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中班科學活動教案匯總五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學活動教案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認識鼻子的外形特征、名稱及用途。
2、掌握正確擦鼻子的方法。
3、通過活動使幼兒產生保護身體器官的意識。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認識若干種小動物,知道它們鼻子的`形狀知道酒、醋、香水、清水的氣味。
2、教具:鼻子正面、側面圖各一張,香水、酒、醋、清水各一瓶,紙巾人手一張。
3、人手一張沒畫鼻子的小人頭像。
活動過程:
1、請幼兒玩點鼻子的游戲,訓練幼兒的思維、動作敏捷、協(xié)調。
2、先后出示"鼻子"圖片及字卡,認識鼻子并認讀,認識鼻子長的部位,外形結構,由鼻梁、鼻尖、鼻孔組成。
3、鼻子的用途:幼兒討論,通過討論得出結論:
。1)聞氣味(出示香水、酒、醋、清水,請幼兒發(fā)揮小鼻子的作用,問出不同的瓶子里各盛了什么東西)
。2)告訴小朋友,鼻子不但能聞出氣味,更重要的是起呼吸的作用(學習"呼、吸"兩詞,并感受,知道鼻子呼吸的重要。
4、安全教育:討論怎樣保護鼻子(不得外鼻孔,不用異物堵塞,不要用力碰撞鼻子,洗臉時要用濕毛巾輕輕將鼻子洗干凈,正確的擦鼻子的方法)
5、手工游戲《貼鼻子》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2
活動設計意圖:《綱要》要求我們要根據(jù)幼兒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確定活動的主題,強調教師要尊重和滿足幼兒的需要,鼓勵幼兒與周圍環(huán)境發(fā)生有意義的互動。在預設活動“聰明的烏龜”中,班上幼兒在觀察烏龜時,一幼兒自豪地介紹說:“烏龜?shù)臍び灿驳,要是有誰來吃它,它就會把身體全縮在里面!”,孩子們的注意力開始轉移到“動物怎樣保護自己”這一個問題上。作為時刻關注幼兒的我,及時地發(fā)現(xiàn)幼兒的興趣點所在,開展了與之相應的活動“誰來保護我的寶寶”。該活動把《綱要》的要求和“做中學”的理念比較好的結合起來,兩者互相促進;顒又薪o足幼兒自由的時間和空間,提供豐富的材料,鼓勵他們提出問題,研究問題,使師生有效地互動起來……
活動目標:
一、通過多種形式,鼓勵幼兒從不同角度進行體驗和探索“動物怎樣保護自己”,豐富幼兒的科學小知識。
二、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和創(chuàng)造,能用適當?shù)姆绞奖磉_,并能大膽地表現(xiàn)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三、支持幼兒在活動中的想象和創(chuàng)造,幫助幼兒學習運用觀察、比較、分析、推論等方法進行探索活動,令其在探索、創(chuàng)造的過程中展現(xiàn)自我表達的獨特性,獲得自信心,學會相互之間的交流與合作。
活動準備:
一、幼兒聽過《聰明的烏龜》的故事,共同收集有關“小動物怎樣保護自己”的圖片、VCD;課件制作“蛋寶寶”。
二、實驗操作的記錄單,幼兒記錄用具人手一份。
三、雞蛋若干個,棉花、膠布、積木、紙盒、網袋、橡皮泥、、瓷土、沙箱等通過加工、制作可以保護物體的材料。
活動方式:集體活動、分組活動相結合
活動重難點分析:
一、要實現(xiàn)“幼兒與環(huán)境發(fā)生有意義的互動”,我們在活動中就必須“正確處理好師生互動關系,推動幼兒的探索活動”這是活動的.難點之一。
二、在孩子們探索活動中,要“展現(xiàn)自我表達的獨特性,獲得自信心,學會相互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這也是重點之一。教師應認識幼兒的思維,接過幼兒拋出來的球(活動的突發(fā)事件,善于激發(fā)幼兒的智慧,與幼兒交流經驗,與幼兒共享情感,讓每個人都感受到對方的支持。
三、“做中學”重視活動中的集體記錄,這集體記錄應真正體現(xiàn)教育價值。
活動過程預設:
一、以故事《聰明的烏龜》情景引入課題,引起幼兒對問題“小動物怎樣保護自己”的思考興趣。 教師:小烏龜真聰明,懂得用自己的殼保護自己,可其它小動物遇見敵人怎么辦呢?
