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水教案范文錦集四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水教案5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水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烏、鴉”等9個字;會寫“可、石”等6個字。能用“漸漸”說一句話。
2.正確、流利地朗誦課文,背誦課文,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3.引導學生懂得遇到問題時要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道理,逐步養(yǎng)成動腦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和朗誦課文,在充分閱讀的基礎上懂得在遇到困難時要通過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積極動腦來解決問題的道理。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準備
掛圖、生字卡片、長頸瓶、小石子、多媒體等。
教學過程
教學案例(一)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1.出示烏鴉圖片問:小朋友們,大家看這是什么?它漂亮嗎?烏鴉雖然沒有華麗的羽毛,但是它很聰明。小朋友們想不想來了解了解烏鴉,來和它交個朋友呢?
2.板書課題:烏鴉喝水
二、初讀課文、識寫生字
1.學生輕聲讀課文,在課文中找出生字并用筆畫出來。
2.出示帶拼音的生字卡片:同學們看生字寶寶來了,誰愿意和它們交個朋友來把它們介紹給大家?(指名認讀生字)
3.說一說你是怎么記住這些生字寶寶的?(小組討論,互相說一說自己的方法。師生評議。如:“喝”“渴”看偏旁想意思。喝水要用口,口字旁的是“喝”;口渴需要水,“渴”字是三點水旁。)
4.誰能用這些字來組詞?(生字組詞,學生評議)
5.寫字指導。
。1)想一想我們以前學過的筆順規(guī)則有哪些?(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中間后兩邊等)
。2)找一找、想一想,寫哪幾個字時是按先左后右的筆順來寫的?(法、找、許)
。3)“法、找、許”這三個字都是什么結構的字?(左右結構)
提示:寫“找”字時,不要丟掉最后一筆“點”。比較“找”與“我”的字形。
(4)“可、石、辦”這三個字又應該怎樣寫呢?(小組討論、匯報、教師示范)
三、書寫練習
1.先觀察田字格中的字,再書寫。(教師巡視、個別指導,強調學生注意書寫姿勢──“三個一”)
2.播放輕音樂,營建輕松的學習氛圍。
第二課時
一、激趣導入
1.同學們還記得我們上節(jié)課認識的生字寶寶嗎?(出示生字、生詞卡片。指名認讀)
2.小朋友們,這節(jié)課我們來進一步了解這只小烏鴉好不好?
二、閱讀感悟
1.誰愿意把第一自然段讀給大家聽一聽?(指名讀第一段)
2.其它同學想一想,從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小組討論交流、說出各自的想法,小組匯報,師生評議。)
3.想一想小烏鴉“到處找水喝”是一種什么樣的心情和神態(tài)?(思考、討論)
4.用怎樣的.語調才能把這種心情讀出來呢?(組內練讀、匯報、師生評議。)
5.小組之間比一比,看看哪一組讀得最好。(小組練習、組內評議)
6.匯報表演。(師生共評)
7.朗讀第二、三自然段。
8.出示思考題:為什么烏鴉一看到有許多小石子就想出辦法來了?如果只有大石頭或只有幾個小石子烏鴉用現在想出的辦法能行嗎?為什么?你能想出什么不同的辦法讓烏鴉喝到水嗎?(小組討論、匯報)
9.瓶子里的水是怎樣升高的?誰能用“漸漸”這個詞說一句話?(組內交流、全班交流、評議)
10.分小組表演烏鴉喝水的全過程,比一比哪個組表演的最好。(小組合作、匯報表演、師生評價,評選出表演得最好的一組給予獎勵)
三、交流感受,指導背誦
1.同學們,你們認為這只小烏鴉怎么樣?喜歡它哪一點?(小組交流、匯報、師生共評)
2.借助圖畫,指導背誦。先同桌互背互聽,再自薦分段展示背課文,最后練習背全文。
四、布置作業(yè)
1.熟讀課文,背誦課文。
2.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水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欣賞表現傣族人民生活的圖片,了解“潑水節(jié)”是傣族人民的重要節(jié)日,同時了解傣族人民生活的地域、風俗和服飾等特點。學唱兒童歌曲、學跳傣族舞蹈的基本舞步和動作,感受傣族人民在歡慶潑水節(jié)時的喜悅情緒。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活動建議:
