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兒歌教案范文集合8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教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班兒歌教案9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班兒歌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愿意參加語言活動,感受與同伴合作的快樂。
2、學習兒歌《拉大鋸》,發(fā)準“j”和“x”的音。
3、能用相應的形體動作表達出兒歌內容,并進行簡單表演。
活動準備:
1、事先與配班教師排練兩人合作的“拉大鋸”的游戲。
活動過程:
1、情境導入,激發(fā)幼兒興趣。
小朋友,今天天氣真好,老師要帶你們去姥姥家看戲,我們一起開著火車出發(fā)吧!一邊開火車一邊說“你也去,我也去,大家一起去看戲!
2、教師表演,引導幼兒整體感知兒歌。
(1)兩位教師邊手拉手表演“拉大鋸”,邊隨著節(jié)奏朗誦兒歌2-3遍,鼓勵幼兒用自己的語言講述發(fā)生的.事情。
教師:老師剛玩了什么游戲?好玩嗎?他們在姥姥家門前干什么呀?
(2)鼓勵幼兒邊拍手邊自然的模仿老師朗誦兒歌,
3、引導幼兒通過自然模仿學習兒歌。
。1)引導幼兒學讀兒歌,注意“鋸”和“戲”的發(fā)音。
。2)引導幼兒模仿教師動作,邊玩“拉大鋸”的游戲邊念兒歌。第一句和第二句前后晃動身體,第三句用手指著對方,第四句拍手。
教師:小朋友們兒歌有趣嗎?老師在讀兒歌時還做了什么動作呀?我們一起來學習動作?
。3)請幼兒與自己身邊的同伴手拉手坐在椅子上邊玩“拉大鋸”的游戲邊念兒歌。(兩人一組)
。4)請學會的幼兒上臺和老師組合表演。
4、引導幼兒嘗試以換詞的方式仿編兒歌。
(1)引導幼兒將兒歌中的“姥姥”改成自己喜愛的“爺爺或奶奶”等詞,再次邊念兒歌邊游戲。
教師:小朋友們,你們還想去誰家看大戲呀?
。2)幼兒學念創(chuàng)編的兒歌。
(3)共同念兒歌玩游戲。
延伸活動:
戶外活動時,讓幼兒坐在草地上,兩人邊雙手拉著、搖著做游戲邊念兒歌。
小班兒歌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理解兒歌內容,知道小兔、小鴨、小貓、小象的基本特征。
2.能跟念兒歌,樂意一起參加游戲活動。
活動準備:
森林背景圖、四種小動物圖片、大書
活動過程:
。ㄒ唬⿲牖顒
師:今天,老師請了許多動物朋友來我們小一班做客。,看看誰來啦?
出示圖片:小兔
1.師與小兔打招呼:小兔小兔早上好。
2.引導幼兒按照老師的節(jié)奏與其它小動物打招呼(小鴨、小貓、小象),
3.打招呼:
小兔小兔早上好
小鴨小鴨早上好
小貓小貓早上好
小象小象早上好
(二)理解兒歌內容
1.討論捉迷藏的玩法:你們玩過捉迷藏的游戲嗎?是怎么玩的`?
2.幼兒閉眼,教師將小動物的圖片插入背景圖片。(游戲情境創(chuàng)設)
3.幼兒找小動物,引導幼兒學說完整句
師:你是怎么找到的?小兔小兔哪里長?——小兔小兔耳朵長。
你是怎么找到的?小鴨小鴨哪里長?——小鴨小鴨鼻子長.......
1.這些小動物都有很長很長的地方可以用動作來表現一下嗎?(請個別小朋友示范,邊示范邊念)
。ㄈ⿲W念兒歌
1.出示大書:教師翻書念兒歌(1遍)
小動物捉迷藏,大家都來找一找:
小兔小兔耳朵長。
小鴨小鴨嘴巴長。
小貓小貓尾巴長。
小象小象鼻子長。
2.師提問引出前兩句圖片卡,引導幼兒理解兒歌前兩句,并學念。
師:剛才念的這些小動物們都在干什么呀?
