散開的、一片片的),多滴上一些小水滴看看它們會怎樣(也會抱在一起)。 小結:小水滴真調皮,跑到小油盒里時它是(幼兒接著說:像小球一樣、像小豆子一樣圓圓的),跑到鏡子上時,它又是(幼兒接說:散開的,一片片的)但是它們都能(幼兒接著說:抱在一起吸在一起)。抱在一起的水的力量到底有多大呢?
3、不容易分開的鏡子。 師:“現(xiàn)在請你們再去玩一玩水看看這次你又能發(fā)現(xiàn)什么”。
老師和幼兒一起玩水里的鏡子,試著把合在一起的鏡子掰開,感覺鏡子此刻不容易被掰開(請幼兒甩手回來)。
小結:你是怎么玩的,(把鏡子掰著玩),為什么鏡子不容易掰開呢?(因為鏡子中間有水)是水把兩面鏡子粘在一起了,水的力量可真大呀。
4、迷迷轉。
師“今天教師還給你們帶來了好玩的迷迷轉(拿出迷迷轉),你們看它們多漂亮呀,它們最喜歡在鏡子上轉圈跳舞了,你們能不能幫幫他們呢!
(幼兒自由探索迷迷轉的玩法)
第一次小絡你們是怎樣玩的(把迷迷轉放在鏡子上玩的),我也像小朋友那樣把迷迷轉放在鏡子上,可它為什么老掉下來呢?
(因為沒有水粘它,要滴上水)小朋友真聰明,迷迷轉不光和鏡子是好朋友,還喜歡和小水滴做好朋友,有了小水滴,迷迷轉就像穿了滑冰鞋一樣跳舞轉圈了。
(請幼兒自由玩一玩,幫助那些還沒發(fā)現(xiàn)上述方法的幼兒正確玩迷迷轉)。
第二次小結:
剛才我發(fā)現(xiàn)一個小朋友的迷迷轉轉不起來,他也請小水滴在幫忙了,可為什么迷迷轉還是不轉呢?
(沒動鏡子,要把鏡子晃一晃)
小朋友真聰明,有了小水滴還要把鏡子上下 體面斜一下,這樣迷迷轉才會起來。
(幼兒再自由玩一下,還可以嘗試兩個,三個迷迷轉同在一個鏡子上轉提高操作技巧)
結束部分:
師:今天我們和水在一起玩了這么多好玩的游戲,你們是不是更喜歡水了呢?以后我們要更加節(jié)約用水,愛惜水、不浪費,讓水成為更多人的好朋友,好嗎?現(xiàn)在你們可以自由去玩水,喜歡玩什么就玩什么吧!
(幼兒自由選擇器材,自由玩著結束)
注意事項:
1、本活動屬感知類活動,不屬理解類,因此對活動中發(fā)生的現(xiàn)象不強求幼兒必須理解其中的道理,只要感知到即可,但每玩過一種活動可考慮讓幼兒說說為什么,說不出或說錯了沒關系。
2、在進行“會握手的手”這一活動時,可在水龍頭下進行,這樣水壓穩(wěn)定,實驗容易成功。
活動結束
小朋友互相探討。
大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層層遞進的探索與、實驗,激發(fā)幼兒主動探索的積極性。
2、發(fā)展幼兒的多項思維,嘗試用多種 取出冰中的玩具。
3、引導幼兒進一步感知冰的特性,并將操作結果進行記錄。
4、培養(yǎng)幼兒與同伴之間的相互配合。
5、與同伴合作進行的`搭建游戲。
活動準備
1、ppt:雪晶
2、課件:圖片-冰掛
3、冰塊,筆、記錄紙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猜謎語導入課題,引導幼兒回憶有關冰的經驗。
謎語:“遠看白亮亮,近看玻璃樣,越冷越堅強,遇熱淚汪汪!
提問:冰是什么樣的?誰來說一說?
2.出示圖片:冰掛
引導幼兒觀察冰。
二、展開
1.出示里面凍著玩具的冰塊,引導幼兒討論取出冰中玩具的辦法。
(1)提問:小朋友看一看,冰里有什么?你有什么好辦法可以取出冰中玩具呢?
