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在线免费视频,亚洲精品免费一级视频,日韩亚洲欧美大陆,又黄又爽免费国产视频

<style id="t465f"></style>
<legend id="t465f"><u id="t465f"><thead id="t465f"></thead></u></legend>

<acronym id="t465f"></acronym>

<sub id="t465f"><ol id="t465f"><nobr id="t465f"></nobr></ol></sub>
<sub id="t465f"></sub>

小學三年級品德教案

時間:2023-01-16 16:43:12 教案 投訴 投稿

小學三年級品德教案15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三年級品德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三年級品德教案15篇

小學三年級品德教案1

  〖本課題教學目標〗

  1、使學生感受和認識到自己在學習上的進步。

  2、增強學生對學習的自信心,幫助他們能夠自信地學習、自信地做事,體會因進步帶來的喜悅和快樂。

  3、使學生體會到自己的進步不僅是自己努力的結果,還包含著老師、家長和朋友的幫助,從而知道感激他人。

  〖教學結構〗

 。ㄒ唬┱n時安排 1課時。

  (二)教學結構整體設計

  1、通過讓學生填寫一年級的試卷,幫助他們感受到自己在學習上的進步。

  2、通過讓學生對比現在和以前的作品、作業(yè)以及其他的個人資料,感受到自己是在不斷進步的。

  3、通過教師、家長的鼓勵,使學習較差的學生也明白自己在這幾年的學習當中也在不斷進步。

  4、在第一、第二環(huán)節(jié)的基礎上,開展“登上進步快車”的活動,使每位學生都去尋找自己的進步之處,樹立自信心,體驗進步帶來的喜悅和快樂。

  5、開展“疊幸運星,存放愿望瓶”活動,讓學生寫出自己對未來有哪些期盼,使學生確定努力的方向,并為此而不斷地努力。

  〖實施過程〗

  (一)展開活動,揭示主題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环菰嚲,讓我們一起來做一做吧?/p>

  (教師發(fā)試卷,學生拿到試卷后開始做題。)

  師:大家做得真快呀!同桌之間交換一下試卷,互相訂正,看看大家的成績如何。

 。ㄓ喺鸢,統(tǒng)計成績。)

  (實物投影出示:一位學生在一年級時答的同樣的試卷。)

  師:咱們再看看她現在做的這份卷子。

 。ń處熗ㄟ^實物投影儀顯示兩份卷子)

  師:同樣一份卷子卻是兩種結果,這是為什么?

  生:因為她現在學的知識多了。

  生:因為她長大了!

  生:她把知識掌握得更牢固了!

  生:同一年級相比,她有了很大的進步。

  (二)師生互動,深化主題

  師:進步可真大!其實,每個同學的身上都發(fā)生了許多變化。不信,你們拿出你以前的作品來比一比吧!

 。▽W生拿出以前和現在的學習作品進行對比,然后全班交流,通過實物投影儀出示學生的對比作品。)

  (三)教師、家長的鼓勵

  師:這么多同學都有了進步,老師祝賀你們。咱們班的班主任,對咱們更加了解,你們想不想聽聽她怎么說?(播放錄音:老師說的都是班里較差學生的進步。)

  師:在兩年的時光里,老師記住了你們點點滴滴的進步。其實每位同學的進步都離不開老師的幫助,讓我們把心里的感謝化做掌聲送給李老師(學生一起鼓掌)。不僅老師看到你們有進步了,你們的家長也看到了。你們想不想聽聽家長是怎么說的?

 。ń處煶鍪緦W生的全家福照片并放家長的錄音。)

  師:聽了這幾位家長的話,我想采訪這幾位同學。聽了爸爸、媽媽的話,此時此刻你的心里有什么感受?

  生:聽了媽媽的話,我感到我的進步給媽媽帶來了快樂。

  生:我以后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得更好。

  生:現在我長大了,懂事了,當然就不應該隨意耍小孩子脾氣了。今后,我會越來越懂事、越來越講道理的。

  生:我要更努力地學習,爭取更大的進步。

  生:我要感謝李老師,是她幫助我進步的.。

  生:我要謝謝爸爸、媽媽,我以后一定聽他們的話。

  師:是啊,我們每個人每天都在進步,這些進步既包含著自己的努力,也有爸爸、媽媽和老師的功勞。大家看,“進步快車”已經進站了。

  (四)開展“登上進步快車”的活動

  (課件出示一列火車慢慢地開過來,上面寫著“我們天天在進步”的課題名稱。錄音播放:各位乘客請注意,31次“進步快車”就要出發(fā)了,請各位乘客做好上車的準備。)

  師:看,“進步快車”上已經有幾位乘客了。他們是誰。浚ㄙN出一張“進步快車的座位表”,在表上貼上已經登上快車的學生的照片。)他們?yōu)槭裁茨艿巧线@列快車呢?

  生:因為他們都取得了進步!

  師:其他同學是不是也想登上這列“進步快車”?那么就來填填“進步快車”的旅客登記表吧。▽W生填表時,教師巡視)

  師:誰來把自己的進步說給大家聽一聽?(老師請幾位學生說一說,學生說過以后,在“進步快車”上貼上自己的照片。適時進行師生對話,給予贊揚)

  師:看來,我們的家長為了我們能多學本領,付出了很多的辛苦,我們點點滴滴的進步都離不開家長的悉心幫助。同學們在老師、家長的幫助下,都有了很大的進步。下面就把你的進步在小組內說一說,讓大家評一評你有沒有資格登上“進步快車”,如果通過了,就趕快在快車上找到你的位置,貼上你的照片吧。(學生在小組匯報交流后貼上自己的照片。)

  (五)期待未來,升華主題

  師:我們的每一點進步,不僅是我們自己努力的結果,還有老師、家長和同學們的幫助,正是在他們的扶持下,我們才能認清自己的不足,通過不斷努力,取得了今天的成績。

 。úシ攀婢弮(yōu)美的鋼琴曲作為背景音樂)

  師:對于未來,我們都懷著美好的期待,期待自己取得更多的進步。同學們,你希望自己上三年級時會取得哪些進步呢?請把自己的期待寫在這一張張幸運紙條上,寫完后,把它疊成幸運星,放入老師的愿望瓶中保存起來。等到我們上了四年級時,讓我們一起打開,看看誰的期待成為了現實。

小學三年級品德教案2

  教學目標:

  1、學習掌握本課的生字詞。

  2、感知課文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蘊涵的人生哲理。

  3、學習文章的寫作特色。

  教學的重點:

  學習文章的寫作特色。

  教學方法:

  朗讀法,引導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一、語言導入

  貓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種小動物。很多家庭因為貓惹人喜愛而養(yǎng)它。我國著名作家鄭振鐸先生,他家也曾養(yǎng)過三只小貓。從養(yǎng)這三只小貓的過程中,他領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究竟是什么樣的哲理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鄭振鐸先生的散文《貓》。板書課題、作者)

  二、預習檢測

  1、給下列黑體字注音。

  污澀()慫恿()蜷伏()懲戒()悵然()詛罵()紅棱()

  2、下列詞語中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慫恿:鼓動別人去做。B、預警:預備警察

  C、蜷伏:彎著身體臥倒。D、悵然:不愉快的樣子。

  三、朗讀課文,感知文意,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1、朗讀課文,完成下表

  2、為什么“我”對于第三只貓的死亡比前兩只貓的亡失更“難過得多”?

  明確:因為第三只貓的死責任在“我”!拔摇钡闹饔^臆斷,斷定鳥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我”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無處辯訴,最后死在鄰家屋檐上。“我”認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這個過失是無法補救的。

  3、學習了本文,你有什么收獲?

  歸納:凡事不可主觀臆斷,妄下斷語,否則就會造成難以彌補的過失

  四、再讀課文,把握文章的寫作特點

  五、再次跳讀課文,想一想,本文最顯著的寫作特點是什么?

