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班語言小烏龜看爺爺教案與反思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中班語言小烏龜看爺爺教案與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班語言小烏龜看爺爺教案與反思1
設計意圖:
小烏龜是小朋友們耳熟能詳?shù)男游铮彩切∨笥咽窒矚g的小動物,于是設計了這次活動《送大烏龜回家》,讓幼兒通過看看、猜猜、說說的方式理解故事內容,并敢于用完整句表達故事內容,并讓幼兒感受朋友之間互相幫助的快樂。
教學目標:
1、在欣賞故事的基礎上理解故事內容,進一步了解烏龜?shù)囊恍┥盍曅,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想法。
2、感受朋友間互幫互助的快樂。
3、懂得和烏龜友好相處,文明禮貌的對待小動物。
4、懂得在別人有難的時候要想辦法去幫助他們。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6、引導幼兒充分想像合理的故事經過,鍛煉自己口語的表達能力及思維能力,創(chuàng)編出一個完整的故事。
7、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教學準備:
PPT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理解故事內容。
教學難點:
不同小動物幫助烏龜?shù)霓k法。
教學過程:
一、圖片導入,引起興趣
1、出示圖片,這是誰?
2、烏龜有什么本領?
3、烏龜?shù)募以谀睦?
小結:今天老師要講一個《送大烏龜回家》的故事。
二、觀察圖片,理解故事
1、分段講故事,圖片一:大烏龜在爬山坡的時候發(fā)生了什么事情?
2、誰第一個發(fā)現(xiàn)的?它說了什么?
3、小和小蚱蜢是怎么幫助小烏龜?shù)?他們成功了嗎?為什么?
小結:烏龜太大了,小蚱蜢和小力氣小,幫不了忙。
4、哪些動物的力氣大,可以幫助小烏龜?
5、小兔子和小刺猬也來幫忙了?他們會想什么辦法呢?
6、分段講故事:小刺猬幫大烏龜翻過身了嗎?
7、小白兔想了什么辦法幫助大烏龜?
小結:小白兔真聰明,它知道大烏龜會游泳,把大烏龜送到家里。這個辦法真好。
8、大烏龜回到河水里,對小動物們說了什么?
完整欣賞故事
三、集體討論,經驗升級
1、故事中大烏龜遇到困難,小動物們都來幫助他,他們覺得幫助朋友是件快樂的事情。你們的朋友遇到困難你會幫助他們嗎?
2、你幫助過朋友做過什么事情?
小結:我們要互相幫助,幫助別人是件快樂的事情。
教學反思:
通過活動的開展,幼兒對烏龜有了更豐富的.了解,有關烏龜?shù)闹R也豐富了許多,此活動是幼兒比較喜歡的;顒右龑в變簩ι磉叧R娛挛锖同F(xiàn)象的特點、變化規(guī)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欲望。幼兒都能積極的參與到活動中,活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為孩子們的思維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引發(fā)了孩子們對烏龜?shù)南矏壑椤?/p>
中班語言小烏龜看爺爺教案與反思2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幾種動物的典型特征,并能進行大膽合理的想像。
2.樂意為動物出謀劃策,并能用比較完整連貫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3.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讓幼兒嘗試敘述故事,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能力。
5.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準備:
圖片,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一、創(chuàng)設“小螃蟹開店”情景,導入
(價值分析:知道螃蟹開店是因為它有2雙大鉗子。)
小螃蟹在樹林里開了一家理發(fā)店,生意很火爆,其他動物啊也想開自己的店。請小朋友們給它們出出點子吧!
小結:小螃蟹開的店生意很好,我們再幫其他小動物開店。
二、猜猜誰想開店
(價值分析:根據動物出現(xiàn)的不同特征,幫助動物開店)
1. ——出現(xiàn)方式(它長著長長的鼻子,粗粗的腿。)猜猜它是誰呀?它有什么本領呀?它可以開什么店?
2.河馬——出現(xiàn)方式(有一個很大很大的.嘴巴,成天喜歡泡在水里)猜猜它是誰呀?它有什么本領呀?它可以開什么店?
3.袋鼠——出現(xiàn)方式(謎語:這個動物真奇怪,身上有個大口袋,娃娃可在里面住,走起路來跳跳,跳。)猜猜它是誰呀?它有什么本領呀?它可以開什么店?
4.烏龜——出現(xiàn)方式(出示小烏龜圖片,配音“等等,我也要開店!)你們猜是誰在說話?小烏龜從遠處慢慢爬過來)小烏龜身上有什么東西是其他動物沒有的?它的背上的殼有什么用處,可以開什么店?
小結:原來小動物開店要看看自己有什么本領,根據自己的本領再開店。
三、故事欣賞,分析驗證
(價值分析:了解小烏龜?shù)奶卣,根據特征幫烏龜開店。)
1.看多媒體課件“小烏龜開店”,討論:動物們最后到底開了什么店?為什么會開這樣的店?(和幼兒一起分析動物特征和開店之間的關系)
2.教師總結:動物朋友們真聰明。他們都找到了自己身上的本領,開了屬于自己店。這樣又可以賺到錢,又可以為森林里的小動物服務。
3.小結:小烏龜開了燒餅店,真開心。它堅硬的龜殼派上了大用場。
活動延伸:
如果小朋友們對小動物的本領感興趣的,我們可以回家找找其他小動物的本領,看看他們可以利用自己的特征開什么店呢?可以告訴周圍的朋友或是爸爸媽媽。
活動反思:
運用多媒體故事課件的除了形象生動,還有分步驟播放。讓我在活動中穿插問題,制造懸念。整個活動中,幼兒都被深深的吸引想看看小烏龜開了什么店?伯伯用大鼻子澆水時,猜對的小朋友歡快的拍起了手;顒託夥蘸芑钴S,很輕松。達到了我預期的目標,幼兒也充分發(fā)揮了自己的想象力。
中班語言小烏龜看爺爺教案與反思3
尊敬的評委老師,大家好!我說課的題目是中班語言活動《小烏龜開店》。下面我將從以下幾點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中語言領域中指出要養(yǎng)成幼兒注意傾聽的習慣,發(fā)展語言理解能力,要鼓勵幼兒表達自己的感受,發(fā)展語言表達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幼兒對小動物感興趣,而《小烏龜開店》中的動物個性鮮明,貼近幼兒的生活,他們對烏龜、河馬等動物有一定的認識,但并不能較全面的了解,所以通過本次活動,讓幼兒在想一想,玩一玩,演一演的過程中,了解故事中每個動物都能發(fā)揮自己的特長幫助別人,從而使自己也能用自己的特長幫助他人,拓展幼兒的生活經驗。
二、說活動目標
根據綱要中語言領域的要求,我從認知、情感、技能三方面設計以下目標:
1.理解故事中的內容,能夠大概講述該故事。(認知)
2.能根據動物特征大膽想象表達,幫助小烏龜開店。(技能)
3.激發(fā)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體驗成功的快樂。
三、說活動重難點
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我班幼兒的具體情況,我確定重難點如下:
活動重點:了解中故事動物開店的原因,知道要根據自己的特長開店。
活動難點:知道發(fā)揮自己的特長幫助他人。
四、說活動準備
環(huán)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和利用完成目標,解決重難點,因此我做了如下準備:
烏龜、等動物的圖片,鮮花店、氣球店情景圖,小烏龜,、河馬、袋鼠頭飾。
五:說教法
教學方法是開展幼兒語言活動的有效手段,是激發(fā)幼兒興趣、傳遞有效信息、實現(xiàn)語言教育目標的重要手段。在教學活動中,我采用以下方法:
1.講解法
教學過程中,我始終圍繞"小烏龜、河馬、、袋鼠開什么店"以及它們有什么特長展開,讓幼兒了解誰開什么店,有什么特長。
2.游戲法
游戲室幼兒最喜歡的方式。教學過程中,讓幼兒以游戲的方式學習故事,例如把店與動物連線,幼兒有興趣參與游戲。
3.情景表演法
為了加深幼兒的興趣,對故事的理解,讓幼兒進入故事的情景中。通過角色表演既能了解故事,體驗其中的情感,又能發(fā)展語言能力。
六:說學法
本次活動采取的學法有以下幾種:
1.多種感官參與法
在活動中,幼兒通過眼看、耳聽、腦想、學一學、說一說、做一做等多種方法來獲得知識體驗,重點是引導幼兒注意傾聽,大膽表述自己的感受。
2.體驗法
針對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通過表演活動,使每個幼兒能體驗其中的情感,獲得愉快感,成就感。
七:說活動過程
本節(jié)活動的設計思路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為指導,為幼兒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使幼兒在與老師與同伴交流交往中,在游戲中等活動中發(fā)展語言能力。
1.導入:以小烏龜?shù)葎游锏膱D片導入。
師:今天我們請來幾位新朋友,他們是誰有什么特征呢?