一提起傣族,人民馬上就會想起花筒裙、孔雀舞、潑水節(jié)等傣族人民特有的民族傳統(tǒng)生活內容。本課也將著重從這些民族特色出發(fā),展開對傣族的介紹。從欣賞課本圖《人們歡度潑水節(jié)》的藝術作品,到了解“潑水節(jié)”這一重要節(jié)日的由來和如何慶祝,初步體會人們在歡慶節(jié)日時的喜悅。從“傣家竹樓”中傳來了“咚咚”的象腳鼓聲,讓我們隨著這級富節(jié)奏的鼓聲,跳起歡快的“象腳鼓舞”。葫蘆絲是傣族獨有的樂器,讓我們伴隨這迷人的樂曲,唱起“金孔雀”的歌,當然也少不了模仿、學習“孔雀舞”的基本舞步和姿態(tài),使學生在唱、跳、表演及繪畫制作中,感受傣族人民節(jié)日中的喜悅,從而更加熱愛這里的山山水水。
活動一:
1、欣賞教材主題圖,教師和學生互相交流。了解圖中介紹的是傣族潑水節(jié)的歡慶場面,掌握有關傣族“潑水節(jié)”的民俗知識,從觀察圖中人物的神態(tài)動作中,初步感受人們在換請節(jié)日時的喜悅心情。
2、學習歌曲《金孔雀》,感受歌曲歡快的情緒,并能用自然的聲音有表情地進行演唱。
3、欣賞教材中“金孔雀”的表演造型,或以錄像等形式欣賞其他舞蹈的藝術作品,進行對比,了解傣族傳統(tǒng)中的孔雀舞就是由男人表演的,從而樹立男同學的舞蹈表演信心。
4、模仿孔雀舞的動作造型,在《金孔雀》的歌聲中,創(chuàng)編或即興舞蹈起來,載歌載舞的同傣族小朋友一起慶祝潑水節(jié),感受潑水節(jié)熱烈、歡快的氣氛。
活動二:
1、欣賞“象腳鼓”獨具特點的“咚咚聲”,請同學猜一猜這是哪個少數民族的哪件樂器發(fā)出的聲音。模仿聽到的象腳鼓聲,感受節(jié)奏的強弱,再用動作來表現這種強弱的節(jié)奏,以這些實踐活動體會傣族“象腳鼓”音樂節(jié)拍的強弱規(guī)律。通過欣賞教材中的圖片,簡單認識“象腳鼓”這種傣族常見的民族樂器。
2、建議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欣賞樂曲《月光下的鳳尾竹》,了解傣族另一種民族樂器——葫蘆絲。請同學在對比感受中說一說葫蘆絲樂曲和象腳鼓樂曲的區(qū)別,他們分別給人一種什么樣的感受?
3、欣賞教材中的主圖,了解傣族潑水節(jié)是傣族最歡樂的節(jié)日以及潑水節(jié)的民俗知識。提問學生:“如果讓你在剛剛欣賞過的樂曲中選擇,哪首更適合在潑水節(jié)上演奏呢?”從而引出“象腳鼓”的節(jié)奏更符合潑水節(jié)這一歡快、熱烈的情緒。
4、創(chuàng)設情景:隨“象腳鼓”的音樂一起跳起來,和傣族小朋友一起歡度潑水節(jié)。學生即興舞蹈,感受音樂和潑水節(jié)歡快、熱烈的情緒。
活動三:
1、在欣賞過教材圖片或其他藝術作品后,對傣族的民俗有一定了解的基礎上,再讓學生了解孔雀被傣族人民稱為最吉祥的鳥,是可以帶來幸福的鳥。通過對孔雀的觀察,進行孔雀羽毛的寫生活動,加強學生對線條的認識和把握,同時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學生可以畫出看到的孔雀羽毛(教材中的圖片或實物等)、記憶中的羽毛、想象中的羽毛等。
2、在繪畫表現時教師要提示學生注意對線條的把握,特別是對于孔雀羽毛的主線的表現,需要應用較長的線,而具體的紋飾線條則較短。排列也密集一些。通過實際的觀察與表現,使學生對線條的疏密對比關系和其中所隱含的一種節(jié)奏感有所認識。
3、用自己的繪畫作品或者是直接剪貼舊畫報,制作美麗的孔雀羽毛裝飾物,并裝飾在自己身上,進行孔雀舞蹈表演,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想象自己就是一只“小孔雀”,表演出歡快的心情。
教學評價建議:
1、對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進行隨機評價。
2、將學生創(chuàng)作的孔雀毛線描作品存入藝術檔案夾。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學習歌曲《金孔雀》,觀賞傣族民間活動圖片、錄像、制作羽毛裝飾物
教學準備:
錄音機、錄音帶、欣賞錄像帶、搜集傣族知識資料等
課型:綜合課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檢查學生課前準備情況。
二、導課:
老師今天給大家?guī)碓S多圖片,請大家一起來看一下。
三、新授:
看一看:
放錄像。學生觀賞傣族人民歡慶節(jié)日時以及舞蹈時的情景,讓學生仔細觀察,了解其特點。
欣賞教材主題圖,教師和學生互相交流。了解圖中介紹的是傣族潑水節(jié)的歡慶場面,掌握有關傣族“潑水節(jié)”的民俗知識,從觀察圖中人物的神態(tài)動作中,初步感受人們在歡慶節(jié)日時的喜悅心情。
說一說:
讓學生自由發(fā)言。大家還知道那些關于傣族的知識。
。ㄈ绻袑W生到過那里,可借助學生的講解和照片,效果會更好。)
重點討論傣族民間節(jié)日時所進行的活動是什么?