  歸納:

  1、情節(jié)曲折,結構嚴謹。文章圍繞中心敘寫了三個故事,每個故事都以養(yǎng)貓的`亡失為線索都具有相對的完整性。三個故事又是按照時間順序排列組成一串,構成一段家庭養(yǎng)貓的悲劇史:得貓——養(yǎng)貓——亡失——再得貓——再養(yǎng)貓——再亡失——復得貓——復養(yǎng)貓——復亡失,永不養(yǎng)貓。情節(jié)三起三落,層層推進。

  2、首尾呼應和伏筆的設置。銜接呼應表現為:開頭交代幾次養(yǎng)貓的結局,拋出線索,總領全文,末了以“我家永不養(yǎng)貓”收尾,開拓深意,呼應開頭。三個故事之間又有過渡段貫通彌合。伏筆的設置表現為:第一只貓忽然消瘦預示其病死;寫第二只貓街上亂跑,預示其被人捉走;寫第三只貓凝望鳥籠,預示其被冤打致死。所以這些都起到了穿針引線,連珠綴玉的作用,把三個故事和各個故事之間的情節(jié)綴連成有機的整體,渾然天成,天衣無縫。

  六、延伸遷移

  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經錯怪過別人或被人誤解過?把事情經過說給其他同學聽聽,并和同學討論一下,怎樣才能減少彼此之間的誤會?

  板書:

  貓

  鄭振鐸

  “我”三次養(yǎng)貓的故事:1、2、3、

  態(tài)度:喜歡更喜歡不喜歡

  情感:酸辛悵然難過、自責

  做事不能主觀臆斷。要弄清事實

  對人對事不能存偏見,要善待動物

  六、課堂總結

  本文寫的是貓,作者卻巧妙地借物抒情,曲折地表達了同情、憐愛弱小者的思想感情。本文組織材料的特點是前后連貫、首尾呼應,文章在結構上嚴絲合縫,條理清晰。

  七、布置作業(yè)。

  1.完成課后練習二四

  2.熟讀全文,領悟文章內容,體會文章感情

  3、寫第三只貓被冤枉后的心里活動

  教學反思

  我在教學《貓》這篇課文的時候,發(fā)現文章構思精巧,意味雋永,針對文本的這一現狀,我教學設計考慮的重點,是如何在課堂上讓學生更充分地占有學習時間,讓學生得到更規(guī)范有效的語言訓練,于是,我選擇了“說讀”這個課型。說讀,就是說自己的閱讀感受。

  我選擇了三個話題:說貓,說人,說文。每一個話題,分說兩個方面的內容:說貓,生命之美和命運之悲;說人,養(yǎng)貓之樂和失貓之痛;說文,語言之妙和結構之巧。

  整個課堂,學生邊讀邊說,邊說邊讀,學生在文本中來來回回地走,課堂氣氛輕松活潑,學生積累豐厚自然。

  我覺得,這堂課我的最大的亮點,可能就是:大膽嘗試了課堂教學中的“無提問設計”。從“提問”的視角來審視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有如下幾種情況:一是“碎問”,時時在問,問得密度很大,可以說已經不能稱之為“提問”;二是“多問”,問得比較多,“提問”的質量不高;三是“主問”,只提出幾個主要的問題,提問有深度,有牽引性,學生能夠充分地活動起來;最后一種情況,最精妙最有趣,就是“不問”,不使用提問來建構課堂,也不使用提問來組織教學。

  當然,在執(zhí)教過程中由于有點緊張,各環(huán)節(jié)過渡還不夠自然,在“品味”環(huán)節(jié)還覺得做的不是太理想,在拓展環(huán)節(jié)還需要斟酌,推敲,在以后的教學歷練中有待進一步提高。

小學三年級品德教案3

  教材分析

  1、課標要求:本單元從學生日常生活的家庭、學校、社區(qū)三個生活場景切入,以兒童所熟悉的生活為教學基本內容,引導學生在對生活的認識、體驗和理解中,學會做人和做事。

  2、知識體系:第一單元安排了三個主題,主題一,我愛我家;主題二,我的學校;主題三,我生活的社區(qū)。本單元的主題思想是:(1)、體會自己的成長離不開家庭,增進對家庭愛的情感;(2)、了解學校的發(fā)展變化,感受校園的文化和歷史,增強對學校的親近感;(3)、了解都市型社區(qū)和鄉(xiāng)村型社區(qū)的不同特色,體驗社區(qū)公共設施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懂得要愛護公用設施,尊敬社區(qū)中為人們服務的人;(4)、學習通過多種方法搜集資料和對資料進行簡單整理的方法;(5)、學習多角度、多側面分析和認識問題的方法

  3、教材地位與邏輯聯系:承上啟下;從前一課體會自己的成長離不開家庭,增進對家庭愛的情感,到本課了解學校的發(fā)展變化,感受校園的文化和歷史,增強對學校的親近感,到后一課了解都市型社區(qū)和鄉(xiāng)村型社區(qū)的不同特色,體驗社區(qū)公共設施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懂得要愛護公用設施,尊敬社區(qū)中為人們服務的人,逐步體現本單元主題引導學生在對生活的認識、體驗和理解中,學會做人和做事。

  4、核心功能與價值:對三年級的兒童來說,學校是他們重要的生活空間。學校應該是一個充滿溫情,具有文化氛圍,學生喜歡在這里生活,能夠體驗到愛和尊嚴的地方,而不應該讓他們覺得只是受教育、受約束的地方。因此,讓學生了解學校開展的各項活動,學校的環(huán)境,學校的文化氛圍、發(fā)展變化和取得的成績,不但能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豐富他們的感受,體會學校生活的`快樂,以及學校與自己成長的關系,同時,讓學生充分感受校園文化的豐富內涵,增強對學校的親近感。

  學情分析

  1、學生在原來學習的基礎上形成了一些好的思想品德,也還有不足之處。這就使得他們多數人對這一門課程的學習充滿興趣和期待。

  2、學生前面學過《我愛我的家》,學會了感受家的溫暖,學會了體會愛和感恩,為學習本課感受校園文化的豐富內涵,在增強對學校的親近感的同時形成為學校感到驕傲自豪的情感創(chuàng)設了條件。

  教學目標

  1、結合自己學校開展的各項活動,體會學校生活的快樂,以及學校與自己成長的關系。

  2、通過觀看學校的櫥窗、展板、專欄、校園特色角等,感受校園文化的豐富內涵,在增強對學校的親近感的同時,獲得積極的人生啟迪。

  3、通過了解學校的發(fā)展變化和全校師生取得的各種成績,形成為學校感到驕傲自豪的情感,在潛移默化之中,讓學生產生“我也要為校爭光”的愿望。

  4、初步了解一些我國不同地區(qū)、不同時期和不同類型的學校,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增進對學校的認識和對未來學校的憧憬。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體會學校生活的快樂,以及學校與自己成長的關系。感受校園文化的豐富內涵,增強對學校的親近感。

  2、教學難點:從校園文化中,獲得積極的人生啟迪,形成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產生為校爭光的愿望。

小學三年級品德教案4

  活動目的:

  1、知道家庭和睦的重要,體會家庭中的親情。

  2、知道家庭成員之間要講究民主,能夠正確處理家庭中的矛盾。

  3、了解鄰里之間要和睦相處,互相幫助。

  4、知道自己在家庭和鄰里之間應當承擔的責任和應因的義務。

  活動過程:

  第一課時

  一、活動:“我的一家”

  1、教師先作示范:出示自己全家的照片,介紹自己的家庭成員,講一件家種有趣的事或難忘的事(教師將家庭照片貼在黑板上布置的大房子中)

  2、(在黑板上貼“家”字)我們每個人都有家,家是我們休息的港灣。你愿意把你的家庭介紹給我們大家嗎?

  3、請幾個學生分別介紹他們各自的家庭并講一件有趣的或高興的或令人感動的事,把家庭照片貼在大房子的.窗口中。

  4、沒有被傾倒的學生在小組內交流,并把照片貼在房子中。

  二、討論交流

  1、什么樣的家庭是幸福的家庭?

