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寧夏銀川導游詞(精選12篇)
作為一名導游,時常會需要準備好導游詞,導游詞作為一種解說的文體,它的作用是幫助游客在旅游的同時更好地理解所旅游的景點包含的文化背景和歷史意義。怎樣寫導游詞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寧夏銀川導游詞,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寧夏銀川導游詞 1
沙湖風景區(qū)位于寧夏,這座著名的景點距離銀川市僅僅不到六十公里,每年都會有成千上萬的游客來這里采風玩耍,放松自己,享受自然。沒有見過沙湖的人可能會顧名思義的認為沙湖就是周圍全是沙子的一個干涸湖泊,其實這是一個錯誤的認識。沙湖的美不僅在于這個西域湖泊不僅包含著蒼野的壯麗,還蘊含著綠意的生機,如果你能見到沙湖,你肯定會為自然界能有如此之奇景感嘆不已!
如果你想要看到壯麗的風景,那么你就必須要來西域看看。如果你想在西域看到綠意的壯美風景,那么你一定要來沙湖看看。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沙湖是我國的首批五A的風景區(qū)。是中國主要的王牌景點之一。被人們譽為中國十大休閑旅游湖泊之一。
在沙湖的周圍也有著很多的娛樂設施,這里有滑沙的,起碼的,有用的.,垂釣的,滑翔的,還有沙灘排球等等娛樂地點。沙湖的美不僅僅是這些。有一個美麗的傳說,曾經有一位美麗的蒙古女子叫做荷蘭,他愛上了黨項族的男子莫漢,后來他們逃避掉成吉思汗和西夏皇帝的強制征婚,私奔吞下先要后,賀蘭化為湖,莫漢化為沙,從此有了沙湖。沙湖很美麗,有你更美麗!
沙湖不僅僅是沙和水。在這個神奇的湖泊里,有著萬畝的水域和五千畝的沙丘,兩千多畝的蘆葦,千畝的荷花池。在沙湖中,生產著各種魚類,棲息著各種鳥類,是一個生態(tài)大觀園,珍貴的白鶴,黑鶴,天鵝等鳥類都在這里棲息。生機無限。每每到了春季,蘆葦?shù)撞慷加袩o數(shù)的鳥巢,五顏六色的鳥蛋散布其間,十分壯觀。
寧夏銀川導游詞 2
歡迎大家來到方塔!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為了便于大家參觀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方塔。
方塔位于銀川市西北方向的賀蘭山麓,拜寺口風景區(qū)內,處山泉清澈、風景優(yōu)美的環(huán)境中。
介紹:方塔為11層檐實心塔,高約30米。邊長6.2米。每層略有收分,層次分明。塔身外表抹以白灰,上有彩繪,似為力士,雙手托日月。
交通:可從鎮(zhèn)北堡包車前往,行程約半小時。
興圣教寺塔,俗稱:“方塔”,已有九百多年歷史,興圣教寺建于五代后漢乾佑枯二年(949年),北宋熙寧、元豐、元佑年間(1068-1094)造塔,磚木結構,九級方形,高48.5米。形態(tài)結構,因襲唐代磚塔,磚身每層四面辟壺門,門內通道上施疊澀藻井,內室用券門。斗拱大部分保留宋代原物;券門上的.月梁,外檐之羅漢枋、撩檐枋等均為原物,是江南古塔中保存原有構件較多的一座。
后因年久失修,底層圍廊全毀,各層腰檐、平座、欄桿、樓板均殘缺零落。1975-1977年重修,恢復腰檐、平座、欄桿等,修葺一新的方塔端莊挺拔,造型優(yōu)美,巍然屹立,玲瓏多姿,已成為古城松江的象征。
今天我的講解就到此結束了,下面是大家自由參觀的時間,希望這次參觀能給大家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預祝大家能玩的開心,謝謝!
