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在线免费视频,亚洲精品免费一级视频,日韩亚洲欧美大陆,又黄又爽免费国产视频

<style id="t465f"></style>
<legend id="t465f"><u id="t465f"><thead id="t465f"></thead></u></legend>

<acronym id="t465f"></acronym>

<sub id="t465f"><ol id="t465f"><nobr id="t465f"></nobr></ol></sub>
<sub id="t465f"></sub>

科學活動教案

時間:2024-11-20 14:01:38 教案 投訴 投稿

關于科學活動教案范文匯總八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jù)教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科學活動教案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于科學活動教案范文匯總八篇

科學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身體里的水與人體健康的關系,知道一些自我保護的方法。

  2、觀察畫面,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重難點:

  重點:幼兒了解我們身體里的水與我們健康的關系

  難點:了解血液中的血小板和白細胞與我們健康的關系及作用

  活動準備:

  PPT

  活動過程:

  一、引入:

  1、在生活中,我們看到、用到過很多水,我們來看看有哪些?

  過渡語:前面你們說到的水都是來自不同地方的水,這些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水,我們身體里也有很多水。

  二、經(jīng)驗回憶

 。ㄒ唬、身體里的水

  1、你們知道我們身體里有哪些水嗎?

  (二)、汗水

  1、我們是不是每天都會出汗?什么情況下會出汗呢?

  2、出汗有什么用呢?

  3、出汗后該怎么辦呢?

 。ㄈ┭

  1、前面我們說到的這些身體里的水,像汗水都是溜出去后對我們的健康比較有益,但是我們體內(nèi)還有一種水,我們要保護它不讓它溜出去,是什么呢?

  2、這個小朋友叫嘟嘟,他發(fā)生了什么事?

  3、你從那里看出他受傷的?受傷會感覺怎么樣?

  4、受傷后血會一直流嗎?為什么?

  三、觀察圖片,分享交流:

  (一)、圖一:

  1、圖片上是什么地方?

  2、出現(xiàn)了哪些人物?

  3、你覺得誰是敵人?誰是朋友?(達成度:認識圖片中的兩個人物)

  (二)、圖二:

  1、細菌的陰謀得逞了嘛?

  2、血小板想了個什么辦法讓細菌進不來呢?

  3、血小板圍起來堵住傷口時,圍成了一堵厚厚的墻,你們知道這堵墻叫什么名字嗎?

 。ㄟ_成度:幫助幼兒了解,血液中的血小板的作用)

 。ㄈ、圖三:

  1、雖然結了痂子,但是還是有細菌會無孔不入地進入我們的身體,在這個時候我們的身體里又會發(fā)生什么事呢?好像又多了一個人,他會是朋友還是敵人?他在干什么?

 。ㄟ_成度:了解血液中白血球的'作用)

 。ㄋ模、圖四:

  1、嘟嘟的傷口好了嘛?

  2、血小板、白血球現(xiàn)在怎么樣了?

 。ㄎ澹、圖五:

  1、誰是朋友?誰是敵人?為什么?

  小結:兇神扼殺的是細菌,像小護士一樣的戴護士帽的是血小板,血小板能幫助我們凝固血液,堵住傷口;另外一個戴帽子的是白血球,他能幫我們消滅身體里的細菌。

  三、經(jīng)驗拓展

  1、那么當我們受傷時,除了身體里的這些好朋友來幫助我們,我們還可以想出什么好辦法讓傷口好的更快呢?