  2、學生討論,在小組內商量一種形式體現出來(說說,表演一件體現家庭幸福的故事……)

  3、學生展示。

  三、情感提升

  1、教師引導:剛才,小朋友們分別介紹了各種各樣的家庭,你感到你自己還有同學們在家里生活得怎么樣(幸福、高興、快樂……)

  2、小結:父母、長輩以及他們對我們無微不致的關愛來表達他們非常愛我們,非常愛我們的家,而我們也非常愛我們的爸爸媽媽和其他長輩,大家和睦相處、幸福快樂。

  第二課時

  一、活動:“一次家庭會議”

  1、教師提問:你參加過你的“家庭會議”嗎,長輩們尊重你的意見嗎?家中的事情最后是怎樣決定的?

  2、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自由發(fā)展言論。

  3、討論交流:參加家庭會議時自己的體會。

  4、引導性提問:全家一起討論決定事情有什么好處?

  5、學生根據討論說說自己的想法。

  二、活動:“那些事情我?guī)兔Α?/strong>

  1、教師設置情境:

  (1)、家里要換新家具(2)、爸爸的朋友向他借很多錢(3)、爸爸媽媽吵架了……

  2、討論:

  從中選擇自己應該參與的事情和不該干涉的事情,說明理由。

  3、匯報結論。

  4、教師總結:家庭中會遇到許多意外或大事情,每當這時,我們一定要做個懂事的孩子,應該我們幫忙的我們就幫爸爸媽媽分擔一些,不應該參與的我們就不要給父母添亂。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可以是我們的家庭更加和睦、幸福。

  第三課時

  一、情景分析

  1、教師:爸爸媽媽不在家,小明自己在家,有陌生人敲凱小明的門,鄰舊居張爺爺馬上出來,了解情況后把陌生人趕走了并且給小明送來好吃的午飯……二小紅呢,平時鄰舊不相往來,現在爸爸媽媽不在家,也沒有人問他、管他、結果小紅又悶又餓,難過的哭起來……、

  2、討論分析:為什么小明和小紅的情況會不同?

  二、活動:介紹我的好朋友

  1、教師解釋活動的內容:除了學校中的好朋友,你還有哪些好朋友?你們是怎樣成為好朋友的?

  2、學生介紹自己的鄰居好友,說一說和他們交往的趣事。

  3、教師總結:“遠親不如近鄰”好的鄰里關系可以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方便和歡樂,避免不少的麻煩。

  三、辨析交流:

  1、教師出示幾則有關鄰里間的小矛盾的情境,讓學生分析,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應當怎么做。

  2、學生交流,教師引導得出結論。

  說說:學生說說自己家與鄰居相處的一些小事情,體會鄰里之間和睦相處的重要性。

小學三年級品德教案5

  教學目標

  1.懂得同學、朋友之間要建立真正的友誼,感受同學之間的友愛之情,體驗親密友誼帶來的快樂。

  2.學會與同學正確相處,懂得以誠相待的道理。

  3.能夠處理同學之間的簡單矛盾,學會彼此諒解。

  教學結構

  (一)課時安排 3課時。

 。ǘ┙虒W結構整體設計

  第一課時 情境導入,激發(fā)情感內需。

  第二課時 貼近生活,學會解決方法。

  第三課時 互動參與,體驗友誼之趣。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

  1.體驗伙伴之間友好相處的樂趣。

  2.了解伙伴之間友好相處的行為和方式。

 。ㄒ唬┰O置情境,激發(fā)情感需要,引出主題

  教師播放師生同去秋游焦山時的錄像,引導學生看一看、說一說與同學一起秋游的樂趣在哪里。(學生七嘴八舌地說,可以看美景、吃好東西、可以不做作業(yè)、可以與同學做游戲、與同學拍照片……)

  * 你與同伴之間一起游玩,有沒有感動人的事?

  * 在游玩中有沒有與同學鬧過別扭,為了什么事情鬧別扭的?

  * 這些別扭使愉快的秋游有些掃興,看來友好相處很重要。

 。ǘ┱媲榱髀叮w驗友好相處帶來的快樂

  1.欣賞照片。

  師:有沒有與同學在學習活動或游玩時拍下的照片?快拿出來,在小組內欣賞,請你給小組同學做個介紹。

  2.召開故事會。

  師:每位同學都有自己的小伙伴,伙伴之間一定曾經發(fā)生過很多故事,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召開一個故事會,大家來講述小伙伴之間的故事。不過,今天的故事會有個特殊要求,每位同學不僅要講一個故事,最后還要說明,為什么這個故事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該活動的目的是讓學生體驗美好友誼帶來的快樂。

 。1)先聽教師講一個自己小時候與小伙伴之間令人難忘的故事。

 。2)學生小組內輪流講。

 。3)推薦代表上講臺講故事。

 。ㄈ┮龑W生樹立互相尊重和愿意與伙伴相處的意識

  師:剛才每位同學都回憶了自己與伙伴之間令人難忘的事,老師都被有的故事感動了,真想加入到你們的行列中,你們歡迎嗎?(學生表示歡迎)

  師:同學們,你們歡迎班里所有的同學都與你交朋友嗎?咱們班誰的朋友最多?朋友多好不好?為什么?

 。ń處熆偨Y)俗話說 “一個好漢三個幫”,朋友多了,多快樂。只要你與小伙伴友好相處,你的朋友會越來越多。

 。ㄋ模┱n外作業(yè)

  1.搜集與小伙伴相處中的煩惱,這些煩惱自己解決了多少?沒有解決的矛盾打算怎么辦?

  2.學生歸納學習方法。

  可以去問父母、爺爺、奶奶,可以去圖書館摘抄,可以去網上查一查,可以與同學一起商量。教師根據學生的意見進行小結,讓他們選擇學習方法收集答案,提醒他們及時做好記錄、歸類。

  第二課時 做人要誠實

  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

  1.懂得伙伴之間相處應當以誠相待的道理。

  2.學會如何友好相處和怎樣處理矛盾。

 。ㄒ唬┱n外調查

  課外鼓勵學生通過詢問家長、老師和小伙伴,瀏覽網絡、翻閱圖書等方式尋求恰當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主動探求的過程,就是幫助他們克服與人交往的心理障礙、主動與人交往的過程。這一過程既增強了學生與他人交往的.信心,鍛煉了交往能力,同時又可以幫助他們學會歸納、整理、掌握材料。

 。ǘ﹥A訴煩惱,交流解決方法

  1.說出你的煩惱,大家一起想辦法。

  師:同學們與小伙伴相處,有時會有不愉快的事情發(fā)生,與小伙伴鬧別扭時都很煩惱。我們一起通過課余時間,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你有好的方法嗎?

  師:先說有什么別扭的事,再將自己最好的辦法在小組里向同學進行介紹,請他們進行評議,你的方法是否可行。

  (學生分成四人小組,教師以合作者的身份到學生中間觀察指導,適時給予幫助。)

  2.真情對對碰。

  師:(教師引導學生)你們交流的辦法能解決實際問題嗎,大家在全班范圍里交流一下。

 。ǜ鱾小組內選擇一個最具代表性、解決方法最好的案例與大家交流。有的小組采用表演的形式,如兩人搶著喝飲水機里的水,結果把水潑了滿地,也弄濕了衣服,兩人應該互相謙讓;有的小組擺事實講解方法,如××同學借書給我看,可是我把書弄破了幾頁。借書給我看的同學很生氣,不理我,我應該主動向她賠禮道歉,請求她原諒,也告訴大家,提醒自己,要愛護別人的東西……學生之間雖然矛盾多、別扭多,但在自我解決、自我剖析的過程中他們明白了,與人相處不能只想自己,要想到別人;與人相處要以誠相待,學會諒解;與人相處不能欺負人,要尊重別人……)

  師:現在你想對那些與你鬧過矛盾的同學說些什么嗎?請你去跟他說一說你的心里話。

 。▽W生自由活動,自主解決與伙伴相處時的問題。既可以檢驗他們想到的方法是否可行,又可以鍛煉和提高他們的交往能力,學會彼此諒解。)

  3.教師講一講名人高士其小時候的故事――《我不認識你》。

  故事梗概:高士其小時候是個學習非常認真的孩子。有一天上課時,他正在專心地聽老師講課,同桌拿出一個折好的青蛙給他看。高士其像沒看見一樣,仍然專心聽講。下課了,他的同桌很生氣,責怪高士其為什么不理他,高士其說:“上課時,我不認識你。下課時,咱們還是好朋友!