蒙住眼睛說明在玩什么游戲?
男孩女孩代表什么?(大家)
用什么找?眼睛代表什么?(找一找)
1.教師翻書,幼兒學念(2——3遍)
。ㄋ模┯螒颍鹤矫圆
1.在每一個孩子的座位底下藏一個小動物角色。
2.師:老師現在要和小朋友一起來玩捉迷藏啦,請小朋友看看你是什么小動物?要藏好哦。師閉上眼睛問:小兔小兔哪里長?拿小兔卡片的幼兒回答:小兔小兔耳朵長。
3.請幾個小朋友上來玩做迷藏游戲。找的小朋友問,拿卡片的小朋友答。
4.游戲結束,和小動物再見,按照兒歌里的節(jié)奏和小動物們再見。
小兔小兔再見了,小鴨小鴨再見了,小貓小貓再見了,小象小象再見了。
小班兒歌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兒歌內容,感受兒歌所表現的童趣。
2、指導幼兒用一問一答的形式練習作品中間段的內容,并能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仿編兒歌的中間部分。
3、激發(fā)幼兒參與情境表演的興趣。
活動準備:
1、音樂《螞蟻搬豆》,小螞蟻頭飾一個、字卡槽一塊
2、小圖片:螞蟻(六張)、飯兩(張)、抄青菜、一雙竹筷、問號(三張)
3、實物:白米飯一碗、一碟抄青菜,一雙竹筷
4、拱門四個,籃子四個,紙球若干
活動過程:
1、音樂入場。
師:今天天氣真好,我們一起出去走走吧!
一、情境游戲逗螞蟻,引起幼兒的興趣。
1、喊一喊
師:小朋友,今天我們要請一位客人來玩游戲,猜猜它是誰?
師:誰能把它喊到身邊來?(螞蟻來呀來)
。硪晃焕蠋煱缪菸浵伓愕揭贿厯u搖頭)
師:螞蟻不肯過來,我們要想一個辦法逗逗它,拿什么來逗它呢?(引導幼兒用"螞蟻來呀來,我請你吃蘋果/香蕉······)
2、初步理解兒歌內容,感受兒歌所表現的童趣。
師:看,李老師給螞蟻準備了什么好吃的?
。ǔ鍪緦嵨镲、菜、筷子)
師:這是什么?什么飯?(白米飯)什么菜?(炒青菜)什么筷子?(小木筷)
。ㄒ龑в變阂黄饋矶何浵仯
幼:螞蟻來呀來。
。◣煱缪菸浵亾u頭):嗯,不來不來。
幼:來吃飯,快快來吃飯。
師(扮演螞蟻):什么飯?
幼:白米飯。
師:什么菜?
幼:炒青菜。
師:什么筷?
幼:小木筷。
師(扮螞蟻來到餐桌前做聞一聞并吃得很香的動作,然后眉頭一皺):吃不完,怎么辦?(幼兒自由回答)
。ń處煱缪菸浵佭叞釚|西搬念兒歌"吃不了,往回搬, 哼唷哼唷搬得歡。")
師:小螞蟻搬東西的時候,說了什么?("吃不了,往回搬, 哼唷哼唷搬得歡。")
3、幼兒完整欣賞兒歌,學習兒歌。
師:老師把逗螞蟻編成了一首兒歌,我們一起來聽聽。
。ń處煶鍪拘D片,有節(jié)奏的朗誦兒歌)
師:這里有一只螞蟻,你們也來逗逗它(引導幼兒看圖完整朗誦兒歌2遍)
5、幼兒分角色表演兒歌。
將幼兒分成兩組,一組扮演螞蟻躲在洞里(拱門)一組在拱門對面扮演逗螞蟻的人。兩組一問一答表演。
三、替換兒歌中的飯菜名稱
1、師:大家想一想,如果我們要再請螞蟻來做客,還可以準備些什么飯菜?