(2)介紹工具和材料,引導幼兒討論取出冰中玩具的辦法并進行記錄,將記錄紙貼在記錄板上。
2.試一試取出冰中玩具,在操作中驗證自己的猜想。
(1)幼兒根據(jù)自己設計的方法尋找材料和工具進行驗證,教師巡回觀察指導并適時幫助。
(2)引導幼兒試驗出辦法后,及時進行記錄。
3.交流討論,與同伴分享經驗。
提問:你是用什么辦法取出冰塊中的玩具的?為什么這種辦法能取出玩具?
小結:可以用熱水燙或太陽曬,使冰的的溫度升高,冰就會融化;
當用堅硬的物體敲擊冰時,冰就會碎,玩具也能取出。
4.再次實踐,探索比較更快取出玩具的方法。
(1)指導語:剛才冰里面還有一些沒取出的玩具,
請小朋友再去試一試,怎樣才能快速的取出冰中的玩具?
(2)提問:哪種方法最快?哪種方法使冰融化的最快?為什么?
(3)小結:用小錘子敲擊冰塊,用的力量大,冰塊就碎的快,玩具就能很快取出;
冰吸收的熱量越大,溫度升的越快,融化的也會越快。
5.欣賞:雪晶
三、結束
組織幼兒戶外尋找冰。
小百科:空氣中水蒸氣遇冷凝華成的小冰晶。水蒸氣在平滑表面凝結成冰片,似無數(shù)花朵鑲嵌而成,故稱冰花。
大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知道陀螺的各個組成部分的名稱,并在玩陀螺的過程中,探索發(fā)現(xiàn)與陀螺旋轉有關的各種相關因素。
2、能用自己的方式記錄探索結果,對科學探索活動產生濃厚的興趣。
活動準備:
幼兒用齒輪炮彈自制一個陀螺、齒輪炮彈玩具若干。記錄紙、筆人手一份。多媒體、投影儀 。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激發(fā)幼兒活動興趣。
同伴之間相互觀察并玩一玩,啟發(fā)幼兒說出陀螺有三部分組成:發(fā)射器、發(fā)條、陀螺。
二、幼兒結伴玩陀螺,在講講、玩玩、比比中探索影響陀螺旋轉的因素。
1、提出要求:
。1)找同伴說一說自己的陀螺是什么形狀、什么樣?
。2)玩一玩,比一比,誰的.陀螺轉的時間長?想一想為什么陀螺會轉?
2、幼兒結伴游戲,記錄游戲結果。
3、交流記錄情況,談談影響陀螺旋轉時間長短的因素。
提問:為什么有的陀螺轉的時間長,有的轉的時間短?怎樣使你的陀螺轉的快而時間長?
。ㄊ褂瞄L的發(fā)條、拉發(fā)條時要用力且要速度快、要在平整的地面上玩、不要撞其他的物體……)
小結:就象小朋友自己說得一樣,要在平整的地面上玩,不要撞其他的物體,可使用長的發(fā)條且在抽拉時要用力和速度快,這樣陀螺在旋轉時會快而時間長。
4、探索發(fā)現(xiàn):一樣的陀螺轉的時間長短也不一樣。
設計疑問討論、個別幼兒比賽、驗證。
小結:陀螺應有中心支撐點,旋轉應有力度,陀螺旋轉的時間長短與用力的大小、方法有關系。
三、嘗試改變原有陀螺,比較改變前后轉動的結果。
1、提問:如果你的陀螺在旋轉面邊緣的一端多拼插或減少一個齒輪炮彈,結果會怎樣?
