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登上地球之巔》讀后感
《登上地球之巔》讀后感1
《登上地球之巔》講的是四名中國登山隊員從珠穆朗瑪峰的北坡攀援而上,踏過千年冰雪,翻過萬丈巉巖,最終他們把鮮艷的□插上了地球之巔,這無疑是一場充滿艱辛與危險的探險。那么到底是什么使他們成功的呢?就是強烈的集體主義觀念和崇高的獻身精神!在這海拔8500米以上的冰雪世界里,無數(shù)的困難險阻就如一只只兇猛的“老鷹”,時時刻刻威脅著“雁群”,但是每只“雁”都齊心協(xié)力,不怕犧牲,共同抵御入侵之敵。
對于我們每個人而言,是無時無刻都離不開集體的。家,是我們最先加入的集體。家人彼此間的愛護、寬容便是一幢大廈的地基;學校這一集體,同學們伸出援手助你解決問題,使你臉上的笑容重現(xiàn),令這幢大廈不斷筑高……家,班級,學校,社會,國家,這些大大小小的集體都是哺育我們成長的搖籃,用它們的真,善,美不斷為我們的大廈增磚添瓦。
現(xiàn)在,我們面對著突如其來的汶川大地震,前線的解放軍戰(zhàn)士和醫(yī)護人員以最強烈的`集體主義精神以及大無畏的決心站在抗震救災的最前線,義無返顧地與地震進行一場艱辛的斗爭。他們心連心,用自己珍貴的生命全力挽救受災的群眾,同時也面對著死亡。社會各界的關(guān)注,八方的支持,炎黃子孫的萬眾一心,一首首眾志成城,抗震救災的歌曲響徹天地之間。此時,沒有人敢否認集體的力量,沒有人不為此喝彩動容。在這樣的社會氛圍中,大家斗志昂揚,團結(jié)一致。我們堅信,歷盡無數(shù)歷劫的中華民族一定會戰(zhàn)勝這次突如其來的大地震,奪取最終的勝利!
集體的力量需要我們的共同努力,共同積累。任何時候,集體的溫暖都是我們所向往的,為集體多出一份力也是我們應盡的義務。我們應該向大雁學習,人人都獻出一點愛,讓我們的“雁群”充滿更多的力量,擁有更多的真情。
《登上地球之巔》讀后感2
今天讀了一篇名為《登上地球之巔》的課文,讀了之后,深為震撼。從所周知,“地球之巔”便是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那終年索繞在山尖的云霧引起了無限暇想,它的神秘令人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
于是,xxxx年的5月,中國4名勇敢的登山隊員挑戰(zhàn)“死亡路線” 珠峰北坡,頑強攀援而上,一路過關(guān)折將,最終在繁星滿天的深夜,三名勇士承載著國家和人民的希望,隊友的.信任,成功從北坡登上了珠峰,創(chuàng)造了一個屬于中國人的神話。
就是這樣一個故事,情節(jié)也不見得多玄跌宕起伏,故事套路也挺平常,就連結(jié)局也都是在意料之中的,卻深深震撼了我, 不為別的,就為那份精神。
文中最令我難忘的場面是劉連滿體國不支被迫停下腳步,在那令人膽寒的“死亡高度”上,強忍住肉體的不適,用頑強得令人匪夷所思的毅力,硬是把氧氣筒取下,留給勝利歸來的隊友使用,自己昏沉沉地陷入了半昏迷狀態(tài)。這是一種什么精神?犧牲精神?奉獻精神?那是一種對隊友的信任、對國家和人民的負責、高度集體主義觀念,先人后己……的表現(xiàn)!多么可貴,多么難得!此情此景,我只想用一個“真”字來形容,其它的華麗詞藻,怎能表達出我的心情!
還有一個場景,也讓我震動 “人梯”攀巖。這是集體主義精神的高度體現(xiàn)!劉連滿為了大家能攀上“第二臺階”,不惜當人梯,忍住身體的不適,要知道,在八千多米的高度,做這樣的動作無疑是往傷口上撒鹽哪!可他,劉連滿,生生地忍了下來,這樣的舉動,叫人怎么好說!那是一種無法言喻的震動!
就是這樣的精神,讓劉連滿和他的隊友走到了八千多米高度,而劉連滿卻因體力不支不得不停下腳步,面對已右望的珠峰,那種“可望不即”的辛酸令人黯然,可我們相信,他不曾后悔為集體所做的,雖然他很無奈。
當其余三人完成了人類從北路攀珠穆朗瑪峰的創(chuàng)舉后,群峰都匍匐在他們的腳下,他們的前面再沒有山峰了,他們仿佛是屹立在這星球之上的巨人?晌矣X得,此時昏睡在他們下面的劉連滿是與他們并肩站立的,他們并不比劉連滿高,劉連滿亦不比他們?nèi)税,他們四個都是一覽眾山小的巨人!
