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在线免费视频,亚洲精品免费一级视频,日韩亚洲欧美大陆,又黄又爽免费国产视频

<style id="t465f"></style>
<legend id="t465f"><u id="t465f"><thead id="t465f"></thead></u></legend>

<acronym id="t465f"></acronym>

<sub id="t465f"><ol id="t465f"><nobr id="t465f"></nobr></ol></sub>
<sub id="t465f"></sub>

小學數(shù)學教案

時間:2024-07-30 20:54:40 教案 投訴 投稿

小學數(shù)學教案集錦10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數(shù)學教案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數(shù)學教案集錦10篇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1

  一、指導思想:

  趣味數(shù)學能更好的促進學生數(shù)學思維能力的發(fā)展。這學期通過趣味數(shù)學校本課程的學習,提高同學們的學習興趣,訓練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通過學習深入地理解數(shù)學知識,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學情分析:

  五年級學生已具備良好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趣味數(shù)學》為孩子們提供了一系列數(shù)學故事、益智問題和數(shù)學游戲。這些問題和活動為學生提供探索數(shù)學奧秘的機會,學生在參與這些數(shù)學游戲和解決數(shù)學問題的過程中,體會數(shù)學價值,鍛煉數(shù)學智慧,運用所學的知識與技能,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

  三、目的要求:

  1、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和愛好,讓學生在探索解法的過程中親身體驗到了數(shù)學思想的博大精深和數(shù)學方法的創(chuàng)造力,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產(chǎn)生了進一步學習數(shù)學的向往感。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自信心。

  2、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學習技能。

  3、使學生獲得一些初步的數(shù)學實踐活動經(jīng)驗,能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問題,感受數(shù)學在生活

  中的作用。

  4、培養(yǎng)學生與人合作、與人交流的意識和能力。讓學生對數(shù)學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愿意主動去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數(shù)學現(xiàn)象,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敢于質疑,樂于討論探究生活中各種現(xiàn)象,喜歡和他人合作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學習態(tài)度和方法,樹立攀登科學高峰的志趣和理想。

  5、培養(yǎng)學生積極參與數(shù)學學習活動、敢于質疑、獨立思考、不怕困難等良好的學習習慣。體驗數(shù)學學習的快樂,知道有付出才會有回報,并培養(yǎng)吃苦耐勞的精神。

  四、活動措施:

  1.選好人才

  先初步設定趣味數(shù)學興趣小組人數(shù),各班主任利用班會做好宣傳發(fā)動工作,讓學生自由報名,再根據(jù)各班的報名人數(shù)從中選出具有一定愛好數(shù)學的學生作為學員。

  2.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是學生基于自己的學習需要而表現(xiàn)出來的一種認識傾向,它是學好一門課的內驅動力。學好數(shù)學,掌握數(shù)學的思維方式,是現(xiàn)代社會要求公民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之一;顒又,通過

  一些大家喜聞樂見的題目,逐步培養(yǎng)大家的“數(shù)感”,引導大家喜愛數(shù)學,以至于達到自覺學習數(shù)學的目的,實現(xiàn)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

  3.注重思維能力培養(yǎng)

  數(shù)學學科是一門邏輯性極強的學科。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上課過程中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明確每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設下問題,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給學生“主動發(fā)展”的空間,大力推行“發(fā)現(xiàn)式”教學,同時要保證學生充裕的思考時間,著重培養(yǎng)和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4.發(fā)揮“小老師”的作用。

  學生當“小老師”改變了傳統(tǒng)的師生間單向傳遞知識的方式,使學生由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轉變?yōu)橹R的傳授者,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合作探究,找到兩個物體間隔排列時,兩端的物體比中間的多1,中間的物體比兩端的少1這一規(guī)律。

  2.能夠利用這一規(guī)律解釋生活中的現(xiàn)象,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3.學生經(jīng)歷探索規(guī)律的過程,在動手操作,自主探索與交流合作中,掌握觀察、分析、比較的方法。

  4.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的思想。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與應用規(guī)律的積極性和好奇心以及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學生經(jīng)歷間隔排列規(guī)律的探索過程,找到兩種物體間隔排列時,兩端的物體比中間的物體多1,中間的物體比兩端的物體少1這一規(guī)律。

  【教學難點】

  學生能用恰當?shù)姆绞奖硎稣业降囊?guī)律。

  【課前準備】

  每小組若干小棒和圓片,課件,表格。

  課前談話,感知規(guī)律:

  師:今天在這里上課和我們平時有什么不同啊?

 。A設:學生:教室大,有很多老師來聽課,座位進行了調整)

  師:今天的.座位安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學生初步感知間隔排列)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探索規(guī)律。

  1.尋找規(guī)律:

  出示例題里的場景圖

  師:從圖中你看到了什么?這幅圖中有這樣三組排列。這些排列都蘊涵著規(guī)律,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找規(guī)律。

  師:每幅圖中兩種物體是怎樣排列的?

  師:這屬于一種間隔排列,圖1中夾子排在開始和最后,我們把它看作兩端的物體,手帕排在中間,我們把它看作中間的物體。

  誰能說說下面兩幅圖中,兩端的物體和中間的物體各是什么?

  2.探究規(guī)律:

  師:看到這三組排列,你還想提出什么問題?