2、幼兒討論交流自己的猜想,嘗試驗證后再將結果記錄。
小結:陀螺旋轉面應以支撐點為中心對稱。陀螺旋轉的時間長短還與旋轉面是否對稱有關。
四、開展"陀螺高手"比賽活動,在愉悅的情緒中結束活動。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在不同接觸面(玻璃、布)上玩陀螺,繼續(xù)探索發(fā)現(xiàn)并記錄交流。
大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感知、探究,知道氣球鼓起來的原因是有空氣的存在,并發(fā)現(xiàn)氣球中的空氣向外排出時會產生作用力使氣球向反方向跑。
2、初步感知空氣流動量大小與速度快慢之間的關系。
3、體驗探索發(fā)現(xiàn)活動中快樂的情緒。
活動準備:
氣球若干,記錄紙、筆人手一份;大水盆若干。
活動過程:
一、吹氣球,了解氣球鼓起來的原因。
1、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什么呀?誰會吹氣球呀?請一幼兒吹氣球。
2、這個氣球和剛才比起來有什么不一樣呀?
3、為什么氣球會變大了,氣球中充滿了什么呀?
小結:原來氣球中充滿了空氣,氣球就鼓起來了。
二、猜測并嘗試:氣球松開手后會怎么樣?
1、如果現(xiàn)在我把這個鼓起來的氣球松開手,它會怎么樣呢?引導幼兒猜測。
2、老師給你們每人準備了一個氣球,你們去試一試,把氣球吹大,然后松開手,氣球怎么樣了?(幼兒自由探索,教師引導并個別交流。)
3、誰來告訴我,玩氣球的時候,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4、每一次玩的時候,氣球飛的一樣嗎?
三、再次操作并記錄。
1、請你們再去玩一玩,不過先聽清楚要求:你的氣球是怎么放的,它是朝那里飛的?老師還給你們準備了記錄紙,我們把每一次發(fā)現(xiàn)都要記下來。(幼兒再次探索、發(fā)現(xiàn)。)
2、現(xiàn)在誰愿意來說說你的記錄?幼兒上臺介紹自己的實驗情況。
3、看,我的氣球這樣放,你來說我的氣球會往哪里飛?同意的舉手。
4、為什么這樣放的時候,會往這邊飛,放上面的時候,往上飛呢?
教師演示后把實驗記錄下來,并進行小結。
四、猜測并操作氣球放在水中的情況。
1、那如果我把吹鼓的'氣球放在水里,氣球會怎么樣呢?
2、等會我們去試一試,那老師給你們提個要求:可以兩個人來比賽,看誰的氣球跑的快。
3、誰愿意來把比賽的結果告訴我:你跟誰比賽的,誰的氣球跑的快,誰跑的慢,為什么?
4、為什么粗吸管的氣球跑的快,細吸管的氣球跑的慢,為什么?那哪種氣球在水里跑的時間長?為什么?
五:延伸活動。
師:今天我們用氣球玩了游戲,你覺得會跑的氣球好不好玩,那可不可以把這個會跑的氣球設計成一樣什么玩具呢?幼兒活動后自己設計會跑的氣球玩具。
大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設計背景
因為我們是大班的小朋友,所以對很多問題他們都喜歡去考慮去研究。通過這個游又可以激發(fā)幼兒的探究精神。同時教育幼兒保護水資源,節(jié)約用水。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過濾能使水變干凈。
2.培養(yǎng)兒童的探究精神,激勵幼兒相處更多的過濾方法。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實驗讓水變干凈,在實驗過程中要慢,講解要細。
活動準備
1.泥沙水
2.玻璃杯
3.紗布。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觀察臟水,思考使臟水變干凈的方法。
教師出示臟水并提問:臟水是什么顏色?里面有什么東西呢?用什么辦法能使水變干凈?
教師小結:臟水里面有沉淀物,這些沉淀物是可以清出的.。清除有一個好方法就是過濾。
2.指導幼兒進行水的過濾操作。
教師分發(fā)器材和材料,知道幼兒先將紗布蒙在杯子上做過濾網,再把臟水慢慢倒在紗布上;邊到邊仔細觀察紗布上有什么東西,過濾后的水有什么變化。
3.引導幼兒說一說自己的觀察結果。
教師小結:紗布上的泥沙,紗布擋住水里的泥沙,漏下水,杯子就變干凈了。
4.引導幼兒討論:水有什么用處?怎樣保護水資源?