傣族民間舞蹈的動作特點?
學一學:
學習歌曲《金孔雀》,感受歌曲歡快的情緒,并能用自然的聲音有表情地進行演唱。
做一做:
1、在欣賞過教材圖片或其他藝術作品后,對傣族的民俗有一定了解的基礎上,再讓學生了解孔雀被傣族人民稱為最吉祥的鳥,是可以帶來幸福的鳥。
通過對孔雀的觀察,進行孔雀羽毛的寫生活動,加強學生對線條的認識和把握,同時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學生可以畫出看到的孔雀羽毛。
。ń滩闹械膱D片或實物等)、記憶中的羽毛、想象中的羽毛等。
2、在繪畫表現時教師要提示學生注意對線條的把握,特別是對于孔雀羽毛的主線的表現,需要應用較長的線,而具體的紋飾線條則較短。排列也密集一些。通過實際的觀察與表現,使學生對線條的'疏密對比關系和其中所隱含的一種節(jié)奏感有所認識。
3、用自己的繪畫作品或者是直接剪貼舊畫報,制作美麗的孔雀羽毛裝飾物,并裝飾在自己身上,進行孔雀舞蹈表演,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想象自己就是一只“小孔雀”,表演出歡快的心情。
作品大展示:
將學生作品分別予以展示,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課堂拓展:
1、繼續(xù)搜集關于傣族風俗知識的材料,我們將繼續(xù)交流,看誰知道的更多。
2、將自己的收獲與家長們共同分享。
課堂評價:肯定成績,指出不足。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復習傣族民間風俗知識以及歌曲《金孔雀》、學習傣族舞蹈的基本動作并會運用基本動作舞蹈起來
教學準備:
錄音機、錄音帶、欣賞錄像帶、搜集傣族知識資料、已經制作好的孔雀羽毛作品
課型:舞蹈課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檢查學生課前準備情況。
二、復習:
演唱歌曲《金孔雀》,感受歌曲歡快的情緒,并能用自然的聲音有表情地進行演唱。
三、導課:
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硪欢挝璧福埓蠹乙黄鹦蕾p一下,欣賞后,我想請大家告訴我你看到了什么?還知道些什么?
四、新授:
看一看:
欣賞教材主題圖,教師和學生互相交流。
了解圖中介紹的是傣族潑水節(jié)的歡慶場面,掌握有關傣族“潑水節(jié)”的民俗知識。
從觀察圖中人物的神態(tài)動作中,初步感受人們在換請節(jié)日時的喜悅心情。
欣賞教材中“金孔雀”的表演造型,或以錄像等形式欣賞其他舞蹈的藝術作品,進行對比,了解傣族傳統(tǒng)中的孔雀舞就是由男人表演的,從而樹立男同學的舞蹈表演信心。
模仿孔雀舞的動作造型,在《金孔雀》的歌聲中,創(chuàng)編或即興舞蹈起來,載歌載舞的同傣族小朋友一起慶祝潑水節(jié),感受潑水節(jié)熱烈、歡快的氣氛。
說一說:
讓學生自由發(fā)言。大家還知道那些關于傣族的知識,(如果有學生到過那里,可借助學生的講解和照片,效果會更好。)
舞一舞:
學習傣族舞蹈的基本舞步和基本動作。
跟著錄像資料上的舞蹈動作舞動起來。
另外,也可以讓學生根據基本動作進行自己創(chuàng)編的活動。
創(chuàng)設情景:隨“象腳鼓”的音樂一起跳起來,和傣族小朋友一起歡度潑水節(jié)。學生即興舞蹈,感受音樂和潑水節(jié)歡快、熱烈的情緒。
課堂拓展:
將自己在本課中對白族的人文風情和地域文化的了解介紹給爸爸、媽媽聽。
課堂評價:肯定成績,指出不足。
課后札記:
學生學習興趣非常高漲,讓老師感到自己的知識有些匱乏。孩子們的想象力與表現力,使老師再一次感受到時代的進步。電教儀器的使用,促進了課堂教學的發(fā)展,增強了教學中活躍性,效果不錯。
水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當環(huán)境溫度低于0℃,水的溫度下降到0℃時,水開始結冰,從液體狀態(tài)變成了固體狀態(tài)。
2.水在結冰過程中,要向周圍放出熱量。
過程與方法:
1.觀察、記錄冰的特征,并比較冰和水的相同與不同。
2.觀察水結冰過程中的溫度及其他變化。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樂于在實驗觀察活動中保持認真、細致的態(tài)度。
2.初次感受、體現物質狀態(tài)的變化。
【教學重點】觀察冰的特點和水結冰過程中的溫度變化。
【教學難點】水為什么會結成冰?
