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刻導游詞
作為一名可信賴的導游人員,總歸要編寫導游詞,導游詞具有極強的實用性,涉及的知識十分廣泛。導游詞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石刻導游詞,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石刻導游詞1
尊敬的朋友們: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游,請叫我張導吧,歡迎你們來到我們重慶唯一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大足石刻。
在參觀前讓我們先了解了解大足石刻吧。大足石刻于1999年12月1日被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它位于重慶市大足縣,大足石刻群有石刻造像70多處,總計10萬多軀,其中以寶頂山和北山摩崖石刻最為著名,是中國晚期石窟像藝術(shù)的典范。規(guī)摸之宏大,藝術(shù)之精湛,內(nèi)容之豐富,與敦煌高窟,云岡石窟,龍門石窟齊名。達到了中國石刻藝術(shù)巔峰。
請大家跟我去參觀寶頂山的石刻吧!看這就是寶頂山的石刻,也是佛教圣地之一。主要造像有“護法神像”“六道輪回”“牡牛道場”……其中最著名地就是數(shù)“千手觀音”了。大家瞧!那刻在88平方米的石崖上的千手觀音,它有1007只手屈身離合,參差錯落,有如流光閃爍的孔雀開屏。千手觀音還有一個傳說呢!大家想聽嗎?好,我講啰。
相傳古時候妙莊王有三位美麗的公主,長女妙金,二女妙銀,最小的叫妙善。←妙善從小虔誠信佛,出家當了尼姑。妙莊王一怒之下,拆了廟宇,趕走了和尚。可哪曾想到,這下驚動了天神,天神便讓妙莊王長了500個大膿瘡妙莊王四處求醫(yī),均逛商店治不愈。后來,一位醫(yī)生說要親骨肉的一手一眼才能治好,妙善知后,獻出了一手一眼,果然妙莊王病好了,如來佛深受感動,便賞賜了她千手千眼,從此,妙善便成了千手千眼觀音菩薩了。
好,我們斷續(xù)往前走,小心,上臺階,注意安全,里面的石刻還有很多,你們看了一定受益匪淺,我就講到這里了,請大家自由參觀,也請大家注意保護文物和保持環(huán)境衛(wèi)生,我們兩小時后這里會合。
這次參觀結(jié)束,旅客朋友們,你們一定被世界文化遺產(chǎn)——大足石刻寶庫所感動,歡迎大家一次再來。
石刻導游詞2
各位游客:
大家好,歡迎各位來到大足石刻,我是陪同你們的小溫導游。首先我,我對各位來到這兒表示歡迎,并預祝各位旅途愉快。
大足石刻是我們重慶唯一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現(xiàn)存唐宋摩巖造像6萬余尊,與敦煌、云崗、龍門、麥積山四大著名石刻不公保存冠好,藝術(shù)精湛,而且達到了中國石刻藝術(shù)的巔峰。
我們正在往著名的寶頂山走去,讓我們?nèi)ヒ欢糜^寶頂山的風采。大家快看,前面就是有名的——千手觀音。千手觀音的1007只手屈伸離合,參差錯落,有如流光閃爍的孔雀開屏。千手觀音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大家想聽嗎?
古時妙莊玉有三們漂亮的色主,長女妙金,二女妙銀,最小的叫妙善,她從小虔誠信佛,出家當尼姑,妙莊王一怒之下,拆廟宇,趕和尚。驚動了天神?長了五個大膿瘡,醫(yī)生說要治此病需親生骨肉的一手一眼配藥才能治好,妙善知后,毅然獻出一手一眼,治好了妙莊王的病,如來佛深為感動,賜她千手千眼。
下面,我們再看看另外一組。這些石刻合起來叫《父母恩重經(jīng)變相》。它把父母養(yǎng)育兒女的過程,從懷孕、臨產(chǎn)、哺乳到兒女長大成人、婚嫁、離別……分別用十一組雕像來表現(xiàn),每一組表示一個主題,石刻把人物形象和思想感情都刻畫得十分生動、形象、具體、細膩,并都有文字說明,仿佛在欣賞一幅幅古連環(huán)圖畫,大家有這樣的感覺嗎?哈哈。
此外,里面還有的故事很有教育,如:《牧牛道場》、《九龍浴太子》……你們看后一定空受益匪淺!