教學反思
這節(jié)課讓幼兒很感興趣,更重要的是激發(fā)了孩子們的探究力,同時也知道了怎樣保護水資源,怎樣節(jié)約用水。主要不足:實驗過程中應該再利用其他材料做過濾,讓幼兒知道其實過濾的方法不止一種。
大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背景:
在一次區(qū)域活動中,幼兒揮舞著皺紋紙做的彩帶,興致盎然地玩著。忽然,錢淳小朋友對我說:“俞老師,你聽聽,我的彩帶能發(fā)出聲音耶!”其他幼兒一聽,也都擺弄著手上的彩帶,想讓它發(fā)出比別人更響的聲音來。鑒于幼兒興趣,我設計了這次活動。
設計理念:
將科學教育與其他各領域有機整合,是幼兒園科學教育發(fā)展的一個趨勢。本次設計在這方面進行了大膽的嘗試;顒又,科學教育與音樂教學自然地相互滲透,生動活潑的音樂游戲,為幼兒的探索營造了愉悅的氛圍和安全的心理環(huán)境,使幼兒在科學探索活動中獲得了美的享受。整個活動通過“感受音樂一節(jié)奏訓練一樂器制作”三個環(huán)節(jié),促進了幼兒不同能力的發(fā)展,并把活動引向課堂之外。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實踐,運用多種方法體驗不同的紙發(fā)出的聲音,培養(yǎng)幼兒探索的興趣。
2、運用提供的材料進行“樂器”制作,發(fā)展幼兒的`想象力、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
3、選擇紙張為樂曲伴奏,享受音樂的美。
活動準備:
1、白板紙、牛皮紙、皺紋紙、彩箔紙、瓦棱紙、硫酸紙、報紙等。
2、紙杯、皮筋、剪刀、豆子、毛線、雙面膠、蛋糕盒等輔助材料。
活動過程:
一、試一試,說一說
(一)自由觀察,感知和認識各種紙
1.“老師給大家?guī)砹耸裁?”(紙)
“請小朋友自己去看看、摸摸、捏捏,這些紙有什么不同,它們各叫什么名字,看完了請你向大家介紹!
2、教師小結。
(二)嘗試操作,發(fā)現(xiàn)發(fā)出聲音的方法
1、“告訴小朋友一個秘密,這些紙還會發(fā)出美妙的聲音呢!”
“請小朋友去試一試,用哪種方法可以讓這些紙唱歌呢?”(引導幼兒抖動紙、用手指彈紙、用嘴吹紙等)
2、交流:把自己的做法和感受告訴大家。
(評析:選擇貼近幼兒生活的材料z乍為活動內容,其優(yōu)點是準備工作不費力,而且使幼兒有親切感。豐富的材斟激發(fā)了幼兒探索和發(fā)現(xiàn)的欲望。教師適時的質疑引發(fā)了幼兒探索的積極性.使他們迫不及待地去發(fā)現(xiàn)使紙唱歌的方法。)
二、比一比,想一想
(一)體會不同材料的紙的聲音特點
1、“請小朋友互相比較一下,不一樣的紙唱歌的聲音一樣嗎?”
幼兒再次操作和感受,并與同伴交流發(fā)現(xiàn)。
2、“如果是同一張紙,能不能讓它唱出不一樣的歌呢?”
引導幼兒想一想,同一種紙用什么方法發(fā)出的聲音會有不同的效果。鼓勵幼兒大膽嘗試,互相合作,體驗各種紙的音色特點。
幼兒交流發(fā)現(xiàn)。幫助幼兒理解,不同的紙能發(fā)出不同的聲音,相同的紙不同的操作發(fā)出的聲音也不一樣。
(評析:教師適時的引導,幫助幼兒進一步操作和發(fā)現(xiàn);顒又校冀K以幼兒為主體。在教師富有啟發(fā)性問題的引領下,在無拘無束的探索過程中,幼兒通過自身的感知,發(fā)現(xiàn)了不同的紙能發(fā)出不同的聲音,不同的操作方法也能使同一種紙發(fā)出不一樣的聲音。)
三、聽一聽,找一找
(一)引導幼兒分析樂曲的特點,找出相應的紙
“今天我們就用這些紙來為音樂伴奏好嗎?…‘我們先來聽聽是什么音樂,你想用哪種紙為它伴奏,為什么?”