  課件出示:每組排列中兩種物體的數(shù)目有什么關系?(先獨立完成表格,再在小組里說一說)

  兩端的物體 數(shù)目 中間的物體 數(shù)目

  夾子 手帕

  兔子 蘑菇

  木樁 籬笆

  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在小組里說一說。

  小組匯報。

  二、動手操作,驗證規(guī)律。

  1.師:是不是這樣排列的兩種物體都有這樣的規(guī)律呢?下面我們動手驗證一下。

  2.動手操作:

  課件出示要求:任意拿幾根小棒,在桌上擺成一排,再在每兩根小棒中間擺1個圓。數(shù)數(shù)小棒的根數(shù)與圓的個數(shù),看看有什么關系。

  3.集體交流:

  師:誰來和大家說說你是怎樣擺的?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小結:其實這里的小棒就可以代表一切兩端的物體,圓片就可以代表一切中間的物體。像這樣排列,它們都有這樣的規(guī)律:兩端的物體比中間的物體多1。

  三、聯(lián)系實際,應用規(guī)律。

  1.列舉規(guī)律:

  師:生活中你見到過有這種規(guī)律的現(xiàn)象嗎?

  2.應用規(guī)律:

 。1)基本練習:

 、俪鍪疽唤M排列。

  填空:兩端的物體是( ),中間的物體是(),( )比()多1個。

 、谶@根繩子被打了6個結,這根繩子被分成了多少段?你是怎么想的?

 、劢(jīng)過了15個白天,那么經(jīng)過了多少個黑夜?

 。2)變式練習:

 、匍g隔問題:(課件出示劉翔跨欄圖)

  師:看!這是誰?劉翔在20xx年雅典奧運會上一舉奪得男子110米欄的冠軍,成為中國人心中的驕傲。其實在劉翔的運動場地上也有咱們今天研究的規(guī)律呢。

  出示:110米跨欄,10個欄中間有多少個間隔?

  ②鋸木料問題:想想做做第2題

  把一根木料鋸3次,能鋸成多少段?

  引導學生用圖表示出鋸木料的過程,再結合所學的規(guī)律來分析。

 、蹐A周問題:

  欣賞:西湖蘇堤春曉圖

  師:人們常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的美在于西湖的美,前人在蘇堤的岸邊栽了一行柳樹,再在每棵柳樹中間栽一棵桃樹,這樣就有了桃柳夾岸,桃紅柳綠之說。

  如果在西湖的一周栽75棵柳樹,每兩棵柳樹中間栽一棵桃樹,可以栽桃樹多少棵?

  a:質疑:有的同學說74棵,有的同學說75棵,還有的說76棵,那像這樣栽柳樹和桃樹,它們的棵數(shù)之間到底有什么關系呢?

  b:探究規(guī)律:你們能想辦法找出來嗎?在小組內試一試。

  c:匯報小結:誰給大家介紹介紹你們小組想到的方法,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小結:把桃樹和柳樹像這樣栽成一周,桃樹和柳樹的棵數(shù)怎么樣?那在西湖的一周栽75棵柳樹,中間間隔著栽桃樹,可以栽多少棵桃樹?

  d:對比聯(lián)系:

  師:前面發(fā)現(xiàn)間隔排列的兩種物體,兩端的物體比中間的物體多1,而在圓周上,它們?yōu)槭裁从质窍嗟鹊哪兀?/p>

 。ㄕn件演示:把直線轉化成圓周,兩端的物體重合)

 、軝C動練習:

  師:國慶節(jié)就要到了,學校計劃在校園主干道一邊按照一一間隔的規(guī)律來擺設鮮花美化校園。(課件出示圖)

  有25盆藍花,猜猜看有多少盆紅花?你是怎么想的?還有其他的想法嗎?

  師:大家想到了三種方案,這些方案都是可行的,看來,你們要是做美化設計師還是挺稱職的。課后大家可以利用今天學的規(guī)律來設計美化教室或者自己的臥室。

  四、總結評價。

  師:今天我們研究了一些排列的規(guī)律,當我們面對新的事物或者更復雜的情況時,要學會尋求方法來探索規(guī)律解決問題。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3

  一、應用題的來源應具備情感化、生活化和主題化。

  在現(xiàn)實的課堂教學中,很多老師在導入或新授環(huán)節(jié)考慮了題材的生活化,但在練習中體現(xiàn)較少,或者說學習內容的生活化沒有很好的貫穿于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其實從課的導入,新授,練習及發(fā)展都可以統(tǒng)一在一個生活化的主題之下。另外,許多老師教學應用題時,將課題命名為“應用題”,這個名稱在學生的大腦中并無多少概念,過于空洞,應更為形象與具體。比如,《游動物園中的問題》、《森林探險》等,相對于平均數(shù)問題,歸一問題,工程問題等課題而言,對于學生來說更容易理解與接受,有吸引力,利于學生對學習材料產(chǎn)生興趣,利于其以積極主動的姿態(tài)投入學習。更為重要的是這種對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的強調,也利于學生形成用數(shù)學的眼光看世界、主動地運用數(shù)學知識分析生活現(xiàn)象、主動得解決生活中所遇到的實際問題的能力。即發(fā)展良好的應用意識。