【教學準備】小組:觀察用冰塊及盛放冰塊的淺盤,保溫杯1個、冰塊1杯、試管1支、8毫升純凈水(或自來水)、水溫計1支。
【教學過程】
一、冰的觀察
1.師:同學們一定見過冰吧,能說一說冰是什么樣子的嗎?
2.師:每個小組桌上放著冰,這是老師昨天把水在冰箱的冷凍槽中,今天取出來的一些冰,今天我們就來觀察一下冰是怎么樣的和水為什么結成冰了。
板書:水結冰了
3.師:接下來我們就來認真的觀察冰,及時把冰的特點記錄在P48的維恩圖中,同時要注意手小心被冰凍壞。
4.學生觀察后匯報交流。(預設:冰是沒有顏色的、沒有氣味的、透明的、比較硬、很光滑、溫度低、易融化、冰塊會浮在水上面、水結冰后占據了更大的空間等。)
5.水是我們上學期所探究過的,它的特點肯定還記得,我們把水和冰做一個比較,及時把結果記錄在維恩圖中。
6.學生比較后匯報。(預設:水是沒有顏色的、沒有氣味的、透明的、會流動的'、沒有固定形狀的液體等;水和冰的共同點:都是沒有顏色的、沒有氣味的、透明的)
7.師:大家一起來看一下這個維恩圖,水和冰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都展現在這里,水是液體,那么冰呢?
。▽W生發(fā)表意見,并請他們闡述原因。)
通過討論得出結論:(1)冰是固體,因為冰具有固體的特點。
(2)水結成冰以后,形態(tài)發(fā)生了改變,從液體變成固體。
二、水在什么溫度時結冰
1.師:我們知道了把冰放在冰箱冷凍槽內里水會結冰,但水到底是在什么溫度的時候會結冰呢?我們一起來探究一下。
2.指導學生閱讀書P49,然后請學生講講這個實驗應該怎么做?
。A設:(1)在細而短的試管里加入大約8毫升左右的純凈水,用溫度計測量并記錄試管里水的溫度。(2)拿一只塑料杯(在外面包裹一塊干毛巾),在杯內裝滿碎冰,把試管插入碎冰中。用溫度計觀試管里的水溫的變化。(3)在碎冰里加入很多食鹽(加鹽可制造更低的溫度),保持幾分鐘持續(xù)觀測試管里的水溫。(4)如果觀察到試管里的水開始結冰時,讀出溫度計的示數。)
3.師:清楚怎么做了嗎?請組長來領器材,同時主意輕聲交流,仔細觀察。
學生實驗,教師巡視。
4.匯報交流觀察到的現象。師:現在你能回答水在什么溫度時會結冰了嗎?是什么使水的狀態(tài)發(fā)生了變化?
(預設:水在0℃時會結冰。溫度的變化使水的狀態(tài)發(fā)生了變化)
5.師:能解釋冰箱里的水為什么會結冰了嗎?