  活動反思:

  在教學中,幼兒對操作、探究很感興趣,通過操作的形式讓幼兒體會到探究創(chuàng)新的過程和快樂,活動中利用生活經(jīng)驗交流討論、多媒體引導、發(fā)散思維創(chuàng)新想象,操作實驗、創(chuàng)新實驗交流、記錄總結等活動,引導幼兒創(chuàng)新動腦思維,教師適當?shù)奶峁┝颂剿鞑牧,把問題拋給幼兒自己嘗試著探索創(chuàng)新,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培養(yǎng)幼兒的思維想象力,創(chuàng)新能力。

科學活動教案 篇2

  活動內(nèi)容:科學活動——雨

  活動目的:

  通過實驗讓幼兒初步了解云、雨的形成,培養(yǎng)幼兒觀察和探索自然變化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多次組織幼兒觀看不同的云和雨。

  2、準備兩瓶開水,一個較大的'燒杯和一塊玻璃片;為每組幼兒準備一個杯子和一塊玻璃片。

  活動過程:

  1、猜謎引題:

  云:身體輕又輕,空中來旅行。有時象棉絮,有時象魚鱗。

  雨:千條線,萬條線,數(shù)不清,剪不斷,落在水里就不見。

  提問:你見過的云、雨是什么樣子的?

  2、幼兒實驗:教師為每組幼兒的杯子里倒入開水,重點引導幼兒觀察水蒸氣上升現(xiàn)象及蓋上玻璃片后,水蒸氣產(chǎn)生的變化。

  3、教師在大燒杯里演示邊提問幼兒操作結果,幫助幼兒小結云、雨的形成

  4、討論:雨給人們帶來哪些益處和害處。

  5、教師講述故事《小水滴旅行記》

  6、延伸活動:讓幼兒結合日常生活進一步觀察云和雨。

科學活動教案 篇3

  一、設計思路:

  今年春天,在我園的科技節(jié)活動中,幼兒對一種會發(fā)光、發(fā)聲的陀螺很感興趣,孩子們討論的是陀螺、玩的是陀螺,我感覺到可以抓住幼兒的興趣點來進行一次“轉動”的活動。

  二、活動目標:

  1、在操作、探索活動中,積累有關轉動的經(jīng)驗,了解轉動是運動的一種方式。

  2、發(fā)現(xiàn)轉動的很多有趣現(xiàn)象,感受現(xiàn)代科技給人們帶來的方便,有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欲望。

  3、為自己和同伴的成功而高興。

  三、活動準備:

  1、每組一份操作材料:塑料玩具、筷子、輪子、繩子、風車、火柴棒、蓋子、紙片等。

  2、學具:手巾花、陀螺、發(fā)條玩具、錄音機、轉椅、鐘表等。

  四、活動過程:

  1、通過操作,讓幼兒初步獲得有關轉動的經(jīng)驗。

  (1)幼兒操作教師提供的各種能夠轉動的玩具,鼓勵幼兒發(fā)現(xiàn)轉動的各種有趣現(xiàn)象和同伴交流,并能夠在集體面前大膽表述。

  (2)教師投放半成品,幼兒再次探索操作。鼓勵幼兒想辦法,做個會轉動的小玩具:使不能夠轉動的物品轉動起來。玩的時候邊玩邊看,看看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有趣的現(xiàn)象?”

  (3)交流,鼓勵幼兒將自己的發(fā)現(xiàn)大膽地告訴同伴,并請想法奇特的幼兒演示,鼓勵幼兒為同伴的成功而高興。

  2、游戲“找一找”:感受轉動給生活帶來的方便,進一步激發(fā)幼兒對轉動的興趣及創(chuàng)新的欲望。

  (1)幼兒自由討論:聰明的人,讓許多東西都轉動起來,來方便我們的生活,請小朋友互相說一說,在日常生活中見到的能轉動的物體,以及轉動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么好處?

  (2)集體交流,

  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能轉動?××轉動了能給我們帶來什么好處?”

  (3)、幼兒觀看幻燈:轉動在現(xiàn)代科技中應用。

  3、發(fā)散思維:

  如果你是小小發(fā)明家,你想讓什么轉動起來?轉動以后能給我們帶來什么好處呢?”

  4、通過游戲,讓幼兒發(fā)現(xiàn)轉動是運動的一種方式。

  (1)師:“你能讓自己的身體也轉動起來嗎?”

  (2)試一試,看看自己的身體有那些部位也能轉動起來,玩的時候要注意安全,不要弄傷自己和小朋友。

  (3)交流:你讓身體的那個部分轉動起來了?請你來試一試。

  (4)“如果我們身體的一些部位(如頭不能轉了)不能轉動了,行不行?”