  例如,在教學了分數(shù)應用題之后,可以設計如下問題:有一天,老師帶了600元錢到家具公司買家具,便看見那里的家具都在降價。忽然,老師看見一套家具組合,老師很喜歡。衣柜200元,梳妝柜的價錢是衣柜的4/5,床的價錢比衣柜貴1/5。請你幫老師預算一下,老師帶的錢夠不夠?又例如,在教學了按比例分配應用題之后,可以設計這樣一道思考題讓學生想辦法由自己調制成一種鹽與水的濃度為1:4的溶液。學生在解決這些問題時,與其說是在解答應用題,還不如說是在做身邊的一件事情,他們不再是為了單純的解題而解題,而是在嘗試用自己的數(shù)學思維方式去觀察生活。學生一定會興趣倍增,積極性提高。

  二、應用題的呈現(xiàn)方式應多樣。

  現(xiàn)實世界千姿百態(tài),蘊含信息的方式也就多種多樣,因而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觸到的問題更多的則是以表格、圖文形式出現(xiàn)的,純文字敘述的問題很少。所以要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就勢必也需要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一個類似于真實的生活的情境。而以前傳統(tǒng)的應用題教學中,呈現(xiàn)方式比較單一,大多為文字敘述的結構也比較簡單,總是若干個條件加上一個問題,所有的條件都用上后,正好解答出問題;解題的技巧性強,對提高學生的觀察、分析、類比、推理等思維能力的幫助則不是很大。因此,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在《課標》中則明確指出:“內容的呈現(xiàn)應采用不同的表達方式,以滿足多樣的學習需要!痹诮虒W中,教師也可以突破教材在內容呈現(xiàn)方式上的局限性,采用多種多樣的形式,將“純文字化”的表達模式有機地與表格、漫畫、情境圖、數(shù)據(jù)單、情景劇表演等有效地結合起來,廣泛地采用于教學之中。這樣,既直觀又形象,而且還圖文并茂,生動有趣地呈現(xiàn)出素材,提高學生的興趣,滿足了多樣化的學生的需求。

  例如,在教學求平均數(shù)的應用題的時候后,我們可以盡量選取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些圖表或數(shù)據(jù),讓學生結合表格來研究。如某一月的空氣污染指數(shù),某一個班學生測驗的平均成績等等。再例如“小青買了兩本練習本,一枝毛筆,共用了四元錢。其中已知了一枝毛筆是兩元錢,問一本練習本是多少錢?”這種應用題的呈現(xiàn)方式單一而且封閉,都是文字敘述,兩、三個條件再加上一個問題。如果這種題目反反復復,出現(xiàn)的次數(shù)多了,學生的心里就會產(chǎn)生厭煩。如果是那樣的話,做出來的效果肯定不佳。而對于同樣一道例題,改用其他的方式呈現(xiàn),如圖文應用題。這樣就使原本枯燥乏味,冷颼颼的數(shù)字羅列的應用題變成了活潑生動,容易被學生所接受,也符合學生的認知發(fā)展特點。

  三、應用題解題的多樣化、開放化。

  對學生的發(fā)展而言,解決問題的學習價值不只是獲得問題的結論或答案,其意義在于學生通過解決問題的教學活動,體驗方法,以形成策略。在應用題教學中,我們不能把目光緊緊地定格在答案上,更應該關注讓學生體驗解決問題過程中的方法與策略。這些方法、策略的穩(wěn)固與形成,將逐漸成為學生思維方式的重要組成部分,讓學生以數(shù)學的眼光來審視與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的各類問題,也將是數(shù)學教育的價值所在。而傳統(tǒng)應用題大多數(shù)結構良好,答案惟一,解題方向明確,只需要不斷地重復和套用已經(jīng)學過的公式和數(shù)量關系就可以解決。所以,毫無疑問,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和應用能力來說,都是欠缺的。因此,要適度地引入開放性應用題,便能沖破傳統(tǒng)應用題帶來的封閉性,便能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更為廣闊的思維空間,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能力。

  例如,某一家服裝廠接到了生產(chǎn)1200件T恤的任務。前3天完成了40%,照這樣計算,還需要多少天才能完成任務?學生在解決這道題目的時候,可以根據(jù)數(shù)量之間的關系,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對所給定的條件進行不同的組合,采用不同的方法解答。所以,對于這道題目,解法有四種,即(1)3/40%-3;(2)3*[(1-40%)/40%];

 。3)設還需要x天才能完成任務。40%/3=(1-40%)/x;(4)(1-40%)/(40%/3)

  又例如,現(xiàn)在有一種含有鹽10%的鹽水為400克,要想得到含有鹽20%的鹽水該怎么辦?學生這道題目有以下三種策略:

  策略一:要使鹽水中的鹽變多,則需要加鹽;策略二:要使鹽水中的水變少,則需要蒸發(fā)水;策略三:還可以加入含鹽量高于20%的鹽水。由于解決問題的策略多樣化,學生找到了許多解決的方法,積極性越來越高,參與的意識也越來越強烈,從而也就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再例如下面一題:小明和小方同時從家中向學校出發(fā)。小明每分鐘走60米,小方每分鐘走50米。8分鐘過后,兩人則同時到校。問小明和小方兩家相距有多少米?由于小明和小方家的地點不確定,所以,學生就會得出各種可能的結論。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提高數(shù)學應用意識和能力,培養(yǎng)良好的數(shù)學情感,效果頗佳。