 。ㄗ寣W生說一說聽了故事后,與小伙伴之間應該如何相處。學生得出結論:下課時,可以一同玩耍,上課時不能影響學習。)

  4.師生交流名人關于交友的名言。

  例如:

  人的生活離不開友誼,但要得到真正的友誼是不容易的。友誼需要用忠誠去播種,用熱情去灌溉,用諒解去護理。 ――馬克思

  只有尊重別人的人,才有權受人尊敬。 ――蘇霍姆林斯基

  無論誰,只要說一句謊話,他就失去了純潔的心。 ――貝多芬

 。▽W生拿出自己課前搜集到的名言,向全班同學推薦,并說出自己讀后的感受。)

 。ㄈ└吨T行動,考驗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設置問題情境。

  ××同學很調皮,特別愛欺負人。有一次,他無緣無故地打了你……請問:你該怎么辦呢?

  出示答案僅供參考:(1)告訴老師;(2)告訴家長;(3)以牙還牙,跟他對打;(4)打不起,躲得起。

  師:以上答案你選哪一個?為什么?還有更好的方法嗎?

  2.小組討論:應該怎么辦。

  3.學生交流想法。

  生:第三種方法不行,不能與他對打,與他對打,就跟他一起犯錯誤了。

  生:第二種方法還可以,讓老師找他,或者讓家長嚇唬嚇唬他。

  生:第四種方法也不行,你老躲他,他會以為你膽小,下次還會欺負你。

  師:現在,這件事老師和家長都不幫你們解決,請你們自己解決。

  4.小組再討論,出主意,想辦法。

  生:我要與他先講道理,你打我,我并不怕你。你的行為不像一個小學生。你要對得起胸前的紅領巾。以誠相待,相信他會改正。

  生:我會動員小組同學一起跟他講打人犯法的道理。

  生:開一次團結友愛、與人友好相處的班會,讓大家來教育他。

 。ń處煷藭r重點“扮演”好指導者和合作者的身份,不急于肯定、否定,讓學生自己思考,找到他們認為合適的方法,充分發(fā)揮他們的學習主體性。)

  第三課時

  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

  1.增進同學之間的相互了解。

  2.體驗同學之間的親密友誼帶來的快樂。

 。ㄒ唬┬「傎悓耄ぐl(fā)興趣

  師:今天我們先來搞一個小競賽,比一比誰對班里同學最熟悉。誰在一分鐘內所說的班上同學的姓名最多,誰就獲勝。(學生爭先恐后)

  (二)開展游戲活動,加深了解

  1.做“請你猜猜他是誰”的游戲。

  讓學生填寫“我的好伙伴”的表格。待學生填好后,教師指定一名學生宣讀自己的表格,其他學生猜猜他寫的是誰。(學生對自己的同學太熟悉了,都能一下子猜出是誰。)

  師:老師也想參加你們的游戲,請你們猜猜我說的這個人是班上哪位學生。

  師:這是一個缺點很多的孩子。(學生一下子猜出是調皮大王×××同學。)

  師: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不足,只要改正缺點,就是好學生。不要因為同學有缺點就疏遠他,要學會幫助有缺點的同學改正錯誤。你們會幫助他嗎?

  (學生表示會,有的學生說我愿意與×××交朋友,幫他改正缺點!痢痢撂貏e激動,坐得筆直。)

 。ㄈ⿲嵲拰嵳f,吐露心聲

  師:班上有這么多同學,你最想對哪位同學說說心里話。你可以對他提希望、表達祝福,也可以指出他的不足,鼓勵他改正;也請他說一說聽了這些話的想法。

 。▽W生互吐心聲,場面親切、感人。)

  師:你想為班上的哪位同學做些什么?(有的學生想為學習困難的同學補課;有的想要幫助班上家境困難的同學;有的學生想送一本書給××同學讀,讓親密的友誼伴他成長,讓友誼永存。)

  師:請制作一張心語卡送給他吧。

  讓學生把心語卡珍藏在自己的成長資料袋中。

小學三年級品德教案6

  教學目標:

  1、回顧一年來的成績和進步,體驗、感受自己和集體共同成長的快樂。

  2、能用欣賞的眼光看待自己和同學的變化,并能大膽說己的變化。

  3、為班級的進步和成長而高興,并愿為集體進步做更大的努力。

  教學重難點

  為班級的進步和成長而高興,并愿為集體進步做更大的努力。

  教學方法

  討論、游戲

  教學準備

  收集自己或集體取得榮譽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1、導入:新的學年開始了,你發(fā)現我們的周圍有了哪些變化,你的心情怎樣?

  2、交流:學生自己交流各自的發(fā)現和感受。

  3、要點:升入二年級了,我們真開心,因為我和我們班都長大了一歲。

  4、交流展示。

 。1)說我們自己長大了一歲,是因為我們每個人在過去的一年里各方面都有一些進步;說班級大了一歲,也是因為我們每個人在過去一年里取得了不少的成績。你知道的關于自己和班級的進步與成績有哪些?

 。2)師生共同回顧、交流并展示班級和個人在過去一年中取得的各項成績。

 。3)師生一起將帶來的獎狀、物品等布置成一個“班級榮譽展示板”

  5、討論。

 。1)欣賞展板,思考一年來我們班級體取得了這么多的成績,這是誰的功勞呢?

  (2)學生討論,教師引導。

  6、要點:集體的進步離不開每個人的努力,而每個人的進步才能推動集體的進步。我們和班級在一起成長。

  7、游戲活動—祝福班級生日:我們班一歲了,讓我們給他過個生日吧。

 。1)出示祝福樹、機箱袋等

 。2)要求每個學生寫一句祝福班級的話語放進吉祥袋里,在吉祥袋上寫下各自的名字,并將吉祥袋掛在“祝福樹”上

 。3)請幾個學生上來打開他們的.吉祥袋念念他們的祝福語。

  (4)全體師生齊唱生日歌。

  師:今天,我們高興地迎來了我們班的第一個生日。班級過去和將來的成長都離不開每個同學的努力。我們已經長大了一歲,并祝福了我們的生日,我們都非常高興那我們在新的一年里,你還打算為班集體做些什么呢?請同學們自己思考并寫出一份自己新學年的打算。

  8、分組交流新學年的打算并評出好的。

  9、指名上臺演講

  四、

  同學們都寫的很好,但一定要做到。

小學三年級品德教案7

  一、教材分析

  全冊共分五個單元、17個主題。每個主題都不在是單一的學科知識內容,而是學生感興趣的一個個話,引導他們學會解決各種現實問題,加深對自我、對他人、對社會的認識和理解,并在此基礎上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基本的道德觀。兒童的發(fā)展是整體性,學生的學習也是整體性的。從開放的特點講,教科書不再是傳統(tǒng)意義的教學之本或羅列知識的清單,而是教師組織教學活動的資源之一,在某種意義上它要成為引發(fā)學生學習的‘引子’。從情感角度說。為加強德育的有效性、培養(yǎng)學生積極、健康的生活態(tài)度、本教材重視實際生活中現實性的、情境性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和審美教育。形式活潑服從于內容的需要。

  體例特點是教科書每單元下設3-5個主題,各主題下分設三級主題(或稱為活動內容)。各單元體列結構又分主題文字、提示語、旁邊、情境對話、照片、圖標、學生作品、空白框等。