  (5)“我們的身體真了不起,有那么多的部位都能轉動起來,讓我們做事、運動更靈活!”

  五、活動延伸:

  1、老師和幼兒一同到室外尋找可以轉動的物體。

  2、利用談話鼓勵幼兒繼續(xù)尋找、探索、發(fā)現(xiàn)日常生活中有關轉動的物體。

科學活動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綱要》中科學教育目標強調讓幼兒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要求教師要盡量創(chuàng)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與方法,體驗發(fā)現(xiàn)的樂趣。新的課程標準也指出:孩子的學習要來源于游戲,來源于生活,它要求所有日常生活中的經(jīng)驗都是孩子潛在的課程內(nèi)容,是孩子最基本的課程。事物的變化是孩子在生活中經(jīng)常可以見到的。但是,變化對于孩子來說又是十分新奇的,熟悉與新奇的碰撞可以激發(fā)幼兒探索的欲望。通過科學活動,旨在讓孩子從身邊經(jīng)常接觸的事物開始探究,引導孩子關注周圍生活和環(huán)境中常見的變化,發(fā)現(xiàn)其中的奧秘,激發(fā)他們探究的熱情和好奇心。

  活動目標:

  1、觀察周圍事物的變化,對周圍事物的探索感興趣。

  2、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現(xiàn)象,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xiàn)象。

  5、激發(fā)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教師小時候的照片。

  2、小蝌蚪變青蛙、蒲公英生長的圖片。

  3、每人一個氣球、一塊橡皮。

  活動過程:

  1、 出示照片(圖片),幼兒觀察發(fā)現(xiàn)人、動物、植物都是發(fā)展變化的。

 。1)出示教師小時候的照片,發(fā)現(xiàn)人是變化的。

 。釒煟盒∨笥眩銈儾乱徊抡掌鲜钦l?(幼兒猜想。)我告訴你們,這個小孩就是老師。老師和小時候一樣嗎?有什么變化?

  結論:原來有生命的東西都是會發(fā)展變化的。 觀察發(fā)現(xiàn)周圍環(huán)境和生活中沒有生命的東西也是

 。馓釂枺豪蠋熓亲兓。你會變嗎?會變成什么樣子?

 。2)小結:原來人是變化的。人的變化過程是:兒童——青壯年——老年——死亡。

  2、幼兒觀察圖片(小蝌蚪變青蛙、蒲公英生長的圖片),發(fā)現(xiàn)動植物是變化的。

 。1)提問:人是會變的,那其他的生物會不會變?請看圖片,它們會變嗎?是怎樣變化的?

 。2)小結:蝌蚪會變成青蛙,蒲公英會從一顆小種子長大,變成美麗的蒲公英花。

 。3)提問:那還有什么動物會變?還有什么植物會變?

 。4)小結:原來動物、植物都是會生長變化的。

  3、討論:人、動物、植物都屬于什么?

  4、會變化的。

  (1)提問:小朋友,有生命的東西是會變的,那沒有生命的東西會變化嗎?比如說,桌子會變嗎?

 。2)小結:桌子是會變的,它會慢慢變臟,被磨損,壞掉。

 。3)討論:還有哪些沒有生命的東西會變?

 。4)出示橡皮泥、氣球。

  5、幼兒討論:世界上師否有不變的東西?