寧夏銀川導游詞 3
歡迎大家來到銀川!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為了便于大家參觀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銀川。
美麗富饒的銀川,是黃河河套地區(qū)最早開發(fā)的一片綠洲,漢代時就在此推行浚渠屯田措施,興建了漢延渠等水利工程,唐代已具有“塞上江南”的美稱,明清以來“天下黃河富寧夏”的民諺已經傳遍九州。古老的黨項族在這里創(chuàng)造出璀璨奪目的西夏文化;勤勞的回族人民自強不息,展現(xiàn)出絢麗多姿的民俗風情。銀川是我國西北邊陲的一座重要城市,是寧夏回族自治區(qū)首府,也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歷史悠久燦爛人文底蘊博大精深,這里有說不完的故事,道不盡的美景。今天就讓我們走進銀川,去感受這座邊塞古城的神奇魅力吧!
傳說很久以前,長江以南住著鳳凰七姐妹,給人們帶來幸福。其中最小的七妹來到地薄人窮的寧夏,開渠引水,帶來了江南風光。后來為了阻止異族部落的入侵,鳳凰七妹就變成了一座城,保護寧夏百姓,這就是后來的銀川。如今,“鳳凰城”已經成為銀川的美稱。
銀川位于中溫帶干旱氣候區(qū),屬中溫帶大陸性氣候。主要特點是:雨雪稀少,蒸發(fā)強烈,日照充足,熱量適中,風大沙多;冬寒無奇冷,夏熱無酷暑,春季短而多變。銀川因為地處西北內陸,遠離海洋,加上氣候干燥,雨水量少,日照又長,因此一年中大部分時間都是晴天。據(jù)統(tǒng)計,年日照時間比“日光城”拉薩還多17.5個小時。
銀川地區(qū)土壤類型較多,植被多樣。森林面積達百萬畝,其中有一半為人工林,包括用材林、防護林和經果林等。隨著植樹造林等綠化工程的展開,森林面積和綠化面積呈逐年大幅增長的趨勢。1988年,國務院批準賀蘭山為國家級森林有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qū),山上有天然次生林18.3萬畝,有野生動物177種,其中屬于國家保護的珍稀動物16種。
銀川地處鄂爾多斯西緣凹陷帶的的北部,礦產資源豐富。在銀川境內賀蘭山段貯藏的礦產品主要有煤、赤鐵、石灰石、白云石、磷灰石、石英砂巖、輝綠巖、陶瓷粘土等,這位銀川市發(fā)展冶金、化工、建材等工業(yè)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尤其是磷礦貯藏量較高。
“銀川”一詞是明末將此段黃河及其沿岸平原灌區(qū)形容為“銀色河川”而得名的。這座有著1000多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其人文景點一西夏文化為主要特色。西夏王陵風景名勝區(qū)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賀蘭山自然保護區(qū)為國家重點自然保護區(qū)。西夏王陵、拜四口雙塔、海寶塔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還有誘人的水鄉(xiāng)景色、奇特的塞上風光及多彩的回族風情,使銀川成為中國西部最具魅力的城市之一。