  二、學生分析

  面對三年級第二學期學生的特點,針對學生的基礎特點,對學生實施不同層次的教育,教育方法要靈活運用。

  三、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珍惜時間、獨立完成學習任務,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懂得家庭責任感,之間應相互溝通、平等相待、正化解矛盾。

  3、引導學生感受同學之間真實的'友誼,學會理解他人、尊重。關心他人。

  4、感受身邊的勞動者帶給自己的方便,尊重并感謝他們,珍惜他們的勞動成果。

  5、了解各民族的生活習慣與風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增進民族團結,共建祖國大業(yè)。

  四、教學重點及難點

  讓學生通過實際體驗、學會如何做人、如何生活。

  五、教學措施

  1、以教科書為內容適當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

  2、以社會生活為背景映襯學生的心靈世界。

  3、側重學生的社會調查、社會觀察、社會實錄等教學環(huán)節(jié)。

  六、教學安排

  每周一個主題,穿插復習。每周大約三課時。

小學三年級品德教案8

  一、本年級情況分析:

  本年級共有學生三百多人,在以前的學習及現實生活中,學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積累了一些社會生活經驗,形成了相應的態(tài)度和能力。在本期的教學活動中,要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不斷豐富和發(fā)展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中,形成符合社會規(guī)范的價值觀。

  二. 教學目標:

  1.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珍愛生命,熱愛生活。養(yǎng)成自尊自主、樂觀向上、熱愛科學、熱愛勞動、勤儉節(jié)約的態(tài)度。在生活中養(yǎng)成文明禮貌、誠實守信、友愛寬容、公平公正、熱愛集體、團結合作、有責任心的品質。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觀念和規(guī)則意識。熱愛祖國,珍視祖國的歷史、文化傳統(tǒng)。

  2.能力

  能夠初步認識自我,控制和調整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初步掌握基本的自護自救的本領。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和行為習慣。能夠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見解,能夠傾聽他人的意見,能夠與他人平等地交流與合作,學習民主地參與集體生活。學習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認識、分析社會事物和現象,嘗試合理地、有創(chuàng)意地探究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學習對生活中遇到的道德問題做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學習收集、整理、分析和運用社會信息,能夠運用簡單的學習工具探索和說明問題。

  三. 教學方法:

  1.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引導學生從自己的世界出發(fā),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社會,獲得對世界的真實感受,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在探究中發(fā)現和解決問題,要及時鼓勵學生的各種嘗試和有創(chuàng)造性的思考,引導學生得出有價值的觀點或結論。

  2.拓展教學空間。積極地開發(fā)和利用各種課程資源,以滿足學生不同學習方式的需要。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獲得經驗,逐步提高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

  四. 課程安排:

  第一單元 溫暖的家 8課時

  第二單元 快樂的學校生活 15課時

  第三單元 生活中的你、我、他 11課時

小學三年級品德教案9

  一、教學要求:

  1、引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背誦并唱一唱這首歌.

  2、重點理解誰給我們安排下幸福的生活?

  3、學習課文中的生字詞.

  二、教學重點:

  重點理解誰給我們安排下幸福的生活?學習課文中的生字詞。

  三、教學準備:

  歌曲《讓我們蕩起雙漿》

  四、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可以制作課件,情境導入,激發(fā)學生對美好童年的向往.

  (二)學習課文

  1、教師范讀

  2、學生自讀課文

  3、學生范讀課文

  4、學生質疑

  5、指導學生邊讀邊想象,在優(yōu)美舒緩的旋律中,邊讀課文邊體會童年生活的美好.

  (三)學習生字

  本文出現了兩個生字,教學時注意字型的寫法,可采用換部首的.方法記字。

  如:獎漿愉偷,通過換部首,使學生區(qū)分行近字;漿的右上角是夕,不要多寫一點。

  補充詞語:迎面愉快歡樂幸福安排.

  注意:涼爽的爽的寫法.

  (四)學唱歌曲

  在學習課文時,可以與音樂課整和,讓學生先欣賞歌曲讓我們蕩起雙漿,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使學生了解著首個的基調是歡快的,表達一種愉快的心情。

  采用小聲跟唱,教師領唱,學生領唱等多種形式,最后進行表演唱,小合唱,獨唱等形式的競賽,以達到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詩歌感情的目的。

  (五)活動

  可事先布置收集各類學生活動的照片,如:大隊會春游比賽等。通過補充,加深理解童年生活是多么幸福,快樂。

小學三年級品德教案10

  第四單元

  第一課學看平面圖

  教學目標:

  1.了解平面圖在生活中的用途。

  2.能看懂簡單的平面圖,認識平面圖中的方向及圖例,能在平面圖中找出某一地點的位置。

  3.學習畫簡單的平面圖,能認識顯示生活中處于相對空間位置的事物,并用簡單的圖形表示出來。

  課前準備:

 。ㄉ1.收集各種平面圖,嘗試自己閱讀,看看從平面圖中能知道些什么。

  2.去附近的公園、商店、醫(yī)院、社區(qū)、學!忍幦ゲ榭雌矫鎴D,并嘗試根據平面圖在實地走一走,看一看。

  3.彩筆

  (師)1.準備一張學生熟悉的地方的平面圖

  2.準備一些寫有XX平面圖的卡片

  第一課時

  活動過程:

  一、猜一猜、說一說導入(謎底為地圖)

  1.猜謎語

  2.師出示準備的平面圖,請生說一說“它”叫什么名字?

  二、學生交流活動

  1.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說說在哪些地方看到過平面圖。

  2.學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各種平面圖,并簡單說明在哪里找到的。

  三、初識平面圖

  1.你問我答認識平面圖(學生根據自己想了解的平面圖的知識問小組同學,或者問老師)

  2.自由組合,結合實踐,研討怎樣看懂平面圖

  四、再識平面圖

  1.師出示學生熟悉地方的平面圖讓學生認指,說一說

  2.學生互相“考一考”

  3.課后延伸(請生到這個地方去走一走,看一看)

  第二課時

  活動過程:

  一、游戲導入(課前師將制作的卡片秘密發(fā)給幾位學生)

  1.師假設要去某個陌生或不太熟悉的地方,可以找我們認識的“誰”來幫忙呢?

  2.生拿著卡片走出來大聲說“我——(某平面圖的的名稱)來幫忙,并把卡片貼在黑板上。

  小結并導入下一個活動:(同學們現在都知道了平面圖可以給我們提供許多信息,有了它的幫助,我們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某一地方的概況,而且還可以找到我們要去的地方)正好,現在有二個小朋友遇到了困難,我們一起幫幫他們吧。

  二、幫忙設計游玩路線

  1.課件顯示放大的動物園平面圖(并配有二個小朋友的.對話)

  2.學生分小組設計

  3.生匯報

  4.小組分角色模擬表演游玩的路線

  三、說說你的發(fā)現:(如:指向標、動物圖畫圖例、藍色表示。為下節(jié)課自己繪制平面圖鋪墊)

  第三課時

  活動過程:

  一、明確任務(畫學校平面圖)1-2分鐘

  二、學生自由組合到操場上觀察、商討、確定小組畫圖的方案(師到各個小組指導,提建議)(10-12分鐘)

  三、討論:繪制校園平面圖有什么要注意的問題(回到教室,3分鐘)

  四、學生分組繪制平面圖

  五、各小組展示介紹

  六、(延伸:回家按圖向家長或其他的親人介紹學校的情況)

小學三年級品德教案11

  教學目標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理解、尊重他人的想法和選擇,感受大家的不同給集體生活帶來的豐富多彩,并為此而驕傲。

  能力:能夠通過具體事物認識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選擇和想法,并通過觀察發(fā)現同學和自己身上的閃光點。