(二)欣賞不同風格的音樂
請幼兒分別欣賞一段抒情、緩慢、安靜的3/4拍的樂曲和一段歡樂、喜悅的2/4拍的樂曲,根據(jù)自己對音樂的感覺,找一種與樂曲相配的紙,進行配樂演奏。
(三)幼兒自由選擇喜歡的紙,交流選擇的原因
(評析:在科學活動中加入了藝術成分,使科學教育和音樂教學有機地整合在一起,是有效和合理的結合。幼兒在優(yōu)美的音樂聲中,盡情地進行科學探索,促進了多方面能力的發(fā)展。)
四、打擊樂“鈴兒響丁當”
“請小朋友拿好選擇的‘樂器’,想好‘演奏’的方法,聽好曲子的節(jié)奏,進行打擊樂伴奏。”
活動中,鼓勵幼兒不斷交換紙張或變換方法進行“演奏”。
(評析:整個活動的設計充分考慮了幼兒的年齡特點,充滿了游戲的愉悅性,真正體現(xiàn)了“玩中學”。)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根據(jù)教師提供的紙杯、皮筋、剪刀、豆子、毛線等輔助材料,進行紙“樂器”制作并合作演奏。
大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在設疑——猜想——驗證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莫比烏斯環(huán)現(xiàn)象。
2、在多次操作嘗試中,激發(fā)探究的欲望,體驗科學操作的樂趣。
3、初步了解莫比烏斯環(huán)在生活中的運用。
活動準備:
各種紙環(huán)、紙條、膠棒、剪刀、記錄表、筆、筐、課件。
活動過程:
一、手指游戲“變變變”。
用大拇指和食指變成一個圈、變成兩個圈
二、操作嘗試,發(fā)現(xiàn)莫比烏斯環(huán)現(xiàn)象。
1、操作比較沒擰過和擰過一次的紙環(huán)剪開后的區(qū)別。
1)(出示紙環(huán))紙環(huán)也來做游戲。怎樣把一個紙環(huán)變成兩個紙環(huán)?
示范:紙環(huán)對齊捏一捏,先在中間剪個口,再把剪刀伸進去,咔嚓咔嚓剪到頭。
2)幼兒操作。
你剪出了幾個環(huán)?(一個、兩個),將紙環(huán)送回家(兩處)
為什么有的剪出來一個,有的剪出來兩個?發(fā)現(xiàn)了什么秘密?(沒擰,擰過一次)
3)請兩名幼兒上前操作。
小結:沒擰的紙環(huán)剪過以后變成了兩個環(huán),擰過的.變成了一個大環(huán)。
2、操作比較擰過一次和擰過兩次的紙環(huán)剪開后的區(qū)別。
是不是只要擰過的紙環(huán)都會變成一個大環(huán)呢?
1)幼兒再次操作擰過的紙環(huán)。
你剪出的紙環(huán)是怎樣的?(將紙環(huán)送回家)
同樣是擰過的紙環(huán),為什么有的剪出了大環(huán),有的卻剪出了相扣的兩個環(huán)?
2)教師分別演示擰一下和擰兩下的紙環(huán)。
3)請兩名幼兒上前示范操作。
出示記錄表記錄并小結:擰一下的紙環(huán)剪過以后變成了一個大環(huán),擰兩下的變成了兩個相扣的環(huán)。
3、猜測擰過三次或四次的紙環(huán)剪開后的區(qū)別,并自主操作驗證。
擰三下的紙環(huán)剪開可能會變成幾個環(huán)呢?擰四下呢?