  另外,在應用題教學中我們應該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用不同思路,聯(lián)系不同的相關體驗,探索問題的多種解法,比較不同方法之間的長短優(yōu)劣。因為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許多問題的解決方法都不是唯一的,需要注意的是,這些方法中,不一定有好壞之分,只要是合理的,都應該加以肯定。不能僅關注解決問題的格式完整與否,答案正確與否。這對于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有著重要影響。

  四、應用題教學評價的全面化。

  要重視解題過程的評價與反思,除了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意識,學會欣賞,體會成功的喜悅等情感、態(tài)度方面的功用以外,學生解決問題策略的形成也是不可缺少的支持。而在目前教學中,評價教學應用題的質量的主要標準是看學生應用題考試的分數(shù)。于是,便會出現(xiàn)這樣一種怪現(xiàn)象:不少學生應用題的分數(shù)很高,但是,實際上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不是很強。有的時候,學生一旦遇到新的問題,變束手無策了。因此,過于注重考試分數(shù)的評價方式是違背新課程理念的。新課程理念下的應用題教學評價應努力實現(xiàn)評價考核多元化,總的趨勢是變終結性評價為發(fā)展性評價,變量化評價為質性評價。

  總而言之,新課程改革為應用題的教學指明了方向,應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把問題解決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提供給學生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解題策略的機會,提供給學生更多的評價自己思維結果的諸多權利,那么學生便能在問題解決過程中體驗到成功的時候,他們便會成長為自信而成功的問題解決者。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4

  教學內容:教材第37頁例5、試一試和練一練,練習七第4~日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進一步認識比例尺,學會根據(jù)比例尺求圖上距離或實際距離。

  2.使學生體會數(shù)學在實際生活里的應用,提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進一步認識比例尺。

  教學難點:根據(jù)比例尺求圖上距離或實際距離。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提問:什么是比例尺,

  2.出示一些數(shù)據(jù)比例尺,讓學生說一說比例尺前項、后項的倍數(shù)關系和比例尺的實際含義。

  3.說明:利用比例尺,可以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這節(jié)課就學習比例尺的應用。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5。

  出示例5,讀題。提問:題里已知什么,要求什么?按照比例尺的`意義,你能解答嗎?讓學生自己討論并進行解答,通過巡視看一看不同的解法。指名口答解題過程,老師板書。其間結合說明設未知數(shù)x的單位與圖上距離的單位統(tǒng)一,用厘米,解題后再化成米數(shù)。提問:用不同方法解答這道題的過程是怎樣的?指出;已知圖上距離求實際距離,可以按照實際距離與圖上距離的倍數(shù)關系來解答,也可以按圖上距離 :實際距離=比例尺列出比例,用解比例的方法就可以求出結果。

  2.做練一練第1題。

  指名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指名學生說一說怎樣想的,要注意什么問題?

  3.教學試一試。

  出示試一試,讀題。提問;題里已知什么,要求什么?你能自己解答嗎,讓學生自己做在練習本上。指名學生口答解題過程,老師板書。用比例解的指名學生說一說根據(jù)什么列比例的,應該設誰為x。指出:已知實際距離求圖上距離,可以把實際距離縮小相應的倍數(shù),也可以按圖上距離 :實際距離=比例尺列出比例,再解比例求出結果.

  4.做練一練第2題。

  指名扳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指名學生說說怎樣想的,解答時還要注意什么。

  5.做練習七第4題。

  讓學生做在練習本上,然后口答,老師板書。

  6.做練習七第5題。

  學生完成在練習本上。

  三、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內容?你學到了些什么?

  四、布置作業(yè)

  課堂作業(yè):練習七第6、8題。

  家庭作業(yè):練習七第7題。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5

  (一)知識教學點

  1.使學生初步了解加法的含義。

  2.使學生口算得數(shù)是2、3的加法。

  3.認識“+”和“=”這兩個符號,學會讀加法算式。

  (二)能力訓練點

  1.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圖意,培養(yǎng)學生視圖能力。

  2.啟發(fā)、引導學生講述圖畫內容,學會說三句話,培養(yǎng)說話能力。

  3.通過擺學具,理解加法含義,培養(yǎng)動手操作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1.在講解加法含義中,滲透集合(并集)思想。

  2.引導學生講述圖畫內容時,可指導學生做合并起來的手勢,既幫助理解圖意,又符合兒童的年齡特征,提高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1.使學生加深了解加法含義。

  2.較熟練地口算得數(shù)是2、3的加法,并知道計算的根據(jù)。

  3.認識“+”和“=”,會讀算式。

  教學難點

  1.理解加法含義。

  2.引導學生說思維過程。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請同學們擺出1根小棒,2個三角形,3個圓。說一說各用數(shù)字幾表示,并在學具下面寫一寫。

  2.動手將2個三角形分成兩堆,再把3個圓片分成兩堆,說一說2、3的組成。

  3.看課本10頁的跳棋圖,想一想,□里應該填幾,填上數(shù)后再想一想為什么。并把這幾個數(shù)的組成,寫在黑板上。

  二、探究新知

  1.直觀演示,引出加法。

  (1)先出示(或顯示)小朋友左手的氣球,問,這是幾個氣球?用數(shù)字幾表示。

  再出示(或顯示)右手的氣球,問,這是幾個氣球?用數(shù)字幾表示?