游客們,銀川城區(qū)分為老城、新城和新市區(qū)三部分,老城前身為清代的寧夏府城,東距黃河約15公里,自治區(qū)政府和市人民政府都設在這里,又為商業(yè)區(qū)。新城位于火車站東側,東距老城區(qū)7.5公里,是在清乾隆時住的新滿城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1958年以后又在包蘭鐵路以西的大片荒漠草原上建起新市區(qū)。從前銀川市內除了鼓樓、玉皇閣、南門樓等幾座古建筑外,大都是低矮的黃泥土坯房。如今,銀川市古顏新貌相得益彰,圍繞著那些古老的建筑,一幢幢現(xiàn)代化的建筑鱗次櫛比。入夜,燈火通明,霓虹閃爍,寬闊的.街道流光溢彩。走進銀川,你可以該受到一種寧夏所特有的傳統(tǒng)與現(xiàn)在交相輝映的美麗,這座榮古都風貌、回族風情和現(xiàn)代韻味于一體的邊塞古城正以一種嶄新的姿態(tài)迎接著五湖四海嘉賓的光臨。
今天我的講解就到此結束了,下面是大家自由參觀的時間,希望這次參觀能給大家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預祝大家能玩的開心,謝謝。
寧夏銀川導游詞 4
西夏王陵就是西夏王朝歷代皇帝的寢陵,雖然已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然而,外形雖毀,但骨架尚存,宏偉的規(guī)模,嚴謹?shù)牟季,殘留的陵丘,仍可顯示出西夏王朝特有的時代氣息和風貌。
西夏陵區(qū)座落在賀蘭山東麓,東西約五公里,南北約十公里,在50余平方公里的范圍內隨著崗丘壟阜的自然起落,布列著9座帝王陵墓和200多座王侯勛戚的陪葬墓。一座座黃色的陵臺,高大得像一座座小山丘,在賀蘭山下連綿展開,在陽光照映下,金光燦爛,十分壯觀。西夏王陵區(qū)的規(guī)模同北京明代十三陵的規(guī)模相當,陵園地面建筑均有角樓,門闕、碑亭、外城、內城、獻殿、塔狀陵臺等建筑單元組成,平面總體布局呈縱向長方形,按照中國傳統(tǒng)的.以南北中線為軸,力求左右對稱的格式排列。西夏王陵構成了我國陵園建筑中別具一格的西夏建筑形式。
西夏博物館是我國第一座以西夏皇家陵園為背景,真實形象地提示了西夏王國的興衰歷史。博物館占地5300平方米,仿西夏建筑造型,風格別致,既有現(xiàn)代建筑之氣勢,又與陵區(qū)遺址相呼應,形成了濃郁的民族建筑風格。博物館內精選了最具有代表性的西夏文物671件,專著、論文、雜志文章413冊(篇)。里面可以看到雕龍石柱、石馬、琉璃鴟吻、西夏碑文、石雕人像座、佛經、佛畫、西夏瓷器、官印等;特別是重達188公斤的鎏金銅牛,更是西夏文物中的瑰寶;還有以6:1的比例復制了維修前的西夏古塔;在二樓有精選臨摹的8幅西夏壁畫,展現(xiàn)了西夏石窟藝術的精華,讓人們領略西夏王國昔日的輝和燦爛。諸多的歷史之謎,獨特的民族文化,定會勾起您的無限遐想。
寧夏銀川導游詞 5
承天寺坐西朝東,由前后兩進院落組成。殿屋廊宇,規(guī)模宏大;前院是五佛殿和承天寺塔;后院有韋馱殿和臥佛殿。古時,承天寺時有“東土名流”、“西天達士”往來,香火鼎盛,游人不絕。它與武威的護國寺、張掖的臥佛寺一樣,都是西夏著名的佛教勝地。
承天寺塔是一座密檐式八角形磚塔,連塔尖通高64.5米,比西安的大雁塔還高0.5米。塔體建在高2.6米、邊長26米的方形臺基上。塔門面東,可通過4.8米的券道進入塔室。塔室呈方形空間,室內各層為木板樓層結構,有木梯盤旋而上。塔身一至二層各面設券門窗式壁龕,三、五、七、九層設南北券門式明窗,塔身各層收分較大,每層之間的'塔檐上下各挑出三層棱牙磚。各層檐角石榴狀的鐵柄上掛有鐵鈴,微風吹過,丁當作響。塔身十一層以上挑出五層棱角牙磚,上建八面攢尖頂剎座,其上立桃形綠色琉璃塔剎。四、六、八、十層設東西向多門式明窗,十一層設四明四暗圓窗。整座塔造型挺拔,呈角錐形風格,古樸簡潔。?塔身11層。內呈方形空間,1~3層不設窗洞;4~10層,每層交替設置拱形窗洞,偶數(shù)層為東西向,奇數(shù)層為南北向,頂層四面開大型圓窗,十分敞亮。塔內有木梯可盤旋而上,登頂層,憑窗眺望,古城風光和塞上景色盡收眼底。遇上秋高氣爽,還可以在天地連接處看到一線黃河。
寧夏銀川導游詞 6
各位朋友:
大家好!