  知識:了解自己的特點,意識到每個人各有不同。

  學情分析

  從學生的心理特點與認知程度來看,三年級的學生盡管在校已經和同學們共同生活了近三年的時間,他們彼此都很熟悉,但是否真正了解呢?我們常?梢钥吹剑瑢W間往往因為不理解對方的選擇和想法而產生了矛盾。他們還難以站在他人的立場去看問題,去理解對方接納對方。對他人和自己身上的閃光點認識不夠。

  從學生的社會環(huán)境與生活基礎來看,農村小學生對男女生之間的差別有一定認識,但是對于人與人之間的為什么不一樣了解甚少,并且他們對于這樣的不同往往持一種盲目的崇拜或是較深的自卑。所以引導他們了解這些差異的產生原因,正確認識自己是很重要的。

  通過對學生的困惑和障礙分析我們發(fā)現,由于學生受農村生活環(huán)境和認知水平的'影響,導致他們對人與人的差異認識不足。并且,他們對這種差異也不太愿意去探尋產生的原因。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上把握教學的深度和廣度,盡量讓學生更全面認識人與人的差異性。

  針對以上的學情分析,因此本課確定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發(fā)現同學和自己身上的閃光點,感受大家的不同給集體生活帶來的豐富多彩,并為此而驕傲。教學難點是讓學生知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選擇和想法,要理解、尊重他人的想法和選擇。

  針對學生實際,要想突破重難點,讓學生有所感悟,教師要從學生生活切入,設計多種活動形式,讓學生在體驗、交流與探究中認識自己的特點,意識到每個人有不同,從而學會尊重理解他人的不同想法和選擇。通過“猜自畫像”,讓學生初步意識到每個人各有不同。然后借助畫“圓的想象畫”,交流調查結果,引導學生認識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選擇和想法,要理解、尊重他人的想法和選擇。最后通過“尋找班級小明星”引導學生發(fā)現同學和自己身上的閃光點,感受大家的不同給集體生活帶來的豐富多彩,并為此而驕傲。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發(fā)現同學和自己身上的閃光點,感受大家的不同給集體生活帶來的豐富多彩,并為此而驕傲。

  教學難點

  知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選擇和想法,要理解、尊重他人的想法和選擇。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教學課件。

  學生準備:了解人與人之間不一樣的地方,畫自畫像。

  課時安排

  1課時。

  完成話題“我的自畫像”“我和別人一樣嗎”的教材內容。

  教學過程

  活動一我的自畫像

  [播放動畫:不一樣的你我他]

  引導學生結合情境,展示課前各自準備好的自畫像進行交流研討:你知道同學們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嗎?

  小結:我們的長相不一樣,愛好、興趣不一樣,性格不一樣。(板書:不一樣)

  【設計意圖:確立初步的自我意識,并通過與他人的比較意識到人與人的差異。】

  活動二圓的遐想

  [播放課件:圓的遐想]

  引導學生結合情境進行討論:大家同是在圓上作畫,為什么畫得不一樣?

  小結:由于我們每個同學的想法不一樣,喜好不一樣,所以畫的畫各不相同?磥恚煌娜藢ν皇挛飼胁煌南敕ê捅磉_。(板書:不一樣的你我他)

  【設計意圖:使學生知道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對同一事物的想法和選擇也會不一樣!

  活動三我們是班里的驕傲

  [播放動畫:我們是班里的驕傲]

  引導學生結合情境進行討論:你們班有哪些各具特點的同學,他們給班級帶來什么?教師組織學生尋找班級小明星。

  小結:正因為這些“不一樣的你我他”,才使我們的班集體更加多姿多彩,充滿了生機和活力。ò鍟何覀兪前嗬锏尿湴粒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發(fā)現因為每個人的獨特性和閃光點,我們的集體生活才這么豐富多彩!

  板書設計

  不一樣的你我他

  我們是班里的驕傲

小學三年級品德教案12

  教學目標:

  1、了解學生所在社區(qū)的大致位置、大小和環(huán)境。

  2、走訪社區(qū)中對社會有特殊貢獻的人,激發(fā)學生對自己所居住的社區(qū)的自豪感,增強社區(qū)的凝聚力。

  3、描繪社區(qū)的明天,讓學生堅信社區(qū)的明天會更好。

  教學重難點:

  1、重點:了解社區(qū)的大致位置。

  走訪社區(qū)中對社會有特殊貢獻的人。

  2、難點:每個學生了解自己所在社區(qū)的情況,激發(fā)學生對自己所居住的社區(qū)的自豪感,增

  強社區(qū)的凝聚力。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某個社區(qū)的示意圖圖例。

  了解社區(qū)里的歷史遺跡、古跡和對社會有特殊貢獻的人。

  空白的社區(qū)區(qū)域圖。

  2、學生準備:考察所在的社區(qū),走訪社區(qū)干部、社區(qū)老人。

  查找《地名志》。

  社區(qū)設施小卡片。

  教學時間:2課時

  課時目標:

  1、了解學生所在社區(qū)的大致位置、大小和環(huán)境。

  2、走訪身邊的人,了解他們對社區(qū)的貢獻,激發(fā)學生對自己所居住的社區(qū)的自豪感,增強社區(qū)的凝聚力。

  教學過程:

  一、學畫示意圖

  1、了解社區(qū)有的一些配套設施。(教師出示示意圖)

  “這是一個社區(qū)的示意圖,你能看明白嗎?你能根據這張圖畫告訴我們這個社區(qū)都有些什么地方嗎?”

 。ń處煾鶕䦟W生說的列舉:學校、居住樓、公園等等)

  2、學習畫示意圖的方法

  “今天我們也要來學習如何畫一張咱們社區(qū)的示意圖。”

 。1)先確定社區(qū)的大致范圍。

 。2)畫出社區(qū)里的小路。

 。3)用不同的顏色,按一定的比例畫出社區(qū)內主要建筑的位置。

 。4)先在圖上標示,再在旁邊注出單位建筑等名稱。

  3、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回指導。

  4、同社區(qū)的同學交流

  “咱們很多同學都是住在同一個社區(qū)里的,現在請你們拿著自己的`示意圖和他們交流交流,看看還有那些地方需要修改!

 。▽W生交流,教師選出每組優(yōu)秀的作品。)

  5、請畫的好的同學將示意圖展示

 。1)展示“請你現在充當一名解說員,向大家介紹自己的社區(qū)!

 。2)點評“你能說說這位同學的示意圖哪些地方是值得你學習的,哪些地方是還需要改進的,怎么改嗎?”

  6、小結

  “同學們都畫的很好,課后你們可以拿著示意圖,與社區(qū)中的示意圖比對一下,把你的圖畫的更完美一些!

  二、了解身邊的人

  1、教師舉例

  “我們身邊有許多人都對咱們的社區(qū)有很多的貢獻,即便是社區(qū)中的一位普通居民,也在為社區(qū)的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老師身邊就有這么一個人。”

 。ń處煾鶕䦟嶋H情況講述一個對社區(qū)有貢獻的人的事情,比如:社區(qū)干部等。)

  2、學生說說

  “下面請你說說你了解到的對社區(qū)有貢獻的人!

  3、談談體會

  “當你了解了這些人,同時也聽了同學們的介紹之后,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ǹ梢赃m當地交流之后在做回答)

  三、總結

  “是的,我們生活在這個社會中,就應該為社會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哪怕只是撿起一張廢紙。我們要牢記一句話‘不應惡小而為之,不應善小而不為’,社區(qū)是我家,我愛我家,人人有責!

  四、課后作業(yè)

  1、了解社區(qū)的歷史遺跡。

  2、設計你心目中的社區(qū)。

小學三年級品德教案13

  教學目標

  1.尊重父母的勞動,理解父母的辛苦。

  2.學會關心家庭,增強對家庭的責任感。

  3.樂于分擔家務、料理自己的生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學重難點:樂于分擔家務、料理自己的生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

  師:(出示一組學生小時候的照片)同學們,今天老師要和大家玩“猜一猜”的游戲,請你們仔細看一看這些照片,猜一猜他們分別是我們班的哪些同學呢?(學生猜)

  (二)引導對比

  1.師:(同時出示對比照片)瞧,這些同學小時候多可愛呀!相信你小時候一定也是這么可愛吧!現在同學們都長大了,和以前有什么不一樣?