  (2)現(xiàn)在把左手1個氣球和右手1個氣球合在一起。(邊說邊移動氣球,直到合在一起),一共是幾個氣球?

  (3)引導學生口述題意。左手里的1個氣球,右手里的1個氣球,合起來一共是幾個球?

  (4)講述。(指圖)左手里的`1個氣球和右手里的1個氣球,合起來一共是2個氣球。說簡單一些就是,1和1合起來是2。(指導做兩手合起來的手勢)1和1合起來就是1和1加起來,怎么表示呢?就是在1和1中間寫上“+”(板書加號),讀作“1加1”!埃北硎竞掀饋恚瑢W生試讀。

  (5)“1+1得幾?”學生回答后說明,1加1得2,得幾也可以用一個符號“=”表示。(在1+1后面寫上“=”)“=”是等號(板書等號)。指“1+1=2”說,這是一個完整的加法算式,讀作“1加1等于2”也可以讀作“1加1得2”。

  (6)[小結]這道題是把左手里的1個氣球與右手里的1個氣球合起來一共是幾個氣球?(邊說邊做手勢)合起來也就是加起來,所以這道題要用加法計算。

  2.指導看圖,理解圖意。

  (1)教學10頁中間左圖。

 、儆么帕Π、幻燈片或電腦顯示邊演示邊講。原來有兩個小朋友在做游戲(在兩個小朋友外面圈一個圈),又跑來1個小朋友(也在一個小朋友外面圈一個圈),合起來一共是幾個小朋友?(再在3個小朋友的外面圈一個大圈)

 、谝龑W生邊說邊用手勢表示題意。

  ③要求一共有多少個小朋友,必須把幾和幾合起來?說明,把2和1合起來,就是把2和1加起來,寫成算式“2+1”。

 、堋2加1得幾?”學生回答后,教師在“2+1”后面板書“=3”。

  ⑤領讀算式“2+1=3”。學生自己讀兩遍。

 、拗笇W生看教科書第10頁相應的圖。說明教科書中的圖和剛才看的意思是一樣的。只不過是最后顯示的圖也叫結果圖。意思也是“原來有2個小朋友,又跑來1個小朋友,一共是幾個小朋友?”

 、咭龑Ю斫馑闶。剛才是看著圖知道2加1得3,如果沒有圖可以怎么想呢?因為2和1組成3,所以2加1得3。

  (2)教學第10頁右圖。

 、(指圖)這幅圖表示什么意思?引導學生說出:“原來有1只小貓玩球,又跑來2只小貓,一共有幾只小貓?”

 、谇笠还灿袔字恍∝垼恳褞缀蛶缀掀饋?用什么方法算?怎樣列式?

  ③引導學生在黑板上寫算式“1+2=3”。

 、芸吹健1+2=3”你是怎樣想的?

  3.整理小結。

  (1)剛才我們看到的這3幅圖,第一幅圖是要把1和1合起來,第二幅圖是要把2和1合起來,第三幅圖是把1和2合起來。這三幅圖都是表示把兩個數(shù)合起來,求一共是多少?都要用加法計算。

  (2)齊讀黑板上的3個算式。

  4.動手操作,理解加法含義。

  (1)先擺1個三角形,再擺1個三角形,一共幾個三角形?這是把幾和幾合起來,怎樣列式?得多少?

  (2)先擺1個圓,再擺2個圓,一共是幾個圓?這是把幾和幾合起來?怎樣列式?得多少?請把得數(shù)填在教科書上的□里。(第10頁下圖)。再讀一遍算式。

  三、鞏固發(fā)展

  指導完成教科書12頁做一做。

  (1)12頁1

  引導邊做手勢邊說圖意。“原來有1只小狗,又來了2只小狗,一共有幾只小狗?”求一共有幾只小狗?用什么方法計算,怎樣列式?把得數(shù)填在□里。

  (2)12頁1

  ①說圖意。原來有2本書,又拿來1本書,一共有幾本書?

 、谡f一說“1+2=3”你是怎么想的?

  (3)12頁2,填得數(shù)。填完后,說說為什么這樣填?

  (4)12頁3,這是2和3的組成。它與我們今天學的加法有密切的關系。因為我們做加法時,想的就是數(shù)的組成。在□里填上合適的數(shù),而后訂正。

  四、全課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都學會了什么?

  五、布置作業(yè)

  1.復習2、3的組成。

  2.用小棒擺一擺1+1= 1+2=2+1=

  3.說一說這幾個算式得幾,你是怎么想的?(邊說邊做手勢)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蓖ㄟ^測量活動,進一步體會小數(shù)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餐ㄟ^探索怎樣把幾分米或幾厘米用米單位來表示的過程,進一步體會小數(shù)的意義。

 、衬苡眯(shù)表示一個物體的長度、質量等。

  教學過程:⒈想一想,憶一憶。

  同學們,你們還記得1米有多長嗎?

  用手勢表示一下,我們來看看黑板有多長?今天我們學習新課。(板書:測量活動)

 、擦恳涣

 、琶拷M各派一名代表,分別測量黑板的長度。

 、茀R報結果。

  ⑶小組合作學習,怎樣以米為單位來表示呢?