我?guī)ьI(lǐng)大家的參觀到此結(jié)束,請大家自由參觀,注意保護文物和保持環(huán)境衛(wèi)生喲!
石刻導游詞3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重慶市的大足石刻以其規(guī)模宏大、雕刻精美、題材多樣、內(nèi)涵豐富和保存完整而著稱于世。它集中國佛教、道教、儒家“三教”造像藝術(shù)的精華,以鮮明的民族化和生活化特色,成為中國石窟藝術(shù)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它以大量的實物形象和文字史料,從不同側(cè)面展示了9世紀末至13世紀中葉中國石刻藝術(shù)的風格和民間宗教信仰的發(fā)展變化,對中國石刻藝術(shù)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具有前代石窟不可替代的歷史、藝術(shù)和科學價值。許多歐洲人、尤其是法國人,對大足石刻寵愛倍加。
大足石刻是大足區(qū)境內(nèi)主要表現(xiàn)為摩崖造像的石窟藝術(shù)的總稱。大足是石刻之鄉(xiāng),全縣有40多處石刻,造像達5萬多個。其中最著名、規(guī)模最大的有兩處,一處叫寶頂山,一處叫北山。這兩處都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中國晚唐以后石窟藝術(shù)的代表作。大足縣是重慶市所轄郊縣,始建于唐乾元元年(758年),以“大豐大足”而得名,是馳名中外的“石刻之鄉(xiāng)”、“五金之鄉(xiāng)”,全國首批甲級開放區(qū),國家確定的長江三峽旅游縣的起點,全國生態(tài)農(nóng)業(yè)先進區(qū),重慶市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大足區(qū)歷史悠久,人文景觀、旅游資源非常豐富。區(qū)境內(nèi)石刻造像星羅棋布,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摩崖造像多達75處,雕像5萬余身,銘文10萬余字。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大足石刻其規(guī)模宏大,刻藝精湛,內(nèi)容豐富,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具有很高的歷史、科學和藝術(shù)價值,在中國古代石窟藝術(shù)史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被國內(nèi)外譽為神奇的東方藝術(shù)明珠,是天才的藝術(shù),是一座獨具特色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的寶庫,是一座開發(fā)潛力巨大的旅游金礦,是旅游觀光的上佳去處。
大足石刻開鑿于唐永徽元年(公元650年),盛于宋代,F(xiàn)存摩崖石刻造像5萬余尊,銘文10萬余寧,遍布100多處。其中比較重要的有北山(包括北塔)、寶頂山、南山、石門、石篆山石刻,是大足石刻中規(guī)模最大藝術(shù)價值最高的石刻造像代表。
石刻以佛教造像為主,兼有儒、道造像。具有石窟造像的特征,屬于石窟藝術(shù)的范疇。早期的“廟宇殿堂”式結(jié)構(gòu),完全是摩崖造像,如大佛灣造像全都裸露在外,與山崖連成一片,給人一種非常直觀的感覺。突破了一些宗教的約束,使造像更具人性化。雕刻形式有圓雕、高浮雕、淺浮雕、凸浮雕、陰雕五種,但主要以高浮雕為主,輔以其他形式。不僅有不計其數(shù)的各階層人物形象,以及眾多的社會生活場面,而且還配有大量的文字記載,是一幅生動的歷史畫卷。
石刻導游詞4