(幼兒對動物感興趣,用他們的'圖片導入能引起幼兒興趣)
2.了解根據動物的特征,動物開的什么店。
師:今天,他們邀請我們去他們開的店里去,大家猜猜開的是什么店?
(把鮮花店等圖片粘在黑板上,詢問幼兒動物開的店。
幼兒根據經驗,思考答案,對故事中的動物有了一定的了解,也為下一步講述故事做鋪墊)
3.講述故事。
師:小烏龜也想開店,那他會開什么店呢?(幼兒猜想),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把故事完整的講述,讓幼兒把故事中的內容連貫起來,加深對動物及它們特性的印象)
4.通過問題進一步加深對故事的理解。
師:小烏龜也開店了,那它開什么店,為什么它開這樣的店?如果小朋友們要開店會開什么店,為什么開這樣的店?
(此過程讓幼兒根據故事中它們的例子猜想小烏龜開的店,讓幼兒從故事中的其他動物身上思考、探尋)
5.通過圖片,讓幼兒大概講出故事內容。
師:現(xiàn)在,我請小朋友根據圖片把這個故事講出來。
(幼兒對故事有了一定了解,讓他們根據圖片說出故事內容,對幼兒有一定難度,有利于他們語言能力的提高)
6.結束部分:
讓幼兒表演故事的內容。
師:現(xiàn)在,小朋友選擇自己喜歡的頭飾,讓我們來開店。
(角色扮演可以發(fā)揮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可以讓他們體驗其中的情感)
八:說活動延伸
讓幼兒了解感受用自己的特長幫助別人后,活動并沒有結束,可以讓幼兒在班級里、家里、小區(qū)里去實際行動。
活動反思:
運用多媒體故事課件的除了形象生動,還有分步驟播放。讓我在活動中穿插問題,制造懸念。整個活動中,幼兒都被深深的吸引想看看小烏龜開了什么店?伯伯用大鼻子澆水時,猜對的小朋友歡快的拍起了手;顒託夥蘸芑钴S,很輕松。達到了我預期的目標,幼兒也充分發(fā)揮了自己的想象力。
中班語言小烏龜看爺爺教案與反思4
【活動目標】
1、理解詩歌中烏龜不愿意說話,給它造成的窘境。
2、在玩指偶的過程中,再現(xiàn)詩歌情景,并學習邊玩指偶邊朗誦詩歌。
3、在感知故事內容的基礎上,理解角色特點。
4、領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動重難點】
理解詩歌中烏龜由于不愿意說話而帶來的麻煩,激發(fā)想說,敢說、愿意說的愿望。
【活動準備】
1、掛圖三幅。
2、事先做好烏龜、青蛙、蝸牛的角色指偶。
【活動過程】
一、引題,烏龜不理我。
1、猜謎語。
師:今天我們班來了一位小客人,是誰呢,別著急,猜出謎語你就知道啦。聽好了:“小小碉堡,露出腿腳,誰在里面縮頭縮腳”。(烏龜)
2、請出小客人“烏龜”,引出詩歌《烏龜怪脾氣》。
師:喲,真棒。一猜就中,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歡迎烏龜?shù)牡絹戆伞?/p>
師:我們可以向小烏龜打招呼,怎么說:小烏龜好。(幼兒自由回答)
可能沒聽見,再請一個小朋友來大聲的跟它打招呼,(幼:小烏龜好。)
奇怪了,我們跟他打招呼,問問題,小烏龜怎么都不理人啊。這脾氣可真怪。(烏龜怪脾氣,見誰都不理)
烏龜不愛說話的怪脾氣會給他帶來了什么樣的麻煩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二、烏龜怪脾氣。
1、教師出示圖片幫助幼兒理解兒歌的內容。
師:圖片(1)上太陽怎么樣?烏龜要去干嘛啊?我們用一個好聽的詞來形容太陽叫紅艷艷。師:太陽紅艷艷,烏龜忙爬山。
師:烏龜碰到了誰,蝸牛是怎么說的?(蝸牛說:“山路陡!”)誒,陡是什么意思?陡是山坡坡度很大,不容易爬上去。那烏龜會聽嗎?為什么它不聽,它又是怎么做的?一直往前爬
(蝸牛說:“山路陡!”烏龜不理蝸牛,)
師:(圖2)看、這回他又碰到了誰,猜猜看它又會怎么說?(青蛙說:“山路滑!”)誒,滑是什么意思?對,滑是路滑,容易摔倒的意思,這回烏龜聽了嗎?(沒,青蛙說:“山路滑!”烏龜不理蝸牛)
(圖3)烏龜爬到半山腰,呀,發(fā)生什么事情了?(山路好像大滑梯,一滑滑到山谷底,摔得頭昏眼又花)。小朋友的眼睛真亮,看烏龜?shù)念^上都冒金花了。
烏龜摔到山谷底,有沒有朋友來救他?為什么?(沒有人來救他,因為烏龜還是不說話)。
對,烏龜還是不說話,烏龜不說話,有誰來救他?
2、學念兒歌。
(1)師:這是一只怪脾氣的烏龜,老師把它爬山坡的故事編成了一首兒歌,名字叫《烏龜怪脾氣》,小朋友們一起來說一說,名字叫、、、、請仔細聽一聽?
(教師朗誦兒歌,幼兒傾聽)
(2)師:這只烏龜呀脾氣可真是怪,我們也一起來念念兒歌。
(教師和幼兒一起朗誦)
(3)看老師給你們準備了烏龜、青蛙、蝸牛的指偶,我們一邊玩指偶,一邊念兒歌,把烏龜?shù)闹概继自谶@只手的大拇指上,把青蛙和蝸牛的指偶分別套在另外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上,(事先在凳子下面放好指偶)準備好了嗎?我們一起邊玩指偶邊念兒歌,開始。
(4)小朋友們念的都很不錯,但我發(fā)現(xiàn)有幾個小朋友當念到蝸牛時,沒有拿出蝸牛的指偶,當我們念到蝸牛時,蝸牛的.指偶出來,青蛙的指偶藏起來,當念到青蛙時青蛙的指偶出來,蝸牛的指偶藏起來,我們再來試試看看,看這次玩的是不是比第一次好。
(5)現(xiàn)在請女孩子邊玩指偶邊念兒歌,男孩子仔細聽,仔細看,看看女孩子玩的好不好,念的好不好。
(6)現(xiàn)在請男孩子邊玩指偶邊念兒歌,女孩子仔細聽,仔細看,看看女孩子玩的怎么樣?
師:小朋友們說的都很棒,老師為你們拍拍手。
師:小烏龜這個怪脾氣好不好,不好,剛才好多小朋友都搖頭了。我們可以怎樣幫小烏龜改掉這個怪脾氣嗎?等下,我們再去想想、說說,我們可以把烏龜改掉壞脾氣的內容也編進兒歌里去,好嗎?
《烏龜怪脾氣》
烏龜怪脾氣,見誰都不理。太陽紅艷艷,烏龜忙爬山。
蝸牛說:“山路陡!”烏龜不理蝸牛。
青蛙說:“上路滑!”烏龜不理青蛙。
烏龜爬到半山腰,四腳一滑喊:“不好!”
山路好像大滑梯,一滑滑到山谷底。
摔得頭昏眼又花,烏龜還是不說話。
烏龜不說話,有誰來救他?