  人在變,動物、植物在變,天氣在變,一年四季在變,太陽、月亮在變,世界上的萬物都在變,一切都在變。

  活動反思:

  1、本次活動我認為是適合我班幼兒的;顒幽繕嗣鞔_具體,以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體為依托,抓住幼兒的興趣和好奇心,大大激發(fā)了幼兒的探索欲望。

  在活動中幼兒不僅獲得了經(jīng)驗性的知識,而且能全身心投入,自己探索周圍人、動物、植物的變化,調動、激發(fā)了幼兒參與科學活動的興趣探索的欲望。

  2、活動中有4個兒童參與不積極。因為這種開放式的活動形式,對教師的駕馭能力是考驗,教師對課堂的調控能力直接影響了教學效果,活動中對幼兒有很多無效回應和漏洞,需要我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斷的積累知識和經(jīng)驗。

科學活動教案 篇5

  一、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腳及其用途,并且知道保護腳。

  2、學習用腳趾撕報紙,知道腳步鍛煉有益健康。

  3、培養(yǎng)幼兒探索身體奧秘的興趣。

  二、活動準備:

  舊報紙、塑料瓶,盤子。

  三、活動過程:

  1、律動:小兔跳。

  2、認識腳——請幼兒脫鞋襪,坐在地毯上。

  l 仔細看一看,我們的小腳丫都有什么呀? 腳背(用手拍一拍)、腳趾頭(自己動一動)。腳指甲(手指敲一敲)、腳后跟(拳頭捶一捶)。

  l 教師介紹腳弓。

  l 把小腳丫伸出來,撓一撓腳心有什么感覺?(癢)幼兒互相撓一撓,抓一抓,用腳趾互相撓一撓,看一看感覺一樣不一樣。小腳丫伸一伸,小腳趾勾一勾。

  l 小腳有什么用?

  l 教師小結。

  3、 想一 想我們的小腳丫還有哪些本領?

  4、學習用腳趾撕報紙。

  l 幼兒自由探索各種腳撕報紙的`方法。

  l 相互交流。

  l 比賽,看誰撕得多、撕得碎。

  l 評價:為什么撕得又多又碎?

  5、小腳丫的本領這樣大,我們怎樣保護小腳丫?

  活動延伸:

  脫掉鞋子,去小區(qū)里的鵝軟石路上走走。

科學活動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讓幼兒了解我們牙齒的構造及作用。

  2、使幼兒了解齲齒形成的原因及預防齲齒的有關知識。

  3、知道保護牙齒的方法并學會刷牙的方法。

  活動重難點:

  了解齲齒形成的原因及預防齲齒的有關知識。

  活動準備:

  牙齒模具、flash(牙疼怪誰)、 牙刷若干、餅干、鏡子、刷牙兒歌等。

  活動背景:

  一天,戶外活動的時候,大家都興高采烈的游戲著,有的曬太陽,有的玩追影子,有的玩丟手絹……突然聽見周雨辰小朋友喊道:“哎呀,快看王老師,佳佳牙齒里有個黑洞”這時所有小朋友都跑過來要看佳佳的牙齒……針對這一現(xiàn)象,我開展了一次科學教育活動《牙齒的秘密》,讓孩子們了解“黑洞”是什么,怎樣預防及保護牙齒。

  活動過程:

  活動一:認識牙齒

  1、出示牙齒模具,讓幼兒初步認識牙齒的構造。

  2、教師簡單講解不同牙齒的不同作用。(乳牙、恒牙、尖牙等)。

  3、讓幼兒照鏡子或者互相看看牙齒,發(fā)現(xiàn)相同和不同點。

  4、教師小結,讓孩子進一步了解牙齒的構造及作用。

  活動二:了解齲齒形成的原因

  1、觀看多媒體課件(牙疼怪誰)。

  “我們在錄像里看到了什么”“小熊的牙齒為什么疼”“是誰在小熊的牙齒上,它在干什么”“小熊的.牙齒怎么是黑黑的”。(根據(jù)幼兒回答逐步追問)