 、葏R報:2米85厘米=2 米=2.85米

  1米1分米=1 米=1.1米

  小結:把幾分米或幾厘米用“米”作單位來表示的過程,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重點學習的內容。

 、吃倭恳涣。

  ①同學們,在你的'身邊有許多物品,選擇自己喜歡的量一量?以米為單位記錄下來(學生自行完成填一填)。

 、趨R報結果。

  ⒋試一試

  媒體出示燕子

  春天來了,燕子也從南方趕來了,它給同學們提了幾個問題請你們來回答,你們愿意回答嗎?(愿意)

  我(燕子)的體重是1千克500克,骨骼重113克,以千克為單位怎么表示?

  全班匯報:1千克500克=(1.5)千克

  113克=(0.113)千克

  小結:同學們都能用千克把燕子的問題回答出來,那么同學們老師的身高用米作單位,你能表示出來嗎?(能)

  ⒌激趣活動。

  我請一名學生來測量我(老師)的身高,再請一名學生監(jiān)督,不當之處,給予糾正。

  匯報:1米70厘米=(1.7)米

  下面請同學到自己的小組里任選一人,測量同學的身高,并以米為單位表示出來?

  ⒍多媒體出示,練一練。

  (學生自行完成,同桌互批)

 、吠瑢W們學了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覆贾米鳂I(yè),試一試1、2題。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7

  設計說明

  “測量不規(guī)則物體的體積”這部分內容的安排,既有助于學生進一步理解體積的意義,又能幫助學生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jù)本課時內容的特點,我緊緊圍繞體積的意義設計了一系列的數(shù)學活動。

  在新知的探究過程中,先引導學生設計測量方案,再進行實際測量。鼓勵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究,不斷為學生創(chuàng)造成功的機會,讓學生在動手、動口、動腦的過程中,多次體驗成功的喜悅,從而獲得更加強烈的學習欲望。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發(fā)現(xiàn)不規(guī)則物體的體積必須轉化成可測量的水的體積,即把未知的問題轉化為已知的問題,使學生進一步體會轉化的思想方法在數(shù)學學習中的重要性。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生準備

  有刻度的量杯、兩個長方體容器、水、石塊、直尺

  教學過程

  復習舊知,提出問題

  1、復習規(guī)則物體體積的計算方法。

 。▽W生交流答案,并說出計算過程)

  2、創(chuàng)設情境,引出課題。

 。1)提問:(課件出示石塊的圖片)它和上面兩個物體有什么不同呢?(形狀不規(guī)則)你能用公式計算出石塊的體積嗎?為什么?(不能直接用公式計算,因為石塊是形狀不規(guī)則的物體)

  (2)引入新課: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像石塊這樣不規(guī)則物體體積的測量方法。(板書課題:有趣的測量)

  設計意圖:先復習舊知,喚起學生心里有關體積的知識,再出示測量不規(guī)則物體體積的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為新課的學習創(chuàng)設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

  自主探究,實驗感悟

  1、啟發(fā)引導。

 。1)什么是石塊的體積?(石塊所占空間的大小)

 。2)出示長方體容器、水、量杯等測量工具。

  師:能不能利用這些工具想辦法測量出石塊的體積呢?

  2、設計測量方案。

 。▽W生先獨立思考,再小組討論,設計測量方案,然后交流)

  3、匯報測量方案。

  學生匯報時教師要適時追問:把石塊放入裝有水的容器中,水面為什么會上升?增加的那部分水的體積與石塊的體積有什么關系?為什么?還有其他的測量方案嗎?

  設計意圖:實驗前,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自主學習的空間,先讓學生獨立思考,每個人都產(chǎn)生自己的想法后,再交流。在交流、討論、思考中明確測量方案,滿足學生的'不同需要,為后面的實驗打下基礎,避免實驗的盲目性。

  4、動手操作,實驗探究。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選擇一種你們喜歡的方案,動手測量、計算出該石塊的體積。

 。1)讓學生明確實驗要求。(課件出示)

 、賹嶒炃埃好鞔_測量方案及組員分工。

 、趯嶒灂r:輕聲交流,測量數(shù)據(jù)要科學、準確,填好報告單。

 、蹖嶒灪螅赫斫Y論,回顧反思。

 。2)學生小組合作,動手實驗,填寫報告單。

  (3)交流匯報,實驗演示。

  5、歸納實驗方法。

  方法一:在長方體的容器里放一定量的水,量出水面的高度后,再把石塊完全浸沒在水中(水未溢出),計算出升高的那部分水的體積,就是石塊的體積。

  方法二:將石塊放入盛滿水的容器中,并將溢出的水倒入量杯中,然后直接讀出水的體積,水的體積就是石塊的體積。

  方法三:把石塊放入一個長方體容器中,往里面倒水,石塊完全浸沒后,再把石塊取出,計算出下降的那部分水的體積,就是石塊的體積。

  方法四:把石塊先放入容器中,往容器里加入水,直到水面剛剛高過石塊,測量水的高度,把石塊取出,再次測量水的高度,用容器的底面積乘兩次的高度差就是石塊的體積。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8

  設計說明

  《數(shù)學課程標準》提出的關于估算的學習目標是“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并解釋估算的過程”,要落實這一目標,教師首先要充分認識估算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廣泛應用,認識估算對學生數(shù)感的培養(yǎng)具有重要意義。在本課的設計中,首先創(chuàng)設情境,引出問題,讓學生體會生活中許多問題的解答要用到除法估算來完成。然后讓學生根據(jù)已有的估算經(jīng)驗,自己嘗試著解決老師提出的問題,讓學生對除法估算有一個建構的過程。緊接著讓學生歸納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的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面對具體情境進行估算,通過對“每天的住宿費大約是多少?”和“多少個紙箱能裝下?”這兩個問題的分析,培養(yǎng)學生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和父母外出旅游時留心在賓館每天的住宿費大約是多少錢了嗎?