二、引導幼兒觀察發(fā)現(xiàn)其它小動物保護自己的辦法。
1 、出示圖片,請幼兒從不同角度進行體驗和探索,發(fā)現(xiàn)小動物保護自己的辦法。
2 、教師與幼兒一起總結,幼兒將“小動物保護自己的方法”記錄在實驗單上。
三、在視頻上“跳”出一個搖搖晃晃的大雞蛋(插曲:《老母雞》,教師將幼兒的興趣轉移到“保護 蛋寶寶”上來。 發(fā)現(xiàn)問題:蛋寶寶沒手沒腳的怎樣保護自己呢?討論結果:“雞媽媽會保護它!”、“我在蛋寶寶上邊畫上老虎,大家見了都怕它!”……
四、鼓勵幼兒用各種方式進行探索,大膽地表現(xiàn)自己的情感和體驗,在自主的活動中激發(fā)幼兒關愛、保護蛋寶寶的情感。
1、設置情境, 引導幼兒繼續(xù)尋找保護蛋寶寶的方法。 (情境:老師將雞蛋遞給小朋友時,“啪”的一聲,雞蛋掉了、破了! 發(fā)現(xiàn)新問題:哎呀!畫上大老虎也保護不了蛋寶寶!聰明的小朋友會有什么更好的辦法來保護它呢?
2、幼兒討論,將預計的保護方法記錄在實驗單上,激發(fā)幼兒按設想方法進一步探索。
3、指導幼兒探索保護雞蛋的方法。
1、為幼兒介紹現(xiàn)有的操作材料,幼兒自由結伴,自選材料進行操作探索。教師以玩伴的身份陪幼兒進行實驗:可以看看小實驗的預計記錄,了解幼兒的實驗設想,再與幼兒一同進行實驗,引導幼兒不偏離實驗走向。
2、請幼兒將實驗結果記錄在實驗單上,可行的用“√”表示,不可行的用“×”表示。
3、同伴間互相介紹和演示探索結果。
4、師生共同歸納保護雞蛋的方法,將其整理記錄出來(集體記錄:文字、繪畫等形式不拘)。
A 固 定 的 方 法(如:將蛋嵌插在沙子中固定、用橡皮泥做成井圈固定等。)
B 包 裹 的 方 法 (如:在蛋的外殼包裹上一層蠟、泥土、網袋等)。
C 增加硬度的方法 (如:在蛋的外殼加上“護架”)。……
5、請幼兒欣賞叔叔阿姨為保護蛋寶寶的工具及方法。(如:運載蛋的紙蛋槽,箱子,冰箱里的蛋架等)
6、教師對“保護雞蛋的方法”進行小結:除了這些,也許還有更好的方法,繼續(xù)動動 你們的腦筋,探索發(fā)現(xiàn)出新的方法。
五、以輕松活潑的歌表演《小小蛋兒把門開》結束活動。教師:雞媽媽有了我們幫忙,它的蛋寶寶再也不會受傷了。它呀,將雞寶寶孵成一只只毛茸茸、胖乎乎的小雞來,讓我們來把小蛋兒的門兒打開吧!
延伸活動:
一、可引導幼兒欣賞VCD《動物的自我保護》,不斷豐富孩子的的科學小知識。
二、請幼兒回家與爸爸媽媽繼續(xù)探索,并將探索到的保護蛋寶寶的方法記錄在小實驗活動單上。
三、尋找其它需要保護的物品,開始新的探索。
附:活動評析
一、孩子們是沿著自己覺得很有意思的問題,很堅持,很專注地參與,他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很高,急于表現(xiàn)自己的想法,活動氣氛輕松,幼兒的潛能得到真正的發(fā)揮。
二、老師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把幼兒的興趣轉移到保護蛋寶寶上來,從而幫助他們發(fā)現(xiàn)新的問題,能持續(xù)不斷地探索下去。在不斷的操作中,孩子們正朝合作、分享的方面發(fā)展。
三、在探索“保護蛋寶寶的方法”過程中,教師借助開放性問題“為什么蛋寶寶破了呢?”,與幼兒有效地互動,從而把幼兒的探索興趣引向教師要求的方向,對事物進行深入研究。
四、在操作實驗前讓孩子做出實驗預測,預測后再動手做實驗去求證。孩子們將實驗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情況用文字、圖像等多種方式記錄下來,不僅通過語言,而且通過某種符號去表現(xiàn)自己的想法,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認識各種冬天的用具,知道他們給人們保暖或帶來溫暖。
2、關心周圍的科技產品,學習用打勾的方式記錄自己家里的家用電器。
3、有初步的自我保護意識,了解一些簡單的常識。
活動重點:
認識各種冬天的用具,說出它們的'名稱。
活動難點:
學習用打勾的方式記錄自己家里的家用電器。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筆取暖用具:古老的碳盆、暖手爐、熱水袋、火爐、空調、電熱毯。
2、幼兒自帶冬天的用品。
活動過程:
1、提問,引出冬天的保暖用品。
天冷了,怎樣使自己的身體 不冷?你身上那些東西是冬天用的保暖用品?