幼:紅豆/蛋炒飯/揚州炒飯/白米飯/黑米粥……
幼:炒菠菜/紅燒肉……
(教師引導幼兒將新的飯菜名編到兒歌里,大家一起念。)
2、師:小朋友回到家里還可以編編新的兒歌,和爸爸媽媽一起玩玩這個游戲。
附:兒歌《逗螞蟻》
螞蟻來呀來,
快快來吃飯。
什么飯?白米飯。
什么菜?炒青菜。
什么筷?小竹筷。
吃不了,往回搬,
哼唷哼唷搬得歡。
教學反思:
《逗螞蟻》這首詩歌節(jié)奏明顯、內容淺顯,短小精練又生動活潑。這朗朗上口的詩歌能很快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源于生活的.題材能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
在第一次教學過程中,我分成了三個環(huán)節(jié),第一環(huán)節(jié)產生興趣,通過猜一猜:“小朋友,今天我們要請一位客人一起來做游戲,猜猜它是誰?”。用猜想形式可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再通過喊一喊,逗一逗,設計了游戲情境“逗螞蟻”,引導幼兒充分展開想象,理解兒歌內容,并熟悉兒歌句式“ 螞蟻來呀來”。第二環(huán)節(jié)我改變了以往單一模式的教學,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兒歌。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抓住了兒歌中的“哼喲哼喲搬得歡”,啟發(fā)幼兒分別對“哼喲哼喲”與“搬得歡 ”進行聯(lián)想,達到了兩個目的:一是加深了幼兒對螞蟻體型小、力氣小的印象:二是發(fā)揮了移情作用,讓幼兒明白有了好東西與他人分享是快樂的事。在試上時,情況并不樂觀,出現幼兒對兒歌感興趣,但是一到游戲環(huán)節(jié)出現混亂的景象。
主要原因是幼兒不知道哪些是問哪些是答。因此我設計了讓幼兒帶著“哪些是問的”這一問題聽兒歌。并在分配角色時,教師用“請”的手勢作為提醒,幫助幼兒理解。小小的一個手勢能起到如此大的作用。在學習中并進行表演,小班幼兒年齡小,較容易進入游戲情境,但主動性往往不夠,因此我設計了讓沈老師帶領參與,教師的參與起著一種示范,又能幫助幼兒順利開展游戲,體驗游戲的快樂。第三環(huán)節(jié)替換兒歌中的飯菜名。由于創(chuàng)編對小班幼兒來說,是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我將此作為延伸活動,讓幼兒在課后跟好朋友、家長進行互動。
由于是精選的活動,因此我覺得在課的設計上都很好。但是在活動中,教師的語言還有待優(yōu)化(如:我引用了“螞蟻老師”逗得臺下一片歡笑聲。課后,師傅說原話可以改為“今天來了這么多老師,我們請他們來當螞蟻”更恰當)。
小班兒歌教案 篇4
【題材分析】
《小雨珠》是一篇富有童趣的兒歌。它把小雨珠比做一個貪玩的小娃娃,長的胖乎乎的,一會學跳舞,一會學打鼓,累了就在花盆里睡著了,活潑可愛的形象躍然紙上。兒歌短小精悍,朗朗上口,非常適合小班孩子學習。
【教材分析】
這篇兒歌通過對小雨珠在下落過程中的形象和聲音來進行擬人化,富有想象力,但這也是這篇兒歌的難點與重點。要讓幼兒充分理解為什么小雨珠,落在窗戶上是在學打鼓,落在屋頂上是在學跳舞,落在花盆里是在打呼嚕。充分的理解也是為后來的仿編打下基礎。
【學情分析】
春天是一個多雨的季節(jié),淅淅瀝瀝的春雨給小朋友們帶來了很多的快樂,可以打著小傘在雨中嬉戲,踩水。雨點打在各種物體上的聲音也讓小朋友們興奮不已。每到下雨的時候,總有許多小朋友扒在窗臺上往外看,小嘴巴嘰嘰喳喳說個不停。之前小朋友們學唱了歌曲《大雨小雨》,對雨的聲音有了更多的理解。小朋友們非常喜歡可愛的形象,因為這與他們的生活很接近。他們喜歡念兒歌,并隨著兒歌的節(jié)奏進行表演。
【活動目標】
1、體會兒歌歡快活潑的情緒。
2、學習有節(jié)奏的朗誦兒歌。
【活動準備】
雨景的圖片,小雨珠的卡片,配樂兒歌磁帶。
【活動過程】
一、復習歌曲《大雨小雨》,引出課題。
提問:下雨的時候,雨點都落在了什么地方?