  1、課件出示教材29頁例8。 思考: (1)從例8中你知道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要解決什么問題? (2)問題中的“大約”是什么意思? (生根據(jù)已有的.經(jīng)驗自由發(fā)言,大約就是大概的意思,結果要進行估算,得數(shù)不能用“=”連接,要用“≈”連接) (3)鼓勵學生分析題意,獨立列出算式,并說一說這樣列式的理由。(267÷3) 師強調說明:問題中“每天的住宿費大約是多少錢?”不需要算出準確結果,只需要進行估算,求出近似值就可以了。

  2.揭示課題。 這樣的問題該怎么解決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應用除法的估算來解決問題。(板書課題)

  ⊙自主預習,探究算法

  1.引發(fā)思考。 師:你會估算267÷3的結果嗎?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1)鼓勵學生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根據(jù)學生的匯報進行板書。 ①267≈300 300÷3=100(元) 267÷3≈100(元) 答:每天的住宿費大約是100元。 ②267≈270 270÷3=90(元) 267÷3≈90(元) 答:每天的住宿費大約是90元。(看除數(shù),想口訣) (2)引導學生觀察對比,小組討論兩位同學的解答合理嗎?為什么? ①因為不需要算出準確的錢數(shù),所以兩種結果都是合理的。 ②第二種方法估算的結果更精確一些,準確結果應該比90少,比80多。 (3)總結估算的方法。(課件出示) 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的除法估算,一般先把被除數(shù)看作與它接近的整十、整百、幾百幾十、幾千幾百的數(shù),除數(shù)不變,再口算出結果。 (4)明確:解決同一個問題,如果有不同的方法,只要合理就可以采用。 設計意圖:通過引導和探究使學生明白,估算時要看除數(shù),想口訣,找到和被除數(shù)最接近的整十、整百、幾百幾十或幾千幾百的數(shù),選擇合理的方法來解決實際問題。

  2.解決問題。(課件出示教材30頁例9) (1)引導學生分析題中的數(shù)量關系,說出題中的已知條件和要求的問題。 (2)問題中的“夠裝”是什么意思? (3)小組合作交流,說出自己的想法,根據(jù)學生的匯報進行板書。 ①182≈180,182÷8>20,需要的紙箱肯定超過20個,所以18個紙箱裝不下182個菠蘿。 ②18≈20,20×8=160(個),20個紙箱只能裝160個,所以18個紙箱肯定裝不下。 (4)組織學生對以上的估算過程和方法進行比較。(課件出示) 第一種方法與例8的把被除數(shù)看作和它接近的幾百幾十數(shù)的方法一樣;第二種方法是把紙箱數(shù)看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數(shù),再乘每箱裝的菠蘿個數(shù),然后和菠蘿總數(shù)進行比較。 設計意圖:教學中,盡可能地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估算空間和交流機會,讓學生在各種活動中自主探索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的除法的估算方法,提高估算能力。

  ⊙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30頁例9下面的問題:多少個紙箱才能裝下?(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解答)

  2.完成教材31頁1題。 教師引導學生掌握估算的一般方法,提高估算能力。

  3.完成教材31頁2題。 引導學生分析題意,感受估算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全課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只要根據(jù)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估算方法,就可以把學到的數(shù)學知識更好地應用到生活中。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從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層層深入地逐步完成對乘法意義的體驗。

  2、培養(yǎng)孩子遷移推理能力、概括能力和總結規(guī)律的能力。

  3、體會乘法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重點:

  完成對乘法意義的體驗,經(jīng)歷知識形成的過程。

  教學難點:

  建立“數(shù)一數(shù)”的數(shù)學模型,并運用模型感悟乘法的意義和必要性。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景創(chuàng)設

  小松鼠在松樹林里采了一大筐松果,你能幫他們數(shù)一數(shù)嗎?

  二、問題探究

  師:哪位同學能幫小松鼠數(shù)一數(shù)?

  1.你打算怎樣數(shù),才能又對又快呢?

  2.五個五個的數(shù)一數(shù)一共有多少個松果?

  3.提問:指著第一堆松果提問,這堆松果有五個,是1個5,一共是5個松果,怎樣列乘法算式呢?

  4.提問:指著第一堆和第二堆松果提問,這兩堆松果有兩個五個松果,是2個5,一共是10個松果,怎樣列乘法算式呢?

  5.談話:3堆、4堆、5堆……一共有多少個松果?你能列出乘法算式嗎?

  三、體驗感悟

  1.組織學生匯報,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

  2.你有好的辦法記住這些算式和得數(shù)嗎?