你還知道哪些冬天的保暖用品?他們使用什么材料做的?
2、引導幼兒觀察幼兒用書。圖上有哪些冬天的用品?他們有什么用處?
總結:棉衣、棉帽、圍巾具有保暖的作用?照{、火爐、取暖器有取暖的作用。
3、幼兒講述自己帶來的用品,進一步引導幼兒認識各種冬天的用具。
它是什么材料做的?怎樣使用?怎樣幫助我們取暖和保暖?幼兒示范方法。
引導幼兒了解各種取暖用具不同的發(fā)熱反復法及不同的用法。
火爐用煤碳取暖;炭盆用木炭取暖;電熱毯用電取暖;熱水袋用熱水取暖。
4、引導幼兒進一步思考:
還見過哪些取暖用具?他們怎樣發(fā)熱?怎樣使用?
為什么要使用各種各樣的取暖用具?你喜歡哪種用具?為什么?
長大以后,你想發(fā)明什么樣的取暖用具?
觀察圖表,打勾記錄。
5、初步建立自我保護意識,教育幼兒安全使用各種取暖用具,防止燙傷、燒傷,使用電器時要在成人的指導下使用。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探索不同形狀的橋面與承重力的關系。
2、體驗動手操作的樂趣,并學習記錄實驗結果。
3、能和同伴合作完成任務。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xiàn)。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相同大小形狀的鉛畫紙人手一份,相同大小積木每人兩塊,雪花片若干,記錄紙、筆每組一份
造橋實驗
活動過程:
1、談話引題
幼兒回憶設計過的橋面,教師根據(jù)幼兒回憶內容展示橋面。
橋造好了,會有很多的車和人從橋上通過,所以我們的橋一定要造的很牢固,你認為這三中橋哪一種橋最牢固呢?(幼兒自由猜測)我們來做個小實驗就知道了。
2、講解實驗方法:
我們已經知道橋墩的距離會影響橋的'承重力,所以先得把橋墩的距離定下來,就在橋的兩邊,然后在橋中央放雪花片,比比哪種橋能放最多的雪花片,它就最牢固,為了能比得更清楚,我們還要把雪花片的數(shù)量記錄在紙上。
3、幼兒實驗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提醒幼兒互相合作,嘗試并記錄實驗結果。
4、講述實驗結果,得出結論
每組請一名幼兒講述操作結果,并得出結論。
教師總結并得出結論。
活動反思:
在幼兒的科學活動中,我們應該加強對幼兒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增強他們的獨立性、探索性,使幼兒把學習任務放到完整的環(huán)節(jié)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學知識,走進科學,也讓科學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長之路。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探索動物睡覺的秘密;
2、嘗試用動作表現(xiàn)不同動物的睡覺方式。
活動準備:
1請幼兒收集有關介紹動物睡覺的圖書、圖片,互相說一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
2、幼兒用書第三冊第22頁
活動過程:
1、與幼兒談話:小朋友,你是怎樣睡覺的?讓幼兒說一說、做一做。
2、那么你知道動物是怎樣睡覺的?啟發(fā)幼兒說出家養(yǎng)的小動物睡覺姿勢(貓、狗······)
3、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發(fā)現(xiàn)動物睡覺的秘密。
。1)請幼兒分組活動,觀看有關動物睡覺的圖片、圖書,互相說一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
。2)講故事:動物怎樣睡覺?
4、游戲“誰在睡覺”
。1)看誰找得快:請幼兒仔細觀察掛圖,找出正在睡覺的'動物。
。2)看誰說得對:請幼兒說出蝙蝠、老虎、丹頂鶴等動物是怎樣睡覺的。
(3)看誰學得像:教師說出動物的名字,請幼兒模仿動物睡覺的姿勢。
5、請幼兒閱讀幼兒用書第三冊第22頁,看看講講小動物是怎樣睡覺的。
6、教師可引導幼兒要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睡眠習慣和正確的睡眠姿勢。教育幼兒熱愛小動物。
活動延伸:
幼兒和爸爸媽媽一起模仿動物睡覺的姿勢,比一比看誰學得像。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03-01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03-08
科學活動筷子中班教案04-07
中班的科學活動教案:給“紙寶寶”洗澡01-15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有趣的指紋》10-11
【精選】中班科學活動教案8篇11-02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15篇02-06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15篇)02-06
【精選】中班科學活動教案3篇08-20
【精選】中班科學活動教案三篇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