活動反思
《烏龜怪脾氣》是《我對你說》這個主題活動中的一個語言活動,這個語言活動主要是描述烏龜由于不愛說話而造成的麻煩。詩歌略帶幽默風格。詩歌中烏龜不愛說話的怪脾氣在我們中五班也有,有個別性格比較內向,不愿開口或不善交流的孩子,當他們遇到困難和挫折時,不會主動地與他人訴說,不會主動尋找老師或同伴的幫助,使問題不能及時、很好地得到解決,這個語言活動蘊涵的教育價值高,借這個詩歌幫助孩子們認識交流和自我表達的重要性。
中班語言小烏龜看爺爺教案與反思5
教學目標:
1、在欣賞故事的基礎上理解故事內容,進一步了解烏龜?shù)囊恍┥盍曅,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想法。
2、感受朋友間互幫互助的快樂。
3、懂得和烏龜友好相處,文明禮貌的對待小動物。
4、能分析故事情節(jié),培養(yǎng)想象力。
5、能安靜地傾聽別人的發(fā)言,并積極思考,體驗文學活動的樂趣。
教學準備:
PPT教學重點:
理解故事內容。
教學難點:
不同小動物幫助烏龜?shù)腵辦法。
教學過程:
一、圖片導入,引起興趣
1、出示圖片,這是誰?
2、烏龜有什么本領?
3、烏龜?shù)募以谀睦?
小結:今天老師要講一個《送大烏龜回家》的故事。
二、觀察圖片,理解故事
1、分段講故事,圖片一:大烏龜在爬山坡的時候發(fā)生了什么事情?
2、誰第一個發(fā)現(xiàn)的?它說了什么?
3、小和小蚱蜢是怎么幫助小烏龜?shù)?他們成功了嗎?為什么?
小結:烏龜太大了,小蚱蜢和小力氣小,幫不了忙。
4、哪些動物的力氣大,可以幫助小烏龜?
5、小兔子和小刺猬也來幫忙了?他們會想什么辦法呢?
6、分段講故事:小刺猬幫大烏龜翻過身了嗎?
7、小白兔想了什么辦法幫助大烏龜?
小結:小白兔真聰明,它知道大烏龜會游泳,把大烏龜送到家里。這個辦法真好。
8、大烏龜回到河水里,對小動物們說了什么?
完整欣賞故事
三、集體討論,經驗升級
1、故事中大烏龜遇到困難,小動物們都來幫助他,他們覺得幫助朋友是件快樂的事情。你們的朋友遇到困難你會幫助他們嗎?
2、你幫助過朋友做過什么事情?
小結:我們要互相幫助,幫助別人是件快樂的事情。
教學反思:
通過活動的開展,幼兒對烏龜有了更豐富的了解,有關烏龜?shù)闹R也豐富了許多,此活動是幼兒比較喜歡的;顒右龑в變簩ι磉叧R娛挛锖同F(xiàn)象的特點、變化規(guī)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欲望。幼兒都能積極的參與到活動中,活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為孩子們的思維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引發(fā)了孩子們對烏龜?shù)南矏壑椤?/p>
中班語言小烏龜看爺爺教案與反思6
活動目的:
1、鼓勵幼兒愿意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2、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能和老師一起講述故事。
3、喜歡并嘗試創(chuàng)編故事結尾,并樂意和同伴一起學編。
4、萌發(fā)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活動準備:
烏龜、蝸牛、請問的木偶各一個,3組圖畫
活動重點:
愿意表達自己的感受,能和老師一起講述故事。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律動引入,邀請幼兒觀看木偶表演。
2.情景導入:
(1)通過木偶劇的名字“怪脾氣的小烏龜”引起幼兒觀看的興趣。
老師有表情的提出問題:小烏龜為什么是怪脾氣?
(2)通過入場須知,讓幼兒了解看木偶劇的時候應該怎樣做。
二、基本部分:
1.請幼兒觀看木偶劇的表演。
2.問題導入:
(1)木偶劇的.名字叫什么呀?
(2)小烏龜有個什么樣的怪脾氣呀?
(3)小烏龜要干什么去?他碰到了誰?(引導幼兒說出小蝸牛和小青蛙對小烏龜說的話)
(4)小烏龜發(fā)生了什么事情?
(5)小烏龜?shù)倪@個怪脾氣好不好?為什么?
3.分組:將幼兒分成3組,由班上3位教師帶領一起講述故事。
(1)出示掛圖,請幼兒根據圖畫內容進行講述。
(2)請幼兒嘗試自己講述。
三、結束部分:
請幼兒將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教學反思:
整個活動,幼兒都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情緒高漲,注意力集中,孩子們正是在我創(chuàng)設的這個寬松的語言環(huán)境中發(fā)展了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并樂意與人交往。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長期、連續(xù)性的過程,需要教師把幼兒語言的發(fā)展?jié)B透到各個領域的教育中去,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去擴展幼兒的經驗,促進幼兒語言發(fā)展。
中班語言小烏龜看爺爺教案與反思7
活動設計:
《綱要》指出“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注重趣味性、活動性。寓教于生活、游戲之中。活動中我根據幼兒具體形象的思維特點,讓幼兒在看、聽、說等一系列的自主活動中,理解詩歌所蘊含的意義,產生了一種想說的欲望,提高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的最后,我組織孩子們進行兒歌表演,很多孩子都選擇了自己喜歡的角色,連平時不愛說話的幼兒也沉浸在角色與情境中,一邊表演大聲地說,一副興高采烈的樣子。
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愿意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2、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能和老師一起講述故事。
3、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烏龜、蝸牛、請問的木偶各一個,3組圖畫
活動重點:
愿意表達自己的感受,能和老師一起講述故事。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律動引入,邀請幼兒觀看木偶表演。
2.情景導入:
(1)通過木偶劇的名字“怪脾氣的小烏龜”引起幼兒觀看的興趣。
老師有表情的提出問題:小烏龜為什么是怪脾氣?
(2)通過入場須知,讓幼兒了解看木偶劇的時候應該怎樣做。
二、基本部分:
1.請幼兒觀看木偶劇的表演。
2.問題導入:
(1)木偶劇的名字叫什么呀?
(2)小烏龜有個什么樣的怪脾氣呀?
(3)小烏龜要干什么去?他碰到了誰?(引導幼兒說出小蝸牛和小青蛙對小烏龜說的話)
(4)小烏龜發(fā)生了什么事情?
(5)小烏龜?shù)倪@個怪脾氣好不好?為什么?