  3.引導學生整理口訣

  4.組織學生多種形式背誦口訣

  四、實踐應用

  第1題:對口令1.老師說“四五”,同學說“二十” 2.老師說“四五二十”同學說“4×5”或“5×4” 3.同桌對口令,男生女生選代表對口令完成第2、3、4題和數(shù)學游戲

  五、小結: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談談你的收獲?

  六、布置作業(yè)

  一課一練第7頁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10

  一、教材說明;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shù)學[人教版]第十一冊《圓的認識》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掌握圓的特征;了解圓的各部分名稱。

  2、會用字母表示圓心、半徑、直徑;理解并掌握在同圓(或等圓)中直徑與半徑的關系。

  3、能正確熟練地掌握用圓規(guī)畫圓的操作步驟。

  4、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主動探究、自主發(fā)現(xiàn)、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教學流程;

  1、導入新課

  (1)學生活動(邊玩邊觀察)。

 、偾、球相碰玩具表演。②線系小球旋轉玩具表演。

  [教師要求學生將觀察到的形狀告訴大家,學生異口同聲回答:圓形。這里,教師采用學生感興趣的玩具表演活動,既直觀形象,又易于發(fā)現(xiàn),進而抽象出“圓”。學生從“玩”入手,不知不覺進入學習狀態(tài)。學習興趣濃厚,樂于參與,利于學習。]

  (2)師生對話(學生可相互討論后回答)。

  教師:日常生活中或周圍的物體上哪里有圓?

  學生:在鐘面、圓桌、人民幣硬幣上……都有圓。

  教師:請同學們用手摸一摸,體會一下有什么感覺?

  學生用眼看一看、用手摸一摸,感覺:……閉封的、彎曲的`。

  教師(多媒體演示:圓形物體→圓):這(指圓)和我們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有什么不同呢?

  學生:以前我們學過的平面圖形如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共同特征,都是由線段圍成的直線圖形。而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指圓)這種圖形是由曲線圍成的圖形。

  教師(鼓勵表揚學生):對,這個圖形就是圓,你能說說什么是圓嗎?

  學生討論后回答:圓是平面上的一種曲線圖形。(這時,教師請同學們把眼睛閉上,在腦子里想圓的形狀,睜開眼睛再看一看,再閉上眼睛想一想,能否記住它。)

  教師在此基礎上揭示課題,并請學生回答:你還想認識圓的什么?學生說:還想認識圓的圓心、直徑、半徑……

  [這里通過生生交流、師生互動,形象感知、抽象概括,幫助學生正確建立“圓”的概念。]

  2、探索新知。

  (1)探究——圓心

  ① 徒手畫圓。

  教師請兩個學生一同在黑板上徒手畫圓,然后請同學們評一評(3個人)誰畫的圓好呢?……師生認為用工具畫圓才能畫得好。[師生共同表演、平等相待、大家評說、其樂融融。]

 、谟霉ぞ弋媹A。

  教師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工具畫圓。學生畫圓:a.用圓規(guī)畫圓;b.用圓形物體畫圓。[畫圓方法任學生自選,既體現(xiàn)因人而宜、因材施教,又體現(xiàn)尊重學生(個性)、教學民主。]

 、壅覉A心。

  學生動手剪一剪、折一折,再議一議、找一找……自我探索發(fā)現(xiàn)圓的“圓心”。[教師放手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發(fā)現(xiàn)新知,培養(yǎng)探究能力。]

  教師引導學生歸納小結:圓中心的一點叫做圓心,圓心用字母“O”表示。(學生在圓形紙片上點出圓心,標出字母。)

 、苡螒蛉の额}。

  在操場上,體育老師在地上畫了一個大圓,給同學們做游戲。老師說,不管你站在什么位置,都會派上用場。你喜歡站在什么位置呢?請你點出來。

  [教師請學生邊點邊說明這點與圓的位置關系,同時給予評說。如學生點到“圓心”,師評說:“你很有雄心,喜歡別人圍著你轉,將來必成大器!比鐚W生點到“圓內”,師評說:“你比較守規(guī)矩,喜歡在一定的范圍內活動,將來不容易犯錯誤!比鐚W生點到“圓上”,師評說:“你做事很有規(guī)律,能夠遵循原則,同時與‘上司’相處喜歡保持一定距離!比鐚W生點到“圓外”,師評說:“你很了不起,思維活躍,思路開闊,做事不愿受條條框框的束縛,喜歡創(chuàng)新,有開拓精神,將來定會大有作為!薄@樣教學,生動有趣,其樂無窮,激勵性強,學生樂學,學得輕松愉快、積極主動。學生對圓、圓心、圓內、圓上、圓外等基本概念能夠有深刻的理解。]

  (2)探究——圓的直徑、半徑及其關系。

  教師:你還想知道什么?

  學生:還想知道圓的直徑、半徑,直徑與半徑之間有什么關系?……

【小學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shù)學教案【經(jīng)典】09-03

[經(jīng)典]小學數(shù)學教案09-08

[精選]小學數(shù)學教案08-30

小學數(shù)學教案[經(jīng)典]07-29

【精選】小學數(shù)學教案08-15

小學數(shù)學教案[精選]07-23

小學數(shù)學教案【精選】08-04

小學數(shù)學教案06-14

小學數(shù)學教案06-17

小學數(shù)學教案【熱門】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