  2.學生結合搜集的照片進行匯報交流。

  (1)以四人為一小組進行交流,家長參與,傾聽學生的發(fā)言。

  (2)全班交流,請家長進行補充,發(fā)表意見。

  3.教師小結。

  師:你們不僅身體上發(fā)生了變化,變高了,變壯了,心理上也發(fā)生了變化,變得比以前懂事了。

  (三)交流感悟

  1.師:聽到你們有了這樣大的變化,老師真為你們感到高興。老師知道有一位叫樂樂的小朋友,利用假期的一天,去了爸爸的工作單位;貋砗螅瑢懥艘黄邢,你們想聽聽嗎?(播放錄音)

  2.樂樂的`感想是什么呢?(父母工作辛苦,應該為他們減輕負擔;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給父母添麻煩。)

  3.師:你們不是也和樂樂一樣,對爸爸、媽媽的工作情況進行了調查,你想說說嗎?

  4.學生以四人為一小組,交流爸爸、媽媽的工作情況。

  5.學生以各種形式匯報爸爸、媽媽的工作情況。

  (1)展示爸爸、媽媽工作時的照片,介紹他們的工作情況。

  (2)交流了解了爸爸、媽媽的工作情況后的感想。

 。3)展示自己制作的報道――“爸爸、媽媽的一天”,介紹父母的工作情況。

 。4)播放自己拍攝的采訪錄像(錄像包括父母的工作情況片斷和對父母的訪談)。

  6.邀請部分學生家長補充和介紹自己工作的辛勞。

  7. 師:聽了大家的匯報,你有什么心里話想對你的爸爸、媽媽說嗎?你想為他們做點兒什么來表達你的心意呢?

  8.學生獨立思考后,進行全班交流。

  (四)采訪父母

  1.師:聽到同學們都這樣為爸爸、媽媽著想,懂得要為爸爸、媽媽分憂,老師都被深深地感動了?磥砟銈儾粌H長大了,而且懂事了,懂得體貼爸爸、媽媽了,懂得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了,老師想對你們說:你們真棒!今天還有許多同學的爸爸、媽媽來到了我們的課堂,不知他們看到你們今天的表現,有什么想法?你們想去采訪一下他們嗎?

  2.教師請一位學生采訪自己的家長。

  3.該學生家長對自己的孩子進行評價。

  4.師:你聽了爸爸(媽媽)的這番話,有什么想對爸爸(媽媽)或是老師和同學說嗎?

  5.師:你們也想去采訪一下你的爸爸、媽媽,聽聽他們對你的評價嗎?如果今天爸爸、媽媽沒來,你也可以去采訪一下其他同學的爸爸、媽媽和聽課的老師,相信你們一定也有很多話想對他們說。

  6.全班學生去采訪家長和聽課的教師。

  (五)全課總結

  1.學生以四人為一小組討論本節(jié)課的收獲和感受。

  2.選派代表匯報本節(jié)課的收獲和感受。

  3.教師總結。

  師:今天,大家通過學習和交流,體會到自己發(fā)生了變化,知識、能力比以前提高了、進步了。我和你們的家長都覺得你們長大了、懂事了。再過三個月新年就要來臨了,你們又要長一歲了,希望你們在新的一年里更健康、更懂事。

  (六)布置作業(yè)

  1.落實自己的計劃,并了解家長的反應。

  2.落實計劃幾天后,完成教科書第13頁“我的感受”。

  3.閱讀母親節(jié)的由來,并查找資料,了解父親節(jié)的由來。

小學三年級品德教案14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自己動手設計學校名片,激發(fā)學生關心學校、熱愛學校的情感。

  2、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力和想像力,培養(yǎng)學生審美情趣和良好個性。

  教學重點:

  通過學生自己動手設計學校名片,激發(fā)學生關心學校、熱愛學校的情感。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力和想像力,培養(yǎng)學生審美情趣和良好個性。

  教學方法:

  討論法、練習法、講授法教學準備:

  1、學生設計表格,搜集有特色的名片。

  2、學生準備硬卡紙、彩筆、剪刀等制作工具

  教學過程:

  一、初識名片,激趣導入

  1、生活中,名片有什么作用?

  2、小組交流自己帶來的`名片,看看別人在名片上介紹了什么

  3、導入活動主題:同學們愿意為學校制作一張名片嗎?

  二、找出學校的特點

  1、你對學校有了哪些了解?(地理位置、校園環(huán)境、教學設施、榮譽、老師和同學的情況、開展過的大型活動)

  2、匯報結果

  3、游戲——“校園之最”快速搶答如:學校最有名的人是()學校最美的地方在()等

  4、教師小結

  板書設計:

  學生名片投影展示

小學三年級品德教案15

  主題闡述

  品德與社會課程是一門促進兒童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的綜合課程,而兒童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源于他們對現實生活的認識,體驗和感悟,而且是一個連續(xù)發(fā)展的過程。教學的內容和形式只有貼近學生的生活,反映學生的需要,才能成為有效的教學。課程標準倡導的是通過學習者自身的生活經驗來學習,在生活中學習生活,學習道德。所以教師應該努力調動兒童已有的經驗,通過自身的觀察,再現等方式擴大他們的經驗,深化他們對自身經驗的體驗。在學習活動中應突出"體驗感悟",著重于道德情感體驗的培養(yǎng)!缎W德育綱要》指出"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情感。"因為這是做人的道理認識的催化劑,是從知到行的橋梁,促使學生將做人道理轉化做人準則的信條,進而轉化為正確的道德行為,在此,應以教師的真情實感調動學生的情感,注意通過學習活動挖掘兒童對生活的感受,豐富學生的情感,幫助學生形成對人,對事的正確態(tài)度,在教學中應該選擇行為有效的育情方法,以"情"為線索,講究"育"的策略,采取以理育情,以境誘情,以比促情,以情引情等多種方法,借助心理換位,設身處地,移情想象等體驗方式,達到強化感情之目的。

  教學目標

  1,知道我們生活中還有一個特殊群體——殘疾人,了解他們生活中的實際困難。

  2,增進對殘疾人尊重,友愛的情感,樹立尊重并愿意盡力幫助殘疾人的意識。

  教學重點

  了解殘疾人生活中的困難,增進對于殘疾人尊重,友愛的情感。

  教學難點

  樹立尊重并愿意盡力幫助殘疾人的意識。

  教學過程

  一、源于生活 有意思

  1。課前談話。

  師:同學們,上課前老師請來了一批優(yōu)秀的小演員為大家表演舞蹈,大家掌聲歡迎他們。

  2。觀看配音舞蹈表演。

  師: 同學們覺得這個節(jié)目精彩嗎

  (學生齊聲說真精彩)

  師:不過,老師介紹一下,剛才給我們表演得五位小伙伴和大家有所不同,他們都來自本市特殊教育學校的學生,他們聽不見聲音,說不出話來。

  (全班學生情不自禁地發(fā)出"哇"的聲音,有的瞪大眼睛,有很多學生舉起小手要提問)

  師:我知道大家有很多問題想問,今天,老師還請來了他們學校的張老師和我們一起上課,張老師今天會架起我們和這些新伙伴之間溝通的橋梁。

 。▽W生掌聲歡迎特殊學校老師)

  設計思路:

  "良好的開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教師依托教材,創(chuàng)造生活化的感知情境——利用相關資源,把聾啞兒童請進課堂,引起學生對殘疾人的關注和興趣,為下面與殘疾兒童交流作好鋪墊。