3.分組:將幼兒分成3組,由班上3位教師帶領一起講述故事。
(1)出示掛圖,請幼兒根據圖畫內容進行講述。
(2)請幼兒嘗試自己講述。
三、結束部分:
請幼兒將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活動反思:
活動體現(xiàn)了“以幼兒為主題,教師為主導”的原則,活動開始的情景表演,激起了幼兒想和小烏龜說話的愿望,小朋友看見可愛的小烏龜紛紛和他說“小烏龜,你吃飯了嗎?”“你到哪里玩”“你今年幾歲了”等等,當小烏龜總不理睬他們時,知知就說“小烏龜怎么不說話”,我沒有直接回答他,而是問“那你們說烏龜有個什么怪脾氣?”小朋友說“他不理睬人,他不愛說話”,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發(fā)現(xiàn)問題,接下來我又通過一系列的提問,引導幼兒想辦法幫助烏龜改變這個壞脾氣,并創(chuàng)設讓幼兒相互交流、討論的機會,通過創(chuàng)編詩歌,激發(fā)幼兒與人交往的積極性,幼兒把問題從小烏龜身上遷到自己日常生活中來,讓幼兒進一步了解說話的重要性,提高幼兒的說話能力和思維能力。
整個活動幼兒都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情緒高漲,注意力集中。
正如《綱要》中所提出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fā)展起來的,發(fā)展幼兒語言能力的關鍵是為幼兒提供敢說,想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對的環(huán)境,孩子們正是在我創(chuàng)設的寬松的語言環(huán)境中發(fā)展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并樂意與人交往。
中班語言小烏龜看爺爺教案與反思8
一、設計意圖
隨著主題活動《奇妙的世界》的進行,小朋友們對各種動物非常感興趣,特別是動物們各自與眾不同的外形特征,對孩子們特別有吸引力。故事《小烏龜開店》情節(jié)簡單有趣,形象鮮明突出,貼近幼兒生活,易于幼兒理解。中班幼兒通過家庭、社會活動、角色游戲等途徑對成人社會的不同工種及其特征有了一定程度的認識,并表現(xiàn)出了較為濃厚的興趣,他們樂于模仿、表演,樂于借此進行游戲、交往。而“小烏龜”這一動物形象是幼兒所熟悉喜愛的,而且有著鮮明的外形特征,較易引發(fā)幼兒的多種聯(lián)想。綱要中指出“既符合幼兒的現(xiàn)實需要,又有利于其長遠發(fā)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感興趣的事物或問題,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敝邪嗾Z言活動《小烏龜開店》恰恰來源于生活,又能服務于幼兒的生活,讓幼兒在講述中懂得每個人各有優(yōu)點,符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
二、目標及重難點定位
《幼兒園教育綱要》語言領域中提出:發(fā)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chuàng)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huán)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fā)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顒拥哪繕耸墙虒W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確立了情感、認知、能力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獨立表達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標為:
1、樂意參與講述活動,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
2、引導幼兒根據烏龜?shù)奶卣鞔竽懰伎己拖胂螅瑤椭觚旈_店。
3、引導幼兒根據動物的不同特征大膽想象,發(fā)展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4、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我確立了目標的整和觀、科學觀、系統(tǒng)觀,使活動呈現(xiàn)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綱要》的基本點是以兒童發(fā)展為出發(fā)點和歸宿。因此,在教學目標的確定和教學方法、過程的設計上努力體現(xiàn)以兒童發(fā)展為本的現(xiàn)代幼兒教育理念,把“樂意參與講述活動,并能根據烏龜?shù)奶卣鞔竽懰伎己拖胂,幫助小烏龜開店!弊鳛楸敬谓虒W活動的重點。
幼兒雖然對動物的不同特征感興趣,但由于受到能力、經驗的限制,在語言表達方面不完整,不敢大膽堅持、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因此把“能根據動物的不同特征大膽想象,并能用語言大膽地表達出來。”作為本次教學活動的難點。
解決策略:從幼兒的心理角度出發(fā)采用:A成就激勵法B榜樣示范法
從幼兒的認知特點出發(fā)采用:A觀察法B言語提示法
三、活動準備
為了更好地服務于本次的活動目標和完成活動內容,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1、制作電腦多媒體課件;2、操作圖片、動物卡片若干。
四、活動流程及目標達成策略
根據中班上冊幼兒學習語言和年齡的特點,結合幼兒園教學工作原則和本次活動的目標,我設計以下三個環(huán)節(jié):
1、提出疑問、激發(fā)興趣。
“小烏龜也想開一家店,可是開什么店好呢?”“小烏龜拿不定主意了,還是讓我們和小烏龜一起去看看別人都開了些什么店?”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活動一開始,我就提出問題,讓幼兒帶著問題來觀看動畫,為下面的講述作鋪墊。
2、觀看動畫、通過提問,引導幼兒幫小烏龜開店。
這一環(huán)節(jié)通過邊觀看動畫邊思考問題“開了什么店?你從哪里看出來的?猜猜怎么會想到開花店的?聽聽是怎么說的?”等等,再完整欣賞故事,讓幼兒樂意參與講述,并大膽地把自己所看到的、所想到的表達出來,提高口語表達能力。它是解決活動重點,突破活動難點最關鍵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3、活動遷移、找“老板”。
主體升華,以幼兒為主體,創(chuàng)造條件讓幼兒為商店找“老板”,參與活動,在前面活動的經驗上幼兒會更有主見地作出選擇。
五、設計亮點
1、講述在前,故事在后。
我在設計這一活動時,打破以往上語言課的常規(guī)模式,如先講故事,再請幼兒回答的方式。我設計成講述在前,故事在后的形式,讓幼兒作為活動的主角,帶著問題積極主動地思考、想象,大膽講述,更好的理解故事的內容,與此同時也培養(yǎng)了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隨著一幅幅畫面的出現(xiàn),激發(fā)小朋友的興趣,運用畫面提供的線索,讓幼兒盡情想象,并勇敢地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發(fā)揮了他們的想象力。
2、開放式教學情境:本次活動采用了開放式提問、開放式情境。
在語言教學活動中,提問的恰當與否非常關鍵,而傳統(tǒng)的語言活動的提問,比較單一、封閉。開放性提問則是一種全新的提問方式,它是以幼兒為主體,強調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技能水平,引導幼兒自己觀察和認識世界,從而建立起全新的師幼互動關系的提問方式,它不僅有利于培養(yǎng)幼兒思維的獨創(chuàng)性、變通性、精密性,不有利于鍛煉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
《綱要解讀》明確指出:“發(fā)展幼兒語言的關鍵就是要為幼兒提供相互交往、交談的機會和條件,并加以指導”。在請幼兒為商店選擇老板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給幼兒充分自由選擇的空間,用開放式的提問讓孩子們大膽講述自己的觀點。
而整個教學活動貫穿了開放式提問,盡量讓幼兒在答題時跳一跳,都能摘到果子,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如:小螃蟹每碰到一個朋友,我就提出問題:“開了什么店?你從哪里看出來的?猜猜怎么會想到開花店的?聽聽是怎么說的?”等,從而喚起幼兒的生活經驗和記憶,增加了他們講述的機會。
教學反思:
這個教學活動設計很有趣味性,故事內容適合孩子們的口味,基本上都能理解故事情節(jié),并能根據故事情節(jié)展開想象和講述,從而達到語言活動的目的。從一開始幼兒就能在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自由講述,并幫助小烏龜開起了燒餅店。整個活動始終以幼兒為主體,注重幼兒已有知識經驗和技能的運用,培養(yǎng)幼兒豐富的想象力合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不足的地方史現(xiàn)在的幼兒對“燒餅”這個詞很陌生,如果換成面包的,可能會好理解的多。結尾部分顯得有些亂,應該劃分區(qū)域,加強氣氛的營造,可以讓幼兒有條不紊的進行活動。
中班語言小烏龜看爺爺教案與反思9
目標:
1、了解圖書大意,學習詞“對岸”及動詞“搭、架”,培養(yǎng)幼兒閱讀興趣。
2、教育幼兒樂于助人及講文明,講禮貌。
3、發(fā)展幼兒擴散性思維及口語表達能力。
4、根據已有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5、學習有序、仔細的觀察圖片,理解圖片,并用較清楚的語言描述圖片內容。
準備:
1、《烏龜橋》人手一本(利用20xx年第三期《咪咪畫報》制作)。
2、多媒體課件。
3、藍色皺紋紙布置成小河、小積木、藍色卡紙、大積木、木板
過程:
(一)游戲引題,遇到困難
師:今天我們到河的對面去玩,河的對面叫對岸”(豐富詞語:對岸)
教師帶幼兒進活動室,走著走著,遇到一條河。
“啊,河上沒有橋,我們要怎樣過河呢?”
幼兒思考,回答。
(二)難點前置,體驗動詞
1、幼兒自由探索
師:“在河邊有很多的小積木,還有很多小木板,我們用積木搭成河岸,動手試試,怎樣才能過河。”
幼兒嘗試過程中,教師進行指導,引導幼兒說出:搭、架等動詞。
2、幼兒過河
師:“小朋友們想到的辦法真好,現(xiàn)在我們就架一座橋吧”
3、幼兒從橋上過河
(三)自由閱讀,感受內容
1、語言引入
師:“森林小屋里有好多漂亮的小圖書,我們一起來看看書上畫了誰?它們在做什么?”
2、幼兒自由閱讀,教師指導
3、幼兒說說自己看到的內容
教師引導幼兒盡量用完整的語言講述。
(四)欣賞課件,逐圖觀察
1、教師引導幼兒逐圖觀看
圖一:圖上有誰?它們想去做什么?
(有小猴子、小兔子、小松鼠,它們去玩)
圖二:它們遇到了什么困難?你是怎么知道的?
(它們遇到了一條河,過不去了,臉上的表情是很驚訝的。)
圖三:它們在做什么?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它們在想辦法,小猴子想到辦法了,因為它的頭上亮起了燈,說明它想到了辦法。)
圖四:小猴子想到了什么辦法?它們拿來了什么?它們的心情怎樣?你是怎么知道的?
(它們想搭一座小橋,豐富動詞:搭,它們扛來了一根木頭,豐富:扛、架。它們很高興,臉上是笑瞇瞇的)
圖五:這時,發(fā)生了什么事,它們心里怎么樣?你是怎樣知道的?