歡迎大家來到大足石刻。大足石刻始建于唐永徽元年(650年),歷經(jīng)五代,盛于兩宋,余緒延至明、清,是中國晚期石藝術(shù)的代表作品。大足石刻是重慶市大足縣境內(nèi)主要表現(xiàn)摩崖造像的石窟藝術(shù)的總稱,F(xiàn)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摩崖造像多達75處,雕像5萬余身,銘文10萬余字。其中,以北山、寶頂山、南山、石篆山、石門山摩崖造像最具特色。大足石刻于1999年12月1日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作為文化遺產(chǎn)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
寶頂山摩崖造像位于大足縣城東北15千米處,由宋代高僧趙智鳳于南宋淳熙至淳佑年間(1174年—1252年),歷時70余年,以大佛灣、小佛灣為中心,有總體構(gòu)思組織開鑿而成,是一處造像逾萬尊、在石窟中罕見的完備而有特色的大型佛教密宗道場。寶頂山摩崖造像的表現(xiàn)形式在石窟藝術(shù)中獨樹一幟,萬余尊造像題材不重復,龕窟間既有教義上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又有形式上的相互銜接,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其內(nèi)容始之以六趣唯心,終之以柳本尊正覺成佛,有教有理,有行有果,系統(tǒng)完備而有特色。
寶頂山摩崖造像以能懾服人心為其創(chuàng)作原則,借以激發(fā)教眾對佛法的虔誠。造像、裝飾、布局、排水、采光、支撐、透視等,都十分注重形式美和意境美。如千手觀音1007只手屈伸離合,參差錯落,有如流光閃爍的孔雀開屏。釋迦涅槃像全長31米,給人以藏而不露之美感,這是中國山水畫于有限中見無限這一傳統(tǒng)美學思想的成功運用。九龍浴太子利用崖上的自然山泉,于崖壁上方刻九龍,導泉水至中央龍口而出,讓涓涓清泉長年不斷地沖洗釋迦太子,給造像平添了一派生機,堪稱因地制宜的典范。
嘿,說到這,相信大家一定會問為什么千手觀音不是整一千只手,而是多出了7只手?其實是這樣的,一千在佛家的世界觀里,是一個單位整數(shù),整數(shù)代表完整、圓滿。既然世界已經(jīng)完全為善,自然也就分不出善惡,世界上沒有了缺陷和苦難,那么千手觀音救苦救難又當從何談起呢?那么再來說說這個7,佛經(jīng)上講,佛祖釋迦牟尼從兜率天乘白象,降神母胎。父名白凈,母曰摩耶,處胎滿十月而生,生未至地,帝矽奉接,地神化花以承其足,四方各行滿足七步。他向東南西北各走七步不正是人與天的劃分,缺憾與圓滿的距離嗎?千手觀音大慈大悲,普度眾生,正式為了引領(lǐng)世人脫離娑婆世界的苦海,超越這“七步之遙”,達到覺行圓滿的彼岸世界。這1007只手正是大足石刻的工匠們對佛經(jīng)的深刻理解。
石刻導游詞5
女士們、先生們,歡迎你們來到我們大足參觀我們聞名中外的大足石刻,很榮幸能成為大家的導游,請跟隨我一齊欣賞這華美的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主要以北山摩崖石刻和寶頂摩崖石刻而出名。你們此刻所在的地方就是面積最大,佛像最多的寶頂山摩崖石刻。它始建于晚唐,興于兩宋
大足石刻于1999年12月1日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目》導游。
從正門出發(fā),不一會兒就來到了千手觀音佛像前。大家都明白,只要有10只手以上的觀音,就能夠叫千手觀音。而大足的千手觀音,才叫真正的千手觀音。她一共有1007只手眼,分布在88平方米的石窟上
關(guān)于千手觀音還有一個傳說呢!在南北朝時,妙莊王有三個公主,長女叫妙金,此女叫妙銀,小女叫妙善。妙金和妙銀都常年在宮中,只有妙善出家為尼。妙莊王命妙善回宮,但妙善不愿回家,妙莊王一怒之下趕走了僧尼,可這驚動了天神。他們讓妙莊王身上長滿了膿包。有一位大夫說,要用親身女兒的手眼方可治好。于是,妙莊王求助于妙金和妙銀,但兩位公主都拒絕了。妙善明白后,便獻出了手眼,治好了妙莊王的病。這件事讓佛主明白了,便送給了妙善一千只手眼。所以,她就成了千手千眼的觀世音菩薩。
據(jù)說千手觀音刻好以后,七仙女正好下凡,看見了千手觀音。便在原先的手眼中又加上了7只手和眼。能找出這七只手和眼的人,便可長命百歲!