1)幼兒猜想、記錄
2)幼兒操作:先擰、再剪。
3)交流操作結果,并記錄在大記錄表上。
三、了解莫比烏斯環(huán)現(xiàn)象發(fā)現(xiàn)者和在生活中的應用。
今天我們玩的紙環(huán)有趣嗎?這是一種神奇的科學現(xiàn)象“莫比烏斯環(huán)”。早在150年前德國數(shù)學家莫比烏斯發(fā)現(xiàn)了這種神奇的紙環(huán),人們就用他的名字將這種現(xiàn)象命名為莫比烏斯環(huán)。莫比烏斯環(huán)在生活中有許多運用:過山車、立交橋、機械傳送帶、打印機色帶等。
大班科學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幼兒創(chuàng)新智慧游戲》讓孩子在創(chuàng)新智慧游戲活動中整合、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創(chuàng)新,啟迪孩子的創(chuàng)新智慧,開發(fā)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給孩子插上了一雙想象的翅膀,讓孩子在思維的天空中自由翱翔。此活動《未來的飛機》注重讓孩子多關注自己身邊及周圍事物。通過孩子自身嘗試和體驗,培養(yǎng)孩子大膽想象,勇于探索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品質。充分挖掘孩子們生活中的經驗知識,在此基礎上經過不斷創(chuàng)新改良,在操作中培養(yǎng)了孩子的創(chuàng)新能力。此活動不僅有孩子們的大膽想象,而且鼓勵孩子們大膽實踐,敢于創(chuàng)新設計、制作。
【幼兒分析】
大班的孩子已經有意識地關注自己身邊的事物,而且對于身邊發(fā)生的問題有了一定的主見,能夠善于觀察,還能產生一些獨特、新穎的想法。活動中以科學家叔叔打來的電話為線貫穿兩個環(huán)節(jié),激發(fā)了孩子的興趣,符合大班孩子充分表現(xiàn)自己的年齡特點,使目標達成度高。
【設計理念】
本次活動的設計注重培養(yǎng)孩子勇于探索,大膽想象,初步創(chuàng)新的意識。孩子是好奇的,飛機能在天空中飛翔,這一現(xiàn)象對于大班孩子充滿趣味性和吸引力,是培養(yǎng)孩子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激發(fā)孩子體驗創(chuàng)新思維樂趣的良好載體。活動中充分調動孩子的生活經驗,讓孩子充分發(fā)揮想象,從不同的角度來思考問題,激活孩子的創(chuàng)新思維,展開他們的思維空間,充分拓展孩子思路。 活動中設置情境,提供材料,充分體現(xiàn)教師是引導者、支持者。孩子之間交流經驗,展示自己,充分讓孩子積極、自主、創(chuàng)新學習。整個活動體現(xiàn)了以培養(yǎng)孩子的創(chuàng)新思維方式、發(fā)展孩子的能力為重點.環(huán)節(jié)中的相互交流討論,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想法。在輕松自然的氣氛中讓孩子設計未來的飛機,使教師能夠清楚地了解到每個孩子自主探索的'情況,充分關注每個孩子的活動過程,有利于教師對不同的孩子進行適時的引導,讓每個孩子在原有水平上得到不同程度的發(fā)展。
【活動目標】
1、體驗發(fā)明創(chuàng)新的樂趣。
2、大膽表現(xiàn)自己的愿望。
3、用多種方式進行創(chuàng)新實踐,設計未來的飛機。
【活動準備】
1、課件;
2、電話機;
3、操作所需材料(橡皮泥、紙盒、紙、積木、油畫棒等)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幼兒想象
美麗的天空中有誰在飛?飛機是模仿什么制造的?(出示課件)
。ǘǔ鍪菊n件)幼兒簡單了解現(xiàn)在的飛機
(三)模仿活動:各種飛機飛