(水把木頭沖走了,它們心里很著急,嘴都張大了。)
圖六:這時,誰來了?大家猜猜烏龜來做什么了?它們會怎樣幫助小動物呢?
(烏龜來了,它們來幫助小動物了)
圖七:小烏龜在做什么?它們像什么?小動物看到時表情是怎樣的?
(它們把身體連在一起,在河上搭起了一座橋,烏龜橋,小動物們非常吃驚地看著烏龜橋)
圖八:小動物是怎樣過河的?它們?yōu)槭裁从殖泽@,又擔心?你從哪里可以看出它們的擔心?重點引導孩子感受“又吃驚又擔心”。
(它們踩在烏龜?shù)?背上,擔心烏龜會疼,擔心會踩傷小烏龜,所以很擔心。)
圖九:小動物們過河了嗎?它們心情怎樣?會說什么?
(小動物們過了河,它們很高興,它們對小烏龜?shù)膸椭浅8袆,它們會對小烏龜說“謝謝”)
圖十:小動物們在做什么?
(它們采了很多鮮花送給小烏龜)
2、幼兒講述圖書內容
教師請幼兒將圖書內容完整講述。
(五)幼兒討論,情感教育
你們喜歡小烏龜嗎?為什么?
引導幼兒說出小烏龜用自己的身體幫助小動物過河,它們不怕疼痛,樂于助人,是小朋友學習的榜樣。
(六)閱讀游戲,興趣延伸
利用小圖片玩“摸圖游戲”:請個別幼兒上前摸卡片,并將卡片內容說出,其它幼兒進行指圖游戲。
(七)情感遷徙
你還幫過誰,做過什么事?
(八)結束
小朋友們,天黑了,我們也要回家了,回家后,我們把做好的圖書拿給爸爸媽媽看吧。
教學反思:
幼兒非常喜歡聽故事,一聽老師說要講故事,都靜靜地坐在椅子上,眼神極渴慕地望著老師,都希望快一點聽老師講故事。在完整的欣賞了故事后,孩子們不由的發(fā)起了感慨,為此,教師讓孩子們互相說說自己對故事的看法,給幼兒創(chuàng)設了自由表達的空間,幼兒都積極發(fā)言,用語言表達著自己內心的感受及自己的看法,隨后結合掛圖,分段欣賞故事,加深了幼兒對故事的理解。
中班語言小烏龜看爺爺教案與反思10
活動目標:
1.理解詩歌內容,學習句式“小樹葉,變呀變,變成……”。
2.大膽想象,能用部分代替的方式進行詩歌的仿編。
3.感知詩歌趣味,樂意在集體前大膽表述。
4.能安靜地傾聽別人的發(fā)言,并積極思考,體驗文學活動的樂趣。
5.根據已有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重點:
理解詩歌內容,學習句式“小樹葉,變呀變,變成……”。
活動難點:
能用部分代替的方式進行詩歌的仿編。
活動準備:
1.小樹葉和小螞蟻的ppt。
2.詩歌圖譜、樹葉、螞蟻圖片若干。
3.電腦、電視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1.師:秋天到了,樹葉一片一片從樹上飄下來了,你們看。(觀看落葉飄落圖片)我們一起來學一學。
2.師:小樹葉有個好朋友,看看是誰呀?(出示小螞蟻)我們和小螞蟻打聲招呼吧!你覺得小螞蟻和小樹葉會發(fā)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幼兒自由討論、猜測)
3.師總結:原來啊,小螞蟻要和小樹葉一起去旅行了,我們看一看他們去了哪些地方!
二、觀看課件,了解詩歌
1.播放第一組畫面,小螞蟻過河。
(1)師:小螞蟻和小樹葉來到哪里了?(河邊)可是河那么寬,小螞蟻要怎么過去呢?誰來幫幫他想想辦法?(幼兒猜想)
(2)師:小朋友的辦法都很好。瞧,小螞蟻拿出了一根魔法棒,這神奇的魔法棒只有念到咒語魔法棒才能發(fā)揮魔力喲!我們來聽一聽小螞蟻是怎么念的!小樹葉,變呀變,變成小船帶我過河(念)。
(3)師:你聽到了什么?剛剛小螞蟻是怎么念咒語的?師幼一起朗誦:小樹葉,變呀變,變成小船帶我過河。
(4)師:你們學會了嗎?那我們來變一變吧。(點擊ppt)魔法有用嗎?有了小樹葉變成的小船,小螞蟻真的過河了。
2.播放第二組畫面,小螞蟻翻山。
(1)師:小螞蟻過了河,他和小樹葉走啊走,來到了哪里呢?山那么高,小螞蟻怎么過山呢?想想辦法吧!你想把樹葉變成什么來幫助小螞蟻?
(2)師:是不是呢,我們來聽聽這次的魔語是什么?仔細聽,原來啊小樹葉變成了魔毯,幫助小螞蟻翻過了山。
(3)(引導幼兒一起說)師幼一起:小樹葉,變呀變,變成魔毯帶我過山。
(4)那準備好了嗎?我們又要變魔法了。(ppt)真厲害,魔毯帶著小螞蟻翻過了山。
3.播放第三組畫面,小螞蟻躲雨。
(1)師:小螞蟻和小樹葉一起翻過了山,可是這時候天下起了雨,怎么辦呢?小螞蟻是怎樣擋雨的呢?
(2)師:如果你是小螞蟻你會用魔法棒把樹葉變成什么?用雨傘來干嘛呢?你們會怎么說魔語呢?
(3)師:我們一起來說一說。誰想來做做小小魔法師。
(4)師:真神奇呀,小螞蟻成功的躲了雨。
4.播放第四組畫面,小螞蟻很熱。
(1)師:小螞蟻看到了好吃的東西,它想把他們搬回家準備過冬。哎喲哎喲,小螞蟻流了很多汗,他又想請小樹葉幫忙,變成什么呢?瞧變成了什么?(出示圖片)感覺怎么樣?用咒語怎么說?(這里引導幼兒單獨說一說,請2~3個)
(2)師小結:小樹葉,變呀變,變成小扇給我涼爽。
5.播放第五組畫面,小螞蟻睡覺。
(1)師:現(xiàn)在小螞蟻想睡覺了,可是晚上天氣比較冷,如果你是小螞蟻你會對魔法棒說什么語,誰來試試看。先在心理想想把小樹葉變成什么幫助小螞蟻。
(2)請幼兒自己來說一說這句詩歌應該怎么說。
(3)師小結:小樹葉,變呀變,變成被子給我溫暖。
(三)完整欣賞,學習詩歌
1.幼兒回憶詩句。
師:小螞蟻旅行回來了,一路上都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啊?又是怎么解決的?(根據幼兒出示圖譜)(第一個幼兒可以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誰能學剛才小螞蟻的魔語來說說。
2.師:這些連起來就是一首好聽的詩歌《小螞蟻和小樹葉》,我們也和小螞蟻一起去旅行吧。
3.師:如果你是小螞蟻,你覺得旅行中發(fā)生的什么事情最有趣,來和我們大家說一說。
請幼兒挑選自己喜歡的圖譜,來說一說其中的'詩句,回憶詩歌中優(yōu)美的句子。
4.再次完整地學習詩歌。
師:現(xiàn)在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把這首好聽的詩歌朗誦一遍吧。
四、部分仿編,遷移經驗
1.師:旅途中小螞蟻遇到了碰到了過河、翻山、下雨等很多困難,那小螞蟻在旅行中還可能遇到什么困難呢?他又是怎么解決的?如果你也有魔法棒,你可以把小樹葉變成什么啊?用魔語怎么說啊?請你們和好朋友輕聲商量下。
2.師:今天我們的小朋友都非常聰明,幫小螞蟻想了好多好辦法,解決了不少困難,小螞蟻要謝謝你們呢,那我們下次再跟著小螞蟻一起去旅行學本領吧。
附詩歌:
小樹葉,變呀變,變成小船帶我過河。
小樹葉,變呀變,變成魔毯帶我過山。
小樹葉,變呀變,變成雨傘幫我擋雨。
小樹葉,變呀變,變成被子給我溫暖。
教學反思:
幼兒非常喜歡聽故事,一聽老師說要講故事,都靜靜地坐在椅子上,眼神極渴慕地望著老師,都希望快一點聽老師講故事。在完整的欣賞了故事后,孩子們不由的發(fā)起了感慨,為此,教師讓孩子們互相說說自己對故事的看法,給幼兒創(chuàng)設了自由表達的空間,幼兒都積極發(fā)言,用語言表達著自己內心的感受及自己的看法,隨后結合掛圖,分段欣賞故事,加深了幼兒對故事的理解。
中班語言小烏龜看爺爺教案與反思11
活動目標:
1、通過果樹開花結果,感知小烏龜行走緩慢的特征。
2、理解故事內容,能用比較完整的語句講述。
3、體驗小烏龜給爺爺帶來快樂的情感。
4、能仔細傾聽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節(jié)。
5、理解故事內容,記清主要情節(jié),初步學習人物的簡單對話。
活動準備:
小烏龜看爺爺?shù)木磔S畫、 PPT、音樂
活動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
1、今天我們班來了一位新朋友,大家猜猜是誰呀?(出示小烏龜)小烏龜有什么本領?(學小烏龜爬)小烏龜爬行的速度怎么樣?