本次參觀圓滿結(jié)束了,謝謝你們的光臨,祝你們一路順風!
石刻導游詞6
各位游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德陽旅游,我是你們的導游**。
德陽石刻集民族、傳統(tǒng)文化之內(nèi)涵,運用浮雕、透雕、圓雕、建筑及墻體的各種空間組合,表現(xiàn)自然、生命、民族團結(jié)等宏偉主題,墻體全部用石料砌筑,分段組合,虛實結(jié)合,韻律恰當,熱潮迭起,塑造出一系列既獨立又聯(lián)系的石刻史詩畫卷,樸實而宏偉。石刻全長1040米,高7米,包括:由35個在形式上與音樂有著密切聯(lián)系的圓拱組成的民族文化長廊,32根與圓拱對應,形態(tài)各異,形象栩栩如生的蟠龍柱、日月展覽廳、音樂廳、人行地道、大型浮雕“生命之歌”、“智慧之光”和“中華魂”、十二生肖柱等古今交融,時空跨越,顯視出華夏文化永久的魅力。
德陽藝術(shù)墻坐落在德陽市內(nèi)泰山北路干道旁,它全長1000多米,高7米,由牛門、生命之歌、藝術(shù)長廊、智慧之光、中華魂、十二生肖大柱等景觀組成。與藝術(shù)墻融為一體的是墻對面的草坪、園林景區(qū)及景色秀麗的上旌湖。
德陽藝術(shù)墻
德陽藝術(shù)墻是利用公路的一座擋土長墻建造的。它的墻體正好與德陽石牛公園相鄰。墻體上端與公園高差達7-9米,恰好自然地成為公園的背景。德陽市的能工巧匠們巧妙地將地形環(huán)境作藝術(shù)處理,集思廣益,構(gòu)思繪制藍圖并建成了這座與石牛公園配套的大型石刻藝術(shù)墻,在我國開了城市擋土墻建筑與造型藝術(shù)有機結(jié)合之先河。
德陽石刻藝術(shù)墻不僅受到國內(nèi)參觀者的贊美,也得到了國外朋友們的高度評價。國內(nèi)來參觀的`游客,看了后無下感到吃驚,贊嘆石刻藝術(shù)墻是:“藝術(shù)宮殿,千古一絕”、“雄中雅健,巧奪天工”、“國之瑰寶”、“東方創(chuàng)舉”。外國朋友則稱它是天下的藝術(shù)奇觀,是一個龐大的帝國。
德陽石刻,集民族、傳統(tǒng)文化內(nèi)涵,充分展示地方性和時代性。全長720米,高7米,以自然、生命為表現(xiàn)主題,運用浮雕、圓雕、建筑以及墻體的各種空間組合托出主體格調(diào)。形式上分段組合,造就一系列既獨立、又聯(lián)系的強節(jié)奏。墻體完全用石料砌筑,虛實結(jié)合,韻律恰當,熱潮迭出,處處流露出樸實、宏偉的魅力。
德陽石刻包括:形式上與音樂有著密切聯(lián)系的35個圓拱組成的民族文化長廊;與圓拱對應的32根造型獨特,具有濃烈地傳統(tǒng)特色、形態(tài)各異、栩栩如生的蟠龍石柱;日月展覽廳、音樂廳、人行地道、大型浮雕《生命之歌》和《智能之光》;在空間與墻體對應的十二尊生肖柱。由此構(gòu)成的完整石刻公園,向人們顯示出華夏文化永久的魅力,表現(xiàn)了民族團結(jié)的強大力量,謳歌了炎黃子孫的智能之光。