。A設:冰箱中的低溫使水向周圍放熱,溫度降低,降到0℃時,使水的狀態(tài)發(fā)生了變化,結成了固態(tài)的冰。)
水教案 篇4
[教學目的]
1.使學生理解我國年降水量的分布特點及其成因,并記住400、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的分布。
2.使學生理解季風活動對降水季節(jié)變化、年際變化的影響,并記住季風區(qū)與非季風區(qū)的范圍。
3.使學生知道我國四類干濕地區(qū)的分布。
4.使學生學會閱讀我國年降水量分布圖,分析我國降水量地區(qū)分布的特點。
5.使學生學會運用年降水量分配柱狀圖,分析我國降水量季節(jié)分配的特點;學會運用降水量年際變化曲線圖,分析、概括我國降水年際變化特點。
[教學重點]
1.我國降水量的地區(qū)分布、季節(jié)分配和年際變化的特點及其成因
2.我國干濕地區(qū)的分布。
[教學難點]
季風活動、鋒面雨帶與降水的關系
[教具準備]
1.我國年降水量分布圖
2.我國干濕地區(qū)劃分圖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新課引入)
氣溫和降水是最重要的氣候要素。前面二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有關我國氣溫和溫度帶方面的知識,下面我們學習有關我國降水和干濕地區(qū)的知識。
[板書]第三節(jié)降水和干濕地區(qū)
。ㄖv授新課)
[提問]讓學生看本節(jié)課文前面的“想一想”小欄目,提問:七月份正值雨季,這時候出差去吐魯番是否需要帶雨具?九月份我國多數地方秋高氣爽,這時期出差去廣州是否要帶雨具?為什么?(答案:七月份出差去吐魯番不需要帶雨具,因為吐魯番的全年降水很少,即使在七月份也很少降雨;九月份出差去廣州應該帶上雨具,因為這時雖然我國大多數地方秋高氣爽,但廣州雨季還沒有結束,經常有陰雨天氣。)
[講述]從上面回答的問題可以看出,了解我國各地降水的時間和空間分布,在生活實際中是有用處的。在生產建設中也要具有這方面的知識。如修建水庫或建橋梁時,要考慮當地夏季最大降水量和降水強度。否則,遇有特大暴雨,水庫有溢洪、橋梁有坍塌的危險。
[讀圖]展示《我國年降水量分布圖》,讀圖完成以下練習:
1.找出年降水量超過1600毫米的地區(qū)。
。ù鸢福何覈鴸|南沿海一帶。)
2.800毫米等降水量線通過什么地方?它與一月份的哪條等溫線大體上是一致的?
。ù鸢福孩俅笾峦ㄟ^淮河-秦嶺一線,西接青藏高原的東南邊緣;②0℃等溫線。)
3.400毫米等降水量線大致通過哪些地方?
。ù鸢福捍笾聫拇笈d安嶺斜向西南,經過張家口、蘭州和拉薩附近,到達喜馬拉雅山脈東段。)
4.找出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的地區(qū)。
(答案:西北內陸地區(qū)和青藏高原的西部、北部)
5.找出學校所在省、區(qū)、市的年降水量大約是多少毫米。(答案:略)
4.比較圖上東南沿海地區(qū)與西北內陸地區(qū)房屋的建筑形式有何不同,這與當地降水情況有什么關系?
。ù鸢福簴|南沿海的房屋多有屋脊,房頂坡度較大,上面砌有防水的磚瓦,并留有流水溝,易于排水。西北內陸地區(qū)房屋多為平頂,上面也沒有流水溝。這兩種不同形式的房屋建筑,反映了東南沿海地區(qū)降水豐沛,而西北內陸地區(qū)降水稀少的特點。)
[提問]從以上讀圖活動可以看出,我國年降水量在地區(qū)分布的總趨勢是什么?
(可讓學生討論,然后再回答)
[歸納]我國年降水量分布的總趨勢是: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板書]一、降水量從東南向西北遞減
[復習]引導學生回憶、復習東南季風和西南季風對東亞、南亞降水的影響。
[提問]為什么我國年降水量的空間分布,具有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的特點呢?
。ㄗ寣W生充分討論后,再回答)
[歸納]主要是受東南季風和西南季風的影響。
[板書]1.原因:受東南季風和西南季風的影響
[讀圖]讓學生閱讀課本圖4·11和圖4·12,回答下列問題:
1.東南季風主要影響我國哪些地區(qū)?西南季風主要影響我國哪些地區(qū)?
(答案:①東南季風主要影響我國東部地區(qū)。②西南季風主要影響我國西南、華南地區(qū),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甚至黃河中下游地區(qū)。)
2.從海陸位置和地形影響考慮,為什么西北內陸地區(qū)受不到夏季風的影響?
