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春》的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 從文章所描繪的形像展開想像,感受散文繪畫般的色彩美,詩歌般的韻味美,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和一定的審美能力,提高他們的藝術欣賞水平。
2. 加強朗讀,使學生在朗讀中領略散文的節(jié)奏美和韻律美。
3. 了解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方法的表達效果,體會作者的感情。
4. 學習認真觀察,調動各種感官去感覺事物的方法,練習準確的描述事物 。
教學過程
一.用詩歌導入。
讓學生回憶課內外有關描寫春的詩詞,如《春曉》、〈詠柳〉、〈絕句〉等等。教師簡單描述詩的內容及意境,學生回憶、想像。然后播放〈春〉的配樂朗誦,讓學生感受春的另一種美。
二.朱自清的〈春〉是一篇春意盎然的抒情散文,更是一著抒情詩,一幅風景畫,一曲春的贊歌。
1. 借助想像和聯(lián)想,讓學生感受春天的美景和神韻。聽完朗誦,讓學生按文章內容順序口述自己在欣賞時腦海中出現(xiàn)的形像及自己的感受。
2. 利用圖畫,讓學生感受美的具體形像。選擇兩幅圖畫,如〈春草圖〉、〈春花圖〉讓學生結合課文來觀察、感受。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體驗來想像、補充、增加作品所提供的“畫面、形像、姿態(tài)、性格”,讓具體的形像在腦海中活起來。
3. 為了使學生獲得的美感具有持久性,鞏固成果是很重要的。首先,再次感知文章(學生朗讀,適當配樂),然后,讓學生在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中任選一幅,構思出一幅圖畫來。(或口述,或畫草圖表示)
三.通過調動學生的口、耳、眼、腦、手使學生對文章內容有了一定的把握,然后提出一些具體問題,讓學生在再次閱讀中去分析、討論,教師歸納總結。
1. 用最簡單明了的詞語概括第一句話所表達的作者的心情。
2. 作者寫春草時,抓住了什么特征?是怎樣具體描繪的?
3. 作者寫春花時是按照哪三個層次寫的?突出了春天的什么特點?
4. 作者把無形、無色、無味的風寫的具體又形像,說說作者 是從哪幾個方面的感受上把風寫活的?
5. 作者寫人們迎春的點睛之筆在哪里?
6. 作者用了哪三個句子贊春,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顛倒三個句子的順序行不行?為什么?
7. 劃分文章的層次,概括層意,歸納中心思想。
四.師生共同總結:
通過分析〈春〉這篇課文,對閱讀抒情散文有哪些規(guī)律的認識?(從方法和能力兩方面總結)
五.布置作業(yè)
學習文中長短句參差交錯的寫法,寫一段秋景。作業(yè)處理方法:課下交流、互評,課上朗讀好作品。
【七年級語文《春》的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七年級語文上冊《春》教案設計09-25
春優(yōu)秀教案設計08-26
朱自清《春》教案設計10-07
七年級語文《春》教案11-18
七年級上冊語文春教案08-30
七年級上冊語文《春》教學設計02-11
語文教案設計07-11
小學語文《春》教案01-29
人教版語文春的教案02-08
七年級語文上冊《紫藤蘿瀑布》教案設計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