德陽藝術(shù)墻長約700米,墻體共筑40個拱洞,其中明拱35個,暗拱5個,35個明拱又按3個奇數(shù)段落排列,這其中寓有中華古文化視奇數(shù)為神秘的文化內(nèi)涵,拱洞門前十六對立柱上神態(tài)各異的盤龍,墻體上代表中華56個民族的精美雕像和每拱洞中的龍鳳、龜、馬、獸、人等浮雕、壁畫,常年吸引著眾多游客。讓人特別流連的是首尾兩組大型浮雕,墻北端長38米的大型浮雕《生命之歌》,由“四季”、“飛馬躍瀑”、“人與自然”三部分組成,表現(xiàn)出人類與自然原本和諧的關(guān)系,以及對生命的渴救與謳歌。墻尾長53米的一組鏤空壁雕《智慧之光》,以及漢代畫像造型,集中展示了巴蜀文化的燦爛。
石刻導游詞7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游—蔣濟州,歡迎來到重慶市大足縣,我將帶你們?nèi)⒂^世界聞名,有著悠久歷史的大足石刻。
在來到大足石刻之前,我先簡單介紹一下大足石刻:大足石刻位于重慶市西北的大足縣,也就是我們這時所處的位置。大足石刻群有石刻造像10多處,總計呢?有10萬多軀,其中以寶頂山和北山摩崖石刻最為著名,是中國晚期石窟造像的典范。石刻規(guī)模之大,內(nèi)容之豐富,藝術(shù)之精湛,可與敦煌莫高窟,云岡石窟,龍門石窟,相提并論。我們旁邊這座山是北山,也就是古龍崗山,一共有290龕窟,我們的車正向?qū)氻斏椒较蛐旭,請大家系好安全帶,注意安全?/p>
朋友們,寶頂山到了,請隨我下車,我會便走邊給大家講解。寶頂山石刻共13處,造像數(shù)以萬計,其中以大佛灣和小佛灣規(guī)模最大,是由19組佛經(jīng)故事組成的大型群雕,各種雕像達15000多軀,設計之精湛,竟無一雷同,破了“千佛一面”之說。
我們馬上就會到著名的千手觀音的塑像前,請大家跟緊,小心路滑。
大家注意了,在我們前方就是“千手觀音”的塑像了。這位觀音比例均勻,肌膚線條柔和,臉部的雕刻尤其精細,臉龐圓潤,略呈微笑狀,神態(tài)動人;再加上服飾華麗,衣帶飄舞,看到這里你是否有飄飄欲仙之感。大家知道嗎,“千手觀音”有多少條手呢?你們先數(shù)數(shù)吧!算了吧,我告訴大家,“千手觀音”有1007只手,這么多手從上、左、右三個方向伸出,每只手都雕得纖美細柔,手里分別拿著斧頭,寶劍、繩索等法器,千姿百態(tài),無一雷同,非常壯觀,F(xiàn)在請大家自由參觀,十分鐘,我在那兒等你們。
朋友們,看看縱貫千余載,橫融佛道儒的石刻,想起浮想聯(lián)翩的畫面和中國悠久的文化歷史,想到這些都是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jié)晶啊!
隨著時間的流逝,這次旅行畫上了圓滿說完句號,希望以后有機會再慢慢欣賞。再見了!