2、小烏龜要到什么地方去?會發(fā)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二)活動過程
1、它今天有些不高興,因為想爺爺了,"我想帶上禮物去看看爺爺,帶什么好呢?"
2、小烏龜背了什么?這棵樹長的怎么樣?(引導幼兒說完整:這棵樹沒有樹葉,只有樹干和樹枝)猜猜這是一顆說明樹?它為什么要背著樹呢?那我們繼續(xù)跟著小烏龜,看看是怎么一回事。
3、小烏龜走路的速度怎么樣?走啊走啊,這棵樹發(fā)生了什么變化?這棵樹開花了,把誰引來了?它們來干什么?(引導幼兒說完整)
4、小烏龜繼續(xù)往前走,走啊走啊,會發(fā)生什么事?花朵怎么了?剛才小烏龜走啊走樹就開花了,現(xiàn)在走啊走怎么就花謝了,結出果子來呢?那是怎么回事呢?(引導幼兒說完整:小烏龜爬行速度慢,經歷了很長時間,所以蘋果樹都慢慢開花結果了。)現(xiàn)在誰來看果樹了?他們來干什么?
5、小烏龜現(xiàn)在到什么地方了?原來小烏龜要到爺爺家呀。這回果樹又怎么了?它是一棵什么樹?原來小烏龜背了一棵蘋果樹。
(三)完整欣賞故事小烏龜在路上發(fā)生的事還是一個好聽的故事,我們一起來聽一遍故事吧,故事的題目叫《小烏龜看爺爺》。(邊放音樂邊講故事)
1、小烏龜只是去看爺爺,可是他背上的蘋果樹為什么會經歷了開花、結果,成熟這么長的一個過程呢?
小結:小烏龜動作慢,小朋友做事不學小烏龜,大家都要快快的。
2、到了爺爺家,爺爺看見小烏龜帶來的`蘋果樹心里怎么樣?你喜歡小烏龜嗎?為什么?
3、小烏龜真是個孝順的孩子想爺爺了就帶了蘋果去看望。那我們小朋友想爺爺奶奶的話,會怎么樣啊?
小結:我們小朋友都那么愛自己的爺爺奶奶,他們是最疼愛我們的人了。以后我們去爺爺奶奶家做客,也帶上一些禮物,爺爺奶奶肯定很開心。
教學反思:
活動一開始,老師從小烏龜背著重重的禮物去看爺爺導入,引導幼兒理解小烏龜之所以愿意背著重重的蘋果樹,是因為它愛自己的爺爺,從而突出主線,幫助幼兒體驗小烏龜祖孫兩的親情。接著,以尋找蘋果樹的秘密為線索,引導幼兒通過發(fā)現(xiàn)即使蘋果樹從小樹苗長到開花結果非常漫長的過程,但是小烏龜讓就堅持去看爺爺,只是因為小烏龜喜歡爺爺。進一步突出目標,體驗親情。最后,老師從小烏龜?shù)挠H情聯(lián)系到小朋友的親情,下哦那個小烏龜對爺爺?shù)膼勐?lián)系到小朋友對家人的愛。聯(lián)系到生活之中,做進一步的提升。
中班語言小烏龜看爺爺教案與反思12
目標:
1樂意參與講述活動,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
2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了解幾種小動物的特點,培養(yǎng)幼兒愛護小動物的情感。
3初步學習仿編,發(fā)展幼兒的表達想象能力。
4領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5引導幼兒充分想像合理的故事經過,鍛煉自己口語的表達能力及思維能力,創(chuàng)編出一個完整的故事。
準備:
材料準備:課件圖片掛圖知識準備:熟悉小烏龜、長頸鹿、小刺猬、小貓、小蜜蜂等的特點。
過程:
1談話活動導入課題導語:動物街上開了許多商店,小烏龜也想開店,可是開什么店好呢?它拿不定主意,小朋友你們能幫它想想開什么店?
你們幫他想了這么多辦法,小烏龜說謝謝你們。我要去逛動物街,看看別人開了什么店,我又適合開什么店?你們愿意和我一起去嗎?
2參觀動物街導語:走、走,走走走。動物街到了。
A看看開了什么店?你從哪里看出來的?猜猜怎么會想到開花店的?聽聽是怎么說的?(我開花店,可以用長鼻子給花噴水)B河馬吹的氣球可真大呀,它開的'是什么店?你覺得河馬開氣球店好不好?為什么?聽聽河馬是怎么想的?(我開氣球店,可以用大嘴巴吹出最大的氣球)C袋鼠媽媽這里有好多面包呀,它又是開什么店的?它把面包裝在哪里?為什么?
小動物們聰明嗎?你喜歡它們嗎?
3幫小烏龜開店導語:小烏龜逛了三家店,它說:我沒有長鼻子、大嘴巴和大口袋,什么也不能干,唉。聽了小烏龜?shù)脑,你覺得它心理怎么樣?那你會用什么話來安慰它?你們現(xiàn)在覺得小烏龜適合開什么店?咱們看看小烏龜?shù)降组_了什么店?
(出示開燒餅店)后來,小烏龜不傷心了,它開了燒餅店。讓太陽把自己的背殼烤烤熱,再在背殼上攤上燒餅,烤啊烤,烤的燒餅香噴噴。小烏龜?shù)臒炗窒阌执,還后好看的花紋,大家都來買了。
小結:每只動物長的都不一樣,它們都會根據自己的特點或本領開家最適合自己的小店,我們每個人也不一樣,都有自己的優(yōu)點和長處。
4完整欣賞故事導語:小烏龜開店的事真有趣,讓我們再看一遍吧。
用鼻子噴水,你來學學噴。
河馬用嘴巴吹氣球,你來學學吹。
袋鼠媽媽用口袋裝書,你來學學怎么裝。
5仿編故事:
導語:小魚、雞媽媽、長頸鹿、小刺猬、小貓、小蜜蜂都還沒有工作,幫他們想想他們可以開什么商店?請你們講得和故事一樣清楚、好聽。
6表演故事:
游戲規(guī)則:想當?shù)牡交ǖ,想當河馬的到氣球店,想當袋鼠媽媽的到書店,想當小烏龜?shù)恼驹诶蠋熯@里。
附故事:
小烏龜想開一家小店,開什么店好呢?他去問。說:“我開花店,可以用大鼻子給鮮花噴水!彼柡玉R,河馬說:“我開氣球店,可以用大嘴巴吹出最大的氣球!”袋鼠媽媽在開什么店呢?袋鼠媽媽告訴他:“我開書報店,把書報裝到大口袋里,走到哪里都能賣!毙觚敽茈y過:“我沒有長鼻子,也沒有大嘴巴,也沒有大口袋,怎么辦呢?”
