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梵高傳》讀后感
讀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后感了。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梵高傳》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梵高傳》讀后感 篇1
文森特·梵高是荷蘭畫家文森特·梵高的傳記,由歐文·斯通撰寫。本書緊密描繪了梵高的一生故事,揭示了他坎坷的人生經(jīng)歷、他對藝術(shù)的熱愛和追求以及他與家人和他人的關(guān)系。這本書讓我對梵高這位傳奇創(chuàng)作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啟發(fā)了我思考藝術(shù)、生活和創(chuàng)造力之間的關(guān)系。
當我第一次看到《梵高的一生》時,我以為這是一本關(guān)于藝術(shù)傳遞的書,但讀完之后我發(fā)現(xiàn)它的價值遠遠超出了我的想象。斯通通過深入的研究和刻畫,深刻地展現(xiàn)了偉大藝術(shù)家梵高的英雄氣概。此外,他還生動地描述了19世紀歐洲藝術(shù)家的生活和創(chuàng)作環(huán)境,包括那個時代的思想和價值觀。
梵高一生的苦難和掙扎是深刻的。母親去世,他深愛卻無法展現(xiàn)自己的藝術(shù)才華,并且患有嚴重的精神疾病。在他生命的最后幾年里,他不僅毀掉了大量的.作品,還差點失去了自己的生命。但正是這些掙扎和苦難在梵高的一生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并推動他追求藝術(shù)和真理。
梵高的藝術(shù)風格獨特,充滿情感和力量。強烈的情感和鮮艷的色彩充滿了他的作品,表達了他內(nèi)心的光芒和力量。他對色彩和技法的運用是無與倫比的,是影響后世的流派和流派的先驅(qū)和領(lǐng)導者。同時,他的藝術(shù)充滿批判和反叛精神。他決心不斷探索新的藝術(shù)方向,創(chuàng)造新的藝術(shù)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斯通在《梵高傳》中很好地描述了梵高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過程。他詳細介紹了梵高開始學習繪畫的過程,以及經(jīng)歷的各種艱辛和困難。書中還描述了梵高對其他藝術(shù)家和流派的理解和追隨,從而使他的藝術(shù)風格發(fā)展得更加全面和多樣。一路上,斯通通過梵高的藝術(shù)作品以及與家人、朋友和同齡人的互動,展示了梵高的創(chuàng)造力和崇高的藝術(shù)成就。
《梵高傳》讀后感 篇2
這本書讓我走近了一位偉人。不僅讀到了他一生悲慘的遭遇,不被世人理解的無奈;讀到了他內(nèi)心的孤獨與痛苦;更讀到了他在低谷中執(zhí)著追求著美的力量;讀到了他釋放于畫作中的理想和自由……梵高,沒有完滿的愛情,無數(shù)的金錢,甚至是健壯的身體,但他擁有的是一顆渴望生活的心靈,飛向美麗的藍天。讀這本書,我為梵高受到的不公憤慨過,但我更敬佩他能傾盡生命,用愛來描繪這個世界;我為梵高能有提奧這樣一個弟弟而高興,也為他們之間不辭奉獻的友情而感動……
在體味之后,我對自己的生活的也增添一份熱愛。無論艱辛、痛苦、還是陷入低谷的遭遇,都應(yīng)該滿懷對生活的渴望,一步一步地往前進。梵高并沒有抱怨社會,他將傾訴和希望繪在了畫板上,祈愿明天會更好;他也沒有報復社會,他留下一幅幅完美的作品,待時間去檢驗,更洗滌了現(xiàn)代無數(shù)人的心靈!如此說來,我還有什么理由去逃避生活的困苦,埋怨現(xiàn)實的不公呢?為何不在心中繪出更藍的天,提起希望,去迎接明天?