石刻導游詞8
大足石刻各位朋友大家好,歡迎參觀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始建于唐永徽元年(650年),歷經(jīng)五代,盛于兩宋,余緒延至明、清,是中國晚期石藝術(shù)的代表作品,F(xiàn)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摩崖造像多達75處,雕像5萬余身,銘文10萬余字。于1999年12月1日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這里我得向大家說明一下,其實,大足石刻是大足縣境內(nèi)主要表現(xiàn)摩崖造像的石窟藝術(shù)的總稱;其中,以寶頂山、北山、南山、石門山摩崖造像最具特色;而我們今天所要參觀的是其中最具代表的寶頂石刻。
寶頂石刻位于大足縣城東北15千米處,由宋代高僧趙智鳳于南宋淳熙至淳年間(1174年-1252年),歷時70余年,以大佛灣、小佛灣為中心,由總體構(gòu)思組織開鑿而成,是一處造像逾萬尊、在石窟中罕見的完備而有特色的大型佛教密宗道場,它把中國密宗史入后延續(xù)了4XX年左右,為中國佛教密宗史增添了新頁。寶頂山摩崖造像的表現(xiàn)形式在石窟藝術(shù)中獨樹一幟,萬余尊造像題材不重復,龕窟間既有教義上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又有形式上的相互銜接,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其內(nèi)容始之以六趣唯心,終之以柳本尊正覺成佛,有教有理,有行有果,系統(tǒng)完備而有特色。
現(xiàn)在大家看到的是“地獄經(jīng)變相”的“養(yǎng)雞女”。相信大家在看過前面一系列的地獄石刻之后,對地獄里各種恐怖的人物和殘酷的刑罰仍感到心有余悸。然而大家仔細瞧一瞧這個雕刻,會發(fā)現(xiàn)什么?養(yǎng)雞女雖然眼睛瞎了,卻坦然自若,臉上充滿幸福的微笑。這就奇怪了,地獄里都是陽間犯罪來受罰的,而她為什么還顯得十分幸福?
說來阿,這里還有一段故事,這養(yǎng)雞女阿名叫奚成鳳,是一位善良大膽的姑娘,就住在寶頂山下。一次,奚成鳳的雞跑到山上佛堂里,被一個和尚給打死了,奚成也為她感到不平,但胳膊扭不過大腿,不得不在打造時剜了奚成鳳的眼睛,卻留下了幸福的微笑鳳就去找當時的住持趙智鳳理論,在群眾的幫助下,趙智鳳不得不把雞錢賠給了奚成鳳?墒,佛尚且有過,何況當時的趙智鳳還沒有修成正果,他對這件事耿耿于懷,一定要在修造地獄時把奚成鳳放進去。而當時的工匠劉思久平時多受奚成鳳照顧,。
好了,相信大家在看完這些后也許還興猶未盡,但是我不得不和朋友們說再見啦。俗話說,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但是有緣的話我們定會在某個地方,某個時間再次重逢。最后,希望大家一路順風。朋友們,再見!
石刻導游詞9
女士們、先生們,歡迎你們來到我們大足參觀我們聞名中外的大足石刻,很榮幸能成為大家的導游,請跟隨我一起欣賞這華美的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主要以北山摩崖石刻和寶頂摩崖石刻而出名。你們現(xiàn)在所在的地方就是面積最大,佛像最多的寶頂山摩崖石刻。它始建于晚唐,興于兩宋。大足石刻于1999年12月1日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目》。
從正門出發(fā),不一會兒就來到了千手觀音佛像前。大家都知道,只要有10只手以上的觀音,就可以叫千手觀音。而大足的千手觀音,才叫真正的千手觀音。她一共有1007只手眼,分布在88平方米的石窟上。
關(guān)于千手觀音還有一個傳說呢!在南北朝時,妙莊王有三個公主,長女叫妙金,此女叫妙銀,小女叫妙善。妙金和妙銀都常年在宮中,只有妙善出家為尼。妙莊王命妙善回宮,但妙善不愿回家,妙莊王一怒之下趕走了僧尼,可這驚動了天神。他們讓妙莊王身上長滿了膿包。有一位大夫說,要用親身女兒的手眼方可治好。于是,妙莊王求助于妙金和妙銀,但兩位公主都拒絕了。妙善知道后,便獻出了手眼,治好了妙莊王的病。這件事讓佛主知道了,便送給了妙善一千只手眼。所以,她就成了千手千眼的觀世音菩薩。
據(jù)說千手觀音刻好以后,七仙女正好下凡,看見了千手觀音。便在原來的手眼中又加上了7只手和眼。能找出這七只手和眼的人,便可長命百歲!
本次參觀圓滿結(jié)束了,謝謝你們的光臨,祝你們一路順風!
【石刻導游詞】相關(guān)文章:
1.大足石刻導游詞
4.大足石刻的導游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