  2、了解齲齒,找齲齒。幼兒每人一把小鏡子,觀察自己有沒有齲齒。

  3、討論齲齒形成的原因。

  4、小實驗。每人一塊餅干,小朋友都把它吃完,并觀察自己的牙縫里有什么。

  5、結合課件理解齲齒形成的原因,并且討論如何預防齲齒和怎樣保護牙齒。

  活動三:我會刷牙

  1、借助牙模用兒歌的形式講述刷牙的方法。

  小牙刷,手中拿,我呀張開小嘴巴。

  左邊刷,右邊刷,上下里外都刷刷。

  早晨刷,晚上刷,刷得干凈沒蛀牙,

  漱完口,笑一笑,我的牙齒白花花。

  2、教師小結:早晚要刷牙,如果刷牙的方法不對,我們的牙齒就會有蛀牙。

  3、幼兒邊念兒歌邊學刷牙。

  4、教育幼兒堅持早晚刷牙,養(yǎng)成早晚刷牙的良好衛(wèi)生習慣。

科學活動教案 篇7

  指導思想:

  "幫助幼兒探索周圍生活中常見的理化現(xiàn)象,獲取有關的科學經(jīng)驗"是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的目標之一。"磁鐵的奧秘"截取了幼兒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看到的"同樣的兩塊磁鐵,有時一碰就吸相互,有時怎么都吸不住"的現(xiàn)象,精心安排了一系列的具有遞進性的幼兒探索活動。在教師的啟發(fā)引導下,幼兒通過自身的操作活動,發(fā)現(xiàn)并揭示磁鐵的"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特性,建立有關磁性原理的粗淺概念。

  活動目標:

  1、 通過探索活動,感知磁鐵的兩極,初步了解"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磁性原理。

  2、 學習仔細觀察磁性現(xiàn)象,并能用自己的語言表書探索的結果。

  3、 發(fā)展觀察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 環(huán)形磁鐵每人兩塊(其中一塊的兩端分別www.涂上紅色和藍色,以表示不用的兩極,使其成為彩色磁鐵)。

  2、 各種形狀的磁鐵(也按極性分別涂上紅色和藍色)、紅色標志、藍色標志、塑料吸管若干。

  活動過程:

  一、玩一玩彩色環(huán)形磁鐵,感知環(huán)形磁鐵的兩極,并初步了解磁鐵具有"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原理。

  1、每人拿一塊彩色環(huán)形磁鐵和好朋友的彩色環(huán)形磁鐵碰一碰:紅的與紅的一面碰一碰,藍的與藍的一面碰一碰,紅的與藍的一面碰一碰。仔細觀察發(fā)生的現(xiàn)象。

  2、引導幼兒表述探索結果:紅的與紅的一面相碰;藍的與藍的`一面相碰,兩塊磁鐵之間會相互排斥,紅的與藍的一面相碰,它們就會牢牢地吸在一起。

  3、小結:環(huán)形磁鐵有兩極,當相同的極相碰時就會產(chǎn)生推力,而不同的極相碰時就會產(chǎn)生吸力。

  二、利用彩色磁鐵,感知所有的磁鐵都有兩極,并且"同性相斥,異性相吸"。

  1、用彩色環(huán)形磁鐵與其他形狀的磁鐵碰一碰;不同形狀的磁鐵之間也碰一碰,仔細觀察發(fā)生的現(xiàn)象。

  2、引導幼兒表述探索結果。

  3、小結:所有的磁鐵都有兩極,并且相同的極相碰時會產(chǎn)生推力,不同的極相碰時會產(chǎn)生吸力。

  三、根據(jù)磁性原理,找到磁鐵的兩極。

  1、啟發(fā)幼兒利用彩色環(huán)形磁鐵,找出另一塊環(huán)形磁鐵的兩極。

  2、請幼兒根據(jù)自己的探索結果,在環(huán)形磁鐵上分別貼上紅色標志、藍色標志。

  3、討論:你用什么方法找到了磁鐵的兩極?

  四、讓磁鐵浮起來。

  1、設置疑問:你能利用老師提供的塑料吸管讓環(huán)形磁鐵浮起來嗎?

  2、 幼兒自由探索,教師啟發(fā)、暗示操作方法:把環(huán)形磁鐵按S-N-N-S極性順序串在塑料吸管上,磁鐵就會浮起來,如圖。

  3、幼兒介紹自己的探索結果:是什么原因使磁鐵浮起來的?