除了梵高大師的.精神,歐文·斯通在本書中描寫的文筆也有許多值得學習之處。對于一位在困苦中掙扎,并且不斷成長的偉人,歐文·斯通作為一位傳記家,并沒有很多的深入梵高的內(nèi)心編寫心理,卻將一絲一毫的細微變化轉(zhuǎn)筆為動作、神態(tài)、語言的描寫,十分傳神。這樣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剖析梵高的歷程,反而起到了真實、深刻的效果。在寫作中,我也應(yīng)該學會運用這些描寫的手法,從細微之處表現(xiàn)人物,使之生動逼真。
《梵高傳》讀后感 篇3
歐文斯通的《渴望生活——梵高傳》是我來大學讀的第一本文學書,大學的我不喜歡讀文學類的書籍。記得那時林老師教我們西方外國文學,當時考試的要求就是要我們讀一本關(guān)于學前教育方面的西方名著,迫于考試壓力所以選擇了《渴望生活——梵高傳》,但是后面的研讀改變了我之前的想法,漸漸的開始接受文學書籍。
在《渴望生活——梵高傳》中,描述了梵高悲慘而成就輝煌的人生。梵高的一生經(jīng)歷就如同他的作品一樣,充滿了亢奮而絕望的激情。金色的向日葵、燃燒般的絲柏、風吹過的麥田、夜幕中的咖啡廳,燦爛迷人的星光……每一個細節(jié),每一個描述都能散發(fā)出溫暖和動蕩的激情,那一幅幅狂囂般的畫面,如同大海在怒吼在宣泄,也都是梵高內(nèi)心底層最孤獨無助的吶喊。他狂放的筆觸、流動的色彩和噴薄而出的熱情,在凝神的一瞬就將人們的靈魂裹挾而去。正如他所說:“生活對我來說就是一次艱難的航行,但是我又怎么會知道潮水會不會上漲,及至淹沒嘴唇,甚至會漲得更高呢?但我將奮斗,我將生活得有價值,我將努力戰(zhàn)勝,并贏得生活”。
他短暫而絢麗的生命歷程里,他得同困苦的生活作頑強的拼搏,要跟命運做斗爭,要努力的在滾滾波濤中找尋自己棲息的海岸。梵高是最孤獨的人,陪伴他的只有永不放棄的信念,執(zhí)著。沒有人的理解更沒有上帝的眷顧,他唯有用自己的'畫筆,創(chuàng)造出一個世外桃源,這個國度里,沒有無助,沒有孤獨,有的是有向日葵,被風吹亂的柏樹,有露天咖啡座,大片的麥田和旋轉(zhuǎn)的星光。正是這個完美的世界支持著他,讓他對生命仍然充滿了熱愛。
這本書最能打動讀者的不是名人深厚的成就和輝煌,而是他們追求和探索的過程。 這對于我們今后的生活或許有深刻的啟迪。
《梵高傳》讀后感 篇4
我覺得梵高是一個對生活充滿熱情,堅持,樂觀的人。當梵高當牧師時,雖然條件很艱苦,但是他不僅不在乎,熱愛生活,努力干好自己的事,與底層的窮人生活在一起,渴望當一個好牧師。他太善良了,充滿了理想,為了礦場底層的人們,不惜犧牲自己的.好住所和生活費。因為他的善良,與礦場的人成為了好朋友,可教會不理解他,不認可他,無論他怎么努力,還是把他開除了。
后來梵高開創(chuàng)了自己的畫風,通過自學和不斷的探索。梵高的畫都是用的真實的情感,不會過多寫實,每筆都包含著他一開始對生活的熱情和對未來生活的期待?蛇@種畫風在當時并不被接受,所以梵高的畫賣不出去,也無人理解。他不與周圍的世俗妥協(xié)不會因生活艱苦就輕易放棄,堅定自我,堅持做自己,不改變自己,始終堅持自己的追求和探索,梵高也是孤獨而任性的,梵高很早就離家工作了,在家時也不是最受父母喜愛的,沒有人關(guān)懷,一生幾乎都是孤單一人,正是因為自己的孤獨,當房東家那個女孩闖入他的生活,讓他一時沖動,徹底毀了這段友誼。到了后來,他又遇到了表姐凱,又因為對一人陪伴的迫切和渴望,這種欲望讓梵高又對表姐展開了瘋狂,任性的追求,不論別人如何勸說,都任性又固執(zhí)的繼續(xù)追求,后來甚至因為想見表姐一面,把手放在火上烤。梵高是一個固執(zhí),熱愛生活的人。
《梵高傳》讀后感 篇5
你們知道梵高嗎?寫《梵高傳》這本書的作者是歐文·斯通,書中介紹他是一位偉大的畫家,當我看到梵高一幅又一幅壯麗輝煌的油畫時,我似乎進入了一個新的境界,整個世界豁然開朗了!