二、欣賞配樂兒歌,初步了解兒歌內容。
1、出示小雨珠的卡片,向小朋友介紹客人的名字,并請小朋友們說一說小雨珠長的什么樣。練習說詞:胖乎乎
2、以小雨珠愛玩為話題,請小朋友聽一聽兒歌中的小雨珠到什么地方玩了?
3、幼兒欣賞配樂兒歌朗誦,說一說兒歌的名字,小雨珠到什么地方玩了。
三、出示雨景的.圖片,老師操作小雨珠的卡片,朗誦兒歌,并提問:
1、小雨珠在屋頂上干什么了?幫助幼兒理解小雨珠落在屋頂上濺出了水花就像在跳舞。請小朋友們模仿小雨珠跳舞的動作。
2、小雨珠在窗戶上干什么了?幫助幼兒理解小雨珠打在窗戶玻璃上發(fā)出的聲音就像敲鼓,請幼兒模仿小雨珠敲鼓的聲音和動作。
3、小雨珠在花盆里干什么了?幫助幼兒理解小雨珠落在花盆里,滲入泥土,就像睡覺了一樣,請小朋友們模仿小雨珠睡覺打呼嚕的聲音和動作。
四、幼兒練習朗誦兒歌。
1、跟老師一起完整朗誦,鼓勵幼兒象小雨珠學習,認真學本領。
2、邊表演邊朗誦。
3、幼兒與老師分句朗誦。
4、幼兒分兩組朗誦。
五、學習仿編詩歌。
提問:小雨珠還去什么地方玩了?他在那里干什么哪?老師根據幼兒回答的內容,組織成兒歌的句子,并連成一首新的兒歌念給小朋友們聽。
小班兒歌教案 篇5
【活動設計】
我選擇這節(jié)課是因為這首兒歌簡單易懂,能夠讓幼兒很快的就可以記住了,兒歌里的小雞和青蛙它們的叫聲及動作又是孩子在生活中常見的,我個人覺得通過這首兒歌可以讓幼兒清楚的知道動物與人類之間是好朋友的關系,是可以一起玩游戲。這節(jié)課還有最后一個創(chuàng)編的環(huán)節(jié)可以發(fā)揮孩子的想象力也是非常不錯的。
重點:這節(jié)課的重點是讓孩子準確的發(fā)好“嘰,呱”“你和我我和你”這些字的發(fā)音,還要讓孩子喜歡跟讀兒歌并創(chuàng)編兒歌,學習用形體動作和聲音模仿動物。
難點:這節(jié)課的難點是讓孩子準確的發(fā)好“嘰,呱”“你和我我和你”這些字的`發(fā)音,小班的孩子年齡都比較小,要讓孩子準確的發(fā)好這些音還是有一點困的。還有最后一個創(chuàng)編的環(huán)節(jié)要充分發(fā)揮孩子的想象力對小班孩子來說也有一定的困難。
【活動目標】
1、喜歡跟讀兒歌并創(chuàng)編兒歌。
2、學習用形體動作和聲音模仿動物。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了解小雞,青蛙等常見的小動物的叫聲。
物質準備:小雞,青蛙,小狗,小貓等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師幼互相問好。
二、談話引入:小朋友今天老師請來了幾位好朋友來我們班級做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它們是誰吧?
1、猜猜是什么動物。
、俳處熛群蟀绯尚‰u或青蛙,讓幼兒猜猜是什么動物?