  五、觀看磁懸浮列車圖片、磁懸浮玩具等,了解磁性原理在生活中的運用,擴大幼兒的視野。

  注:1、與磁性黑板配套使用的塑料圓形磁鐵的后面就是一塊小的環(huán)形磁鐵,教師可以把它取下作為操作材料。

  活動評析:

  磁鐵是孩子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見到的和經(jīng)常玩的物品,而"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磁性原理對大班孩子來說卻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所以活動的選擇是來源于幼兒的生活又高于幼兒的生活。為了幫助孩子們理解這一抽象的概念,教師根據(jù)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認知規(guī)律精心設計了各活動環(huán)節(jié):第一、第二環(huán)節(jié)讓幼兒通過操作先感知個別形狀(環(huán)形)磁鐵的特性,再感知所有形狀磁鐵的特性,然后歸納出 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科學經(jīng)驗,自始自終保證了幼兒學科學的主體地位,不斷激發(fā)幼兒再次探索的欲望。

科學活動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人與人之間在外貌方面的差別。

  2、知道基本的交往語言,學習如何與同伴交往。

  3、培養(yǎng)注意力的穩(wěn)定性,訓練觀察的目的性、持久性。

  【活動準備】

  教具學具準備:人手一面鏡子。

  知識經(jīng)驗準備:幼兒會用詞語描述人的外貌特征。

  【活動重難點】

  重點:學會比較,發(fā)現(xiàn)人與人之間外貌的不同。

  難點:能夠觀察到自己和別人在五官、穿著、高矮等方面的不同,并用完整的句子表達出來。

  【活動過程】

  1、教師講故事導人活動,引導幼兒仔細觀察。

  請一位幼兒上前跟老師站在一起,引導幼兒觀察他們的五官、頭部、身體,說說他們有什么不同。

  2、引導幼兒擴大觀察的范圍:

  教師:請小朋友仔細觀察老師跟XXX的臉有什么不同,老師跟XXX的身體有什么不同。

  3、引導幼兒逐一觀察、比較他們的眉毛、眼睛、鼻子、嘴巴等。

  說說自己跟別人哪里不一樣?幼兒兩人一組,一人拿鏡子照著自己,說出自己跟同伴不同的地方。然后交換。

  【活動滲透】

  繪畫活動:我自己。

  科學領域的活動:我的.身體真奇妙。

  情境滲透:一個男孩一個女孩的圖片粘貼在一起,讓幼兒觀察他們的差別。在平時的生活,引導幼兒注意觀察身邊的事物,多問幾個“為什么”。

  家庭滲透:請幼兒回家觀察爸爸和媽媽,說一說他們有什么不同。

  【活動分析】

  本活動讓幼兒在互相觀察中,嘗試用語言描述對方的主要特點,既讓幼兒學會了在仔細觀察的基礎上合理組織自己的語言,也促進了幼兒與同伴之間的正常交往,符合小班幼兒全語言教育“愿意在集體面前講述,能正確地說出講述內(nèi)容的主要特征或主要事件”這一目標。

  【活動延伸】

  教師可以帶幼兒到幼兒園音樂廳大鏡子前面,大家一起照鏡子,比較自己跟別人的不同。

  教師可以用數(shù)碼相機幫幼兒拍照,然后在電視機或電腦上展示,一起來比較每個人的不同。

  教師還可以把幼兒的照片打印出來張貼在墻上,引導大家進行比較。

  【注意事項】

  如果幼兒感到無從比較時,教師要引導幼兒從小處人手,并舉例。

  要觀察細致的幼兒進行鼓勵和表揚。

  教師注意引導幼兒說完整的話,如:我們的頭發(fā)不一樣,我的長,他的短。

【科學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活動教案06-21

科學活動教案(經(jīng)典)08-02

科學活動教案[精選]08-02

科學活動教案【經(jīng)典】08-05

科學活動教案(經(jīng)典)07-23

(必備)科學活動教案07-22

【薦】科學活動教案07-04

科學活動教案模板05-05

科學活動教案(精品)08-02

科學活動教案(熱門)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