梵高這個人本身長得奇丑無比呢!他長著一雙呆滯的大眼睛,深深地往下凹,一些魚尾紋在他眼睛旁,目光顯得很憂郁,并長著一對粗眉,它們讓人覺得不搭配;還有一雙小耳朵,小到像洋娃娃的耳朵,一個鷹鉤鼻,鼻子向下塌,并且是禿頂呢!他的'行動也很笨拙,呆頭呆腦的。
梵高一生清貧,但他不在乎,一心作畫。梵高對畫畫簡直著了迷,別人以為他瘋了,叫他“伏熱”,“伏熱”的意思是“紅胡子的瘋子”!梵高不管它。他太熱愛大自然了,他熱愛嬌嫩的玫瑰色花朵和紫羅蘭色的天空、熱愛翠綠草地和淡青色的風!他對萬物充滿了熱愛……
你可知道梵高活的時候一幅畫都沒賣出去!但他死后他的畫賣了大概有九千萬的法郎!我給你舉個例子:梵高在世的時候一幅《紅色的葡萄園》只有四百法郎,可他死后這幅畫是四千萬多的法郎!梵高為了繪畫奉獻了很多甚至生命,他把自己的右耳朵給割了下來,并且讓自己神志不清,神經(jīng)受到破壞以至后來去世了……這是多么不幸呀。
我看完了這本書,覺得梵高做事十分認真,全力以赴地畫畫,他把全身精力投入到繪畫中。我想我們應(yīng)該像他學習,全力以赴。每當我們做完事后,應(yīng)該首先問問自己:“我們?nèi)σ愿傲藛幔俊?/p>
請讓我們記住這位偉人——溫森特·梵高!
《梵高傳》讀后感 篇6
梵高在短促的三十七年人生中,他為后人留下了大量而永恒的作品,也讓那些默默無聞的小鎮(zhèn)成為世人矚目的追憶大師蹤跡的去處,讓年僅26歲的作者歐文斯通一舉成名。
作為畫商、牧師的梵高是不成功的。饑餓、病痛、心靈的煎熬、情感的失意,每一次生活的打擊都鍛造著他。但他不屈的頭更高地仰起,讓他脆弱的心更堅韌,心中一直保持著那個鋼鐵一般的執(zhí)著的追求。
他是為繪畫而生的,繪畫就是他的生命。
當身邊充滿了誘惑的時候,梵高冰凍著自己狂熱的神經(jīng)。父母、情人溫暖了他孤寂的.心,但他沒有忘了生的意義。
書中也描寫了梵高三次戀愛的失敗,這也許就是在梵高成長道路上的一個障礙,而梵高及時克服了這個障礙,才使自己沒從正路上拐上岔路,因為梵高始終清醒一認識到他一生的目標和追求。
書中談到梵高曾無數(shù)次在提奧的錢沒寄來之前把錢用光了,這是在歷練中最可怕的障礙。梵高雖說也克服了這關(guān),可他也付出了不小的代價?膳碌暮筮z癥一直在摧殘他,但他靠著自己堅強的意志力支撐了過來。
梵高曾經(jīng)幾次換地方作畫,也結(jié)交了不少成名的畫家,而這世界上好像除了畫家之間,沒人可以理解畫家,他們認為畫家們是一群不務(wù)正業(yè)的瘋子。當梵高搬到阿爾時,那里的人們,甚至是孩子都在嘲笑他,戲弄他!使他無法做畫。
《梵高傳》具有很高的教育意義,他可以很好的把握他自己,這也是他成功的原因之一。
《梵高傳》讀后感 篇7
荷蘭畫家溫森特·梵高,是19世紀人類最杰出的藝術(shù)家之一。他熱愛生活,但在生活中屢遭挫折,艱辛備嘗。他獻身藝術(shù),大膽創(chuàng)新,在廣泛學習前輩畫家倫勃朗等人的基礎(chǔ)上,吸收印象派畫家在色彩方面的經(jīng)驗,并受到東方藝術(shù),特別是日本版畫的影響,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shù)風格,創(chuàng)作出許多洋溢著生活激情、富于人道主義精神的作品,表現(xiàn)了他心中的苦悶、哀傷、同情和希望,至今飲譽世界。