師:嘰嘰嘰(呱呱呱)小朋友們聽聽老師扮演的是什么小動物?
請小朋友們來和老師一起模仿小雞和青蛙的叫聲。
2、教師帶領幼兒一起學習兒歌《你和我,我和你》。
、俳處熌顑焊,鼓勵幼兒大聲念,讓幼兒注意“嘰,呱”的發(fā)音。
師:我們在來學習一下這首《你和我,我和你》,請小朋友在念的時候要把小雞嘰嘰嘰的嘰和青蛙呱呱呱的呱念好來。
②請小朋友學習小雞和青蛙的動作,注意青蛙跳的動作要控制高度,避免受傷。
師:小雞和青蛙是怎樣的呀?青蛙跳的時候不要跳的太高,不然青蛙會摔倒的,知道嗎?
3、幼兒分組表演,加深理解。
、賹⒂變悍2組,根據教師出示的圖片表演該動物的特征,那組表演最快最準確為勝利。
師:現在老師要切西瓜啦,切成2半,這一半為老虎隊,那一半為獅子隊。比比哪組最快最準確的最棒。(教師在黑板上貼有獅子,老虎的圖片)代表兩對。
、诮處熞来纬尸F,小貓,小雞的圖片。
師:瞧,這又是什么動物。請小朋友們出來學學看誰學的最像!缎∝堖鬟鬟,小狗汪汪汪》
4、完整念兒歌。
①引導幼兒完整念兒歌,重點突出“你和我,我和你”
師:我們把這首兒歌完整的念一遍,在念的時候把你和我,我和你念的很好聽。
②啟發(fā)幼兒創(chuàng)編兒歌如“小雞嘰嘰嘰換成小貓喵喵喵,青蛙呱呱呱換成小狗汪汪汪”。然后請小朋友上來表演。
你和我,我和你,你學小貓喵喵喵,我學小狗汪汪汪,你和我,我和你,喵汪喵汪喵喵汪。
三、結束。
師:小朋友的表演非常棒,現在讓我們想想它們還有哪些好朋友還沒有來,我們一起去我們找找它們吧!
小班兒歌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 知道每個人都有兩只手,能分清手掌和手指。
2、愿意和同伴一起做動作、念兒歌。
難點:幼兒能根據兒歌內容做出相應的動作。
準備:豐富幼兒關于手的知識。
活動過程:
1. 認識手。
j通過提問引導幼兒知道每個人有兩只手,一只左手,一只右手。
“寶寶們,你們知不知道我們每個人有幾只手?”
“伸出來讓老師看看是哪兩只手!
k找一找手掌、手指。知道手上白白的、光光的、平平的部分是手掌,手掌上方連接的五根長長的“小棒”就是手指。
2. 聽兒歌:老師邊做動作邊緩慢地念一遍兒歌,讓幼兒根據動作初步體會兒歌內容。
j一只手,兩只手:先伸出一只手,再伸出另一只手,五指張開。
k握成兩個小拳頭:雙手握拳。
l小拳頭,伸出來:伸展拳頭,張開五指。
m長出十個小朋友:隨意擺動十根手指。
3. 學兒歌。
引導幼兒跟老師一起做動作,并分句跟讀,學習兒歌二至三遍。
j邊做動作,邊跟讀。
“寶寶們和老師一起來念一念兒歌,邊念兒歌邊試著動動你的小手,看看它們是不是聽你的'指揮!
k聽兒歌,做動作。
“下面,老師來念兒歌,不做動作了,寶寶們聽兒歌來做做動作,看看你們的小手聽不聽話!
l看動作,念兒歌。
“我們再換一換,老師做動作,你們念兒歌!
4. 念兒歌。
讓幼兒兩兩相對,老師領讀,幼兒邊念兒歌邊做動作,體驗樂趣。
“寶寶們的兒歌都念得真棒,請你也念給自己的好朋友聽一聽吧!”