歡迎參觀中華山性海寺,這里距連城縣城40公里,座落新泉鎮(zhèn)馬背村。清代連城縣志記載,中華山在新泉劉地,形似琵琶,上狹下寬,中建蘭若(寺)、背有泉,引灑瓦上,雖赤日當空,而檐溜淅瀝,滿剎清涼,暑天尤盛。
然,此寺雖創(chuàng)于明洪武四年,可在1944年以前只是個山間小廟,不足300平方米,而且連庵名都沒有,群眾就直呼為“中華山”。
俗語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只因1944年此廟來了一位名叫慧瑛的法師,此后,山廟逐漸興旺,名聲逐漸響亮,如今,這座規(guī)模宏大的性海寺已經走出山間,走出連城,走向閩西,走向全國,甚至走出國門,走向東南亞。
慧瑛法師靠什么法力,把性海寺推出山門呢?首先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慧瑛法師的簡況。
慧瑛(1925-1996),俗姓楊,內名寂照,本縣新泉人。13歲皈依佛門,16歲剃度出家,17歲跟隨禪宗泰斗虛云老和尚學佛三年,受具足戒,為法眼宗十世嗣法傳人兼臨濟宗四十五世的.嗣法弟子。出家后曾在長汀八寶山崚峰寺、廣東南華寺等地勤修苦行。
寧夏銀川導游詞 7
各位團友:
大家好!
歡迎大家來到美麗的沙湖觀光游覽,我是沙湖迎賓館的一名講解員,我叫XXX,希望沙湖的碧水金沙結合我的講解能使大家在這里度過一段輕松愜意的時光。
沙湖生態(tài)旅游區(qū)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境內銀川平原北部,距首府銀川市僅有42公里,距離寧夏第二大城市石嘴山市22公里。沙湖總面積80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45平方公里,半流動性沙漠面積22平方公里。湖中分布著7000多畝蘆葦,更讓水面有了江南水鄉(xiāng)的神韻,F(xiàn)在就讓我們一同欣賞一下這被譽為“塞上明珠”的沙湖。
沙湖旅游區(qū)是19XX年開發(fā)建設的,19XX年正式接待游客。自開發(fā)以來沙湖取得了不菲的成績。截至目前,沙湖已累計接待游客700多萬人次,年均接待游客60多萬人次。十年來,沙湖的各項建設也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績,隨著景區(qū)從業(yè)人員的綜合素質、服務水平的不斷提高,景區(qū)先后別自治區(qū)政府、國家有關部門確定為省級和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及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沙湖”這顆璀璨的塞上明珠也以其獨特秀美的自然風光躋身于國內旅游景區(qū)的五奇、五秀、五美、二十勝行列之中。20xx年9月,被中央文明辦,建設部,國家旅游局評為“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qū)示范點”;20xx年1月,被國家旅游局國家旅游局首批評為AAAA級生態(tài)旅游區(qū);2001年又順利通過了中國進出口質量中心的ISO9001和ISO14001兩項國際認證證書。2007年5月8日,又被國家旅游局正式批準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