《登上地球之巔》讀后感3
不要說登山,僅僅是站在山腳下往上望一望,也會莫名涌起一股恐懼之情。我想,登山是拿生命去冒險,拿生命當du注的運動,我不喜歡體育,不過我很敬畏體育健將的
我們剛學過的《登上地球之巔》,寫的就是幾位登山健將成功登上珠穆朗瑪峰的事情。那是1960年,中國正處于三年困難時期,運動員們開始了與雪山險惡的自然環(huán)境斗爭。他們?yōu)榱烁嬖V世界人民,中國不是東亞病夫,中國人民是頑強的,誓言不到8848米的頂峰絕不后退。
登山過程中雪山給他們造成了很多危難,但他們?nèi)匀粩蒯斀罔F地前進。因為后退就是放棄,放棄就是失敗。在這種頑強意志的支撐下,他們終于成功了。
其實,頑強的意志往往是拯救自己的最好辦法。在危難時刻,絕不退縮。在馬拉松比賽中,要跑下來沒有頑強的'意志是不行的。
我不愛運動,但我能感受到他們的那種抗爭精神,雖然我不能成為登山健將,但我卻能體會到他們的苦與樂,因為,我也在攀登人生的高峰。
《登上地球之巔》讀后感4
登山,對于我來說是一種可望不可及的運動,一種不可完成的運動,一種拿生命去冒險,拿生命當玩笑的運動。我向來不愛體育,但對于一些在體育上取得成就的人,我是很敬畏的。比如這篇文章的主角。
文章的內(nèi)容不說也知道:1960拈月,幾名中國登山運動員開始了與大自然與冰雪山峰的斗爭。他們誓言不到8848米的頂峰絕不后退。他們要這樣做,他們會告訴世界人民,中國不是懦弱的,中國人民同樣也不是甘拜下風的。無論雪峰給予他們多少阻礙,他們?nèi)匀粩蒯斀罔F地前進。后退意味著放棄,意味著失望;失信,也意味著失敗。終于,他們成功了。
其實,人的信念往往是拯救自己的最好辦法。在危難時刻,需要的就是頑強的意志與堅定的信念。我跑800米的時候,常常都是靠信念跑下來的。盡管成績不是很理想。
雖然,我不喜歡體育,但仍能被其精神所感動;雖然我不是登山健將,但卻能通過這些體會登山的苦與樂;雖然,我沒毅力,但看了此文后,相信我會有所行動。
我知道,在我心里,已經(jīng)有了行動。
登山,對于我來說是一種可望不可及的運動,一種不可完成的運動,一種拿生命去冒險,拿生命當玩笑的運動。我向來不愛體育,但對于一些在體育上取得成就的人,我是很敬畏的。比如這篇文章的主角。
文章的'內(nèi)容不說也知道:1960拈月,幾名中國登山運動員開始了與大自然與冰雪山峰的斗爭。他們誓言不到8848米的頂峰絕不后退。他們要這樣做,他們會告訴世界人民,中國不是懦弱的,中國人民同樣也不是甘拜下風的。無論雪峰給予他們多少阻礙,他們?nèi)匀粩蒯斀罔F地前進。后退意味著放棄,意味著失望;失信,也意味著失敗。終于,他們成功了。
其實,人的信念往往是拯救自己的最好辦法。在危難時刻,需要的就是頑強的意志與堅定的信念。我跑800米的時候,常常都是靠信念跑下來的。盡管成績不是很理想。
雖然,我不喜歡體育,但仍能被其精神所感動;雖然我不是登山健將,但卻能通過這些體會登山的苦與樂;雖然,我沒毅力,但看了此文后,相信我會有所行動。
我知道,在我心里,已經(jīng)有了行動。
《登上地球之巔》講的是四名中國登山隊員從珠穆朗瑪峰的北坡攀援而上,踏過千年冰雪,翻過萬丈巉巖,最終他們把鮮艷的五星紅旗插上了地球之巔,這無疑是一場充滿艱辛與危險的探險。那么到底是什么使他們成功的呢?就是強烈的集體主義觀念和崇高的獻身精神!在這海拔8500米以上的冰雪世界里,無數(shù)的困難險阻就如一只只兇猛的“老鷹”,時時刻刻威脅著“雁群”,但是每只“雁”都齊心協(xié)力,不怕犧牲,共同抵御入侵之敵。
《登上地球之巔》讀后感5
朋友們,你們學過《登上地球之巔》這篇文章嗎?他們憑什么登上地球之巔呢?他們是靠運氣登上的嗎?不是的。他們也不可能靠運氣登上被認為“連鳥也無法越過”的珠穆拉瑪峰北坡,而在他們身上有著一種我們平常人所沒有的高尚品質(zhì),他們冒著狂風暴雪,以堅強的毅力戰(zhàn)勝了困難,登上了地球之巔,為此,我感到驕傲!
以劉連滿為首的隊員憑著堅強的意志力登上了珠穆拉瑪峰,他們一路上鋌而走險,不怕艱苦,勇往直前的氣概是令人敬畏。他們身挑重任卻依然完成了任務,劉連滿為了自己的'同伴能勝利回來,不顧自己的安危,把氧氣筒留給別人,最后,他睡著了。終于,他們登上了地球之巔,順利地完成了任務。我被他們的精神感動了,不禁流下了眼淚。
我想,我們需要他們這種大無畏的精神,更需要這種團隊精神。
【《登上地球之巔》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登上地球之巔》教案02-26
高山之巔作文10-11
觀上海之巔作文08-29
浪潮之巔讀后感08-18
《浪潮之巔》讀后感10-21
決戰(zhàn)在羽毛球之巔作文400字11-02
《浪潮之巔》讀后感(精選17篇)07-14
登上長城作文02-14
《登上企鵝島》教案02-25
登上月球作文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