  二、高于生活 有辦法

  活動一:面對面交流

  師:老師知道你們現在腦海里一定有很多問題,F在就請這些新伙伴到你們每一組中間來,你們每組選出五個最想問的問題,用你們最好的方法與他們一起交流。

  (特殊學校的學生到各組中來,學生和他們交流,有的拿出筆和紙,有的請?zhí)厥鈱W校老師去翻譯。)

  師:剛才,你們是用什么方法和他們交流的,你們了解到哪些情況

 。▽W生發(fā)言:用紙和筆和他們交流的,了解到和別人說話困難特別大;了解到他們很羨慕我們會說話,能聽到聲音;請他們的老師打手勢,做翻譯進行交流,了解到他們第一次進入特殊學校的感受,很不習慣,但又沒法表達,真痛苦!我們組是用紙和筆和他們進行交流的,我們了解到他們最大的愿望是——會喊"爸爸,媽媽",這對于我們來說,是一件多么容易的事,居然成了他們最大的愿望……學生在回答時,眼里含有淚水。)

  師:同學們,我想你們可能第一次用紙和筆,或打手勢的方法和別人交流。這樣的交流,你有什么感受

 。▽W生自由發(fā)言:覺得很困難,不習慣,難以表述,不方便,很麻煩,有障礙……)

  設計思路:

  情感是一個有生命的實體,是支撐人活動的亮點,通過學生與殘疾兒童面對面的交流和交往,更深一步的讓學生體驗到殘疾人生活的不易。有了這樣深切的體悟,就會順利地從"有意思"向"有意義"過渡,這是教學有效性的體現。

  過渡:通過剛才和特殊小伙伴的交流,我們發(fā)現殘疾人和我們正常人交流的時候是非常困難的。其實在我們身邊除了這些聾啞小伙伴之外,還生活著許多智力上,肢體上,視力上有殘疾的人,他們不僅僅與人交流是非常困難,有時候,就連生活自理也很困難,如果你沒有親身的`經歷,我們平常人是很難體會到的。下面,老師就請同學們一起來親身經歷一下。

  活動二:蒙眼走路

  師:請大家聽清要求,先請每組的組長把課前準備好的藍色布條,給各自組的一位同學蒙上眼睛,再請蒙上眼睛的同學走到老師這兒,然后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其余的同學要仔細觀察他們是怎樣走路的,體會盲人平時是怎樣走路的

 。▽W生模擬盲人走路,體驗情境。)

  師:現在,請你們談談蒙著眼睛走路的感受。

 。▽W生發(fā)言:感到眼前一片漆黑,看不到東西,走的時候會撞倒一些東西;平時走路靠眼睛,今天走路靠感覺,真難;走了一半,真想把布拿掉,實在不方便……)

  活動三:單手拉拉鏈

  師:請聽清要求,全班同學都站起來,把右手背在后面不能再動,用左手把衣服的拉鏈解開,再用左手把拉鏈拉上,時間為3分鐘。

  (學生實踐用左手拉拉鏈,時間到了,大多數同學都沒有拉上。)

  師:同學們,談談單手拉拉鏈的感受

 。▽W生發(fā)言:一只手很不方便;用左手很別扭,拉不起來;很想把背在后面的右手伸過來幫忙;用嘴都幫不上忙……)

  設計思路:

  沒有學生的主動參與,就沒有成功的課堂教學。通過這兩個模擬體驗活動,讓學生切身體驗殘疾人在生活中面臨的困難與痛苦,激發(fā)了學生對殘疾人的同情心。

  活動四;喚起情感,提升體驗

  1。聽表演者的故事。

 。ㄅ浜袘n傷情調音樂,聽聾啞的孩子用手勢講述她的經歷,張老師翻譯。)

  師:聽了這位小伙伴的故事,你想對她說什么

 。▽W生發(fā)言:要尊重殘疾人,以后不會嘲笑身體有缺陷的人……)

  2。老師講述及配音觀看殘疾人平時生活錄像和殘疾人成才的錄像。

 。と藸敔,失去右腿的修鞋工人,低智能孩子的生活片斷;坐在輪椅上的舉重運動員,失去雙臂的游泳冠軍,被稱為中國保爾的張海迪阿姨的故事。)

  師:聽了這些身殘志堅的殘疾人的故事后你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W生自由發(fā)言)

  設計思路:

  恰如其分的媒體使用,更能激發(fā)學生情感的體驗。凄慘音樂聲伴隨著聾啞孩子的"啊啊"聲,伴隨著老師深情地講述,這些多媒體的運用,牽動每一位孩子的心,增進學生對殘疾人的同情,尊重與關愛。

  三、回歸生活 有意義

  師:同學們,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感想,你打算以后怎樣幫助殘疾人

 。▽W生發(fā)言,配音樂《愛的奉獻》)

  師:你想對眼前的幾位新伙伴說些什么話,F在我們用他們的方式對他們說一聲再見,道一聲祝福,請張老師教我們做手勢。"謝謝,祝你們 幸福,快樂,再見"。

 。ǔ鍪尽n后作業(yè):現在,隨著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國家,社會和我們身邊的許多人都在關心著殘疾人,老師建議同學們課后分成小組,走向社會,去進行參觀,調查,訪問?纯磭遥鐣臀覀兩磉叺娜耸侨绾侮P愛殘疾人的。)

  設計思路:

  感悟,體驗誠可貴,遷移,運用價更高,本節(jié)課的結束應該是另一個活動的開始。當學生們真真切切的體驗到殘疾人生活的痛苦,懂得自己應該關心,幫助殘疾人。教師又鏈接生活讓孩子到廣闊的社會生活中去實踐,獻一份愛心,把課堂延伸到生活中。

  四、教學反思與拓展提升

  魯潔教授說: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本課程在基本理念上的主要變革,那就是"回歸生活"。確實,"回歸生活"是這次課程改革中各門課程共同追求的目標。課程源于生活,生活是第一性的,道德寓于兒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沒有能與生活分離的"純道德的生活",兒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識和感悟,只有在自己的生活中才能進行有意義的學習。

  案例中教師力圖將生活與課堂打通,把殘疾兒童請進課堂,引進兒童的生活,又把兒童引向社會,讓他們到社會生活中去了解殘疾人,在交往中去關心殘疾人,讓生活為課堂教學服務,課堂教學的目的,則是為了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提升學生的認識,這樣課內和課外的互相補充,有機融合和互相支撐,就擴大了教學的空間,使教學向社會延伸,向學生的生活開放。在課堂上,教師把聾啞兒童請進課堂,她們特殊的身份和惟妙惟肖的表演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一下子就拉近了學生對殘疾人的認識,激發(fā)了學生想與殘疾兒童交流的欲望;通過交流,體會他們生活的不便,再讓學生進行模擬體驗,把生活中許多殘疾人看似與我們很遙遠,學生根本沒有體驗過的艱難,都淋漓盡致地體現出來;然后播放那如泣如訴的音樂,伴隨著殘疾孩子的"啊啊"聲,和教師的深情講述,使學生的心靈受到了巨大的震撼。通過教師這樣精心的設計,教育的意義完全被凸現出來,變得更加清晰,兒童帶著這樣的收獲走向生活,去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使課堂教學的終點不是在下課鈴響的一剎那,而是真正的延伸到學生的生活中,生命里,為他的終身發(fā)展服務。

  如果教學中教師僅僅讓學生在生活中遠遠地觀望殘疾人,或是聽老師講幾個殘疾人自強不息的故事,她們對殘疾人的認識就會空洞和模糊的,甚至可能出現偏差。因此,當我們教師有目的的把富有教育意義的生活引進學生的生活中時,課堂教學就不再是空洞的說教和生硬的灌輸,而是真正成為一種有效的,對于學生生活的引導,體現出這門新課程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回歸生活的核心思想。

【小學三年級品德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品德教案03-08

小學三年級品德教案10-27

小學品德與生活教案07-29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案11-08

小學品德與生活下冊教案07-30

蘇教版小學品德與生活教案08-26

秋天的收獲小學品德教案08-26

美化家園小學品德教案08-26

小學思想品德教案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