后來,小烏龜不傷心了,他們開了一家燒餅店。讓太陽把自己的背殼烤烤熱,再在背殼上攤上燒餅?景】荆镜脽炏銍妵。小烏龜?shù)臒炗窒阌执,上面還有好看的花紋呢,大家都來買了。
活動反思:
《小烏龜開店》這個活動是可愛的小動物主題中的其中一個活動。在這個活動中我利用投影儀以及各種操作圖片進行教學活動,讓幼兒先看、再想、然后說、最后聽,始終將幼兒放在主體地位,使幼兒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語言能力和想象能力都得到了發(fā)展。在整個活動的四個環(huán)節(jié)中,第個二環(huán)節(jié)是重點,也是難點所在,在這一過程中我讓幼兒找找小烏龜身上的特點,然后幫它開店,許多幼兒大膽想像幫小烏龜開“貝殼店”、“頭飾店”等等,討論得很熱鬧,回答也很踴躍。但由于圖片中的燒餅和現(xiàn)實生活中的燒餅有很大的區(qū)別,幼兒都沒猜出來,都認為是漢堡或面包店,這是很遺憾的。但其它的活動過程完成得還是很好的,在活動中幼兒的注意力始終很集中。
中班語言小烏龜看爺爺教案與反思13
設計意圖:
生活中,不愿開口不善交流的幼兒不乏其人,這樣的孩子朋友少,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差,當他們遇到困難和挫折時,不會主動地與他人訴說,尋找他人的幫助,使問題不能及時、很好地得到解決。根據《綱要》中語言教學內容和要求提出:養(yǎng)成幼兒注意傾聽的習慣,發(fā)展語言理解能力,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嘗試說明、描述簡單的事物或過程,發(fā)展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充分發(fā)揮幼兒的自主性、積極性,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
因此我選擇了《我對你說》這個主題中的一個語言活動《烏龜怪脾氣》。這是一首有趣的詩歌,里面講述了怪脾氣的小烏龜由于不愛說話、不聽別人的勸說而帶來的一些麻煩,詩歌中怪脾氣的小烏龜讓幼兒仿佛看見了自己的影子,由此明白了不愿意說話帶來的危害。
活動我采用了課件,使詩歌描述的情景鮮明生動,有助于幼兒理解詩歌所蘊涵的意義,即不理睬別人的勸說,不愿與人交流,會使自己“摔跟頭”。在角色游戲中自主地感悟說話的重要性,從而使幼兒的口語聽說能力,與人交往的能力得到提高。
教學目標:
1.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容并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2.鼓勵幼兒愿意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3.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故事內容的猜測與想象。
4.樂于與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發(fā)兩人合作表演的興趣。
教學重點:
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容并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教學難點:
鼓勵幼兒愿意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烏龜怪脾氣》課件
2.烏龜、青蛙、蝸牛的角色頭飾人手一份
3.大班一幼兒扮演怪脾氣的烏龜
教學程序:
根據中班幼兒學習語言和年齡的`特點,結合本次活動的目標和內容,我們設計安排了4個基本環(huán)節(jié):
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興趣------欣賞動畫,理解詩歌-------出示圖譜,學說詩歌------
教學步驟: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興趣
1.猜謎語
師:小朋友,今天我們班來了一位小客人,我們來猜猜它是誰:小小碉堡,露出腿腳,誰在里面縮頭縮腳?(烏龜)
師:看,它來了。
2.大班幼兒扮演怪脾氣的烏龜
(大班一幼兒扮演怪脾氣的烏龜出現(xiàn),教師向烏龜問好)
師:“烏龜你好!”(烏龜不理睬)
(教師再次向烏龜問好)師:“上午好,烏龜!”(烏龜還是不理睬)
師:咦!烏龜怎么不理我呢?
(教師鼓勵幼兒向烏龜問好)
師:原來這只烏龜有個不愛說話的怪脾氣,不信你們試試看。我們一起來跟烏龜問好:“烏龜你好!”
小結:烏龜真是怪脾氣,見誰都不理。
師:我們一起來學學烏龜?shù)墓制狻?/p>
幼兒學說短句:烏龜怪脾氣,見誰都不理(引導幼兒學做動作)
(評析:小朋友看見了可愛的“小烏龜”紛紛想和它打招呼,讓幼兒在和烏龜打招呼的過程中,很自然的知道烏龜有個不愛說話,不愛理睬別人的怪脾氣,有種想說說烏龜這個怪脾氣的愿望。)
(二)欣賞動畫,理解詩歌
師:烏龜怪脾氣,見誰都不理。它還不理誰了呢?怪脾氣的烏龜會遇到什么麻煩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1.播放課件,幼兒完整欣賞
師:烏龜它不理誰了?(烏龜不理蝸牛和烏龜)
師:怪脾氣的烏龜遇到什么麻煩呢?(烏龜從山上掉下來)
師:有人來救它嗎?(沒有人來救它)
小結:怪脾氣的烏龜從山上滾下來,沒有人來救它,為什么沒有人來救它?我們再來看看。
2.分段欣賞,啟發(fā)式提問
A.烏龜去爬山(1-2句)
師:瞧!天氣這么好,烏龜去干什么?(烏龜去爬山)我們一起來學學烏龜。(學念1-2句)
B.烏龜不理蝸牛、青蛙(3-4句)
師:烏龜爬山的時候首先遇到了什么小動物?蝸牛對烏龜說了什么?烏龜聽了它的話嗎?烏龜是怎么做的?(學念第3句)
師:接著烏龜又遇到了誰?青蛙又對烏龜說了什么?烏龜聽了它的話嗎?烏龜是怎么做的?(學念第4句)
師:烏龜有沒有聽蝸牛和青蛙的勸說?(沒有)這樣做對嗎?為什么?如果你是烏龜你會怎么做?烏龜聽了朋友的話它還會繼續(xù)往上爬嗎?如果它是一只勇敢的烏龜呢?
小結:你們說的對,我們不能像烏龜那樣不理人,不說話。
C.不理別人的烏龜摔倒了,沒有朋友來救它(5-8句)
師:烏龜不聽朋友的話,爬到半山腰,發(fā)生了什么事?(四腳一滑)
師:山路好像大滑梯,一滑滑到了那里?(山谷底)
師:烏龜摔得怎么樣?(頭昏眼又花)(讀出語氣)
師:烏龜為什么會摔跤?它有什么怪脾氣?
師:烏龜摔得頭昏眼花,它還是怎么樣?
師:烏龜不說話,有沒有人來救它?為什么? (沒有人來救他,因為烏龜還是不說話,大家不知道他發(fā)生什么事情。)
師:不說話對嗎?如果你是烏龜摔跤了,你會怎么做?(學念5-8句)
幼:我來救它。來救它?(對孩子的想法做出肯定,引導)
師:烏龜不說話,你不知道他出事了,你怎么來救他呢?如果你知道烏龜?shù)舻缴焦攘,可是山谷那么大,烏龜不說話,你又怎樣才能找到他呢?
小結:烏龜真是怪脾氣,山路陡又滑,朋友們都來勸它,它也不理,還是往上爬,結果摔得頭昏眼又花,但它還是不說話,結果沒有朋友來救它。
(三)觀看圖譜,朗誦詩歌
師:小朋友們說得真好,讓我們一起來吧我們剛才看到的說一說。
1.出示圖譜,師幼共同朗誦。
2.個別朗誦
3.分角色學念詩歌
(四)生活經驗講述
師:小朋友,你們平時有沒有像小烏龜一樣不理別人呀?
師:教師設置情境,說說遇到這樣的情況,應該怎么做?
師:如果你和朋友一起玩時,朋友欺負了你,你會怎么做?
如果你摔傷了,你會怎么做?
如果你和家人出去玩時口渴了,你會怎么做?