湖水透過這一叢一簇的蘆葦,沙湖留給人們更多的是這廣闊的水面,整個水域的面積是45平方公里,最深處5米,平均誰深2.2米,湖的形狀即像一個金元寶,又酷似一張中國地圖,F(xiàn)在大家可以放飛一下自己的思想,來想一想這個湖是怎么形成的呢?大家在考慮問題的同時,我給各位介紹一下寧夏的地理位置和氣候特征。寧夏深居西北內路高原,屬典型的大陸性半濕潤半干旱氣候,雨季多集中在6-9月,具有冬寒長,夏酷短,雨雪稀少,氣候干燥,風大沙多,等特點。由于寧夏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所以夏季基本沒有酷暑;寧夏氣候的最顯著特征是晝夜溫差大,日照時間長,太陽輻射強。每年5-10月是最佳的旅游季節(jié)。7月最熱,平均氣溫24度,冬季受西北季風影響大,時間長,氣溫變化起伏大,一月最冷,平均氣溫-9度;全區(qū)降水量在150毫米至600毫米之間。全年日照時間長,日照達3000小時,無霜期150天左右,是中國日照和太陽輻射最充足的地區(qū)之一。
剛才大家聽了我的講解,了解到了寧夏干旱少雨,可能對沙湖的形成更是感到迷惑了,現(xiàn)在就讓我來給大家解釋一下。沙湖的形成至今還是個迷,有關湖面的形成最接近的一個考證是乾隆年間發(fā)生了一場大地震,寧夏自東漢漢安二年(公元143年)以來,共發(fā)生里氏6級以上地震39次,其中里氏8級以上的地震5次。清乾隆三年,平羅縣城發(fā)生里氏8級地震,里氏8級特大地震釋放出來的能量,相當于400枚廣島原子彈猛然爆炸的能量。由于這次地震,導致地殼變化,有的地方凸起,有的地方凹陷,再加上黃河流經寧夏的常年積蓄,所以寧夏便有了“72連湖”這一說法,沙湖便是其中之一了。
欣賞著這寬大的湖面的同時,我們也早已經目睹了沙湖蘆葦?shù)娘L姿。一叢叢,一簇簇如綠墨潑染的蘆葦,倒映在一片晶瑩剔透的湖水中,仿佛從深邃的天空飄落的朵朵濃綠的祥云,在微風的吹拂下朦朧而清澈的變換著或深或淺的'色彩和或大或小的圖案。
蘆葦不僅有著美麗的外表,而且它的作用也是巨大的。蘆葦是多年生草本。地下有粗壯匍匐的根狀,夏秋開花,生長于池沼,河岸、湖邊、水渠、路旁。桿可作造紙和人造棉,人造絲原料,也供織席、簾等用。根狀莖稱蘆根,中醫(yī)學上可入藥,功能清胃火,除肺熱。
蘆葦還有第二森林之稱,用途廣泛。它是上等的環(huán)保材料、建筑用材料,其還可編織各種席、筐、籃、飲具、漁具和手提包等。蘆葦質地細膩,纖維豐富,竹性強,不僅是造紙的優(yōu)質原料,也是建筑的優(yōu)質用材,還可以代替塑料等制造飯盒、餐具等多種日用品,是“白色污染”的克星。在沙湖,蘆葦還被編織成草簾
用來搭建遮陰棚,它的根還有很強的凈化功能,將水中雜質都吸附在自己的枝干之上。蘆葦?shù)娜~子還是草魚的良好食物,每逢蘆葦發(fā)芽時,草魚會沿著蘆葦蕩的周圍啃吃它的嫩葉,再加上蘆葦適合生長在水教淺的地方,沙湖水的深淺不一,就促使這里的蘆葦有了與眾不同、星羅棋布的分布特點。
寧夏銀川導游詞 8
蘇峪口國家森林公園位于寧夏首府銀川市西北50千米的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內。占地面積9300公頃,植被覆蓋率達70%,擁有各種野生動植物資源八百余種,是寧夏著名的生態(tài)旅游景區(qū)。
蘇峪口國家森林公園,山體巍峨,森林茂密,自然風光秀麗,人文景觀獨特。近萬公頃的范圍內,油松、杜松、云杉等天然林木一望無際;櫻桃、丁香、蒙古扁桃等珍稀灌木遍布山谷溝壑。尤其是當您踏入國家森林公園的深處,登上青松嶺的峰頂,人處在蒼茫林海之中,低頭看百丈懸崖,放眼望郁郁蔥蔥。古松立于峭壁之間,殘雪留存高山之上,松濤陣陣,云霧蒙蒙,宏偉險峻的景觀給您一種回歸大自然、陶醉大自然的美好心境。