。ù鸢福孩偕罹觾汝懀嗪_h。②地形閉塞,有山脈阻擋)
3.季風區(qū)與非季風區(qū),大致以哪些山脈為界?
。ǹ奢o以《中國地形圖》,或使用疊加投影片效果會更好。)
。ù鸢福捍笈d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
[講述]習慣上,我們把受夏季風影響顯著的地區(qū)稱為季風區(qū),受夏季風影響不顯著的地區(qū)稱為非季風區(qū)。一般來講,季風區(qū)內降水較多,非季風區(qū)內降水稀少。季風區(qū)和非季風區(qū)大致以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一線為界。此線西北是非季風區(qū),此線東南是季風區(qū)。
[板書]2.季風區(qū)與非季風區(qū)的分界:
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
[讀圖]讓學生閱讀課文中的“哈爾濱、北京、武漢、廣州降水量年變化柱狀圖”,回答以下問題:
1.四個城市降水較多的各是哪幾個月?
。ù鸢福簭V州5~9月,武漢5~8月,北京7、8兩月,哈爾濱7、8兩月。)
2.比較四地降水量的年變化有什么共同點,又有什么明顯的差異?
(答案:共同點是降水集中在夏季,7、8兩月降水多。不同點是廣州、武漢雨季時間長,年降水量比較大;北京和哈爾濱雨季時間短,年降水量比較小。)
[小結]我國各地降水量的季節(jié)分配很不均勻,就全國大多數地方來說,降水多集中在夏秋兩季,這個時期的降水量約占全年的`80%。
各地的雨季長短也不一樣。一般來講,南方雨季開始早、結束晚,雨季長;北方雨季開始晚、結束早,雨季短。
[板書]二、降水集中夏秋兩季
1.南方雨季開始早、結束晚,雨季長
北方雨季開始晚、結束早,雨季短
[承轉]那么,為什么我國南方和北方的雨季長短不一樣呢?
[板書]2.季風活動與鋒面雨帶
[講述]在我國東部地區(qū),各地雨季開始和結束的遲早,主要是由季風活動、夏季風的進退所決定的。請同學們看課文中的“鋒面雨帶示意圖”:當夏季風的暖濕氣流登陸北上時,與從北方南下的冷空氣相遇。暖空氣輕,冷空氣重,較輕的暖濕氣流上升到冷空氣之上。暖濕氣流在上升過程中,由于氣溫降低,水汽冷卻凝結,成云致雨,形成鋒面雨,從而在我國東部地區(qū)冷、暖氣流交匯的地帶出現一條降水較多的鋒面雨帶。
。ń處熆蛇呏v述邊畫出冷、暖氣流交匯和鋒面雨帶形成的示意圖。)
[板書]3.雨帶推移與各地雨季
[讀圖填表]閱讀我國東部地區(qū)雨帶推移示意圖(圖17~20),并結合課文內容,填出下表:
[提問]說出我國東部地區(qū)夏季風進退和雨帶移動的規(guī)律是怎樣的。
[歸納]一般年份,從五月中旬開始夏季風便在我國南部沿海登陸,這里最早進入雨季。隨著夏季風勢力增強北進,鋒面雨帶隨之向北推移。六月中旬到達長江中下游地區(qū),七、八月份到達華北、東北。我國由南向北開始進入雨季。九月,夏季風勢力減弱南退,雨帶隨之迅速南撤,我國由北向南雨季雨帶結束。因此,我國各地雨季長短差別很大:南方雨季開始早、結束晚,雨季長;北方雨季開始晚、結束早,雨季短。
[板書]4.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的梅雨和伏旱
[讀圖]看我國東部地區(qū)雨帶示意圖,說出六月和七、八兩月雨帶的分布與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的關系。
[講述]六月,夏季風北進到達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北上的暖濕氣流與冷空氣交匯、相持,使鋒面雨帶在這里徘徊時間長達一個月左右,形成連綿細雨。這時正值梅子黃熟季節(jié),因此人們稱之為梅雨。七、八月份,雨帶移出長江中下游地區(qū),這里隨之出現晴朗天氣,降水相對減少,形成伏旱。伏旱時期,炎暑驕陽,蒸發(fā)旺盛,又正是水稻生長旺盛
【水教案】相關文章:
《水》教案01-15
《水之歌,水之思》教案06-23
《水的脾氣》教案03-01
神奇的水教案03-08
水教案范例02-06
奇妙的水教案10-14
有趣的水教案11-14
水的變化教案06-11
關于水的教案06-15
關于水教案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