小朋友認識了這么多的飛機,你想不想模仿飛機飛行?你喜歡模仿什么飛機就模仿什么飛機。(放音樂) (四)情境創(chuàng)設:孩子創(chuàng)新想象,大膽表現(xiàn)自己的愿望。
科學家叔叔問孩子:你希望未來的飛機是什么樣子的,請孩子來告訴他。(孩子自由討論交流,然后回答,充分發(fā)揮想象力)
。ㄎ澹┎僮骰顒樱航處熞龑Ш⒆佑枚喾N方式創(chuàng)新。
科學家叔叔設計未來的飛機去了,小朋友們想不想自己設計制作一架未來的飛機呢?你喜歡用什么方法、什么材料制作,就用什么方法、什么材料制作好嗎?請孩子自由選擇材料制作。(鼓勵孩子之間相互合作) (六)展示作品:讓孩子體驗發(fā)明創(chuàng)新的的樂趣。
請孩子介紹自己設計、制作的未來的飛機,教師及時肯定幼兒的表現(xiàn)。
。ㄆ撸┗顒友由
請孩子回家后和家人一起用新的方法創(chuàng)作未來的飛機,讓家人也體驗一下創(chuàng)作的樂趣。
【教學反思】
1、能夠緊扣教學目標展開教學活動:先是對孩子經驗的積累和鋪墊,讓孩子了解“飛機”,然后在此基礎上去創(chuàng)新、設計“未來的飛機”,讓孩子利用前面的知識經驗去創(chuàng)新。
2、注重趣味性:設計情境表演,激發(fā)孩子的創(chuàng)新愿望,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思維活動,創(chuàng)新思維力得到提高。
3、教師作為引導者、幫助者、支持者參與活動,注意發(fā)揮孩子的主動性,引導孩子主動去探索,進行操作,并及時對孩子給予鼓勵和正面評價,使孩子在活動中感悟、體驗到創(chuàng)新的樂趣,從而使他喜歡創(chuàng)新,樂于創(chuàng)新。
大班科學教案 篇9
活動《認識紅黃綠》
活動目標:
1、認識紅黃綠,感受色彩美。
2、能在活動中找到與之對應的顏色,鞏固對顏色的認識。
活動準備:
1、幼兒人數(shù)相等的報紙,報紙上分別畫有三種顏色的大圓圈。
2、小兔跳的音樂,小鳥飛的音樂
3、與幼兒人數(shù)相等的小圓(紅黃各半)
4、錄音機、老狼頭飾
5、事先和小朋友玩過找圓圈的
游戲
活動過程:
一、引出活動,教師出示兩張大圓,提問:
小朋友,這是一個什么?這個大圓是什么顏色的?
二、尋找相應的顏色,鞏固對顏色的.認識
1、游戲“小圓
寶寶
找媽 媽”
。1)請幼兒說說身上小圓的顏色,提問:
(2)教師出示的大圓請小朋友按照教師口令做動作。(放音樂)
小朋友們,老師有大圓,小朋友們有小圓,現(xiàn)在請紅顏色小圓
寶寶
學小兔,黃顏色寶寶學小鳥飛到媽 媽身邊。
2、游戲“大灰狼來了”
。1)小朋友可真能干,現(xiàn)在老師要帶小朋友們開著火車去玩,可是,老師聽說操場外面有一只大灰狼,它專吃那些不聽話的孩子,你們可要當心哦!
。2)游戲第一次: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沿著圓圈,隨音樂走路,音樂一停,小朋友們就站住
。3)游戲第二、三次:外面有一只大灰狼,請小圓寶寶聽音樂在四周散步,音樂一停大灰狼就來了,小圓寶寶得馬上找到和自己顏色一樣的大圓里躲起來,否則就要被大灰狼捉住了
。4)游戲第三、四次:請爸爸媽 媽和小朋友一起來玩游戲,提出新的游戲要求:引導小圓寶寶找相應顏色的大圓媽 媽,小圓寶寶等音樂一停找到自己顏色一樣的家躲起來,否則被大灰狼捉住。
三、幼兒跳舞慶祝結束
【大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電池_大班科學教案07-05
大班科學教案:昆蟲找家_大班科學教案07-05
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蛋_大班科學教案07-01
大班科學教案:水瓶的秘密_大班科學教案07-01
大班科學教案:磁鐵的奧秘_大班科學教案07-01
大班科學教案:神奇的力_大班科學教案07-02
大班科學教案:會爬高的水_大班科學教案07-01
大班科學教案:樹葉里的秘密_大班科學教案07-01
大班下科學教案01-30
大班科學教案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