蘇峪口國家森林公園具有豐富的自然景觀和獨特的人文景觀。在近萬公頃的景區(qū)內,高聳入云的油松、杜松、云杉等天然林木一望無際;吐紅的.櫻桃,掛紫的丁香,披粉的蒙古扁桃等珍稀灌木遍布山谷溝壑。層層林海造就的四季景觀,色彩斑斕,變化無窮,令人叫絕。尤其是當您踏入森林公園的深處,登上青松嶺的峰頂,人已處在蒼茫林海之中。低頭看百丈懸崖,放眼望郁郁蔥蔥;古松立于峭壁之間,殘雪留存高山之巔。松濤陣陣,云霧蒙蒙,宏偉險峻的景觀給您一種回歸大自然,陶醉大自然的美好心境。如您留宿于青山翠柏懷抱中的“松濤山莊”,不僅能觀賞到賀蘭山迷人的夜色和日出,而且能看到奔跑的馬鹿,跳躍的巖羊,嬉戲的蘭馬雞等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
蘇峪口國家森林公園歷史文化內涵豐富,它坡坡有名,溝溝有姓,彎彎有傳說,山山有故事。宗教文化、西夏文化、巖畫文化三朵藝術奇葩綻放異彩,為蘇峪口國家森林公園賦予了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開發(fā)建設中的“靈光”景區(qū),以宗教文化為主題,以森林山水為依托,以歷史古跡為重點,以野外探險為特色,融觀光旅游、宗教文化、娛樂健身等綜合功能為一體的精品景區(qū)。景區(qū)內的四尊元末明初石刻“摩崖大佛”,體態(tài)豐盈,面貌慈祥,這些佛像刻工精細、技法嫻熟、造型獨特、形象逼真,均為淺浮雕中的精品。在古西夏廟宇遺址上恢復起來的“三清觀”、“靈光寺”、“靈光塔”、“靈光洞”等建筑再現(xiàn)了佛教文化,道教文化的高深莫測、源遠流長。新建成的旅游觀光索道,給您一種吻藍天、親白云、聽松濤,“天馬行空、獨來獨往”的全新感覺;造型獨特,內容豐富的賀蘭山博物館,是進行愛國主義和科普知識教育的最佳場所;人工瀑布規(guī)模宏大,氣勢磅礴,在西北首屈一指;大型滑雪場,是人們開展冬季體育健身、冰雪活動的理想去處。
寧夏銀川導游詞 9
三關口明長城位于銀川市西40余公里的賀蘭山南部。此關口是寧夏與內蒙古阿拉善左旗的'交界地,銀川至巴彥浩特公路穿關而過,在關口處可看到殘斷長城遺址。三關即從東向西,設頭道卡、二道卡和三道卡,后人稱之為三道關。這里山脈蜿蜒曲折,地形雄奇險峻。原兩山夾峙的山坳中,建有關隘。
三關口明長城地處祖國西北邊陲,明朝蒙古韃靼和瓦剌等部經常從內蒙古阿拉善臺地進入賀蘭山赤木口(今三關口),直驅平原各地。明統(tǒng)治者為了邊防安全,特于三關口筑長城(明稱邊墻)設關隘,使其成為古代銀川城防的“四險”一。當年修筑長城時,這里多沙礫少土壤,于是軍士們遍剖諸崖谷,得壤土數(shù)處;又因無水,做水車百輛,到關口20多公里的平吉堡取水,與壤土、礫石相拌,夯筑而成,堅固異常。
據(jù)史書記載,明嘉靖十年(1531年)寧夏僉事齊之耗“萬金”,修筑了南起大壩堡,北連三關口,長達80公里的長城,后被風沙填平。嘉靖十九年(1540年)寧夏巡撫楊守禮重新奏筑修葺了舊有邊墻,增筑了三關口以北長城。頭道關關墻南北與長城連接,此地山勢開闊,是“緩口可容百馬”之處。北側城墻沿山脊向北延伸,墻體以石塊壘砌,城墻每段拐彎處,各有墩臺一座,墻、墩臺已殘損,僅留部分基址。頭道關向東南延伸的長城,至今保存較為完整,墻體高約7米,基寬6.5米,頂寬3.5米,墻頂兩側筑有女墻。?