在他短暫而絢麗的生命歷程里,溫森特·梵高是世界上最孤獨的人之一,丹青妙手無人能識,厄運是他永遠的朋友,大多數(shù)時候,他得同困苦的生活作頑強的拼搏,努力從要淹沒他的滾滾波濤中,抬起高貴的頭,作最自由的呼吸。然而他用自己的畫筆,創(chuàng)造了另外一個理想國度。這個國度里,有旋轉(zhuǎn)著的星光,有被風吹亂的柏樹,有夜間的露天咖啡座,有向日葵和大片大片的麥田。正是這個理想國度支持著他,即使在最窮困潦倒之時,對生命仍是充滿著最質(zhì)樸的熱愛。當星夜中流光閃爍,這位瘋狂的天才展現(xiàn)在人們面前的`,是一個更美,更富于創(chuàng)造力與無限激情的全新世界。
“而我的,將懸掛在盧浮宮里”這是溫森特·梵高對自己才華的自信。梵高日日夜夜承受著來自不同行業(yè)的人的嘲諷,可他依然保持初衷,夢想不動搖一絲一毫。這并非自滿,這是對自己的能力與才華的肯定,這是王者的風范,只有弱者才去否定自己的未來和他人的未來!每當我夢想著“清華北大”的時候,總有人去撕破我的夢想,可是我不甘,“當你自己都還沒有踏上金字塔的頂峰,就沒有任何資格去否定一個人的未來”我從不在乎他人的冷諷,同梵高一樣,堅持自我,保持初衷,上帝永遠不會虧待有準備的人!
《梵高傳》讀后感 篇8
書中描寫梵高熱愛生活,努力干好自己的工作。他富有同情心,與低層的窮人生活在一起,渴望當一個好牧師。他的靈魂太純真,太善良,太充滿理想,為了礦場那些生活在最底層的悲慘的窮人,把自己的生活費都給了他們。雖然礦場的窮礦工都能成為他的朋友,但教會卻始終不理解他、不認可他,無論怎么努力,都不承認他,不讓他繼續(xù)干下去了。
梵高沒有進過科班,通過自學和不斷的探索,在藝術(shù)追求的道路上創(chuàng)造了自己的畫風。他腦海里關(guān)注的是生活的真實、藝術(shù)的真實,他要通過素描和色彩去探索人物的內(nèi)心、去表現(xiàn)別人看不見的精神和情感,他要描寫的是“神”而不僅僅是“形”。所以他看到的別人看不到,他畫的別人感覺不到、理解不了,沒人欣賞他的畫。除了他的弟弟,沒人買他的畫,更沒人收藏他的畫。他不與周圍的世俗妥協(xié),不為生活的窮困潦倒放棄,從不改變自己,始終堅持自己的'追求和探索,因此他成了別人眼中的瘋子,被送到了瘋?cè)嗽海钣忻淖髌穾缀醵际窃诏側(cè)嗽豪锿瓿傻摹?/p>
讀了《渴望生活》,令我最難以忘懷之一的就是梵高的愛情,梵高愛過許多人,但他去世時仍是單身的。雖然愛情對梵高來說有很大的吸引力,但從小孤僻的性格導致他沒有成功結(jié)婚。然而,幾段愛情大大影響了他。
說到溫森特的一生,不可能忽略愛情,愛情對溫森特來講是多么重要,雖然在這方面,他一無所獲,從未成功過。溫森特一共有4段愛情,這4段愛情,不斷地改變著他,使他一步步走向成熟。
【《梵高傳》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梵高傳讀后感10-06
《梵高傳》優(yōu)秀的讀書心得07-14
不朽的梵高10-07
梵高的經(jīng)典名言10-06
梵高傳讀后感700字(通用6篇)10-06
讀《梵高生活》有感10-06
名人傳貝多芬傳讀后感04-29
名人傳貝多芬傳讀后感10-06
名人傳貝多芬傳讀后感范文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