5. 延伸:游戲“小手開花”
“我的小手會開花,開了幾瓣花?開了五瓣花/十瓣花。”
記錄與反思:
1. 兒歌《兩只手》原本共有八句,前四句即本活動學習的內容,后四句主要是教育幼兒勤洗手、講衛(wèi)生,而這一內容在前段時間已給幼兒上過了。另外,我感覺八句
兒歌對于低幼兒童似乎有些復雜。因此,我對兒歌內容進行了調整,只截取了兒歌的前四句讓幼兒學習,并將教學重點放在了認識手上。
2.在幼兒學習兒歌的過程中,我發(fā)現幼兒邊看老師做動作、邊聽老師念了一遍兒歌后,很快就掌握了兒歌內容。其中,幼兒對一、四句的掌握最快。
3. 在最后的延伸游戲中,幼兒的參與積極性不太高。首先,幼兒在學習了兒歌后已有一些分心;其次,幼兒可能對五和十的數字概念還不清楚,再次,幼兒還可能對“瓣”這一量詞不理解。平時我們通常會更普遍地說“幾朵花”,而不太說“幾瓣花”這類書面語。由此,我覺得幼兒,尤其是低幼兒童的游戲必須注意使用語言的口語化,以便幼兒理解和參與。
小班兒歌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喜歡讀兒歌。
嘗試用肢體動作表達玩具的動態(tài)。
懂得要愛護、愛惜玩具。
活動準備
準備玩具:汽車、積木、娃娃、小皮球。
準備學習包《主題活動·不倒娃》。
活動過程
一、我愛玩具
1、出示事先準備好的汽車、積木、娃娃、小皮球等玩具,請個別幼兒示范正確的玩法。
2、教育幼兒玩玩具時要愛惜、愛護玩具。
二、游戲《我是XX玩具》
1、知道幼兒學習兒歌《玩具真有趣》
2、其你給幼兒根據歌詞,創(chuàng)編動作扮演歌詞中的四種玩具。
3、鼓勵幼兒找出班級的`其他玩具,嘗試將它們的名稱與玩法編入兒歌中。
4、引導幼兒想象自己是其中的一件玩具,啟發(fā)幼兒用動作表現該玩具的各種動態(tài)。
三、做做猜猜
播放音樂,啟發(fā)幼兒用動作表現出自己喜歡的玩具,讓其他幼兒猜一猜。
活動延伸
1、請幼兒回家收集各種玩具的廣告單,將幼兒帶來的玩具廣告單投放到美工區(qū)中,鼓勵幼兒創(chuàng)作玩具廣告。
2、在表演區(qū)投放相關音樂和玩具頭飾,鼓勵幼兒用動作表現各種玩具。
3、引導幼兒操作學習包《不倒娃》。
小班兒歌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學唱歌曲,體驗螞蟻搬豆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課前帶領孩子觀察螞蟻活動的.情景。
2.螞蟻頭飾若干,歌曲錄音帶。
活動過程:
1.發(fā)聲練習。
2.師生共同回憶螞蟻活動的情景。
3.教師將歌曲內容編成故事講給幼兒聽,并請幼兒完整欣賞一遍歌曲。
4.學唱歌曲。
。1)用整體教唱法教幼兒學唱歌曲2-3遍。
。2)鼓勵幼兒根據自己的理解,隨音樂節(jié)奏做相應的動作。
。3)請幼兒分組輪流進行歌表演,體驗螞蟻搬豆的樂趣。
5.復習歌曲《兩只老虎》,結束活動。
兒歌:
一只螞蟻在洞口,看見一粒豆,用力搬也搬不動,急得直搖頭,小小螞蟻想一想,想個好辦法,回洞請來好朋友,抬著一起走。
【小班兒歌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兒歌教案02-18
小班兒歌教案03-02
《手指兒歌》小班教案03-19
小班兒歌春天教案01-01
小班兒歌春雨教案01-17
小班兒歌教案范文01-19
小班兒歌教案:《春天》01-27
家的兒歌教案小班02-03
兒歌春天小班教案03-31
小班兒歌吃飯歌教案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