當年修筑長城時,這里多沙礫少土壤,于是軍士們遍剖諸崖谷,得壤土數(shù)處;又因無水,做水車百輛,到關口20多公里的平吉堡取水,與壤土、礫石相拌,夯筑而成,堅固異常。頭道關向西6公里即二道關,關口南側有一座20多米高的山頭,山頭上設有墩臺,臺11米見方,高約8米。三道關東距二道關4公里,此關兩山相夾,山谷狹窄,一水中分,山陡壁峭,仰望山峰巍峨,下視谷底險峻,地形十分險要,頗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筑關時曾依山而砌有石質長城和深溝各一道。
寧夏銀川導游詞 10
各位朋友:
海寶塔寺,清末民國初稱“海寶禪院”,位于銀川城區(qū)西北1.5公里許。寺院四周楊柳繁茂,綠樹成蔭,環(huán)境十分幽靜。相傳,在很早以前,這里曾經是一片湖泊,海寶塔就坐落在一塊湖島上,湖內蘆葦叢生,魚躍于淵。每逢陰歷四月初四,人們出銀川城,向北乘舟,過大湖,趕往寺院參加一年一度的廟會。海寶塔寺坐西向東,正門是三間歇山殿堂式山門,門楣匾額上“海寶塔寺”四個蒼勁有力的'大字,是原中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趙樸初題寫的。
進入山門,是天王殿和大雄寶殿,它們與南北側廂房共同組成一個天井院落,為寺院前院。這里是從事佛教活動的主要場所。其后高臺上是海寶塔,再由塔座之后,跨過天橋,可通向另一高臺上的韋馱殿、臥佛殿,二殿與兩側廂房又組成一個天井小院,是塔寺后院。臺下是僧院。海寶塔寺建筑都排列在一條東西向的中軸線上,層次分明,宏偉壯觀。自寺院開放后,每年農歷七月十五日,在此舉辦盂蘭盆會,四面八方的群眾紛至沓來,熱鬧非凡
寧夏銀川導游詞 11
歡迎大家來到這!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為了便于大家參觀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在銀川市城區(qū)西北郊空曠的荒野上,有兩座古代城堡遺址,這就是聞名國內的鎮(zhèn)北堡古城。該城堡是銀川市文物保護單位,現(xiàn)為華夏西部影視城所在地。
兩座城堡是明清時期為防御賀蘭山以北各族入侵府城(銀川城)而設置的駐軍要塞。鎮(zhèn)北堡也因此得名。當?shù)厝罕姺址Q之“老堡”和“新堡”。據(jù)方志記載,老堡始建于明弘治十三年,新堡始建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
兩堡一南一北,均坐西朝東。緊鄰沿山公路東側的老堡已被風蝕殆盡,僅存殘墻斷垣,形制尚存。城東西長175米,南北寬160米。向北穿過城中黃土路,是老堡甕城遺址。再向北行200米便是新堡。新堡城池較完整,東西長170米,南北寬150米,墻體用黃土夯筑而成,高10余米。東面辟有半圓形甕城,城門南側有一斜坡可登上城墻。城墻寬5米,墻上筑砌有1.8米高的堞墻垛口。城墻四角原建有角樓,角樓基址依稀可見。
鎮(zhèn)北堡歷經數(shù)百年滄桑,以其雄渾、古樸的風格,成為賀蘭山東麓風景旅游景觀;并以它那特有的神秘韻味,引起了中國許多著名電影藝術家的濃厚興趣,被藝術家們稱贊為“神秘的寶地”。