教師總結:剛才小朋友說得真好,我們平時要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說清自己的需要。不要像烏龜一樣不說話、不理人,不然遇到麻煩別人都不知道如何幫助你。
(五)活動延伸
活動反思:
活動體現(xiàn)了以“幼兒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活動開始時的情景表演,激起了幼兒想和“小烏龜”說話的愿望,小朋友看見可愛的“小烏龜”紛紛和它說話,菲菲問:“小烏龜,你吃了飯嗎?”楠楠說:“我想和你一起玩!毙耜栒f:“你是坐車來的,還是自己爬來的?”等等。當發(fā)現(xiàn)“小烏龜”始終不理睬他們時,樂樂問我:“老師,它怎么不說話呀?”我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引導她說:“那你發(fā)現(xiàn)烏龜有個什么怪脾氣呢?”小朋友都說:“它不理睬人,不愛說話。”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發(fā)現(xiàn)了問題,接下來我又通過一系列的提問,引導幼兒想辦法幫助小烏龜改正怪脾氣,并創(chuàng)設讓幼兒交流,討論的機會,并通過創(chuàng)編詩歌,激發(fā)幼兒與人交往的積極性,幼兒把問題從小烏龜?shù)纳砩线w移到自己日常生活中來,讓幼兒進一步了解說話的重要性,提高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整個活動,幼兒都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情緒高漲,注意力集中,
正如《綱要》所提出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fā)展起來的,發(fā)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chuàng)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huán)境。孩子們正是在我創(chuàng)設的這個寬松的語言環(huán)境中發(fā)展了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并樂意與人交往。
活動中,我遇到一個突發(fā)問題,當我向幼兒提出:談談自己在生活中由于不愛說話帶來的麻煩時,幼兒難以回答,我隨機調整了問題的難度,從而使無效問題變成了有效問題,整個活動得以順利進行,在以后的活動中,要注意預設的問題一定要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
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長期、連續(xù)性的過程,需要教師把幼兒語言的發(fā)展?jié)B透到各個領域的教育中去,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去擴展幼兒的經驗,促進幼兒語言發(fā)展。
中班語言小烏龜看爺爺教案與反思14
一、活動目標
1、了解小動物避暑的方法。
2、嘗試表演故事,根據所扮演的角色清楚地講述避暑的方法。
3、能分析故事情節(jié),培養(yǎng)想象力。
4、借助圖文并茂,以圖為主的形式,培養(yǎng)孩子仔細閱讀的習慣,激發(fā)閱讀興趣。
二、活動準備
1、課件準備:《誰跟小羚羊去避暑》插圖、故事音頻、配樂音頻。
2、紙質教具:小羚羊、小紅馬、小黑狗、小黃雞、小松鼠、小灰兔的頭飾。
三、活動過程
1、教師提問,引發(fā)幼兒討論夏天有哪些避暑的方法。
——夏天天氣很熱,你有哪些辦法能讓自己涼快些呢?
2、播放故事音頻及圖片,帶領幼兒了解小動物們避暑的方法。
——故事中,小羚羊要去做什么?
——小羚羊邀請哪些小動物跟它一起去避暑?
——它們去了嗎?為什么都不去呢?
3、教師給幼兒發(fā)放角色頭飾,引導幼兒角色扮演,指導他們講述自己避暑的方法,并配合相應的動作演繹出來。
——小紅馬用什么方法來避暑?如果你是小紅馬,出汗了很涼快,會怎么表現(xiàn)呢?
——小黑狗用什么方法來避暑?你能學學它是怎么做的嗎?
——小黃雞用什么方法來避暑?你能學學它的動作嗎?
……
4、播放故事配樂,引導幼兒一邊說臺詞一邊做出相應的避暑動作。視情況,多請幾組幼兒進行表演。
附【故事】
《誰跟小羚羊去避暑》
炎熱的夏天來了,小羚羊的媽媽要帶孩子到高山地帶去避暑。小羚羊想,還有許多小伙伴也一定熱得難受,得約大家一起去!罢l跟我去避暑?”她一面走,一面喊。
一匹小紅馬奔跑過來,對小羚羊說:“我不去,我一出汗就像洗了冷水澡一樣涼快極了!痹瓉硭砩嫌性S多汗腺,熱了就出許多汗來調節(jié)體溫,防止中暑,不需要避暑。
小羚羊想:“聽說小黑狗身上沒有汗腺,一定熱得受不了,去約他避暑吧!边@時,小黑狗正趴在一間屋檐下,張著嘴,伸出長長的舌頭,直喘氣!昂诠返艿,高山地帶涼快極了,你跟我一起去避暑,好不好?”小羚羊對他說!爸x謝你!”小黑狗擺擺尾巴繼續(xù)說,“我身上沒有汗腺,可舌頭上有許多汗腺呢。我伸出舌頭,就是用它排汗,調節(jié)體溫呀。”
小羚羊說聲“再見”走到一棵大樹旁,看見小黃雞躺在樹下的.沙土里,兩腳搔著沙土,還不斷地打著滾兒!澳闾稍谏惩晾锿,多熱呀!”小羚羊搖搖頭說。小黃雞“喀咯咯”地笑了,他說:“我熱得直喘氣,在沙土里躺躺,渾身涼嗖嗖的,可舒服了!
小黃雞不需要避暑,小羚羊多么失望呀!她走進林子里去約小松鼠!拔也挥萌ケ苁,夏天到來之前,我就脫掉了冬天的厚皮毛衣,換上了薄薄的夏裝啦!
再去找誰呢?小羚羊正猶豫著,小灰兔急急忙忙地從她面前經過,小羚羊喊住他。小灰兔擺動著兩只大耳朵說:“我不想去避暑。夏天,我挺著這兩只大耳朵,可以散熱,調節(jié)體溫。”
小羚羊看看沒有小朋友跟她去避暑,只好自已跟著媽媽去避暑啦!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幼兒都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情緒高漲,注意力集中,孩子們正是在我創(chuàng)設的這個寬松的語言環(huán)境中發(fā)展了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并樂意與人交往。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長期、連續(xù)性的過程,需要教師把幼兒語言的發(fā)展?jié)B透到各個領域的教育中去,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去擴展幼兒的經驗,促進幼兒語言發(fā)展。
中班語言小烏龜看爺爺教案與反思15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中的小烏龜因行動緩慢而發(fā)生的趣事,體驗角色之間的親情。
2、能用比較完整的語句大膽表述。
3、體驗關愛長輩的情感。
4、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領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動準備:
課件、動物頭飾若干、小動物貼絨教具。
活動過程:
一、播放課件,感知故事內容。
1、猜謎語引出主題,激發(fā)幼兒興趣。(有一個小動物身上 有個大羅鍋,走起路來慢悠悠)
2、播放課件,感知故事內容。
3、教師提問: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里面有誰;小烏龜帶了什么禮物去看爺爺;路上碰到了誰,他們說了什么話;小烏龜帶了禮物看爺爺,爺爺心里是怎么想的。
二、學講故事中的對話。
教師邊講邊出示教具的形式,幫助幼兒理解故事的內容,并學講故事中的對話和短句。
1、出示小烏龜教師講“我很想爺爺了要去看爺爺,給他帶一顆蘋果樹”請幼兒學說一遍。
2、教師繼續(xù)出示教具小蝴蝶和小鳥說“你要去干什么啊”小烏龜說“我要去看爺爺給他帶一顆蘋果樹去”請幼兒學說小動物之間的對話。
3、教師出示烏龜爺爺,幼兒學說小烏龜和烏龜爺爺之間的對話。
三、故事表演
1、個別幼兒表演:請四位能力強的小朋友分別扮演小烏龜,小蝴蝶,烏龜爺爺帶上頭飾,進行故事表演,起示范作用。
2、集體表演:請幼兒自由選擇扮演角色大膽表述講述故事。
四、討論怎樣關心長輩
聽了小烏龜看爺爺?shù)墓适,你想到你為你爺爺爸爸媽媽奶奶做些什么——幼兒自由回答,教師總結
活動反思:
《小烏龜看爺爺》這次活動把小烏龜行動緩慢的特征融進了一個飽含親情的故事情節(jié)中。這個活動通過理解故事、講述故事等引導幼兒開展活動,從而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及激發(fā)對周圍人的情感。為此,我在上課中,我著眼于“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為切入點,讓幼兒通過觀看課件畫面,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和老師共同講述故事,進行故事表演,突破老師講幼兒聽的`傳統(tǒng)講故事的方式,F(xiàn)在大都是獨生子女不注意對他們進行愛的情感教育,也不注意自身的修養(yǎng),使得這些孩子只知索取,不知給予,表現(xiàn)出缺乏愛心,為此我主要讓幼兒體驗親情懂得如何關心周圍的人。通過故事激發(fā)他們愛周圍人的情感,活動最后讓幼兒以愛爺爺為支點延伸到關心愛周圍的人。通過這節(jié)課不但使學生理解和掌握了本課的重點和難點,還對學生關愛長輩的情感加強了培養(yǎng),課后收到了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