80年代以來,自謝晉導演,叢姍、朱時茂主演的影片《牧馬人》在鎮(zhèn)北堡拍攝成功,榮獲“百花獎”后,影視奇才張藝謀又在這里執(zhí)導影片《紅高粱》,該片首次登上了“柏林金熊獎”的領獎臺。鞏俐、姜文也幸運地從這片古堡廢墟中崛起,成為著名影星。滕文驥導演的影片《黃河謠》,又以古堡神秘魅力捧回了國際大獎——“蒙特利爾金獎”。此后,中國著名作家張賢亮在古堡開創(chuàng)了華夏西部影視城,先后有西影、臺灣合拍的《五魁》、《五個女人與一根繩子》;北影、香港合拍的《方世玉之英雄出少年》、《東邪西毒》;謝晉導演,謝添、斯琴高娃主演的《老人與狗》及《荒原女神》、《征服者》等70部影片相繼在此拍攝成功,轟動了國內外影壇。著名導演黃建新,著名演員王玉梅、王馥荔、周里京和臺灣金馬獎得主張世,都在中國一絕的`“西部影視城”所在地——鎮(zhèn)北堡——展示過風采。
現(xiàn)在鎮(zhèn)北堡兩座古城內,還保留和復原了拍攝過部分影片的原景和道具,供游人觀賞。老堡展出場景有《黃河謠》中的“鐵匠營”實景,影片《紅高粱》中的月亮門、釀酒作坊、九兒(鞏俐飾)居室和九兒出嫁時乘坐的轎子、盛酒的大缸、碗具以及影片《冥王星行動》中的“匪巢樓”。新堡內有土房街景,影片《五魁》中柳家深宅大院實景,還建有電影資料館、放映廳等影視服務設施。
“中國電影從這里走向世界!辨(zhèn)北堡華夏西部影視城給昔日凋敗衰落的古堡,帶來了新的生命力。當你漫步在這些影視場景之中,流連于真假難分的道具中時,仿佛來到了夢幻般的電影世界,令你神往驚奇,耳目一新。
寧夏銀川導游詞 12
“銀川”作為古地名,最早見于《新唐書·地理志》:“銀州銀川郡”。故址在今陜西省米脂縣東北!蹲x史方輿紀要》載,宋崇寧四年(1105年),“仍置銀州,五年廢為銀川城,金為銀川寨。尋廢!
寧夏地方文獻上出現(xiàn)“銀川”一詞,約在明末清初。一些官吏、文人在詠唱寧夏平原溝渠交織如網、湖泊珠連其間的秀美景色時,用“銀川”形容其水光瀲滟、水映晴光的水鄉(xiāng)風光。如“俯憑駝鈴臨河套,遙帶銀川挹賀蘭”,“連山似奔浪,黃河一帶寬。城郭渺如舫,銀川亦寥廓”,“或是天吳聊小試,暫移鰍穴到銀川”。這些詩詞中的銀川,還沒有明確的`地名意義。
清雍正年間,“銀川”一詞,逐漸有了指代地域的地名含義。如《惠農渠碑記》上有“黃河發(fā)源于昆侖,歷積石,經銀川,由石嘴山而北……”的記載,碑文上的銀川,已泛指銀川平原引黃河灌區(qū)了。
清乾隆年間,寧夏知府趙本植在府城(今銀川城區(qū))創(chuàng)立“銀川書院”,又有汪繹辰纂修《銀川小志》。“銀川”一詞的指代范圍趨于具體、明確,已初具地名意義,并逐漸成為寧夏府城的代稱。1944年,寧夏省城(今銀川城區(qū)址)改為建制市,正式定名為“銀川”。地名一直沿用。
相傳古時候賀蘭山飛來的一只鳳凰,看到這里黃河橫貫、麥浪翻滾,一片風光秀麗的江南景象。不忍離去,竟化身為一座美麗的城市——銀川。東門外的高臺寺是鳳凰的頭,鳳凰頭挨到黃河邊;高臺寺旁邊有兩眼井,是鳳凰的眼睛;鼓樓是鳳凰的心臟;西塔和北塔是鳳凰的兩只爪子;西馬營湖泊相連,林茂草密,花團錦繡,那是鳳凰的尾巴,一直拖到賀蘭山麓。
【寧夏銀川導游詞】相關文章:
寧夏的導游詞06-09
寧夏宏佛塔的導游詞10-05
寧夏沙湖導游詞08-30
寧夏沙湖的導游詞10-06
寧夏平原的導游詞10-06
寧夏沙湖導游詞10-07
寧夏承天寺塔導游詞范文10-07
寧夏滾鐘口的導游詞10-05
寧夏滾鐘口導游詞10-06